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川市都亭第二小学 |
释义 | 学校简介利川市都亭第二小学位于解放东路269号,坐落于美丽的关山南麓,这里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前临古老的解放东路,左接和平北街,右近直通火车站的六和大道,就是离全市经济中心——清江大道亦不过百米之遥。明珠大厦、清江小区、时代佳苑、金龙大厦等多个居民小区环绕四周,是理想的办学之地。其前身是“利川县城关镇第四小学”创建于1968年,校舍是借用原利川县火柴厂搬迁后的两间破房。1972年拆掉小学改为初中,1974年,又恢复小学。1978年秋迁入现址,1981年9月改为“城关镇第三小学”。1982年都亭二中设在校园内,成了2所学校共用一个校舍的局面。1986年“城关镇第三小学”改为“利川市都亭第三小学”,1989年9月都亭二中迁出,“利川市都亭第三小学”更名为“利川市都亭第二小学”至今。 学校校园总面积6780平方米。南北呈阶梯状,高低落差近20米,校舍面积3500余平方米。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种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基本实现了美化、净化。现在教师45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27人,中师及高中学历7人;拥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及中学一级教师33人,小学一级教师10人。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1170余人;两个学前班,共有学龄前儿童180余人。2009年秋由向清彬校长创办《日月潭教育信息网》,2011年3月正式更名为《利川市都亭第二小学校园网》,同时在本网站上开通同学录。2012年3月开通OA办公。 法人代表:向清彬 办学规模该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新修了综合楼,硬化了泥土操场,新建了标准的多功能报告厅、电教室,配备了校园广播系统,电子监控,新建了教学楼前绿化带。办学条件得到显著的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深受社会的好评。 近年来,学校狠抓两个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日月潭教育信息网》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对外宣传、教师培训、政治业务学习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多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9年4月被市语委、市教育局订为“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教师获各级教研教改成果奖达268人次,其中有38篇文章发表在各级专业刊物上,学生获省、州、市级表彰229人次,该校王玥老师在全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办学条件,加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谐的干群、师生关系,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使我校学生数迅速由两年前600多人猛增到现在的1300余人。减轻了城区兄弟学校的招生压力,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进城务工及外地来利川经商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为维护我市安定团结的局面和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创建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办学理念打牢基础,培养特长,办出特色,着眼未来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创建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2、分解目标:(1)管理目标:建设“厚重凝练”的环境文化、“人本精细”的制度文化与“和谐向上”的精神文化。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培育和提炼学校精神,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创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学校,办管理科学、规范的州级窗口学校。 (2)质量目标:创造“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办学条件;建设“学识广博、德艺双馨、视野宽阔”的教师队伍;培育“素质全面、多元发展”的学生群体。深化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办社会满意、家长信任、学生喜爱的学校。 (3)服务目标: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学校为教师发展服务,教师为培育个性鲜明的学生服务,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创教育先进学校,办社会赞誉的学校。 3、具体指标: (1)教育事业:到2020年四率达100%,达30班以上的办学规模。 (2)教师队伍:夯实基础、积淀内涵、修身养性、和谐发展;至2020年,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90%,培养3名以上教育硕士;新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0名,骨干教师比例达40%以上。 (3)教育质量:努力使学生德才兼备、学有所长、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都亭二小在上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一定会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今年,全校师生将励精图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把都亭二小建设成为让党和政府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得实惠的文明窗口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