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万珍 |
释义 | 梁万珍教授1965年出生于四川仪陇,198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所理学硕士学位,后在兰州交通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大学普通物理教学,历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97年9月进入香港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3月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3月至2003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做博士后。2003年9月开始任职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和合肥微尺度物理科学国家实验室,职称教授。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职资格。 研究方向发展和应用快速的第一性原理的量子力学理论和新颖的数值计算方法, 研究复杂大分子体系的物理特性和化学反应机理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发展快速的分子量子力学理论或计算方法去攻克现存理论的瓶颈 分子量子力学或计算材料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计算工具提供分子结构,生成热,反应活化能,激发能、振动频率、NMR谱及其它很多相关的物理量,在原子层面上理解和预测物质特性。理论上允许我们去估算任何可观测的物理量。 然而标准的从头算电子结构方法只能用于中小分子,障碍在于计算时间随分子尺度成指数地急剧增加,比如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子的基态能量,计算时间与分子尺度标度为O(N3),波函数根据的头算电子结构方法与分子尺度标度为O(N3-8)。这一非物理的高指数增加速度,单凭计算机的发展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在对于大分子的实际计算中, 不得不采用各种近似方法。但要精确地描述物理特性和反应机理,各种近似方法往往难以达成目的。因此必须发展快速的电子结构方法,特别是发展线性标度(计算花费与分子尺度成线性增加)的电子结构计算方法去攻克标准电子结构理论及动力学方法中的理论限制。我组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发展和应用新的电子结构理论或方法去允许探索我们感性趣的复杂大分子的电子结构,物理特性及化学反应机理。 复杂大分子体系的动力学特性 我组的研究工作将致力于从理论上理解物质与外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特别感兴趣那些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又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的材料,比如:纳米材料, 发光聚合物,生物光活性分子等,对辐射的光电反应。然而,我们感性趣的分子往往包含成千上万的原子,这给理论研究或数值模拟强加了诸多挑战。我们将因此利用和发展线行标度的基态和激发态电子结构方法去研究这些复杂大分子体系的动力学特性,如碳纳米管,聚合物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光谱,生物光活性分子的CD谱,聚合物的荧光效应,电荷及能量转移等过程。 化学反应机理及动力学 我组的一个主要工作将集中于发展和应用量子化学及分子力学原理去调查与催化材料Zeolites,Enzyme及过渡金属表面相关的一些化学反应,比如,C-H 键的活动,质子移动等。较精确地计算势能面,探索化学反应机理以及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将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正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复杂体系的理论与计算研究”, (2004,01一 2007,12)。 2.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启动基金(2004,01一2007,12)。 近期发表论文专著代 表 作 年限 备注 Approaching the Basis Set Limit i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Using Dual Basis Sets Without Diagonalization, J. Phys. Chem. (2004) , in press. WanZhen Liang and Martin Head-Gordon. 2004 An exact reformulation of the diagonalization step in electronic structure theory calculations as a set of second order non-linear equations, J. Chem. Phys. (2004), in press. WanZhen Liang and Martin Head-Gordon. 2004 Improved Fermi Operator Expansion Methods for Fast 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s,J. Chem. Phys. 119, 4117 (2003). WanZhen Liang, C. Saravanan, Yihan Shao, R. Baer, Alexis T. Bell, Martin Head-Gordon. 2003 Biasing a Transition State Search to Locate Multiple Reaction Pathways, J. Chem. Phys. 118 , 9533 (2003). Baron Peters, WanZhen Liang, Alexis Bell and Arup K. Chakraborty 2003 Optical Response of Small Diameter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s,,J. Am. Chem. Soc. 123, 9830 (2001). WanZhen Liang, Wanfei Ng, Satoshi Yokojima and GuanHua Chen 2001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Open and Capped Carbon Nanotubes, J. Am. Chem. Soc. 122, 11129 (2000). WanZhen Liang, XiuJun Wang, Satoshi Yokojima, GuanHua Chen and GuoZhong He. 2000 Localized-Density-Matrix Method and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 J. Chem. Phys. 113, 1403 (2000). WanZhen Liang, Satoshi Yokojima and GuanHua Chen 2000 Localized-Density-Matrix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arbon Nanotubes, J. Phys. Chem. A 104, 2445 (2000). WanZhen Liang, Satoshi Yokojima and GuanHua Chen 2000 Generalized Linear-Scaling Localized-Density-Matrix Method,J. Chem. Phys. 110, 1844 (1999). WanZhen Liang, Satoshi Yokojima and GuanHua Chen 199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