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利比亚事件
释义

事件简介

利比亚当地时间2011年3月19日晚,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或舰艇向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中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非洲联盟(非盟)等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此次军事行动反应不一。

事件经过

2011年3月19日下午,法国在巴黎召开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的国际会议,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会后说,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未能履行决议即刻停火,有关各方将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迫使决议得到落实。

法国媒体19日援引军方的消息说,法国战机当天已在利比亚进行了4次军事打击行动,摧毁了数辆卡扎菲军队的装甲车。巴黎时间17时45分左右,法国战机在利比亚对卡扎菲军队的一部军车开火,对利比亚实施首次空中打击。之后几个小时里,法国“阵风”和“幻影-2000”战机又进行了3次空袭,摧毁了数辆卡扎菲军队的装甲车。

正在巴西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说,他已授权美军对利比亚采取“有限军事行动”,而且“行动已经开始”。但他重申美国不会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

美军参谋部主任威廉·戈特尼19日在五角大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军和英军军舰与潜艇当天向利比亚发射了110枚至112枚“战斧”巡航导弹,袭击了利比亚的20多处防空设施。这次军事行动名为“奥德赛黎明”,除了美国与英国,参与行动的还有法国、加拿大和意大利。

利比亚总人民大会秘书长(议长)穆罕默德·兹韦19日晚证实,首都的黎波里和东部城市米苏拉塔遭到了来自某些西方国家的导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

利比亚国家电视台20日报道,目前已有48人在空袭中死亡,另有150人受伤。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9日说:“现在应该打开武器库,用各种武器武装所有民众,以捍卫利比亚的独立、领土完整和荣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0日说,中方对多国部队向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表示遗憾。她说,中方希望利比亚局势尽快恢复稳定,避免武装冲突升级造成更多平民伤亡。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19日表示,俄对部分国家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为由,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表示遗憾。俄罗斯强烈呼吁利比亚所有各方以及参与军事行动的国家立即停火并停止暴力行为,采取一切措施避免殃及平民。

非洲联盟(非盟)利比亚问题专门委员会19日在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举行会议,反对对利比亚的任何形式的外国军事干涉。该委员会成员、毛里塔尼亚总统阿齐兹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利比亚局势要求采取紧急行动,为利比亚目前面临的“非常严重的危机”找到一个“非洲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必须考虑到尊重利比亚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以及拒绝任何形式的外来军事干涉。

葡萄牙和捷克分别表示,不会参与在利比亚的任何军事行动。考虑到目前利比亚局势,将准备向利比亚提供可能的人道主义援助。

日本外相松本刚明20日说,日本政府基于要求利比亚当局立即停止行使暴力的立场,支持联合国会员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利比亚采取措施。

动武条件

西方多国联手空袭利比亚,立即引起世界一些国家的关注。

我国外交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中方对多国部队向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表示遗憾。

据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授辛崇阳介绍,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在对国际社会的安全构成威胁的事态下,联合国安理会可以根据宪章的第七章采取一些措施。

“此前,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讨论利比亚的局势,最终通过了1973号决议。根据协议,为了保护利比亚的平民,设立了禁飞区,并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利比亚的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危险。相关的国家在这个协议要求范围之内采取一些措施,我想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如果超越了这个决议所规定的本身,采取了一些行为,特别是武力的行为,那就构成了对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的违反。”辛崇阳说。

辛崇阳进一步分析,协议本身是要使居住区免于武装威胁,但是现在却达不到这个效果。就协议本身而言,是要求相关的国家或组织有必要向联合国秘书长或安理会进行汇报。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联合国安理会能同意动用武力打击?

辛崇阳认为,安理会如果认为事态确实威胁了国际社会的安全,就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一种情况是当一个国家受到外来入侵时可以使用自己的军事力量对抗这种入侵,另外一种是联合国采取的武力行动,如当年的海湾战争。

利比亚局势

进入2011年2月,利比亚的国内局势开始出现动荡。

16日,利比亚多个城市开始出现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下台,抗议活动随后波及首都的黎波里。游行示威者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

20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发表电视讲话,警告说利比亚有发生内战的危险。

22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决定暂停利比亚参加阿盟及其所有附属机构会议的资格,直至其对本国人民的诉求予以回应。鉴于安全局势动荡,多国开始紧急撤离在利比亚人员。

26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家庭主要成员出国旅行、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等。

进入3月,国际社会对利比亚的局势越发感到不安。

3月1日,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中止利比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资格。这是联合国大会首次中止人权理事会某一成员国的资格。

12日,阿盟在开罗召开成员国外长紧急会议,决定促请联合国安理会采取行动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13日,继收复西部城市扎维耶以及东部的贾瓦德、拉斯拉努夫、布雷加等城市后,利比亚政府军开始向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及其他东部城市推进。

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18日,利比亚外长穆萨·库萨宣布,利比亚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19日,旨在落实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利比亚的决议问题会议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阿拉伯国家联盟、欧盟等地区组织负责人及多国领导人与会。与会各方敦促利比亚立刻停火,否则有关各方将动用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迫使决议得到落实。

核心人物卡扎菲

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苏尔特一个游牧部落家庭,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后他在利比亚陆军服役。1966年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70年至1972年,卡扎菲任总理兼国防部长。1977年起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自2008年12月起称“革命领导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