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东学院机电学院 |
释义 | 辽东学院机电学院是辽东学院专业特色鲜明的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纺织机械设计方向、计时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与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精密机械技术6个专科(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达1300余人。 学院简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49名专业专任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8人,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24人。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宗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育人的目标,代表辽东学院参加了辽宁省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参加辽宁省“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为学生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和掌握就业技能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学院拥有工程训练中心和实验教学与管理中心,实践教学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实践教学设备,是以实验、实训教学为主,结合科研开发,面向师生开放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场所。此外,学院在省内外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0余个,分布在沈阳、大连、鞍山、丹东、北京、深圳等地。以沈阳机床集团、辽宁手表有限公司、丹东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教学和学生就业提供了优良的实习实训条件。 学院注重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在加强学风建设和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自主创新能力,曾多次被学校授予先进单位称号。机电学院毕业生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机电学院积极挖掘办学优势,凝炼办学特色,把“更新理念,服务地方,打造创新人才的孵化器”作为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学院领导院 长毕 娟,教授,现为辽东学院机电学院院长,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主管学院教学、科研相关工作,负责学院财务管理、安全保卫、人事管理及继续教育工作。详细资料:毕 娟,1956年8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现任辽东学院机电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讲授电路与信号、技术物理等课程。曾编写《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技术习题解》等教材。主持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电工技术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辽宁省教育教学“十五”规划课题“21世纪高职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变革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撰写《DS18B20 化学荧光免疫定量测定仪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虚拟仪器与多功能实验室建设的思考》等论文多篇。曾获得辽东学院“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并于2006年被评为“辽东学院教学名师”。 书 记刘宝林,副教授,现为辽东学院机电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学院党务全面工作。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负责群团、统战、稳定和保密工作。详细资料:刘宝林,1964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副教授,软件工程硕士。1985年以来,在丹东丝绸工业学校、丹东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丹东职业技术学院、辽东学院担任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先后担任过丹东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副馆长、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丹东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党总支书记。现为辽东学院机电学院党总支书记。 副 院 长现在学院共有两位副院长,分别加以介绍: (一)李嘉贤,副教授,现为辽东学院机电学院副院长,协助院长搞好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分管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工作。 详细资料:李嘉贤,1960年4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东北大学国内访问学者,硕士在读。现任辽东学院机电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讲授电工学、电工技术、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等课程,主要科研项目有《输电线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十余篇。 董炯,副教授,现为辽东学院机电学院副院长,协助院长搞好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分管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工作。 详细资料:董炯,1964年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2005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副教授。1998、2003年大连理工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先后担任过丹东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副书记、副主任,丹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实验中心副主任。现任辽东学院机电学院副院长、工程训练中心主任。主要讲授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指导金属工艺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科研项目有《18Mn-4Cr-0.4C-0.1N无磁钢的氮碳化物析出行为》,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十余篇;主要的教改项目有《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等十余项。 专业设置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代码:080301 培养层次:本科(四年) 招生对象:高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与工艺服务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工业生产第一线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工艺及生产部门,从事机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制造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加工技术、机电传动控制、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就业方向:机械、电子、汽车制造等行业的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工艺管理及设备管理等工作。 体检要求:无特殊要求 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专业代码:080401 培养层次:本科(四年) 招生对象:高中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智能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智能仪器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工程光学、测控系统设计、仪器仪表原理、智能仪器设计、DSP原理及应用 就业方向: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从事自动化监测、控制或生产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从事机电、测控、仪器仪表、通信、家电等行业的营销工作 体检要求:色盲、色弱不可报考本专业,其他参照本专业高考体检要求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580201 培养层次:专科(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生产、科研、管理、技术服务工作第一线,精通机电技术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技术,能从事计算机识图绘图、数控加工技术,以及机械设备、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的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等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 就业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汽车、机床制造与配件行业,及相关厂家、公司、企业的营销部门;电子与通讯设备的生产、调试操作、维护等行业。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及销售等工作,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以及机械电子设备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安装调试、市场营销等项工作。 体检要求:无特殊要求 专业名称: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 专业代码:580103 培养层次:专科(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生产、科研、管理、技术服务工作第一线的,精通数控技术及设备使用维护,具有数控加工与数控编程能力的,掌握现代工业设计与制造技术、方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模具设计与CMA. 就业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汽车、机床制造与配件行业,及相关厂家、公司、企业的营销部门。从事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的使用、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及销售等工作,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以及机械设备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安装调试、市场营销等项工作。 体检要求:无特殊要求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590202 培养层次:专科(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应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子CAD技术和单片机开发与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实际操作及维修、管理电子产品与设备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子CAD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 就业方向:信息技术产业、家电行业及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一线的设备组装、调试、操作与维护;单片机应用与开发;各企事业单位高科技含量设备的运行、维护;各种应用电子产品设备的维护、维修;各种电子产品的研发、完善;各种电子产品、电子设备的销售及售后服务。 体检要求:无特殊要求 专业名称: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080603 培养层次:专科(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制冷行业生产第一线,以制冷与冷藏装置为主,兼顾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制冷与冷藏装置维修及销售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机械基础、制冷原理、制冷机器与设备、制冷空调自动控制技术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制冷与冷藏行业的设备制造、营销、工程设计,冷藏运输及冷藏业的运营管理,设备工程安装以及制冷系统维护、管理等工作岗位及从事空调行业的设备制造、营销、工程设计及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设备工程安装以及空调系统维护、管理等工作岗位 体检要求:无特殊要求 专业名称:精密机械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580111 培养层次:专科(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 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和管理现代仪器仪表和测控技术装备的能力,掌握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技术的,有较强精密机械加工能力,能从事计算机识图绘图、数控加工技术,以及机械设备、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控加工工艺 就业方向:从事现代技术装备仪器仪表的设计、使用、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工作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从事机电设备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工作。从事特种加工、激光加工等设备操作、编程、工艺设计,特种加工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管理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等工作 体检要求:无特殊要求 实践教学工程训练中心简介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现隶属于机电学院管理,属校管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6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970余万元。拥有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主要仪器设备125台(套)。 实验室现有基础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公差与技术测量、材料及热加工、纺织机械实验室、计时仪器实验室等六个实验室。 近几年实验室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奖项2项,其中肖枫、董炯的科技成果花式结节钩编捻线机的研制被评为市级科研成果;自编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3部。 机电学院实验中心简介实验中心隶属于机电学院,是由原装备材料实训基地拆分出来的。主要承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数控技术及应用、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等专科专业的实验实训任务。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实训教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1人;拥有固定资产200万元左右,是一个以实验、实训为主,结合科研开发,面向学生具有开放功能的综合性实训场所。 机电学院实验中心现有2个二级实验室: 机电工程技术实验室 该实验室包括5个分实验室:测控技术分室、机械设计制造分室、电机拖动与控制分室、液压与气压技术分室及机械基础实验分室等。承担PLC原理与开发、测试与传感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液压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装备设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实验室是一个面向学生科研开发的开放型实验室。 电子工程技术实验室 该实验室包括5个分实验室:高频与通信原理分室、程控交换与移动通信分室、电视技术实验分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分室及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等。承担高频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微机原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其中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是一个面向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培养的开放型实验室。 另有CAD中心,承担机电学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VisualBasic、C语言、电子商务等课程的计算机教学。 人才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修业年限、招生对象 基本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专业定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在传统制造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理论)的基础上融入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等方面的工学机械类本科专业。本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教学型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等理论为基础,以传统制造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高度融合为特征的先进制造技术为本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机械制造领域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与工艺服务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工业生产第一线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工艺及生产部门,从事机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制造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基本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系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制图、计算、实验、测试、实际操作等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械产品研发与设计、制造与工艺服务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等本专业学科前沿信息和资料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5.了解和熟悉相关专业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 6.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高外语 综合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学位课程、特色课程 (一)主干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 (二)主要课程/学位课程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三)特色课程 六、主要实验课、实训课与实践环节 主要实验(或实训)课程:机器测绘、电子技术实训。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数控加工技术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一)学分安排 总学分:188学分。 课内理论教学:156学分,其中必修课131学分,选修课25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27学分。 创新与技能:5学分。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八、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 (一)毕业资格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88学分,其中必修课最低131学分、选修课最低25学分、实践环节最低27学分、创新与技能最低5学分,通过校内外语综合考试,取得毕业资格。 (二)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并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修业年限、招生对象 基本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专业定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线,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本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教学型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智能仪表技术、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为基础,培养集中在智能化仪表和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领域等诸多行业或部门从事生产管理、设计制造、测量技术开发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智能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智能仪器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测控技术及智能仪器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等基础知识; 3.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学位课程、特色课程 (一)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二)主干课程/学位课程 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工程光学、测控系统设计、仪器仪表原理、智能仪器设计、DSP原理及应用。 六、主要实验课、实训课与实践环节 主要实验(或实训)课程:电工学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电子工艺实训、电工电子实训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专业生产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DSP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智能仪器仪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一)学分安排(见附表4“课程设置类型及其学分统计表”) 总学分:185学分 课内理论教学:151学分,其中必修课125学分,选修课26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29学分 创新与技能:5学分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八、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 (一)毕业资格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91学分,其中必修课最低132学分、选修课最低25学分、实践环节最低29学分、创新与技能最低5学分,通过校内外语综合考试,取得毕业资格。 (二)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并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