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单33号 |
释义 | 基本信息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辽单33号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辽单33号(原代号辽试553)组配于1995年,亲本自交系为辽3180和吉853。辽3180为自选系,吉853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引入。辽单33号为黄色偏硬粒型中熟杂交种。辽单33号1996~2001年先后参加了产量鉴定、品比试验,辽宁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东北早熟组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同时进行了大范围的多点试验。辽单33号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是一个适宜在较大区域范围内推广的优良品种。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特征特性1 形态特征 幼苗期叶鞘紫色,叶片绿色,第1叶片为长椭圆型,第2、3叶细长,直立,生长势强,叶缘呈绿色。成株株高260cm,穗位103cm,穗长22cm,穗粗5.3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0粒左右,穗轴红色,果穗长锥型,苞叶适中,不秃尖。籽粒黄色,偏硬粒型,百粒重43.0g左右。花药黄色,花丝红色。雄穗分枝10~12个,主轴与分枝上雄小穗排列紧密,花粉量充足。株型为塔型,穗位以下叶片平展,穗位以上叶片直立。穗位以上叶片6片左右,中部叶片宽,总叶片数20~21片。 2 生物学特征 生育期:辽单33号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在辽宁抚顺、本溪、开原等地区出苗至成熟117.5d,随纬度北移生育期有所延长,在各地表现略有不同。在吉林延边、通化、磐石、洮南等市、县生育期平均118.0d,在黑龙江双城、肇东、阿城、五常等地平均126.5d,在内蒙古赤峰、通辽生育期为117.5d。 抗病性:抗病接种鉴定及田间观察表明:辽单33号高抗大小斑病、尾孢菌叶斑病、弯孢菌叶斑病,抗丝黑穗病、青枯病,抗玉米螟。据2000年丹东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辽单33号大斑病0.5级,小斑病0.5级,丝黑穗病株率11.4%,青枯病病株率5.6%。2000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辽单33号大斑病0级,青枯病病株率4.7%,丝黑穗病病株率9.4%。 适应性:1998~2001年在春玉米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4省(区)试验,在全部41个试验点中,增产点39个,占总数的95.1%,增产幅度7.1~39.7%;减产点2个,减产幅度2.8%~5.8%。据1998~2001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和2000~2001年东北早熟组区域试验(4省区)参试组合的稳定性、适应性和丰产性分析,辽单33号能适应各种环境,而且随着环境条件的满足产量潜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是一个高产、稳产的品种。 抗逆性:辽单33号表现耐旱性强,抗倒伏,耐密植,活秆成熟,保绿性好不早衰等特点。辽单33号经历了2000年高温、干旱的考验,全部各试验点普遍都遇到了春旱,而辽宁、内蒙、黑龙江等各试验点均又遭受到严重的伏旱,赤峰地区经受当地30年不遇的大旱,通辽市玉米生育期间严重干旱,年降雨量不足200mm,本溪市6月中旬至7月13日近一个月高温干旱,辽单33号表现结实正常,无秃尖,空秆率低(0.95%),百粒重下降不明显。 品质:辽单33号属于优质玉米杂交种,籽粒黄色偏硬粒型,大小均匀,容重高(761g/L),千粒重高(380~430g)。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检验,辽单33号粗蛋白含量11.4%,粗脂肪含量4.22%,总淀粉含量78.9%(达到高淀粉品种标准),赖氨酸含量0.30%,符合国家普通玉米优质标准及国家商品粮收购1~2级标准。辽单33号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加工品质,是一个玉米深加工的首选品种,也是当前玉米种植业向优化方向发展的首选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辽单33号属大穗型品种,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其果穗适中,无秃尖,穗行数亦适中,千粒重高而且稳定,因此单穗重较高。另外辽单33号株型紧凑,株高、穗位适宜,果穗均匀,空秆少,能充分发挥个体与群体增产潜力取得较好的产量。 产量表现1996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内鉴定试验,产量871.3kg/667㎡比对照种沈单7号增产45.7%;1997年品种比较试验,产量663.5kg/667㎡,较对照种沈单7号增产37.4%,较丹玉13号增产45.1%。1998~1999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998年平均产量671.9kg/667㎡,比对照种丹玉13号增产17.7%,居第1位。1999年平均产量693.1kg/667㎡,较对照种丹玉13号增产19.7%,居第1位。两年平均产量682.5kg/667㎡,比对照种丹玉13号增产18.7%,居第1位。1999~2000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生产试验,1999年平均产量580.5kg/667㎡,比对照种丹玉13号增产20.1%,居第3位,2000年平均产量470.7kg/667㎡,比对照种铁单13号增产2.4%,居第2位。两年平均产量525.0kg/667㎡,比对照种增产11.4%,居第1位。2000~2001年参加国家东北早熟春玉米组区试〔4省(区)〕,2000年平均产量566.0kg/667㎡,比四单19号(CK1)增产9.3%,比本玉9号(CK2)增产8.1%,在黑龙江居第6位,内蒙古居第2位,辽宁居第2位,吉林居第4位。2001年平均产量710.9kg/667㎡,比四单19号增产9.3%,比本玉9号增产8.1%。在黑龙江居第6位,内蒙古居第2位,辽宁居第2位,吉林居第4位。2001年参加东北早熟组生产试验〔4省(区)〕,平均产量682.6kg/667㎡,比对照种(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1.2%,居第2位。生产示范中,1999年凤城市通远堡镇种植3.3公顷,平均产量11423kg/公顷,比对照种丹玉22号增产24.0%。1999年清原县夏家堡镇种植2公顷,产量10335kg/公顷,高于相邻的铁单10号及抚单6号;新宾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种植1.3公顷,产量9675kg/公顷,比相邻种植的本玉9号增产11.5%。2000年大石桥市吕王镇种植示范田2.7公顷,平均产量9000kg/公顷,比相邻的丹玉22号增产23.5%,地膜覆盖最高产量达11820kg/公顷。2000年山西省浑源县良种场引种试验,平均产量1125kg/公顷,较对照种农大108增产22.1%。1999~2000年大庆市种子管理处试种示范,平均产量9375kg/公顷,较对照种四单19号增产15.0%。黑龙江省呼兰县种子公司引种辽单33号,产量9075kg/公顷,比当地主栽对照品种增产12.5%。以上试种单位普遍认为辽单33号综合性状好,品质优良,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1 栽培技术要点 辽单33号是高产、稳产、适应性较广的玉米杂交种,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或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能获得更高的产量。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保证苗全、苗齐、苗壮。在生育期较短的地区应适时早播,保证播种质量。清种密度以48000~49500株/公顷为宜,做为夏玉米种植可适当提高到60000株/公顷,采用比空、间套种可增加双穗率提高单株生产力。施肥以N、P、K配合使用为好,追肥以出苗后30、50d分两次进行为好。注意防止粘虫和玉米螟。辽单33号活秆成熟,苞叶黄后即可收获,茎秆可作为牲畜的饲料。 2 制种要点 辽单33号在生产上一般采用正交制种,制种产量较高。先播母本,待母本钻锥播一期父本,母本出苗播二期父本。母本行保苗52500~57000株/公顷,父本行保苗60000株/公顷,父母本行比为1∶5。 适宜种植区域经多年试验、示范表明,辽单33号适应性广,是一个适宜在较大范围内推广的品种,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及黄淮海夏播区均可种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