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释义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原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专门培养专科层次建筑类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下设四系一部共十七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000余人。

主管部门:辽宁

学校类型:辽宁省教育厅

学院简介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辽宁省辽阳市,交通便利,学院校园

占地163.14亩(另有规划预留地60亩);学院总建筑面积68910.76平方米;拥有10000余平方米教学楼;近10000平方米现代化实验实训场,具有集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实训设备;3300平方米学生食堂;8000平方米现代化图书馆;4栋共19345平方米学生公寓。标准的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风雨篮、排球场、体育馆等先进设施。现代化校园网的建成使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现有六个微机室,810台配置先进的计算机。图书馆藏书231912册。学院现有教职工213人,其中专任教师143人,教授5人,副教授36人,讲师51人;高级职称比28.7%;其中“双师”素质教师89名;还有实训教师16人;有57人获得硕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39.9%。同时每年平均聘请48位行业专

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而优化了学院的高职师资队伍结构。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国家级试点专业和省级示范专业,2007年又被评为首批省级品牌专业;“制冷与空调”、“工程造价与评估”专业被评为省级试点专业;2005、2006、2007年“制冷与空调”、“工程造价与评估”“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又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供热工程》、《房屋建筑构造》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2007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教科研课题立项57项,有13项课题获奖;主编教材63部,参编教材102部;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省级以上公开发表论文387篇,其中核心期刊29篇,EI检索10篇。2004年,学院还被评为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优秀单位。丰硕的办学成果使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办学名气和办学

实力大增。 学院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广泛开展国际、国内院校间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定期与韩国仁荷工业专门大学等国外院校互派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学院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并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才能,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攀升,2002年就业率为91%,2003年就业率为91.62%,2004年就业率为95.5%,2005年就业率为98.34%,2006年就业率为99.35%,2007年就业率为99.58%。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辛勤的耕耘终有收获,学院连续多年荣获辽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学院党委荣获辽阳市先进党委;学院被授予辽阳市“花园式校园”。

历史沿革

1982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在辽宁省辽阳市建筑工程学校的基础上,成立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学校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共建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招收大学专科层次的学生。

2000年,在全省教育结构调整中,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实质性并入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正式开办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5月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学院也随着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校徽标志

设计说明

本标识采用圆形造型。

本标识色彩为蓝色(以色彩稿色标为准)。

本标识中心构成形象为篆体“筑”字。

创意思想

1、从主题中体现历史内涵

古代:筑——建造、构建、修建。含盖了建筑的所有含义。采用“筑”字作为标识主体,具体体现出中国建筑历史博大及深远的文化内涵。

2、从造型中体现象征性、功能性、纪念性

[1] 象征性

(1)“筑”字的竹字头。为两只向上欲飞的鸽子。象征着建筑教育的希望与腾飞。

(2)“筑”字中的“工”“木”“人”造型,分别象征为:工——技能、木——材料、人——建造理念。在空间形式组织上,表达了三者之间紧密联系。

[2] 功能性

主题背景为辽宁地域图。造型功能:一、表明了学院所在的地理位置,二、说明学院的地域性。

[3] 纪念性

(1)标志外圈的书写体“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建设部原副部长叶如棠的手迹。

(2)标志外圈下方的三个时间分别代表了学院前身经历的三个阶段:1981——“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成立。2000——并入沈阳建筑大学,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8——更名为“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3)“LIAONINGTECHNICDLCOLLEGEOFCONSTUCTING”为“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译文。

校风校训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与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又能表明一所大学的文化指向和社会责任,是凝聚人心的有效载体,是培育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校训是一个学校精神的特殊体现,是一个学校精神的灵魂。校训在对学

校精神的体现中并不追求全,而追求深,追求特色,追求学校的精神传统、办学传统和文化传统。校训——厚德励志笃学善建

“厚德”,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即广厚之德。德是做人的根本,要不断提高修养,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方能承载世界。教师应胸怀祖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承担起培养建筑业高职人才的重任。学生应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应胸怀博大,宽以待人,不断修身,永远向上,力争在建筑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

“励志”,指的是为了实现志向而(激励自己)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李渤传》:"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隐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学院将致力于不断发展、锐意进取,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2平、提高教学质量,争创一流。教师将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建筑业高职人才而努力,培养学生具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社会责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礼记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学”,语出《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要志于学、专于学、厚于学,力戒浮躁虚荣,专心致志、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厚积厚载。以“笃学”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善建”,语出老子《道德经》:“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善”,原意是善于建筑,吻合学院建筑专业特色,“善”亦可引申为善于建设、善于发展,更适宜我院发展之用,多重含义,耐人寻味。

学院的教育目标即是培养善于建筑、善于发展、有着真、善、美理念的人才。同时学院的发展,即是一个“善建”的过程。在“创建五个一流”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发展目标,踏实稳健地践行着建业、发展之路。

校训是学院办学目标的凝炼概括,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高度总结,既突出了高职的特色,又强调了建筑的专业性,既是学院发展的目标,又是全校教师及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行为的指南)。校训的确定,有利于学校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而形成内在的风格。校风是指一所学校努力追求和已经形成的一种风气、时尚,它是全校师生精神面貌,道德风尚、行为习惯的集中反映。

校风——诚信和谐严谨创新

“诚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路曰:“言必信,行必果。”“诚信”,要求师生要有诚实、守信的人格要求,坦诚做事、真诚对人,创建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和谐”,语出《管子·兵法》:“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创造和衷共济、协调发展的氛围,发挥最大的潜能。

“严谨”,要求师生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踏实的作风、精益求精的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有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人。

“创新”,要求师生都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境界和胆识,自觉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创业、敢于创业的勇气和才干。

校风是学院多年改革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风气,是学院师生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随着学院的不断进步,校风将不断发扬光大,鼓舞全院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

教风是指教师的教学作风和学术作风,它直接反映教师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教风——崇教明德传道授业

“崇教”,蔡元培先生:“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专为将来。”要求教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爱国敬业,无私奉献。

“明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坚持为人师表的作风意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诲人不倦,为学生树立榜样。

“传道”,语出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教育学生树立报国为民之志、敬业爱岗之志、不断进取之志。“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胡锦涛。

“授业”,出自:《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

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接受最科学、最前沿的知识。优良的教风能带动良好的学风、促进好的校风。校风旨在鼓舞全院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高职建筑人才。

学风是一个学校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反映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做学问的精神、做学问的意志和做学问的原则,也代表着学校的学习氛围。

学风——惜时善学精技求真

“惜时”,“一寸光阴一寸金”鼓励学生珍惜宝贵的时间,勤奋学习,无悔于青春,

“善学”,鼓励学生善于学习,掌握方法,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精技”,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应用,把建筑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更好服务于社会。

“求真”,鼓励学生要有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要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人格修养,要有追求真理、精益求精的精神。

优良的学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旨在鼓舞全院学生勤奋学习、扎实掌握专业技能,成为拥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创新实干的精神的优秀人才。

建院之歌

辽宁建院校歌

古城辽阳太子河畔,

有一座美丽的辽宁建院。

高高的教学楼巍然耸立,

宽阔的操场碧绿平坦。

迎来八方学子,

培育万千个鲁班,

啊...啊...美好的辽宁建院,

我们在这里成长锻炼。厚德励志笃学善建,

是我们前进的指南。

德智体能兼顾并重,

奔向建筑的科技前沿。

描绘宏伟的蓝图,

扬起理想的风帆。

啊...啊...可爱的辽宁建院,

我终生难忘的校园。

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辽宁建院再谱新篇。

诚信和谐严谨创新,

携手并肩永往直前。

喜看校园内外,

桃李争芳斗艳。

啊...啊...母亲般的辽宁建院,

你是我力量的源泉,

你是我力量的源泉。

专业介绍

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是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最大的系,该系共设建筑工程、建筑装饰技术、室内装潢设计及施工管理、城镇建设四个专业。该系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完

善的办学条件: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7人,教辅人员5人,校内兼职教师6人;专兼职教师3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9人、中级职称的14人;注册造价师2人、注册监理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7人、助理美术师1人。设有建材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砌筑、抹灰实训室、钢筋实训室、模板实训室、计算机绘图室、画室、装饰手工操作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并在省内外设有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建材实验室具有国家二级资质。该系已经培养了1800多名社会急需的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建筑工程系所兴办的专业,都是面向社会、面向建筑市场的富有生命力和朝气的专业。该系现在校生人数已超千人,占全院学生人数的一半,其中建筑工程专业是学院的龙头专业,该专业已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筑装饰与规划系

建筑装饰与规划系开设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城镇建设规划三个专科专业。该系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设施完备,专兼职教师19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教辅人员1人,其中高级职称的4人,中级职称的5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助理美术师2人。设有精细木工实训室、装饰装配工、油漆工实训室、抹灰工实训室、油漆工实训室、手工模型制作室、装饰构造展示室、计算机绘图室、画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并在省内外设有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营造了一流的实习实践环境。

该系注重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造性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职艺术优秀专业人才。他们分布在全国各个装饰或建筑企业,设计院所以及与建筑相关领域,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繁荣和发展中国建筑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建筑设备系

建筑设备系是学院重点扶持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系部之一,该系现开设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含制冷与空调和供热通风与空调两个方向)、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和给排水工程技术等五个热门专科专业,并设有建筑环境与工程技术本科专业。该系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办学条件,专兼职教师总计1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建有一流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空调实验室、流体热工实验室、管道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场馆,并在北京、杭州、沈阳、大连等地的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践环境。

该系在2000年首次实行“2+1”分段式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1年时间到实习基地顶岗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零距离上岗,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由于该系毕业生的质量高,适应能力强,已

经呈现了供不应求的就业态势,该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100%,毕业生分布在北京、杭州、沈阳、大连等全国各地的经济发达城市。建筑企业经济管系

建筑经济管理系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和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五个专科专业。该系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目前共有专业兼职教师28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2人。硕士及在读硕士12人,“双师型”及双师素质教师1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经济师1人,会计师2人,一级造价员4人,考评员6人。实训实验室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造价电算化实训室、单片机组装实验室、网络模拟实验室。该系已培养了1500余名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面对中国加入WTO同国际市场接轨,该系对部分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已适应建筑市场及建筑用人单位需要。据《人才市场报》对中国未来十年人才预测结果,该系培养毕业生都在中国十大急需人才之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