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利华村
释义

黑龙江省拜泉县三道镇利华村,位于三道镇水库下游通肯河西岸,拜泉东南,三道镇东北部。全村幅员面积3222.5公顷,年平均大于10C有效积温2550-2700C,无霜期125天。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雨热同季,年平均降雨量500-600mm,但近几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50mm。

自然状况

社会经济情况

全村有六个自然屯,刘家店屯【原来的第一第二生产队】,长大骡子屯【原来的第三生产队】,杨大房子屯【原来的第四五六七生产队】,高家屯【原来的第八生产队】,郭家屯【原来的第九生产队】,赵海屯【原来的第十生产队】。现有耕地总面积1056公顷,其中水田594公顷,旱田912公顷,水旱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9.4%、60.6%。全村90%农户从事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的农业生产。全村大牲畜的饲养量526头,生猪存栏2432头,禽存栏10625只。2001年全村粮食总产5647.5吨,亩产250公斤。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96元,全村现有农户965户4835人。其中:贫困人口511户1458人。全村现有小学1所,在校生14人,其余全部转入三道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有村部1处。

以中央扶贫开发会议精神为指针,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为指导,按照“项目到村,措施到户”的原则,尊重贫困群体的脱贫需求和意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奋斗目标,使规划区内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域经济全面持续发展。

发展规划

已完成建设

1、生产性的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全村建桥3座,打机电饮水井8眼,造林1000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打水田灌溉用小机电井20眼。

2、产业结构得以合理调整。种植业实现机械化率80%以上,畜牧业已占农业经济的60%以上。全村实现年养牛1000头,猪4000头,羊2000只,禽15000只。

3、农户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被发展的贫困户能够在上级的扶持下,实现经济从自给到经济节余。项目完成后特困户实现人均收入1300,贫困户实现人均收入1500元,实现粮食亩产320公斤,总产732万公斤,年消费水平人均达1850元。

4、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生态效益大大提高,通过农防林建设减少水土流失,降低风速。

5、实现农业产、供、销一条龙式的农业生产。原料生产的种植业产量提高20%,牧业有效利用玉米饲料及秸杆、稻草,加工业实现加工水稻年增值100多万元。

6、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同步增长。到2006年实现我镇制定的生态发展目标,社会文明、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实现全部自给并有节余。

7、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成设备齐全,能够治疗常见疾病的卫生所1个。

农业发展规划

1、基础设施建设。

(1)新建8个屯的自来水工程,打机电井8眼,购置配套设备,埋设入户管道2.8万米,解决2400人的吃健康水问题,共需资金110万元。

(2)修建钢筋混凝土桥3座,分别为4×7.5米、4×7米、4×5米各一座,造价分别为15万元、14万元、10万元。

(3)修渠道分水闸门6座,平均每座造价9万元,可解决1万亩水稻的灌溉问题,共需资金54万元。

(4)造林1000亩,每年200亩,实现农防林加带或杨改松5万延长米。共需资金20万元。

(5)中低产田改造,打小型机电井20眼,灌溉旱改水田1000亩,共需资金20万元。

(6)农机具配套,购置悬挂式拖拉机、推土机及配套农机具2台套,共需资金30万元。

2、种植业生产

(1)覆膜玉米种植5000亩,用于购买地膜、种子及抗旱器具共需资金60万元。

(2)水稻工厂化育苗大棚设备100栋,共需资金70万元。

(3)购置水稻插秧机15台,共需资金15万元。

(4)购置小四轮配套的水稻联合收割机15台,需资金9万元。

(5)大豆种子繁育1000亩,需从外地购进良种及聘请专家指导种子优选,共需资金20万元。

3、养殖业与加工业

成立利华村种、养、加生态型联合体。

(1)建精制米加工厂1个,需建厂房5间,购置精制米加工设备,共需资金25万元。

(2)稻草、秸杆生物处理,需建厂房4间,购置生物处理设备,共需资金12万元。

(3)村办牛场,需建牛舍2000平方米,养牛300头,共需资金124万元。

(4)村办养羊场,需建羊舍1000平方米,养小尾寒羊500只,共需资金75万元。

(5)511户贫困户牧业养殖共需投资358.1万元。

Ⅰ养牛,431户贫困户养基础母牛862头,需投资301.7万元。

Ⅱ养猪,80户贫困户养仔猪480头,需投资7.2万元。

Ⅲ养羊,80户贫困户养羊960只,需投资48万元。

Ⅳ养鹅,80户贫困户养鹅2400只,需投资1.2万元。

社区服务规划

建村级卫生所1个,建房4间,购置常用医疗仪器、设备及药品,共需资金30万元。

(四)项目投资估算

1、投资分配。利华村全部项目总投资1071.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3万元,占总投资的25.5%;种植业投资174万元,占总投资的16.2%;社区服务设施投资30万元,占总投资的2.8%;养殖业生产投资358.1万元,占总投资的33.4%;村办企业生产投资236万元,占总投资的22%。

2、项目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071.1万元。其中:拟申请资金740.6万元,占总投资的69.95;当地自筹(含投工投劳)322.5万元,占总投资的30.1%。

(五)项目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规划项目建成5年后,年均收入增加401万元,利华村农民贫困户实现人均收入1500元,特困户1300元。

(1)生产性基础设施建成后,可实现节水灌溉1000亩,年均增加收入20万元。

(2)牧业性设施即牛棚、羊舍建成后年出栏牛300头,增加收入21万元,年可出栏绵羊500只,增加收入15万元。

(3)种植业生产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覆膜玉米种植1000亩,年增收12万元。水稻完成工厂化育苗1万亩,年增收30万元,水稻插秧机,收割机购置可实现年纯增收24万元,大豆种子繁育实现年均增收2万元。

(4)养殖与加工业规划后在利华村可建成一个生态型的种、养、加联合体。其中精制米加工厂年加工水稻5000吨,年创净产值100万元。稻草、秸杆处理年加工稻草、秸杆1500吨,年创效益15万元。贫困户431户养牛862头,年均效益103万元,养猪480头,年均效益9.6万元,养羊1460只,年均效益29.2万元。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完毕后,利华村实现了全村农业机械化、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协调发展。农民物质生活实现自给自足外,都有节余,精神生活逐步提高,文化、体育等事业有较大进步,农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3、生态效益

规划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植被覆盖率增加。养殖业的普遍,高速发展将促进过腹增值及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消化剩余粮食,转化稻草、秸杆,将剩余劳动力充分调动起来,大力发展畜牧业。同时加工业也有较大发展,精制米加工厂可将全村水稻高效转化,并建立稳固的外围市场,实现产、加、销的良性循环。畜牧业生产的畜禽粪肥有的可利用发展其它产业(如渔业用饲料),大部分则可用于积造优质粪肥,加快绿色食品的生产。这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种养加、产供销的协调整体,促进了物质的有机良性循环、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生态效益的稳步增长。

4、扶贫效益

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全村511户扶持户的人均收入可以增加到1420元,实现全村人均收入整体增加,全村农业生产环境、社区服务建设有较大改善,农民的收入得到切实增加,达到了预期的攻坚目标。

5、项目实施管理

(1)严把组织管理关:要成立利华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副组长由村长、会计担任,由各屯屯长、包村乡干部、贫困户代表任成员,具体负责村级扶贫开发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广泛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制定规划,明确目标,保证项目的可操作性。

(2)严格资金的管理关:资金的管理必须按项目资金安排进行管理,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并采取项目报帐审核制,按项目建设的周期和步骤,分期分批将原始凭证报村,由村会计审核汇总编制报帐材料,经县扶贫办审批后拔付资金。

(3)严格项目质量关:首先要搞好项目预算,做到成本低,规模适中,切实可行。其次要公开项目招标工作,公开招标办法,公开招标单位和招标人,公示于众。第三要严把质量关,严守项目技术操作规程。切实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数量,保证预期的增收目标。

(4)严把后期管理关。项目完成后规划实施小组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贫困户代表、屯村干部,配合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对扶贫规划项目的实施质量、工期、效益等进行考核验收。村扶贫规划领导小组要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内容等严格要求,精心管理,保证项目按期发挥最大效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