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良桐 |
释义 | 本文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戒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基本信息liángtóng [good tung tree] 好的桐木 原文工之侨(1)得良桐焉,斫(2)而为琴,弦(3)而鼓(4)之,金声而玉应(5)。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6)。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7)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8)焉。匣(12)而埋诸土,期年(9)出之,抱以适(13)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10)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11)之山,不知其所终. (选自《郁离子》) 注释1、工之侨:作者虚拟的人名。 2、斲(zhuó ):(斫<zhuó >),砍削、雕刻。此指制作。 3、弦:名词作动词;装上琴弦。 4、鼓:弹。 5、金声而玉应:发出金属一样的声音,又有玉石般的声音响应。 6、太常:为九卿之一,掌管朝廷宗庙祭礼的乐官。 7、断纹:指古琴上断裂的纹路。《洞天清禄》载:“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愈久是断愈多。有梅花断,其纹如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有龙纹断,其纹圆大。” 8、古款:古代的款识,原指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9、期年:一周年。 10、希世:即稀世。 11、宕冥:高远幽深貌。宕冥之山,为作者虚拟的山名。 12、匣:装进箱子 13、适:到...去 翻译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道理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作者信息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