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家村 |
释义 | 1 陕西省蒲城市坡头镇梁家村梁家村地处蒲城市西北30公里,西邻富平市老庙乡,北和铜市遇山相隔,东与大孔乡接壤,属典型的渭北旱原半山区地带。土地盆背,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型农业村。全村现有自然村3个,4个村民小组,耕面面积为3100亩,现有人口1580人,人均年纯收入400元,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梁家村境内拥有丰富石灰石资源,是优量建筑石料和水泥加工石,含量大约在2亿立方米左右,开采简单,交通便利,是理想的生产、加工基地。 2005年,梁家村新的两委会成立以后,为了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集思广溢,每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商讨发展大计,扬长避短,靠山吃山,充分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建材业和运输业是唯一的出路。目的明确了,方向正确了,首先要解决的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两个瓶颈问题:一是电,二是路。通过各方努力,2006年4月份,争取了国家资金118万,安装线路3.5km,变压器两台。2008年4月,争取国家资金80万元,群众自筹20万元,修筑水泥路3.2km,为招商引资建立了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铺就了道路。 自2006年6月份以来,先后引进企业5个,分别是投资500万元的华铭石料厂;投资200万的小云小石料厂;投资200万元的磊鑫石料厂;投资200万元的新隆采石石料厂。总投资约合1580万元,月生产石料13万吨,约合年产值3200余万元,年约利润1200万元。安排当地富余劳动力430人,有力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运输业的发展,使年人均纯收入增至800元,为村民增收增添了新的机遇,使当地经济发展有了活力。 2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马场镇梁家村建平县马场镇梁家村共有9个自然屯,17个村民组,552户,2044口人,总土地面积46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500亩。信息站有固定场所,专用设置,制度完善,有农业信息采集登记薄、农业信息发布登记薄,有专职工作人员。 梁家村除种植玉米、谷子、土豆等杂粮外,主要以烤烟、西瓜为主导产业。梁家村2008年种植烤烟500亩,亩产值3000元以上。西瓜1500亩,亩产值2500元左右。 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莲花镇梁家村梁家村位于镇政府南侧1.5公里处,村中现有人口3300人,土地面积17000亩,辖二个自然屯,村中有小学一所,诊所四个,全村共有党员38名,村领导班子由3人组成,政务公开是一年四次。村中种植业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西瓜、甜瓜、土豆为主。该村为全镇养殖专业村,村中养奶牛20头,肉鸡100万只,猪1000多头,黄牛500多头。全村有800多人在外务工,村中需要农业产品的销售信息。该村为文明村、平安村。 4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梁家村◎ 基本情况梁家村现位于义和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处,北距王集村1.5公里,南距三合0.5公里,东邻沾利河,西距大王村0.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00亩,果园1400亩。2006年全村总户数335户,总人口1085人,其中男性650人,女性435人。 ◎ 生活状况解放后,村民生活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全村有 30%户住上砖瓦房,98%户有电视机,10%户有电冰箱,15%户用上洗衣机,有 66%户安装了固定电话,90%的户有手机,50%户有摩托车,20%的户有三轮车,轿车3辆,客货车6辆,少量家庭购入电脑。 ◎ 文化教育1962年创办河王小学,学校占地面积 180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校舍10间,设小学五个班。1999年将该村适龄学生转至大山联校就读,入学率达到100%,1999年建幼儿园。 随着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由上级政府投资60000元,建造了村文化大院,设有村委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图书室(藏书情况)、党员电教室。 ◎ 卫生医疗2001年实行合作医疗,建卫生所,备有常有药品,周振海任卫生员,“文革”时称“赤脚医生”。 村内体育设施配备情况,村民参加乡及乡以上体育比赛情况。 ◎ 计划生育60年代,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70年代起,计划生育坚持“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实行结扎节育措施。自80年代起,在村民中进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宣传教育,并严格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长。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效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以下。2006年,全村育龄妇女112人,全年出生数50人,出生率占全村人口的6%,独生子女领证率100%。年死亡数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数。 ◎ 社会保障1992年开始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06年,全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70人,占村人口的56%,参加其他保险50人,占村人口10%。自2002年起,村民就医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达到90%以上。全村五保户9户,重残贫困户4户,每年救济1000多元;70岁以上老人10人,每人年补助金额360元。住房贫困户现住安居房的10户,20间。 ◎ 经济产业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土地荒碱程度高、地面高洼不等,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群众年年靠天吃饭,解放后人民生活曾一度困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尤其是河口区成立以来,该村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整平、沟渠路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做到了土地旱能浇、涝能排,从而彻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使该村村民经济逐步发展,人民收入逐年增加。从1987年起梁家在全区又率先发展起林果种植业,目前林果种植面积已基本稳定在1400亩,占全村可耕地面积的50%。成为全村主要经济支柱。是梁家村群众致富主要渠道。在林果种植形成规模后,梁家村群众又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动下发展起了盐场、养殖、塑料制品加工等数十个项目,全村经济发形成了以林果生产为龙头,农、工、商贸流通竞相发展良好局面。 200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 ◎ 村史简介梁家村村庄历史:1910年,无棣县梁正王村梁振泽迁此定居故取名梁家村,后为防土匪在村庄周围修建了围墙,所以又称梁家围子。1956年合作化。同年1月成立互助组;56年2月成立初级社;1957年2月成立高级社;1958年8月与大王村合并成立生产大队下设三个生产队;1963年与大王村分离。1968年6月成立革委会;1971年6月恢复生产大队;1984年12月成立村委会。 1983年8月,恢复乡村建制,撤销原生产大队管委会,建立村民委员会。12月全区第一届村民委员会完成选举工作。梁家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2人,分管经济、民政、调解、治安保卫、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1993年12月起,依据村民自治组织法,采取村民直选(由村民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同时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村民代表。村委认真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努力推进村民自治,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村内重大事情。村级组织由原来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村级行政决策权被村民自治的民主决策权所代替。 ◎ 大事记1988年获市级文明单位; 1989年市级先进党支部; 1989年6月区级先进党支部; 1992年市级双文明村; 1992年市文明单位; 1994年市级林业生产先进村; 1994年河口区先进党支部; 1994年市级民兵带建先进单位; 1995年东营市村民自治模范单位; 1995年市级文明单位; 1995年区级十佳文明村 1996年全区十佳文明文化大院; 2003年全区五好党支部。 ◎ 妇救会1956年6月,梁家村成立王云山为会长的妇救会(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1986年改称妇代会;84年起,妇代会主任由村民委员会委员兼任,主要负责妇女、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妇代会在党支部领导下,带领妇女群众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推进计划生育、振兴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半边天作用。 ◎ 农救会农救会是“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的简称,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中群众性组织。梁家村农救会成立于1942年,朱子章担任会长,共计会员180余人。农救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农民进行抗日,进行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和生产运动。建国后,农救会改称农协,又称农会或农民协会。谭友成曾任梁家村农会主任。农会组织作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机关”,1950—1951年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负责发动群众,评定划分阶级成分,分配土地,恢复发展生产。1952年末,随着土地改革地完成,农民协会解体,活动终止。 196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亦称“小四清”(清账目、清物资、清工分、清现金)。196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印发全国。全国各地纷纷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同年10月梁家村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组织,简称贫协。大队设贫协主任,生产队设贫协小组。职责是配合社教工作队开展“四清”运动,揭露干部中的“四不清”问题。谭友成、巴金升、曹江平先后担任贫协主任。1980年前后,贫协机构解体。 5 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梁家村梁家村位于虎山镇西南部,全村共有670户,1700多人口,集体拥有土地2700亩,海滩1000亩,虾池1000亩,林业育苗300亩。该村先后获得了山东省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威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先进集体、威海市科普示范村、荣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成市安全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梁家村过去曾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民心涣散的落后村,1999年欠外债140多万元。梁忠义同志当选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与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敬业奉献,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实现强村富民。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村民生活质量、居住环境显著提高。 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梁家村按照“工、农、渔”三业并举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经济增长的三大亮点。一是发挥临海优势,将1000多亩滩涂虾池和参池进行资源整合,由原来的集体管理变为对外承包,增加集体收入130多万元。二是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扩大针织加工规模,盘活闲置房屋500平方米发展针织加工业;同时扩大特种动物养殖规模,规划建设了占地50亩的养殖小区,养殖户达到40户,特种动物存养量达到1万只。三是搞好林业育苗的管理和发展工作。引进林业育苗新品种,栽植黑松、塔松、大叶女贞等树木20万株,每年苗木收入20万元;栽植速生杨2万余株,预计三年后能创收600万元以上。现在该村不仅还清了全部外债,村集体还有200多万元的存款。四是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传统农业焕发生机。梁家村近年来分别从外地农科所、种子公司等科研部门引进花生、玉米、小麦等作物新品种12个,不断使本村2700多亩耕地平均亩增产100多斤,还加快周边地区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今年,莱阳花生研究所还在梁家村建立省级花生新品种对比试验基地。起到了噩耗的示范带动作用。 合理规划村庄,改善居住环境。为加快旧村改造步伐,梁家村近几年投资2200万元,建设了110栋两户一体的别墅楼,投资600万元,建设了6000平方米综合楼,对购楼者村集体每户补贴1万元。2008年计划投资350万元建设20栋别墅楼和3000平方米综合楼,目前旧村改造工程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 实施 “四化一汽”工程,整治村容村貌。围绕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工程,加大村容村貌整治。村主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3万平方米;村内路、出村路道路两旁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万多株;投资40万元在村中建设公园一处;村主街道安装了100多盏路灯,成立了老年环境卫生整治管理队,负责村子的绿化、美化、卫生清扫、街道整治和垃圾清理。让村庄真正美起来、亮起来。现在,梁家村在稳步推进村容整治的同时,重点抓好沼气工程的建设,重点推广循环节约型经济,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集体继续为上沼气的群众每户补贴700元,在已建成50户的基础上,年内还可完成50户沼气建设,小区新建别墅楼全部进行沼气厕所一体改建。另外,村里2008年计划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占地3000平方米公园,满足群众娱乐休闲的需要;另外投资22万硬化4500平方米街道。 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把切实解决群众的难事放在首位,重点解决群众的“养老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实际问题。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对70周岁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老党员每年给予200元的生活补助;并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备了电视、棋牌、图书等文化娱乐设施;村里还投资15万元修建了两处健身场所,安装了25台(套)健身器材,满足了群众娱乐健身需求。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村集体每年都拿出4万元专项资金对群众的农村合作医疗进行全额补贴,并投资5万元建设了高标准中心卫生室。为解决上学难问题,集体投资20万元,购置了学生专用车,免费接送学生上学,极大方便了学生和家长。另外村里还统一印制《梁家村志》,进一步凝聚人心,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为方面群众的生产、生活,村内设立了农资超市、日用杂品超市、糖酒百货超市和便民集市。逢年过节,村里还为每位村民发放鱼、大米等福利,让每位村民都能切身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加强民主管理,夯实政治基础。按照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要求,严格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决策、干部任期目标承诺责任制等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整理村规民约。全村 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的大好局面。 梁家村两委一班人决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三个发展”思路,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美好家园。 6 山东省平度市大田镇梁家村基本情况 2005年,全村102户,338人,耕地面积596亩。 经济状况 该村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另有部分外出打工者。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90万元,人均所得4500元。 优势产业 该村地处山区,以种植苹果和板栗为主,产品质量优,口感好,远销海内外各地。 社会事业 1994年,该村通上了自来水。2005年,修建卫生室一处,拥有固定电话88部,有线电视用户90户,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 7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者海镇梁家村◎ 村情概况梁家村隶属于者海镇钢铁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 镇西边,距离钢铁村委会2公里,距离者海镇6公里。国土面积0.85平方公里,海拔2035米,年平均气温12.6 ℃,年降水量840毫米。有耕地593亩,其中人均耕地0.82亩;有林地585.65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03户,有乡村人口724人,其中农业人口724人,劳动力50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38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3万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0万元;畜牧业收入7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49头,肉牛63头);第二、三产业收入20万元,工资性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0人,在省内务工25人,到省外务工5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150户通自来水,有6户饮用井水,有9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0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2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8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8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80户。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6 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9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9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8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三岔河镇梁家村◎ 村情概况该村隶属于三岔河镇刘良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三岔河镇东边,距离村委会0.2公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国土面积有1.37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92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和蚕豆等农作物。有耕地520亩,其中人均耕地0.31亩;有林地1525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35户,有乡村人口972人,其中农业人口965人,劳动力31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97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7元。该村属于中等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3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7万元,占总收入的29%;畜牧业收入124万元,占总收入的24%(其中,2008年内出栏肉猪7214头,肉羊100头);渔业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1.4%;第二、三产业收入75万元,占总收入的31%;工资性收入25万元,占总收入的9.1%。农民人均纯收入2697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3人(占劳动力的34%),在省内务工8人,到省外务工4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235户通自来水(占农户总数的100%)。有235户通电,有21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1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0%和9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7户(分别占总数的85%和79%)。该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土路和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1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14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7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9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1亩。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砖钢混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9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9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板桥镇梁家村◎ 村情概况梁家村隶属于云南省陆良县板桥镇马军营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板桥镇东北边,距离马军营村委会1公里,距离板桥镇7公里。海拔1875米,年平均气温13.8℃,年降水量944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64.6亩(其中:旱田104.5亩,水田260.1亩),人均耕地0.64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7万元,占总收入的46%;畜牧业收入64万元,占总收入的39%(年内出栏肉猪250头,肉羊10头);渔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3%;第二、三产业收入16万元,占总收入的10%;工资性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6%。农民人均纯收入2654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人,在云南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1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41户通自来水,有14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41户通电,有8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3%和7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2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3户(分别占总数的90%和73%)。该村到板桥镇道路为砂石路;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47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5户;装有太阳能农1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60.1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云南省内;2009年种植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7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6%。该村发展蚕桑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有农户141户,共有乡村人口573人,其中男性308人,女性265人。其中农业人口573人,劳动力21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6人,占人口总数的4.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40人,参合率94%;享受低保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板桥镇卫生院7公里。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5户,占农户总数的25%。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马军营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板桥镇一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5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1人,其中小学生73人,中学生68人。 ◎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财务公开;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4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64.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5人,党员中男党员5人。该村有团员7人。 10 云南省宣威市文兴乡梁家村◎ 村情概况梁家村隶属于文兴乡白药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文兴乡西北边,距离村委会0.5 公里,距离乡17.4公里。国土面积0.35平方公里,海拔1620米,年平均气温20 ℃,年降水量1249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有耕地118亩,其中人均耕地0.93亩;有林地1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户,有乡村人口125人,其中农业人口125人,劳动力10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0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1.4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6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8万元,占总收入的36.7%;畜牧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24.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0头,肉牛1头);林业收入1.08万元,占总收入的 3.2%;第二、三产业收入14.8万元,占总收入的11.3%;工资性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26.9%。农民人均纯收入2191.4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5人(占劳动力的19%),在省内务工5人,到省外务工5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有(无)路灯。全村有40户饮用自来水。有4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37.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1户(分别占总数的24.3%和24.3%)。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或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其他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7.4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3辆。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1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蒋坊乡梁家村◎ 梁家村梁家村位于华北平原大地上,东经116°14′,北纬37°87′。梁家村位于县政府东北15公里,乡政府东侧4公里处,村中现有人口1000人,土地面积2000亩,辖四个大队。村中种植业以玉米和小麦为主,兼种苹果、辣椒、棉花以及西瓜等经济作物。该村为全县民风朴实村的代表,比较安定。村中养肉鸡10万只以及大量的牛羊猪。全村有300多人在京津等地区务工,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村中需要农业产品的销售信息,尤其是村中以及附近村镇有大量的大棚蔬菜以及大量的苹果等水果。 梁家村还是是当地颇具盛名的人才村庄,为国家以及当地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大学生以及创业人才,曾培养出全县的文科状元并且多人考取知名大学研究生。此外还有有很多人在京津地区从事彩钢业务,是阜城“全国彩钢之乡”的一个浓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