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Rachmaninoff
释义

简介: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曼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 月1日-1943年3 月28日)是一位出生於俄国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甚富俄国色彩,充满激情、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不少钢琴演奏家曾纳入表演曲目中。

介绍:

1873 年4月1日,拉赫曼尼诺夫诞生於俄国的大诺夫哥罗德附近的谢苗诺沃(Семёново),出身於地主家庭,家境富裕,父母皆为业馀钢琴演奏家,母亲是他的第一位钢琴教师。拉赫曼尼诺夫从四岁开始习琴,然而最初并无突出的表现。

由于家道中落,拉赫曼尼诺夫一家迁往圣彼得堡。1882年,拉赫曼尼诺夫入读当地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85年经介绍往莫斯科拜师尼古拉·兹韦列夫(Никола́й Зве́рев/Nikolai Zverev)门下接受严格的钢琴训练。

10岁时的拉赫曼尼诺夫 艰苦的训练,令拉赫曼尼诺夫不久便展露出他的天份:他编写的歌剧《Aleko》获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於乐坛上的代表作;同年更完成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1892年,拉赫曼尼诺夫於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一荣誉毕业,并开始他的作曲生涯。

1897年,拉赫曼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招来劣评如潮,令他受到很大打击,他亦因而无法集中精神作曲。后来经了解,由於当天的指挥并无充份练习,再加上指挥於演奏时醉酒,以致整个首演表现得一塌糊涂。但拉赫曼尼诺夫并未因而振作起来,往后的数年更因此停产,直至得到心理治疗师尼可莱·达尔的医治,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曼尼诺夫完成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尼可莱·达尔,他更亲自於首演中担任钢琴独奏。该次演出为大众所接纳,令《第二钢琴协奏曲》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品。

拉赫曼尼诺夫除作曲外,亦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他於1904年担任莫斯科大剧院(Bolshoi Theatre)的指挥。在俄国,他被誉为最杰出的歌剧指挥。1906年,由於俄国政治上的动汤(见「1905年俄国革命」),拉赫曼尼诺夫举家离开俄国暂居意大利,后来再迁往德国德勒斯登,期间他编写著名的《第二交响乐》,并於欧洲多国巡回指挥。

1909 年,拉赫曼尼诺夫第一次往美国表演,他为表演更编写了被誉为最困难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令他在美国大受欢迎。回到俄国后,拉赫曼尼诺夫担任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的指挥,成为当地乐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1914 年,俄国政治十分动汤,不少剧院为免受暴民破坏而关闭,最初拉赫曼尼诺夫并无离开祖国之意,但由於他出身富裕家庭,由曾是地主,拉赫曼尼诺夫开始意识到周围的危险。1917年,拉赫曼尼诺夫获邀到瑞典演出,他乘此良机举家离开俄国,最终於1918年移居美国。为谋生计,拉赫曼尼诺夫开始其钢琴演奏生涯,在他人生馀下的廿多年里,於美国及欧洲各地演奏,但却再无踏足祖国的机会。

1931 年,拉赫曼尼诺夫於瑞士琉森湖边置业,按照旧居模样布置,并编写了以钢琴及交响乐演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拉赫曼尼诺夫曾经说过:「我感到我工作时比闲散时更强,所以我祈求上帝让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七十岁时,拉赫曼尼诺夫仍不停四处演出,直至於 1943年2月才因身体不适被逼停止下来,然而不久却诊断出患了黑色素瘤,他返回美国治疗。同年3月,拉赫曼尼诺夫病情恶化致无法进食,到了3月26日更陷入昏迷状态。一群音乐家联名以电报预祝他的七十岁大寿,可惜他却无缘庆祝自己的诞辰,最终於1943年3月28日於加利福尼亚辞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