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东港市境内,面积10.81万公顷,1987年经原东沟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5年晋升为省级,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珍稀物种和生态环境,鸭绿江口湿地不但是水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同时具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等多种功能.自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克服了建区时间短、地方经济不发达、机构建设不完备等因素,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近两年其建设和管理正逐步走向正轨,为实现亚太地区迁徙水鸟保护战略作出了积极努力。 基本介绍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海岸线的最北端,为华北和东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处。区内陆地、滩涂、海洋三大生态系统交汇过渡,形成了包括芦苇湿地、沼泽、湖沼、潮沼及河口湾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环境特殊、敏感、脆弱,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漫长而复杂。本区的物种资源比较丰富,高等植物有64科、289种,其中野大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生动物中,有鱼类的88种、两栖类3种、鸟类44科240种、底栖动物74种、浮游动物54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丹顶鹤、白鹳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白琵鹭等30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227种候鸟中,保护区已发现有121种,占总数的55.3%,为东北亚重要的鸟类栖息的迁徙停歇地。本区还拥有非常丰富的经济动植物资源,年产芦苇5万吨,文蛤、 蛏等水产品9万多吨。保护区的建立,为全球提供了一个永久性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的天然本底和野生生物的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资源比较丰富,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337种,其中野大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生动物中,有鱼类的88种、两栖类3种、哺乳类1种,鸟类15目44科241种、底栖动物74种、浮游动物54种。保护区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在此越冬、迁徙、栖息的鸟类数量达上百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白鹳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白额雁、小杓鹬等29种,还有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和斑背大苇莺。在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分别占有114种和43种。为东北亚重要的鸟类栖息的迁徙停歇地。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非常丰富的经济动植物资源,年产芦苇5万吨,文蛤、蛏等水产品9万多吨。保护区的建立,为全球提供了一个永久性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的天然本底和野生生物的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 自然资源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地处东北区和华北区交汇地带,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区鸟类资源最为丰富,共有鸟类240种,世界濒危鸟类有黑嘴鸥和斑背大苇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白鹳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白额雁等29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327种中在保护区发现114种,占总数35.2%,中澳候鸟保护协定81种中在保护区发现43种,占总数53%。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289种计64科。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较高,是中国重要渔类索饵场。贝类共74种,鱼类88种。鸭绿江口湿地为迁徙涉禽重要的停歇地,由于其位于中国海岸线最北端,是北迁涉禽最后的停歇地,每年5-6月,在这里停歇的鸟类十分壮观,数量可达40万只以上。今年,在鸭绿江口湿地鸟类环志时,国家鸟类环志中心和澳大利亚专家一次在一个点位发现涉禽10万只左右。因此,这里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基因库。 水禽资源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自1999年起,连续四年开展了保护区迁徙涉禽情况调查,掌握了迁徙涉禽情况。前两年的考察是随同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办专家共同进行的,我们向他们学习、请教考察技术,近两年的考察是我们独立进行的。在1999年考察活动中共观察到鸟类51种,其中涉禽25种,共调查统计涉禽15万多只,有6种涉禽超过其种群数量的1%,其中3种涉禽超过其种群数量的20%。2000年考察共观察到鸟类9.4万多只,其中涉禽32种,有10种涉禽数量超过其种群数量的1%,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数量标准,主要有黑嘴鸥(世界濒危物种)、大滨鹬、黑腹滨鹬、斑尾塍鹬等,并首次发现两种珍稀濒危鸟类小青脚鹬和杓嘴鹬。2001年考察共统计到涉禽29种236370只,其中11种涉禽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数量,另有5种涉禽达到停歇地标准。调查中共发现带有彩色环志的迁徙涉禽9只,环志颜色有黄色、橙色和白色。在2002年调查中共观察到迁徙鸟类31种,数量21.5万余只,其中10种涉禽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数量标准, 5种达到停歇地标准。2003年11月上旬,我们开展一次大型水禽考察,发现大型水禽品种较多,数量可观,有白鹤、东方白鹤、豆雁、白额雁、黑雁、红胸黑雁、翘鼻麻鸭等。2004年5月,进行了鸭绿江口湿地迁徙鸟类环志工作,共为99只迁徙涉禽佩带环志和彩色旗标,其中斑尾塍鹬78只,黑腹滨鹬14只,大滨鹬4只,灰斑鸻2只,翘嘴鹬、中杓鹬各1只。目前,99只涉禽正带着鸭绿江口特有的彩环旗标飞向大自然,环游东亚—澳大利亚涉禽迁移网络。 生态功能典型的温带温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结构复杂,既有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又具有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是一个保护较好的自然综合体。保护区由内陆、芦苇沼泽、沿海滩涂、浅海海域、和岛屿等多种生态系统组成,形成典型的河口—滨海湿地特征,即鸭绿江口温带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从全球环境的角度来看,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所代表的生态系统,对于湿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系统稳定沼泽、滩涂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是保护环境稳定、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因此,如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大面积湿地遭到破坏,这里的生态系统将失去其主体,其蓄水调洪、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将丧失,陆地、淡水、海水、滩涂等环境内的生物就会减少,甚至消失,东北亚这一重要的鸟类栖息和迁徙站也将消失正是由于自然保护区内湿地的存在,使得区内动、植物和水生生物得以大量的繁殖和生存,并在生态系统内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也正由于自然保护区内湿地存在,使得它不仅对中国北方,而且对朝鲜等邻国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是辽东区域生态平衡的主要维护者。 湿地为巨大的天然基因库由于受地形、气候、土壤、潮汐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在这里保存了如此众多的动物和植物,可视为一座巨大的天然基因库。在现在和未来将会给人类提供宝贵的材料。必须清楚认识到,像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这样保存完整的天然基因库是为数不多的,因此,它能得以保存不仅是自然保护的需要,更主要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迁徙涉禽重要的停歇地鸭绿江口湿地位于中国海岸线的最北端,是北迁涉禽的最后停歇地,每年5-6月份,在这里停歇的鸟类数量十分可观。2004年在鸭绿江口环志同时,国家鸟类环志中心和澳大利亚专家一次在一个点位发现涉禽10万只左右。而且保护区的湿地为众多的水禽、涉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清洁的水源和安全的隐蔽地。 保护措施1、制定《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并通过专家论证和国家环保总局审核。规划根据保护区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部分。核心区位于保护区的西部,区内生态系统为典型的河口湾生态系统,主要植物为芦苇,是鹤、鹳、鹭、鹬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外围,该地区有陆地、沼泽、滩涂和浅海海域四种生态类型,其中沿海滩涂是迁徙涉禽活动和觅食主要场所。实验区是在缓冲区以外的地区。 2、加强机构建设。1999年成立了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编制为7人,与丹东市环保局生态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00年,为发挥各部门管理能力,他们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为主任,由环保、林业、土地、海洋、丹纸一厂为成员的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2004年借机构改革之机,保护区机构编制扩大为15人,增加了新生力量,使保护区工作更加深入开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保证。四年来,他们共投资200多万元,进行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了大型标志工程、宣传标牌工程、界标工程,提高了保护区的宣传力度,明确了功能分区的界线。二是购置了必备的管护设施、交通设施和办公设施等,保证了基础性工作的正常开展。 4、强化管理,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根据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也进行了分类管理,对核心区和缓冲区严禁项目开发,实验区重点加强治理老污染源,控制新上项目环境管理。在日常管护工作中,也迈出了新的步伐。首先,他们加强对核心区的管护。在端午节期间、鸟类繁殖期、迁徙期、防火期等重点时期加强管理;其次,他们建立了保护区管理工作制度,确定了巡查工作制度、监督员管理制度和举报查处制度,并专设两名同志,每月对保护区进行一次全面巡察,并在核心区设置专人专门办公室,调度保护区情况,将巡察保护区的结果形成湿地工作信息,及时向局有关领导和部门反馈,为及时准确地解决和处理保护区的有关问题创造了条件。 5、扎实基础,认真做好保护区工作。在加大保护区建设和保护的同时,也认真的进行了保护区基础工作。一是对保护区重点地区进行了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摸清了保护区土地的基本情况。二是进行鸟类项目调查,经过四年的考察基本掌握了保护区内迁徙涉禽的基本情况。三是加强保护区项目申报工作。四是开展了保护区迁徙涉禽环志工作。 6、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保护区的影响。 利用外国专家考察、标志工程揭幕、地球日、环境日,庙会、世纪行等机会,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宣传。同时,还在丹东二中,周边乡镇小学等学校开展大规模的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个保护湿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在积极宣传的同时,同国际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先后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专家组成的亚太涉禽项目组来区进行参观考察研究,派人到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水禽保护1、制定《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和国家环保总局审核。规划根据保护区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部分。核心区位于保护区的西部,区内生态系统为典型的河口湾生态系统,主要植物为芦苇,是鹤、鹳、鹭、鹬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外围,该地区有陆地、沼泽、滩涂和浅海海域四种生态类型,其中沿海滩涂是迁徙涉禽活动和觅食主要场所。实验区是在缓冲区以外的地区。 2、加强机构建设。1999年成立了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编制为7人,与丹东市环保局生态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00年,为发挥各部门管理能力,我们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为主任,由环保、林业、土地、海洋、丹纸一厂为成员的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今年借机构改革之机,保护区机构编制扩大为15人,增加了新生力量,使保护区工作更加深入开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保证。四年来,共投资200多万元,进行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了大型标志工程、宣传标牌工程、界标工程,提高了保护区的宣传力度,明确了功能分区的界线。二是购置了必备的管护设施、交通设施和办公设施等,保证了基础性工作的正常开展。 4、强化管理,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根据保护区的功能分区,我们也进行了分类管理,对核心区和缓冲区严禁项目开发,实验区重点加强治理老污染源,控制新上项目环境管理。在日常管护工作中,我们也迈出了新的步伐。首先,我们加强对核心区的管护。在端午节期间、鸟类繁殖期、迁徙期、防火期等重点时期加强管理;其次,我们建立了保护区管理工作制度,确定了巡查工作制度、监督员管理制度和举报查处制度,并专设两名同志,每月对保护区进行一次全面巡察,并在核心区设置专人专门办公室,调度保护区情况,将巡察保护区的结果形成湿地工作信息,及时向局有关领导和部门反馈,为及时准确地解决和处理保护区的有关问题创造了条件。 5、扎实基础,认真做好保护区工作。加大保护区建设和保护的同时,也认真的进行了保护区基础工作。一是对保护区重点地区进行了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摸清了保护区土地的基本情况。二是进行鸟类项目调查,经过四年的考察基本掌握了保护区内迁徙涉禽的基本情况。三是加强保护区项目申报工作。四是开展了保护区迁徙涉禽环志工作。 6、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保护区的影响。 利用外国专家考察、标志工程揭幕、地球日、环境日,庙会、世纪行等机会,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宣传。同时,我们还在丹东二中,周边乡镇小学等学校开展大规模的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个保护湿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在积极宣传的同时,同国际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先后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专家组成的亚太涉禽项目组来我区进行参观考察研究,也派人到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面临的威胁目前鸭绿江口湿地面临两大威胁,一是湿地资源退化。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减少,同10年前相比,常见的种类如雁鸭类、丹顶鹤、大天鹅、鸳鸯等已很少见到。湿地内河流淡水资源逐年减少,海水倒灌现象时有发生。核心区芦苇资源已出现明显退化现象,篙类植被长势较好,需要进一步研究更替。二是人为活动比较严重。由于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处于沿海地区,经济活动较为发达,周边共11个乡镇农场,120个村委会,总人口约41万人。随着近些年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明显增多。尤其八十年代后,由于鸭绿江口地区开发速度加快,天然湿地被大面积开发成水稻田、虾田、公路和工业用地。大面积的湿地尤其是芦苇田和滩涂的围垦给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的威胁。 相关对策近几年的鸭绿江口湿地建设和管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加强湿地管理,加大宣传力度。保护好鸟类资源首先必须保护好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他们必须加强湿地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和破坏湿地资源的案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处理,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向广大群众进行保护湿地、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和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自觉遵守保护湿地的有关规定,形成保护鸟类资源、热爱大自然的新风尚。 2、深入对涉禽及其栖息环境的资源调查与科学研究。多年来,他们虽然对保护区进行了一些常规性调查研究,但还很不全面,特别是涉禽迁徙规律、范围、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寿命的研究很少,因此他们要进一步深入涉禽及栖息环境的资源调查,开展专题性研究。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项目研究,尤其是同朝鲜共同研究鸭绿江口生态环境专题,尽快加入全球中国生态区,不断加强对湿地的认识,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广泛宣传,提倡社区参与。保护区的宣传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除了平时的宣传工作外,要加大周边群众宣传力度,开展一些大型宣传活动,将其宣传活动深入到学校、社区,使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4、继续发挥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提高了管理水平。 5、大力开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兴产业,从而带动保护区周边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保护区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天然条件,因此他们要尽快建立生态旅游区,加强对外开放,吸引世界各地的鸟类专家和旅游者前来考察和参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