词条 | 廖春花 |
释义 | 1、云南省劳动模范个人简介廖春花,女,藏族,1949年3月出生于云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乡,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原小中甸乡供销社任售货员。1999年被云南省及全国妇联、林业部门授予“三八绿色奖章”荣誉称号,并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召开的表彰会;200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荣誉称号;2006年,被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当选为中共云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代表;2008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荣誉称号。 人物特写廖春花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小中甸乡联合村的普通农村妇女。自1983年开始,她组织发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在海拔3800---4000米的雪域高原,一共开荒育林2万多亩,植树500多万株。1983年至1993年的10年间,她先后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国有林内造林育林32000亩,使大片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家园。在海拔高达3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人工造林,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运树苗、浇水都要走很远的路,最远的需要人背马驮6公里。特别是在3800米以上高海拔山区育林,这是一项尖端的技术工程,直到她接手实验之前,还未曾有人能在这个标线以上植树获得成功。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廖春花找相关资料,请有关科技人员帮忙,反复论证,反复试验,有了十足把握后才下种。为了确保树苗的成活率及质量,她带领藏族妇女克服重重困难,一年四季基本吃住在山上。按照林业部门的育林要求,10年间一共组织种树275.3万株。经县以上林业技术专业组验收,种植成活率均在95%以上。 1998年,县妇联、县林业局经过实地调查,又确定在海拔3800―4000米的300万亩重点防范区内的虫害重灾区试种3000亩冷杉、雪松,大家十分担心此举是否能成功。经反复考虑,领导决定又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廖春花。接受任务后,她带着家人,领着妇女和部分男劳动力上山,与乡民同吃、同住,测距离、量面积、挖坑、下苗、防护等等,经过3个多月的奋斗,完成了全部工作。为了保护幼苗,她不畏气候巨变,条件恶劣,驻守在海拔4000米的育林区直到春节,创下了在高寒山区、气候恶劣条件下成功植树造林的先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击了雪域高原冬季不能育林的说法,成功地证明了冬季育林不仅可行,双株保育完全有利于苗棵互防。1999年以来,她还建立起“三八绿色工程苗圃”,以转让和低价出售的方式作为植树造林的辅助工程,其收益均属当地的农牧民,受益村民中,其中妇女占80%。2007年,廖春花申报的“三八绿色工程”基地被全国妇联和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该“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由全国妇联、国家林业部投资15万元,州县财政投入7万元(共计:22万元)于2008年建成,总面积1500亩,共栽种25万株川西云杉,成活率达90%以上。在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植树的同时,为了使更多的藏族贫困妇女得到实惠,她多方争取项目,为群众造福;随着市场经济在藏族地区的不断渗透,根据市场需求,她带领藏族妇女改变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让农牧民从世代延续的“靠天吃饭”状态中解放出来。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真抓实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提高经济收入,摆脱贫困。 2、重庆市彭水县回龙小学生重庆市彭水县连湖镇回龙小学2年纪学生 廖春花 女 8岁 父母离异,母亲在她2岁时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父亲廖佳武嗜酒,患有间歇性精神病,长期体罚虐待8岁的春花。廖家武对春花像是对待犯人,“完全是暴打,劈头盖脸的。”只要喝了酒,廖家武便将春花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用皮鞋尖尖踢。”并且两天才给春花吃一顿饭 对于只有8岁的小春花而言,上学是背不背书包没有关系,家徒四壁也没有关系,吃不饱穿不暖也没有关系。她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不挨打!不挨打对她而言就是幸福。这个小小的愿望,难道我们都无法帮助她实现!面对孩子的苦难,政府该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 希望好心人能够多多关注并帮助春花小朋友,政府能够解决好春花的家庭问题,让她早日找到一个温暖的家。联系春花可以通过樱桃小学的校长廖国流:0138,9684,4525和彭水县县政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