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历书
释义

简介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少暤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

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其后战国并争,在于强国禽敌,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以十月,色上黑。然历度闰余,未能睹其真也。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至孝文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事下丞相张苍,张苍亦学律历,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著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后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紬绩日分,率应水德之胜。今日顺夏至,黄钟为宫,林钟为征,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后,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历术甲子篇

介绍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正北

十二

无大余,无小余;

无大余,无小余;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

十二

大余五十四,小余三百四十八;

大余五,小余八;

端蒙单阏二年。

闰十三大余四十八,

小余六百九十六;

大余十,小余十六;游兆执徐三年。

十二

大余十二,

小余六百三;大余十五,小余二十四;强梧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余七,小余十一;

大余二十一,无小余;徒维敦牂天汉元年。

闰十三

大余一,小余三百五十九;

大余二十六,小余八;祝犁协洽二年。

十二

大余二十五,小余二百六十六;

大余三十一,小余十六;商横涒滩三年。

十二

大余十九,小余六百一十四;

大余三十六,小余二十四;昭阳作鄂四年。

闰十三

大余十四,小余二十二;

大余四十二,无小余;横艾淹茂太始元年。

十二

大余三十七,小余八百六十九;

大余四十七,小余八;尚章大渊献二年。

闰十三

大余三十二,小余二百七十七;

大余五十二,小余一十六;焉逢困敦三年。

十二

大余五十六,小余一百八十四;

大余五十七,小余二十四;端蒙赤奋若四年。

十二

大余五十,小余五百三十二;

大余三,无小余;

游兆摄提格征和元年。

闰十三

大余四十四,小余八百八十;

大余八,小余八;

强梧单阏二年。

十二

大余八,小余七百八十七;

大余十三,小余十六;徒维执徐三年。

十二

大余三,小余一百九十五;大余十八,小余二十四;

祝犁大芒落四年。

闰十三

大余五十七,小余五百四十三;

大余二十四,无小余;商横敦牂后元元年。

十二

大余二十一,小余四百五十;

大余二十九,小余八;昭阳汁洽二年。

闰十三

大余十五,小余七百九十八;

大余三十四,小余十六;

横艾涒滩始元元年。

正西

十二

大余三十九,小余七百五;

大余三十九,小余二十四;

尚章作噩二年。

十二

大余三十四,小余一百一十三;

大余四十五,无小余;

焉逢淹茂三年。

闰十三

大余二十八,小余四百六十一;

大余五十,小余八;

端蒙大渊献四年。

十二

大余五十二,小余三百六十八;

大余五十五,小余十六;

游兆困敦五年。

十二

大余四十六,小余七百一十六;

无大余,小余二十四;

强梧赤奋若六年。

闰十三

大余四十一,小余一百二十四;

大余六,无小余;

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

十二

大余五,小余三十一;

大余十一,小余八;

祝犁单阏二年。

十二

大余五十九,小余三百七十九;

大余十六,小余十六;

商横执徐三年。

闰十三

大余五十三,小余七百二十七;

大余二十一,小余二十四;

昭阳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余十七,小余六百三十四;

大余二十七,无小余;

横艾敦牂五年。

闰十三

大余十二,小余四十二;

大余三十二,小余八;

尚章汁洽六年。

十二

大余三十五,小余八百八十九;

大余三十七,小余十六;

焉逢涒滩元平元年

十二

大余三十,小余二百九十七;

大余四十二,小余二十四;

端蒙作噩本始元年。

闰十三

大余二十四,小余六百四十五;

大余四十八,无小余;

游兆阉茂二年。

十二

大余四十八,小余五百五十二;

大余五十三,小余八;

强梧大渊献三年。

十二

大余四十二,小余九百;

大余五十八,小余十六;

徒维困敦四年。

闰十三

大余三十七,小余三百八;

大余三,小余二十四;

祝犁赤奋若地节元年。

十二

大余一,小余二百一十五;

大余九,无小余;

商横摄提格二年。

闰十三

大余五十五,小余五百六十三;

大余十四,小余八;

昭阳单阏三年。

正南

十二

大余十九,小余四百七十;

大余十九,小余十六;

横艾执徐四年。

十二

大余十三,小余八百一十八;

大余二十四,小余二十四;

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

闰十三大余八,小余二百二十六;

大余三十,无小余;

焉逢敦牂二年。

十二

大余三十二,小余一百三十三;

大余三十五,小余八;

端蒙协洽三年。

十二

大余二十六,小余四百八十一;

大余四十,小余十六;

游兆涒滩四年。

闰十三

大余二十,小余八百二十九;

大余四十五,小余二十四;

强梧作噩神雀元年。

十二

大余四十四,小余七百三十六;

大余五十一,无小余;

徒维淹茂二年。

十二

大余三十九,小余一百四十四;

大余五十六,小余八;

祝犁大渊献三年。

闰十三

大余三十三,小余四百九十二;

大余一,小余十六;

商横困敦四年。

十二

大余五十七,小余三百九十九;

大余六,小余二十四;

昭阳赤奋若五凤元年。

闰十三

大余五十一,小余七百四十七;

大余十二,无小余;

横艾摄提格二年。

十二

大余十五,小余六百五十四;

大余十七,小余八;

尚章单阏三年。

十二

大余十,小余六十二;

大余二十二,小余十六;

焉逢执徐四年。

闰十三

大余四,小余四百一十;

大余二十七,小余二十四;

端蒙大荒落甘露元年。

十二

大余二十八,小余三百一十七;

大余三十三,无小余;

游兆敦执二年。

十二

大余二十二,小余六百六十五;

大余三十八,小余八;

强梧协洽三年。

闰十三

大余十七,小余七十三;

大余四十三,小余十六;

徒维涒滩四年。

十二

大余四十,小余九百二十;

大余四十八,小余二十四;

祝犁作噩黄龙元年。

闰十三

大余三十五,小余三百二十八;

大余五十四,无小余;

商横淹茂初元元年。

正东

十二

大余五十九,小余二百三十五;

大余五十九,小余八;

昭阳大渊献二年。

十二

大余五十三,小余五百八十三;

大余四,小余十六;

横艾困敦三年。

闰十三

大余四十七,小余九百三十一;

大余九,小余二十四;

尚章赤奋若四年。

十二

大余十一,小余八百三十八;

大余十五,无小余;

焉逢摄提格五年。

十二

大余六,小余二百四十六;

大余二十,小余八;

端蒙单阏永光元年。

闰十三

无大余,小余五百九十四;

大余二十五,小余十六;

游兆执徐二年。

十二

大余二十四,小余五百一;

大余三十,小余二十四;

强梧大荒落三年。

十二

大余十八,小余八百四十九;

大余三十六,无小余;

徒维敦牂四年。

闰十三

大余十三,小余二百五十七;

大余四十一,小余八;

祝犁协洽五年。

十二

大余三十七,小余一百六十四;

大余四十六,小余十六;

商横涒滩建昭元年。

闰十三

大余三十一,小余五百一十二;

大余五十一,小余二十四;

昭阳作噩二年。

十二

大余五十五,小余四百一十九;

大余五十七,无小余;

横艾阉茂三年。

十二

大余四十九,小余七百六十七;

大余二,小余八;

尚章大渊献四年。

闰十三

大余四十四,小余一百七十五;

大余七,小余十六;

焉逢困敦五年。

十二

大余八,小余八十二;

大余十二,小余二十四;

端蒙赤奋若竟宁元年。

十二

大余二,小余四百三十;

大余十八,无小余;

游兆摄提格建始元年。

闰十三

大余五十六,小余七百七十八;

大余二十三,小余八;

强梧单阏二年。

十二

大余二十,小余六百八十五;

大余二十八,小余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

闰十三

大余十五,小余九十三;

大余三十三,小余二十四;

祝犁大荒落四年。

右历书

大余者,日也。小余者,月也。端(旃)蒙者,年名也。支:丑名赤奋若,寅名摄提格。干:丙名游兆。正北,冬至加子时;正西,加酉时;正南,加午时;正东,加卯时。

历数之兴,其来尚矣。重黎是司,容成斯纪。推步天象,消息母子。五胜轮环,三正互起。孟陬贞岁,畴人顺轨。敬授之方,履端为美。

历书的演变和社会评价

历史演变

历书,古时称“通书”,清乾隆时为避弘历名讳,更名为 “时宪书”。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它是由皇帝委任京城钦天监颁布的,所以又称“皇历”。我国远在古代就设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汉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改名为钦天监。明代二年至七年(1629年——1634年)在徐光启等统领下的“历局”组聘专业人士编纂了《崇祯历书》。清初,传教士又将《崇祯历书》略作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成为当时天文学家学习和研究西方天文学的主要著作,对我国天文学发展影响很大。

在欧洲,则是由教皇颁布历书,目前使用的公历是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修改之后,由各地印刷所印行的。

旧时,每年十月初一日钦天监颁次年历书。《燕京岁时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 皇历即"宪书",亦称"通书"。清末到民国时期,市面上贩卖所谓"大本新皇历",上面印着《大清光绪某年钦颁时宪书》、《中华民国全序通书》。通书扉页上刊印当朝帝后生辰忌日,日历以外的部分谓之"序",有的序多于正文。甚至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子文》、《朱子治家格言》统统附上。民国以后,有当代伟人像,文明结婚仪式图等。日历部分的表头上有火车表(仅站名顺序)和诸神、佛圣诞日期表。日历以阴历为单位。人们买来这本通书后,首先用朱笔在封面上写上:"灯下无忌,夜观大吉"。这种"通书"在中国大陆地区一直由官方发行到1949年,之后终止。但是在港澳台地区仍有私人出版发行。

我国最早的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敦煌出土文献中即有几种历书的抄本,目前已知到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现了。历书发展演变至今,远不能与昔日的历书相提并论,它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就其种类而言,就有年历、月历、日历、农历、怀历、台历、挂历、万年历等多种;随着社会信息、科技文化不断进步,其内容更是无所不涉,丰富多彩;设计形式不仅多样化,且更富有文化艺术气息,带有名人书法、诗画的历书、年历品种,往往就是一件收藏品,因此时下重视收藏各类历书、年历的人愈来愈多。

社会评价

历书一年一个样,各类品种无不打有当年社会历史的烙印。如笔者所藏的这本于1975年出版的《东方红》历书(见图),就带有当时“特殊年代”的特征。该历书规格为22.5厘米×16.3厘米,全册236页,封面上是一幅由陕西省美术创作组创作的年画——《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封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封面里页印着毛主席像;首页印有“一九七五年历书”、《东方红》歌曲和光芒四射的红太阳、天安门、三面红旗、工厂和稻穗组成的标志性图案;封三印着世界地图;封底是一幅户县农民画。全书辟设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全国遍开大寨花”、“祖国建设新面貌”、“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科学种田科学实验”等15个栏目,计228篇大小文章。月日、节气、出生年份对照、各地气象变化等表样编排在前20页上部;历书后半部还附有《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公市制度量衡简表》和图照片等。当时没有任何宣传广告,仅介绍了一些当时“农村版图书”及其目录。该本历书,由农业、人民卫生、科学、人民美术、农村读物等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工作,并由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图片社、人民、解放军等画报社、体育报社、《华北民兵》、《地理知识》等编辑部以及广东、广西人民出版社等11家机构参与协作和组供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