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栗柄凤尾蕨 |
释义 | 简介【药 名】:栗柄凤尾蕨 【拼 音】:LIBINGFENGWEIJUE 【来 源】:为凤尾蕨科植物栗柄凤尾蕨的的全草。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湿热内蕴于肠道、痢疾、刀伤出血、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甘,凉。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别 名】:王爪鸡草、王齿剑(《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浙江、贵州等地。 【拉丁名】:栗柄凤尾蕨Pteris plumbea chvist 【考 证】: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中药化学成分】:《Tanaka N et al chem phana Bull 26 (10)》“地上部分含玉龙草甙 A、蕨罗汉松烷 P1,P2,P3,P4 与蕨罗汉松烷葡萄糖甙。” 形态特征植株高25-35厘米。根状茎直立或稍偏斜,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簇生;柄四稜,长10-20厘米,粗1-2毫米,连同叶轴为栗色(幼时有时为禾秆色),边缘有时呈禾秆色,有光泽,光滑;叶片(成长叶)近一型,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0-25厘米,宽10-15厘米,一回羽状;羽片通常2对,对生,斜向上,基部羽片有栗色的短柄,通常2-3叉,顶生小羽片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8-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稍偏斜,两侧的小羽片远短于顶生小羽片,第二对羽片偶为二叉,无柄,不下延,顶生羽片通常与其下一对侧生羽片合生而成三叉,基部多少下延,叶缘有软骨质的边,能育部分全缘,不育部分有锐锯齿。主脉两面均隆起,侧脉明显,单一或分叉。叶干后草质,灰绿色或上面为棕绿色,无毛。 分布产江苏西南部(江宁)、浙江(金华、乐清)、江西西部(萍乡)、福建(仙霞岭)、湖南南部(宜章)、广东(高要、从化、英德、乐昌、连县)、广西(临桂、桂林、扶绥、资源)。也分布于印度(阿萨姆)、越南北部、柬埔寨、菲律宾、日本(琉球群岛)。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汕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