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立新村
释义
1 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立新村

地理位置

立新村位于大场镇东北角,地处丘岭地带,西临白马河,东与黄古墩岭村接壤,南是红旗岭村,北与南寺相邻。

村名由来

明末,陈、黄、杨三姓从广西迁此立村,因村前有一条大沟,取名大沟。1980年因重名,更名立新。

人口耕地

全村土地总面积1162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等。

2000年全村共有194户,总人口655口人,全村姓氏有陈、黄、杨、张、李、丁等。

经济概况

解放前至1978年前

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群众生活困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土地政策、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二、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集体和农民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00年经济收入达50余万,全村人均收入2000余元。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建国初期粮食平均亩产100公斤,总产25.4万斤;1978平均亩产400公斤,总产50.8万斤;随着产业结构和中央惠农政策不断调整,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06年已达4000多元。

第二、三产业:1954年村里有了供销社门市部,1978年开始有豆腐房、粉房、磨房加工业,经商业户、养殖业户、手工加工等。

社会进步

1950年成立大沟小学,师生50余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大中专学生61人,其中硕士生1人,大学生50人。

人民生活,建国初期,人民生活困苦,至1978年人均纯收入100元左右,2000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到2006年全村90%的户安装了电话,85%的户有彩色电视机,80%的户有摩托车、机动车。

村庄建设方面,建国初期,村民住房以草房、土坯房为主,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以砖房为主。

组织建设

1955年大沟村党支部建立,于本全任党支部书记。

1958年后于本全、丁胜海、陈全周、陈顺宝、陈世光相继任村支部书记。

大事记

1953年 建立第一个互助组;

1954年 成立初级社;

1955年 成立高级社;

1958年 人民公社成立,设立4个小队,于本全任大队长;

1966年 成立大沟村革命委员会,丁华成任革委会主任;

1976年 成立塔山人民公社;

1983年 设立村民委员会,主任陈全周,委员5人;

上自来水;

2001年 撤消塔山乡合并至大场镇;

2004年 村党支部荣获“五好党支部”称号。

2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太平乡立新村

立新村现位于太平乡政府驻地北3公里处。全村区域面积2856亩,其中耕地面积1706亩。2006年全村总户数73户,总人口248人。

1927,沾化县村民冈俊英迁来居住,取名南岗、北岗村。文化大革命期间两村合并为一个大队,称立新村。

该村第一名党员宋朝丙臣,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2月党员发展到5人,建立党支部,宋丙臣任支部书记,隶属于中共沾化县七区委员会。近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级组织不断壮大,至2006年,该村党员发展到17人。

解放后人民生活曾一度困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尤其是河口区成立以来,该村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产业,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该村现主要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200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5023元。

3 上海市南汇区祝桥镇立新村

立新村地处上海南汇区祝桥镇盐仓社区西首,全村区域面积为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584亩。全村2008年有村民小组25个,总户数1705户,总人口4000余人,外来人员1000余人,中共党员160余名。全村人均收入7000元,劳均收入12000元,村内企业单位20个,已基本形成了工业上以宏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主的招商中心(引进注册企业48家)、农业上以绿冠农业合作社为主的农、副、工三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多年来,立新村党总支、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切入点,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密切党群关系,推进村民自治建设,使全村经济得以稳步发展、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环境日趋稳定,由此获得了“上海市安全小区、上海市整洁村、上海市敬老村、上海市农村安全村及庭院文明示范村、上海市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示范村、上海市五好村党组织”等诸多荣誉称号。

4 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立新村

立新村坐落在上塘镇东大门,位于仙清路西侧,背靠绿嶂山,坐北朝南,本村户数132户,人口438人,共有水田168亩,旱田14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人均收入3161元。为了把我村建设成文明、生态富裕的新农村。村两委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兴建了480平方米的村办公楼;建设了办公楼前400平方米的生态、休闲广场;对广场前的河沟进行了治理,对村东、西二条溪流进行了清理;建造了广场花坛;对老人亭进行修理……

时下,全村干部群众,信心百倍,努力为谱写崭新的立新村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5 湖南省横山县东桥镇立新村

立新村位于东湖镇东北部,距镇政府7公里。东接珠山村、南邻南岳区石山村、西连渡村、北抵杉木桥村。截止到2008年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229人、296户、党员33人、水田862.4亩、山林2400亩。该村地处东湖镇杉木桥片的“咽喉”,境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立新村党员活动中心是全市示范性农村党员活动中心。有外资砖厂1家。

6 云南省澜沧县上允镇立新村

村情概况

立新村隶属于上允镇下允村民委员会,属于半山区。位于上允镇西边,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镇政府驻地13公里。国土面积有1.72平方公里,海拔1186米,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1189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热带亚热带经济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0亩(其中:水田89亩,旱地181亩),人均耕地1.18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热带亚热带经济等作物;拥有林地290亩,草地面积200亩,荒山荒地面积1600亩,其他面积219.31亩等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53户通自来水。有5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43.4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户(分别占总数的35.85%和24.53%)。

该村到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9亩,有效灌溉率为32.9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6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万元,占总收入的61%;畜牧业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1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43头,肉牛8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10%;第二、三产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16%;工资性收入0.84万元,占总收入的3.65%。农民人均纯收入97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8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4人(占劳动力的10.53%),其中,六个月以上的人数18人,在省内务工12人,到省外务工6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53户,共乡村人口229人,其中男性124人,女性105人。其中农业人口229人,劳动力180人。该村以少数民族为主,其中佤族228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2 人,参合率75.44 %;享受低保5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3公里。该村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户,占农户总数的5.66%。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下允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澜沧二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00公里,距离中学13.00公里。截止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7 人,其中小学生24人,中学生3人。

村务公开

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2 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7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228元(人均1元),一事一议筹劳720个(劳均4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1)村务公开栏。(2)村规民约。(3)村民自治制度。(4)"一事一议"管理制度。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7 江西省兴国县兴莲乡立新村

兴莲乡立新村地处兴国县西北部,南接鼎龙乡,北连城岗乡,全村有20个村小组(长兴、立新、高兴、永忠、新屋、红心、新华1组、丰产、胜利、棋盘、朱岭、下罗、排上、新华2组、东风、泉坑、新村、曲塘、红旗、坪塘),15个自然村,2010年统计人口3280人,耕地面积1620亩,山地面积16320亩,村里主要种植业有油茶、湿地松、脐橙、大棚蔬菜,养殖业有生猪、灰鹅、肉兔、鸡、鸭等,旅游胜地有高耸入云的东贯寺,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村。

8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立新村

立新村位于桐屿街道东南面,南邻吉利汽车城,北接规划中的恩泽医院。

全村总户数是718户,总人口是2676人,其中男性1327人,女性1349人,60岁以上老人为485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左右,主要来源于轮窑厂和厂房土地出租,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两委成员9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4人。全村党员64名,村民代表26人,队组长24人,团员32人,后备干部3人,并有一支25人组成的治安巡逻队。

该村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农民住宅立改套,现村里分立地房和套房两个小区,两个小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水电等配套齐全,道路已硬化,排污集中排放,绿化亮化等正在逐步完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