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德新
释义

个人履历

梁德新(笔名 梁豪),男,广东梅县松口镇山口村人,大学肄业,中学历史教师,曾在梅县松南中学任教,兼文学社辅导老师。喜欢看书写作,是个“业余自由撰稿人”。

人物生平

梁德新先生是个教员。他勤奋好学,靠拼搏肉体,自学成材,结出累累硕果。他是个对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有成就的人,于2000年12月入选“当代梅州客家研学人”名单。他是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会会员、梅州日报通讯员,政协梅县第十届文史委员(兼职)。1998年他被选为梅县第十届政协委员,2002年被聘为华裔刊物《侨声》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杂志论文社特约编辑。他曾经在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团结报》、《四川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通讯》、《家庭》、《粤海同心》、《客家风情》、《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客家大观园》、《梅州青年》、《梅州侨乡月报》、《梅州日报》、《梅州文史》、《客家纵横》、《梅县文史》、《客家人》、《梅县侨声》、《梅苑》、《苍松》等23家报刊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杂志论文发表文章约300篇,约50万字。

人生经历

童年时梁德新先生因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生活寓居在松口镇。因诸多的原因,他曾经在3间小学读过书。他从小就受到文化之乡的影响和书香门弟的熏陶。他生父王志泉是原肇庆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教育论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文学论文院教务处处长。王志泉兄妹多人曾受过高等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教育论文。他的养父梁志权是小学校长,梁志权的家庭也是读书人多大学生多。他的叔叔梁达权是原武汉大学成人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教育论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文学论文院院长、教授、全国书法协会会员。祖父梁锦洪是个园艺家,建国前在留日学生果树专家梁可隽的指导下,创建了一个有一定范围的果园。梁锦洪是个人缘极好又尊重文人的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受极左道路的影响,有部分文化人士沦落在农村“接受劳动改造” 。.经常有村里的“落难文人”在他家里聊天。这些“落难文人”阅历广,文化素质高。他们坐在一起时都会讲述他们以往的阅历,南洋及国内的风土人情及他们的所见所闻,有的人还会讲他们年轻时的恋爱阅历及他们的罗曼史。童年时代的梁德新先生静心倾听这些老前辈们讲的故事,有些故事比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还有精彩。他的好些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文学论文作品中的内容,如他的作品《上寨鼎力王》、《断头坑的传说》、《漫谈“水客”》等文章都是取材于这些文人口中所述的故事。梁德新先生的写作兴趣源自于写家信。他读三年级时开端与亲友通信。他的祖父王汉良是个归侨,解放前曾在松源圩开过一间“仁爱堂”药材店,他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十分怜惜这个聪明好学的孙子王森欣(后取名为梁德新)。孙儿每次写信给他的时候都回信,有时还会在信封内夹钱给孙儿。姑姑王桂兰是蕉岭中学的教员,他也常写信给姑姑。他姑姑回信时,会把侄儿写的信修改后寄回给他。因亲友鼓舞他多写信,还要求把信要写好,亲友们还会寄钱奖励他,从此他对写作萌发了喜好和兴趣。为了要把信写好,他认真研究写信技巧,写信时格外认真。他读小学五年级时,就能写出叙事清楚、语句通畅、文笔流利,约两千多字的家信。读初中时,他养成写日记,剪报搜集资料、摘抄书中佳句篇章的习惯。因为他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日后成材奠定了基础。 学生时代他是个口学兼优的学生,读小学时因为学习勤奋,成果好,作文常贴堂,他的口才好参与过演讲竞赛,当过班干部,受到老师的厚爱。因家境不好,梁德新先生18岁那年在楷县梅东中学高中肆业后就步入社会营生。他在家乡当过农民、外出福建各地做苦工、学修电器、学过照相、做过小商人、代课教员……

1966——1968年,是文化大反动的罢课反动期间。那时他正是中学学习期间,他不趋潮流,没有跟随那些“狂热分子“去批判揪斗走资派、黑帮分子。在两年的时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看书,他看了约300本书,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禁书。这些禁书有的是学校图书馆搜出来的,有的是从那些书香门弟人家中搜出来的。他和好几个要好同学在看守这堆书时,斗着胆做了”家贼“,从一万多本书中先数百本,暗中偷回家中,偷偷地认真阅读品味。那时物质缺乏,生活艰苦。因为有书看,肉体生活很丰厚。他百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看得最多的书是中外名著和人物传记。他还似懂非懂地阅读了《百科全书》、《嘉应州志》、《梁姓族谱》及佛学、玄学、风水学等书。因他年幼时百览群书兴趣喜好普遍,为他日后从事写作和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石。开端写作的人多么盼望自己写的文字能够变成铅字,希望自己有一个豆腐块大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虽然他后来经常向报刊投稿,都是石沉大海或寄回他的是《退稿通知书》。1971年,他曾经因为《南方日报》的一份《退稿通知书》被家人晓得了,母亲痛打打他一顿。家里人极力反对他向报刊写文章,怕他“闯祸”,甚至威吓他再写下去说不定会“犯文字狱”而坐牢。但他都还是执着写下去。他把定的文稿冷藏在箱笼里或在几个要好的文友中传阅。

1972年夏天,他用1元钱暗中从一个会刻印的人那里买了一张出省搞副业的“证明”。当时他身上只要平常俭省下来的5元钱和10市斤的全国流通粮票,他良开家乡到福建营生。他曾经在福建的三明、宁化、永安、永定、龙岩等地做了4年苦工。在“社会大学”的大课堂里,他学到了许多知识。为了生存,他不但学会了各种营生技艺,也学会了在社会上怎样做人。

因他出身书门弟,虽然受当时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但客家人崇文尚学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很深。总要有空余时间,他就看书、写日记,有时还会写些文章自娱自乐。在做“肓流”的4年里的生活能够说神仙、老虎、狗都做过,倍受人间之冷暖。他遇过贵人也遇过小人。他身无分文时到朋友、亲友家里“打饭皮”。攒了点钱的时候便大方地花掉。有个时期,他跟随朋友在铁道线上做生意。他们从山区农民那里收购笋干、茶叶等山货,装在多层樟木箱里,运到厦门、福州去卖,住在家在城里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家中。他们把货销售后,买上手表等日用品再卖给山民们或换回山货。那时在福州1个樟木箱可卖50元,本钱才12元。用箱套箱的办法一次可带3只樟木箱,内箱装茶叶等山货密封保管好。当然也还做过赔本生意……

1974年,他曾永安县做了一年工。上世纪七十年代因战备需要,福建省永安县开发煤矿、建水电站等工程设备,需要很多劳动力。有一时期,外地来永安县做工的人比本县人还要多。全国各地的“肓流”都来到永安寻食营生。他的几个文友是因受极左道路虐待,逃离单位或家乡到永安来避难营生。这些人中有右派分子、接受劳动改造的人员、逃避农村劳动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还有大寺庙里的和尚,能够说都是社会上的“精英人物”。当时他们这些出门寻食的人好些都是隐姓埋名的人,他们用的证明也是假的。梁德新先生与这些人生活在一起,受到他们文化素质和社会阅历的感染,有时他们几个文化高的人凑在一起评论时局、社会、文艺的时候会各自发表高论,他则静静地倾听,听过之后自己深思才知自己墨水喝得不多,财知自己知识浅薄。十年“文革”完毕后,这些文友都发挥各自的特长,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有的人重返高等学校任教,有的人评上了高等职称,还有的人成了作家。他有个文友是厦门市的一个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是66届的高材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了重点大学,如今他是个论著丰盛的教授。他与这些文友们的交往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为他日后生活、待人处事、学习写作起着很大的影响。有趣的是他在福建做工时,曾为朋友代写过恋爱信,他写的恋爱信胜利率高。他把人家提供给他的资料,经他精心编织成情意缠绵,诱惑力很强,能够感动姑娘心田的”恋爱信”。信写好了交给对方收取劳务费,事成之后再收取奖金。因为他的知识被人认可,从而进一步激起了他对写作的兴趣。梁德新先生写日记不拘格式。他每次外出开会旅游或会友等他都会写在日记本上。他把日记保管供日后查找资料有。他还保管下很多亲友信件。能够说写日记和快是他学习写作的开端。是他步入文坛的赴。从此他与写作结下了缘。离乡背井到异地它乡营生,人际关系十分重要。他在福建的客家中央做工,均受到梁姓宗亲们和客家人的支持协助。因为他以肖看过中央史志和宗族文化方面的书,每到一个中央做工都会对这些专访客家人的语言、习俗、民情停止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探究。从那时起,他开端对客家学产生兴趣。

1980年,梁德新先生分配到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教育论文部门工作。从此,他完毕了在社会上飘荡不定的生活,有了固定的工作。他在梅县教员进修学校(中专)毕业后,学到了当教员的身手。在工作期间,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参与了华南师范大学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教育论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文学论文专业学习。他曾在桃尧山区教过小学、中学。而今是松南中学的历史教员和学校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文学论文社的辅导老师,社会兼职是政协梅县第十届文史委员和华裔刊物《侨声》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杂志论文社特约编辑。

??他在教学工作中也做出了一定的成果。他对语文教学有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他指导学生写的作文曾获奖,曾写过作文教学论文。他曾在《全国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教育论文科研讨文集》、《梅县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教育论文通讯》、《继教通讯》等刊物发表过:《农村小作文教学讨论》、《浅析对后进生的转化》、《漫谈继续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教育论文》、《继教学习感受》、《余热献家乡》等文章。在职小学教员进修期间,因他擅长写作,教员进修学校的任课教员评估他开课,讲授“小学作文教学阅历谈”体会,深受在职进修教员们的好评。

梁德新先生还是个摄影喜好者。他从事业余摄影20年,召集保管有一批黑白照片、彩色胶卷,各类照片约千张,他把照片分类镶在相册里。1983年,他用120元买了一架120型上海牌黑白照相机。1988年,他买了一架国产珠江牌的彩色照相机。他学照相出自于兴超喜好。节假日省亲访友,外出旅游,有时带学生春游、秋游的时候,他会带上照相机拍摄照片,作留念的欣赏用。后来他会向报刊发表文章时,把自己实地拍摄的采访照片用在报刊上。《第七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巡礼》、《今日麻风村——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等专访报道里的照片都是他拍摄的。2001年3月,他应邀列席四川成都市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在旅途中他拍摄了很多照片;坐船经过长江三峡时,他拍下了好些有留念价值的旅游胜地的景色名胜照片。

??1981年,他与梅县桃尧镇小学的女教员钟利平相爱结婚成了家。妻子是个贤妻良母,能够节俭持家,夫妻团结和睦,日子过得安定愉快。也是有了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他的业余写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他买书花钱过多,妻子也不责怨他。在家庭的支持下,使他能安下心来写作。

??梁德新先生是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外,充沛应用星期假日和寒暑假停止写作的。假日期间,他上午采访,下午、晚上看书、写作。一天的看书、写作时间约6个小时,晚上11时准时睡觉。他的日常工作是教书、采访、看书、写作、开会,生活过得充实。松口镇政府、学校的指导们关怀支持他写作,减轻了教学担负,使他有比较富余的时间写作。2000年他买了一台电脑,他用电脑写文章。他妻子和读中学的小儿子都懂得电脑打字,经常协助他在电脑上打文章。在家里人的协助下,使他的写作速度加快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家乡效劳,在这方面梁德新先生做得很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海内外兴起了客家热。自己国有客家人寓居的中央普遍成立了客家联宜会、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会,大专院校里成立了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所。

??松口镇仙口村是梁德新先生的故乡。它是个景色秀丽客家人文资源丰厚的客家乡村。村中人才辈出,约两千人的村庄,百年间考上大学的有100余人,这些人中有将军、市县级干部、大学校长、教授、高级工程师、作家、记者、医生、书画家等。因为仙口村有丰厚的客家人文资源,1978年嘉应大学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所的房学嘉、陈干华教授到梅县松口镇仙口村停止“客家民俗田野调查”。梁德新先生积极协助两教授工作,为他们当向导,带他们专访知情人、采写调查文章。他应用节假日撰写了约4万字的“客家民俗田野调查”文章,内容有宗族文化、中央民情习俗、人生礼仪等。在两位教授的指导下,他走上了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的道路。他曾经以仙口村的文史资料为题材撰写了《引进少田柚种植的果树专家梁隽可》、《梁杏果似略》、《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的乡贤梁克畴》、《仙溪桥今昔》、《梁特锋将军简传》、等8篇文章,发表在《梅州日报》、《梅县侨声》、《梅苑》等刊物。在《论谱牒资料在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中的价值和局限》这篇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论文中取材于仙口村的文史资料约一千字。他还与人协作编著了《仙口风情录》这本书。《仙口风情录》全书约10万字,内容有村史、民俗、中央掌故、民间故事、宗族文化、人口调查。是一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厚,乡土气息浓重的书。国内著名的客家学专家丘菊贤教授为这本书作序,他在序言中所述:这本书是海外华裔子弟,华人故乡参观、旅游、寻要问祖的向导书;据自己所各,各市县、各乡镇多有新撰志书,但以一村一寨为单位写出一本书的简直等于零,仙口村可说是开习尚之行,从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角权衡,仙口村无疑给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开了个好头,值得褒扬倡导。《仙口风情录》收藏于该馆。2002年1月27日梁德新送书给上杭客家族谱馆,受到严雅英馆长等人的热情接待,并回赠了很多书籍给他。

因梁德新先生的文章有些发表在华裔刊物中传播于国内外。有些专家学者看了他定的文章后,他们到松口旅游或调查时会主动与他联系。他参与过数次国际和国内大型学术研讨会,他的论文都入选会议论文集。通过与文会友,他认识了很多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教授。

松口是粤东千年古镇,是个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的客家山乡。20世纪80年代,随着客家热的兴起,松口的客家人文吸引了中外客家学专家们的关注,纷繁前来调查。以松口的人文资料撰写成的论文、书籍在国内外客家学研讨会上发表。松口丰厚的客家人文进一步被国内外学者们提供资料和为他们当向导。梁德新写了好些反映松口客家人文的文章,他撰写的《试论将粤东古镇开发为“客家民俗文化村”的可行性》、《台湾清华大学高怡平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博士论文来松口调查客家人文》、《海内外声学学者到松口调查客家人文》》、《孙中山先生来到松口侨乡》、《松口为何姓氏多》等文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团结报》、《梅州日报》、《客家纵横》、《客家大观园》等发表后,在社会上起着很大的影响。

因为梁德新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好些宣传家乡文化的文章和编著了《仙口风情录》这本书,得到了松口中央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2000年冬,原梅县人大副主任、松口公社党支部书记李锦祥同志,他看到《试论将粤东古镇开发为“客家民俗文化村”的可行性》这篇文章后,对展开松口旅游事业搞活中央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经济论文的设想极感兴趣。他与松口镇的党委、政府及与原市人大秘书长、梅州市志第一副主编、副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员黄玉钊等人商讨,拟写一本反映松口中央人文的书,书名为《松口古镇风情》,梁德新先生参与这本书的写作,是这本书的副主编。《松口古镇风情》于2001年10月出版,这本书面世后,受到宽广读者的喜欢,海内外乡贤纷繁写信、来电要书。

2001年11月3日,由广东省文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化学论文人主持的“梅县松口文化研讨会”在广州市召开。梁德新先生应邀列席会议。他与人协作撰写的《千年古镇堪一游》、《粤东古镇松口可开发为“综合性旅游区”》、《松口人文述略》3篇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中。在松口文化研讨会上,松口籍的温梅先、余云春、李大超等专家学者在会议讨论期间,指名要梁德新先生编写一本《松口山歌》书。为了完成乡贤对他的厚望,他邀请了会写山歌会编剧本的文友陈兴德同志合写《松口山歌》这本书。这次会议的通讯报道由他发表在《梅州侨乡月报》、《梅县侨声》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杂志论文上。因梁德新先生对发掘宣传家乡的文化有贡献,受到家乡群众的好评。好些外地乡贤因为在报刊看过他写的文章,回家乡时都会与他联系。有人还会主动寄书刊、送书给他。八十多岁的老红军温梅先老人,每次回松口时都会与他联系见面交谈,鼓舞他多写文章,为社会作贡献。

梁德新先生的写作进步快,除了他自己勤奋好学之外,还有众多的热心人协助他支持他。松口镇好些退休的中学教员都与他有交往,有的人还会为他阅稿,有的人指导他写作。著名的客家学专家、世界客属出色文化人士,老作家黄火兴先生对他学习写作协助很大。他经常访问黄火兴作家,向他学习请教。黄火兴被他勤奋好学的肉体所感动,诚恳协助他,还送了很多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书籍给他。黄火兴作家和梅县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丘青老师引见梁德新先生参与梅州市作家协会。因为他对中央历史有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还为市、县文史单位撰写过文章。市县文史单位赠送了很多书给他,鼓舞他撰写文章。

看了梁德新先生好多客家文章,都觉得他的写作作风是实事求是,客观真实,文笔流利,通俗易懂。如他撰写的《客家人的公尝》、《客家名菜——酿豆腐》、《三斤狗的故事》、《李二何特殊的一生》、《爱国人士丘哲》、《仙口梁氏渊源综述》、《客家人的节日习俗》、《松源旧时的航运》等文章都坚持这一写作作风。至今为止,他已发表的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方面的文章约10万字。拟编辑成书书名暂拟《客家乡情》,待条件成熟时出版。

由于梁德新先生勤采访,勤看书,勤查资料,勤于笔耕,虚心请教人。他的写作技艺逐步成熟,写作水平进步快,取得了硕果累累。他发表过各类文体,涉及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文学论文评论、教学论文、客家学论文、报道、新闻、人物传记、故事、小说、散文等。他的写作范围很广:读小学时起为人写信,他还写过广告词、求职书、总结、讲稿等。他还参与过编写《梁氏族谱》。2000年他与人协作,为一个陈姓侨属写过一部约20万字的家史,供他家庭内部传阅。

梁德新先生获奖作品不少:他的作品《人不留尸,死要名》发表于《梅州日报》,荣获梅州新闻协会2000年度新闻通讯类三等奖;1999年在群众文艺创作中,他创作的故事《一辆山地车》荣获梅县文化局授于三等奖;1999年11月,梅县人民广播电台、梅县东风企业集团授予他创作的《由工人到庄园主——记优秀民营企业家铙志章》在“东风杯”祖国在自己心中广播征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00年6月,梅县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教育论文局授予他1999年普教宣传奖,鼓舞他抽了很多优秀稿件。2002年6月梅县宣传部把他的作品《客家学专家到松口客家人文》评为新闻三等奖。

他撰写的《松口为何姓氏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后,分别在《客家人》等多家报刊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杂志论文转载;《漫谈“水客”》这篇文章在《南方农村报》发表后曾在6家报刊转载。2001年3月18日,他随同梅州市的客联会和嘉应大学的专家教授丘菊贤、赖绍祥、宋德剑、罗英祥、同俐(女)列席在四川成都市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他实地采写并拍摄有照片的通讯报道《第七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巡礼》刊载在《客家大观园》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杂志论文,因为篇文章写得真实详细、文笔流利得到读者的好评。

他是参与了《韩素音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论文集》书主要撰稿人之一,这本书约20万字,由国内10个专家撰文写成,由著名客家学专家丘菊贤教授编著。书中就收入了梁德新先生撰写的《韩素音作家梦》、韩素音撰写《周恩来一书的特色》、《韩素音〈目的地重庆〉一书的写作过程》、《韩素音撰写〈周恩来记〉的办法、目的、机缘及其它一书的特色》等4篇文章约1万多字,这本书由丘菊贤教授主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于国内外。著名客家学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所主任谭元亨教授为这本书写评论文章,发表在《梅州侨乡月报》2002年第1期,他对这本书给予较好的评论。

成就及荣誉

1998年当选为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兼政协学习文史委员),2000年聘为《梅县侨声》杂志社特约编辑、记者,2001年聘广州《客家风情》杂志社特约编记者,为2005年聘为梅州市《客家人》杂志社编辑(兼职)。编著书5本,个人专著《客家乡情》20万字。在国内外30多家报刊(含电子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新闻、报告文学、论文400多篇。作品论著达100万字。对客家历史文化和华侨文化有研究,为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撰写了4万字“客家民俗田野调查”文章。参与地方史志编写,是《松口古镇风情》副主编。丘菊贤教授主编《韩素音研究文集》书中的四个主要撰稿人之一和《世界客家名人谱第二卷》编辑。应邀出席第6、7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第2届海峡两岸客家文学研讨会、99嘉应大学客家学研讨会、“文化梅州”发展战略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14次,有10篇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吸收为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客家研究会会员。

个人作品

编著的书 《客家乡情》作者、《客家松口民间故事》编著人、《客家松口山歌》编著人(与人合作)、《仙口风情录》主编、《松口古镇风情》 副主编

发表文章 松口为何姓氏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东路北伐军松口大捷(北京《 团结报 》)、客家山歌手童爱娜(印尼《印华之声》杂志)、、清代翰林王利亨(广州《红枫》杂志)、老人立遗嘱利大还是弊大(《家庭》)、客家人的公尝(《三明侨报》)、梁姓渊源与宗族文化(《客家人》杂志)、百家争鸣话客家(《客家风情》杂志)、主席亲笔字成文物(《羊城晚报》)、记女收藏家梁小玲(《广州日报》)、松源河旧时的航运(《梅州日报》)、模仿也是学习(《海峡教育报》)、浅论中学生的历史情结教育(《梅州教育》)、温馨的小屋(《中华客家文学》杂志)梁漱溟与佛教(岭东佛学院学报《人海灯》)、风水在客家地区的流传和影响(与李春泰教授、江金波博士合写《客家纵横》)杂志)、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婚恋(《中国自由撰稿人》电子杂志)

个人其它信息

学术活动

1999年10月“99嘉应大学客家学研讨会”、 2000年10月“第6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会址:福建龙岩市)、2001年11月“梅县松口文化研讨会”(会址:广州市)、2002年10月“孙中山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 会址:广州市)、2003年4月“文化梅州发展战略研讨会”、2004年11月“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10月 “移民与客家文化研讨会” (会址:成都市)2006年6月 “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文学研讨会”(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

社会评价

希望梁德新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客家研究代写代写留学生论文生论文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