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理论脉象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 庞正 著

丛 书 名: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文丛出 版 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015195出版时间:2006-12-01版 次:1页 数:287装 帧:平装开 本:大32开所属分类:图书 > 法律 > 理论法学

内容简介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理论脉象》梳理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从萌芽到形成阶段的历史进程,把马克思、恩格斯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这一历史阶段的法律思想,即马克思、恩格斯从新理性主义法律观到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演化、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理论脉络清晰地揭示出来。该书所针对的这一理论衍生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发展史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原生形态。

作者简介

庞正:1968年2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多年来从事法学理论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研究、法治理论研究.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等为主要科研方向,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理论脉象》(独著)、《当代中国的法律革命》(合著)、《现代理论法学原理》(合著)、《中国公民现代法律观念》(合著),《外国法制史纲》(合著)等8部。

·查看全部>>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学

第一节 青年马克思最初的法哲学探索

一、《给父亲的信》--对“法哲学体系纲目”的自我批判

二、从康德转向黑格尔

三、“博士论文”中的法哲学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在《莱茵报》前期的法律思想

一、“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三、“行为是我同法律打交道的唯一领域”

四、“历史法学派是反历史的幻觉”

五、“从人类社会的本质中引申出各种国家形式的法”

第三节 恩格斯的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律观

一、通过施特劳斯迈向黑格尔哲学

二、“登峰造极的宗教国家”之批判

三、出版自由的立法与司法分析

四、“包含着必然性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第二章 向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转变

第一节 马克思在《莱茵报》后期的法律思想

一、“行为的内容和形式”是定罪量刑的客观标准

二、合理的“习惯权利”应当成为法律的基础

三、“利益占了法的上风”

四、实体法与程序法--内容与形式

五、婚姻关系是“摆脱夫妻任性的伦理实体”

六、法律应该“适应事物的法的本质”

第二节 克罗茨纳赫时期的法律思想

一、费尔巴哈的影响和对历史的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基础

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

三、对黑格尔王权思想的批判

四、立法权是人民主权的实现

五、“私有财产的国家制度”之剖析

第三节 《德法年鉴》时期的法律思想

一、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

二、公民权与人权

三、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

第四节 恩格斯法律观的变化

一、从废除“谷物法”运动评不同政党的法律立场”

二、法制危机、政体矛盾与社会革命

三、社会经济矛盾与犯罪问题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的创立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法哲学意义

一、私有财产与私有权--经济异化是法律异化的基础

二、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三、社会结构与国家行政法制的关联考察

第二节 恩格斯法律思想的新进展

一、君主立宪政体的矛盾分析

二、英国公民权利现实的批判

三、资产阶级法律之阶级本质的揭示

第三节 《神圣家族》中的法律思想

一、透过蒲鲁东的法律观批判鲍威尔的唯心主义

二、市民社会是现代国家、人权、公法的基础

三、唯物主义法学的犯罪观与刑罚观

第四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法律思想

一、法律的社会物质基础及其产生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法律本质论与发展观

三、自由和权利的法律价值分析

四、私法原理的历史唯物主义考察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问世

第一节 《哲学的贫困》中的法哲学思想

一、对虚妄平等观的经济学批判

二、对所有权制度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第二节 关于宪政运动与国家政权的历史考察

一、资产阶级宪政运动是在为无产阶级革命开辟道路

二、政治权力来自于财产关系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纲领性文件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哲学基础

二、对资产阶级法的本质的揭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