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里斯本丸号 |
释义 | “里斯本丸”号全长约116米,宽约18米,载重量是7152吨,它原本是一艘大客轮,1940年在巴西被改装成货轮之后,被日本军方征用。1942年10月2日早上约7时,濒临公海的青浜岛突然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只见距东极镇青浜岛东北约2海里的洋面上,“里斯本丸”号冲起巨大的水柱,巨轮上大批人和货物相继坠落汪洋。 “里斯本丸”号的简介货船的主人即船长名叫Kyoda Shigeru。 1942年9月27日,1816名英军战俘、800名日本士兵,加上日本人从香港掠夺的大量布匹、食品、火炮和军用物资等从香港shamshuiipo营地的码头出发,目的地是日本。 甲板上有2台起货机及左右舷2根吊杆,船分3个货舱,所有船舱有2层结构,每层用木质结构成阶梯式,这样可以运输更多的人。离船首最近的一号舱关押着J.T波洛克指挥的皇家海军,位于船桥前部的二号舱关押着斯图尔上校指挥下的皇家苏格兰部队,位于船桥后部的三号舱关押着彼特上校指挥的皇家炮兵和空军。 美国“鲈鱼”号潜艇,长311英尺,宽27.3英尺;排水量:水面1526吨,水底2424吨;航速:水面20节,水底9节;吃水16.10英尺;装备:船尾4个鱼雷管,可携带24枚鱼雷;能源动力为柴油机、电力发动机。1942年10月1日清晨4点,“鲈鱼”号发现了“里斯本丸”号,“鲈鱼号”进行低航速跟踪。7点04分,“鲈鱼”号在他最低的射程范围内向“里斯本丸”号发射了3枚鱼雷,但没有一枚命中,第4枚鱼雷发射命中,24小时后,“里斯本丸”号沉没。 "里斯本丸"号,给世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疑团,为解开其中的几个迷雾,观察记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走访了相关知情者以及军事家、历史研究者,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里斯本丸”号的国际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单独抵抗日本侵略整整十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给中国的抗战带来了机遇。从此,中国的抗战作为全世界反侵略同盟的一分子,同侵略集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 太平洋战场是二战中最后形成的一个战场,导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日本在中国骑虎难下,企图北进却连连受挫,难以和强大的苏联相抗衡,因而决定趁火打劫,以“亚洲解放者”的身份抢夺正被希特勒打得焦头烂额的西方各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这一行为遭到欧美列强的一致反对,他们试图以禁运、制裁等政治经济手段胁迫日本就范,重新回到列强之间相互尊重各自领地的秩序中去,甚至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 但日本的“南进”国策已是既定事实,战争机器已经启动再也无法回头。中国在日本看来是用无数“皇军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岂肯不战而退。日本抱着“举国玉碎”的决心,挑战国力强于自己数十倍的美国,投入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的战略是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所有目标,摧毁太平洋地区盟军的作战力量,迫使他们(尤其是美国)与日本议和,承认既成事实。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主力战舰数艘,但没能歼灭美军航母编队,也没有彻底摧毁珍珠港基地。 与此同时,日军开始大举进军东南亚。菲律宾美军在麦克阿瑟调走之后退守巴丹半岛,苦战数月,不得不投降。英军在日军的闪电进攻面前更是不堪一击,香港、新加坡要塞很快失守,整个东南亚相继沦陷。其中,日军对香港的进攻在1941年12月8日发起。香港早在广州失守以后就成为毫无屏障的“孤岛”,英国出于整个帝国的战略考虑没有及时撤退。到1941年底,驻港英军兵力约为1万人(含部分加拿大部队)。日军首先进行海空封锁,然后从英军防守相对薄弱的陆地进攻。1941年12月14日,香港大陆部分失守,英军退守香港本岛。1941年12月18日,日军三路登岛成功,英军水源被切断,只好于12月25日投降,香港全部沦陷。 日本在东南亚的巨大胜利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望的“停战”,相反,被卷入太平洋战争的各国决心联合作战,彻底击败法西斯。 由于战争消耗巨大,日本又是资源短缺的国家,国力难以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一直采取“以战养战”的野蛮政策。凡其所到之处,当地各种自然资源、社会财富以至劳动力,都在日军的掠夺范围之内。为了弥补侵略战争和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的劳动力短缺,日军“充分利用”战俘和当地平民在内的劳力。比如1942年修筑著名的“死亡铁路”—泰缅铁路时,日军驱使6万盟军战俘和20多万当地平民筑路;菲律宾的美军战俘被遣往日本国内替三菱等公司在矿山、企业做苦力;香港的英军战俘,日本则把他们运回国内作为劳动力来使用。 “里斯本丸”号受到攻击"里斯本丸"号从起锚地香港行使到舟山,其间行程千里,中途为何未受到攻击?为何在舟山海域被击沉呢? 1942年12月27日《朝日周刊》,前东京高等商船学校校长须川邦彦在《船舶战争对谈》的文章中提到:"从现在美国的游击战来看,不能不认为日本沿岸,到处都有敌人存在。因此,船不管是在日本的海港,还是在其他海港,一旦驶出海港,就不得不感到有敌人的潜艇潜在水里。所以商船上的人,不管是船客或是船员,实际上是冒着非常危险而航海着的"。 当时,美军在太平洋地区遭到战争失利后,其潜艇作战采取了游击战术,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日本运输船舶,以破坏其运输航线。在"里斯本丸"号的全部行程中,沿海曾出现过许多险情,但由于日军在战术上采取了种种防御方法并进行了伪装,因而巧妙而安全地到达舟山海域。 据军事家们介绍,在战术上日军运输船舶常采用的防御方法为:对于单独航行的运输船,为避免盟军游击战,他们将船舶充分武装,在运用上增加船的航速以增强船的驾驶性能("里斯本丸"号被征用后就进行了上述的改装);根据潜艇在海地航行泛出的水泡、发射鱼雷时发现的"一条白线",迅速发现目标,并用大炮轰击;日间航行改用"无烟煤",舱顶构建物(尤其是帆墙)改成小而低矮,以避免被盟军发现;夜间采用灯火管制,不用无线电;不贸然处理船上油类和垃圾物,不在海上留任何痕迹等办法。 "里斯本丸"号正是在日本军队处处"小心谨慎,倍加提防"的前提下,在行驶途中才没有受到攻击,得以安全抵达舟山海域。 那么为何会在舟山东极海域被击沉呢? 据史料记载,舟山位于长江口,当时是日军占领区,无论腹地、沿岸还是海域都在日军严控之下。日本海军基地也驻扎在这里,一旦出现战情,日军的飞机、炮艇即可出动。东极是舟山群岛最东边的岛屿,东极西面海域为日军严控,但东面是公海。美国潜艇正是从公海驶入,发现了"里斯本丸"号,原以为仅仅是一艘日本运输船就进行了攻击,结果却葬送了千余名英军战俘。 就沉船事件本身而言,对双方都是一个惨剧,日军不会为之欢呼,盟军也不会弹冠相庆。 “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里斯本丸"号被击沉,当年的《申报》和《定海民报》却没有报道,很多人认为是当年新闻界的一大失误,事实究竟怎样呢? 1937年11月12日和1939年6月23日上海、定海相继沦陷后,《申报》和《定海民报》等地方报纸都被日伪控制,日军对所有的宣传工具实行了军事管制。规定:凡政治、军事、文化、新闻都必须为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服务,对不利于日本的文章,一律查禁、封杀。 我们从日本侵占时期的《申报》和舟山一些地方报纸中可以发现,"中日和善,共谋东亚共荣圈"、"日军节节胜利"等报道文章连篇累牍,几乎充斥了每期的整个版面,美、英、苏等国的舰船、飞机被日军击毁的消息也随处可见,相反日军失利方面的新闻却难以寻觅。 "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和事件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对日军是一个沉重打击,对日本政治外交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封锁沉船事件的消息首先是日本军方的需要。"里斯本丸"号被击沉,对于素以"大日本皇军"自称的日军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战争中的失利、损失、耻辱怎么能在自己控制的《申报》、《定海民报》中加以宣扬。 其次是日本政府政治外交的需要。日本将近2000名英军俘虏押解本土有两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是把英俘作为人质,作为战后用以交换战俘和谈判条件的砝码;二是将战俘充当本国的廉价劳工。 1942年10月23日,《申报》在援引东京10月22日同盟社电讯中说:"陆军昨日公报书中载令,订定办法,以利用被禁日本各地之战俘,入重要工业充半熟练工人"。显然,日本把战俘押运本土充当廉价劳工,完全是篡改国际条约、违反国际惯例和反人道主义的法西斯行为。为掩盖其反人道主义的罪行,日本对"里斯本丸"号载运英俘事件,必然采取种种手段加以严加保密。因为他们明白如果把偷运近2000名英俘的消息公诸于众,必然引起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对日本政府将造成极大的政治压力。因此,当年的《申报》和《定海民报》没有报道"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就不足为奇了。 “里斯本丸”号上的战俘听当年救援英俘的舟山老渔民回忆,"里斯本丸"号被击沉后,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布匹,当时这些布匹对海岛渔民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然而当他们发现海面上还有大量的人时,毅然抛掉打捞起来的布匹,救援英俘。但沉船事件发生的翌日,数架日本飞机飞临出事海域进行狂轰滥炸。长江口和舟山海域为日军军事控制区,"里斯本丸"号是日军的一艘重要运输船舶,日军为何不图日后就捞,而要将他炸沉,永沉海底呢? 该死的死了,该救的救了,美国潜艇也销声匿迹,要炸的只能是日军自己的船舶和数千英俘。日军如此丧心病狂、急不可待地将"里斯本丸"号彻底炸沉海底,除了杀戮英俘、销毁罪证外,还有没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船上是否还留有外界传说的异常珍贵之物? 据幸存的英俘后来回忆,当年他们在香港被押上"里斯本丸"号的时候,看到一箱一箱的货物被搬上船,从保护程度和搬运的分量来推测,箱子里面的东西相当珍贵。因为货物多,战俘也多,那些不是很重要的货物如大量布匹就堆放在甲板上。 据大量历史资料表明,日本侵略者在侵华、侵略东南亚各国期间,所到之处无不大肆抢掠重要物资、文物和金银财宝运到本土。就拿舟山来说,自定海沦陷后,日军就迫不及待的四处搜罗,盘踞在城内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松尾部队派工兵等百余名,前往鸦片战争古战场将古迹"定远"等巨炮13门,拆毁运回本国。 舟山市文联原秘书长方长生曾在日本探亲期间,发现日本一家图书馆馆藏中居然有不少是舟山历代乡邦文献,例如清代的"普陀祖宗录","潮音语录"等,这些古籍大多是日本侵占舟山时被抢夺去的。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古文物多遭受敌强之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攻占东南亚,其目的就如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所说的"要占领那块地方,为了抢掠日军必需的资源"。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艘载重7000多吨的"里斯本丸"号,决不会冒着被盟军袭击的风险,千里迢迢地仅仅运载近2000名英俘到日本,其中必有其他货物。 根据舟山市志和有关资料记载,1942年10月2日拂晓,日本"里斯本丸"号载着英军战俘以及大量金银财宝和文物,在途经东极岛附近海域遇难。 “里斯本丸”号留下的教训舟山"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有关专家告诉观察记者,"里斯本丸"号除了英俘外,到底有没有文物宝藏或者其他财物,目前谁也说不准。也许只能等到某一天条件成熟,"里斯本丸"号被打捞出水,谜底才得以彻底解开。但就目前来讲,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里斯本丸"号的存在具有巨大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前世不忘 后事之师 1949年2月27日,香港隆重悼念“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并赞扬舟山东极渔民拯救落海英军的壮举。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对舟山渔民可贵的人道主义行动表示感谢,特由香港总督葛量洪爵士赠与东极渔民“海安”号机动渔轮一艘,以及奖金和由盟军最高统帅部颁发的奖状(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奖励最后没有到东极渔民手中)。 1991年1月,数百名二战时参加保卫香港战斗的英国官兵应邀抵港。 1998年,舟山市交通委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组织人力对沉没在东极海域的“里斯本丸”号进行探摸。 2002年10月,在东极渔民勇救二战遇难英军60周年之际,邮政部门还印发了2600多份纪念邮封,向社会发行,以纪念中英两国军民的生死情谊,唤醒人们逐渐淡忘的记忆。 同时东极镇成立了舟山东极“里斯本丸”研究会,由史学家、部队老战士、地方老同志等有关人士组成,对“里斯本丸”号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在东极镇政府的组织下,当地还成立了舟山“里斯本丸”海洋文化公司,负责对此事件的策划和营销。 2005年4月4日,“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在定海成立。研究会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继续征集、挖掘、整理、研究、考证“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背景、经过、原因及舟山渔民救助情况的史实资料,揭开当年沉船事件留下的疑点和悬念,弘扬舟山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冒死救助英国被俘人员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另一方面,研究会还将制定研究规划和活动计划,整理出版研究成果、组织编写会刊和历史实录,加强与市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向会员提供信息和参加学术研究交流会、报告会的机会,为会员开展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为文艺创作提供素材,为打捞沉船做好前期资料准备。 2005年8月18日,60多年前曾被舟山东极渔民营救的“里斯本丸”号遇难幸存者,英国老兵查尔斯·R·佐敦,带着妻儿及另两位英军遇难者亲属从英国千里迢迢来到浙江舟山东极岛,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与仍然健在的英雄沈阿桂、吴兰舫等7位老渔民热烈拥抱。 2006年6月21日,以“里斯本丸”号事件为原型的影片《东极拯救》经过几年的筹备,在“海天佛国”普陀山南海观音广场正式开拍。 岁月如梭,当年救助英国战俘的翁阿川等渔民陆续去世。据现在掌握的资料,至今仍健在的渔民仅剩14位,“里斯本丸”号被俘英国官兵幸存者中只有11人健在。 但查尔斯·R·佐敦去年说过的一句话,至今犹在耳边:“回国后,我要把舟山东极渔民当年营救盟军战俘的动人故事讲给朋友们听,通过英国的媒体推介舟山,传播当年舟山东极渔民拯救盟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中英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观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对“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研究大事件主要是:与“里斯本丸”号相关的电影《东极拯救》正在舟山开拍;准备出版“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画册,当地政府正在准备当中;沉船打捞虽然被暂且搁置,但依照中英双方的意愿,在沉船海域建立一座纪念碑的活动,也正在积极筹办当中。 谈及“里斯本丸”号今后的研究方向,舟山市“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周永章告诉记者,以前的调查大都集中在对东极渔民调查座谈、初步整理和现有报刊资料的收集上。研究的角度也主要集中在东极人民救护、掩护及护送英俘上大陆这一段上。对“里斯本丸”号船的本身调查、其他被俘人员的命运、“里斯本丸”号航行情况等都未作深入调查和研究。根据现在掌握的史料和线索,今后的研究方向还可以深入。 例如继续在东极等地调查,重点调查东极人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掩护、护送英俘的详细过程和参与人员,并全部记录在案。调查、收集英俘留下的、捐赠的物品及各时期各级组织颁发的证书。另外,在舟山市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南京第二国家档案馆等处查找20世纪40年代后期各级政府的奖令备份或调查纪录。 此外,赴香港查阅1949年2月中下旬及1991年12月前后的报刊,丰富报刊资料,并进一步查找有效线索。 等条件成熟的时候,派人赶赴日本或英国,查找英国战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要查明获得舟山军民救护的法伦斯等3人是否还健在?要查清楚被东极人民营救上岸后重入魔掌的381人的下落,他们是否还健在?要查清楚他们的家属、子女情况,还要调查清楚在东极海域遇难的其他战俘的基本情况。 最后必须还得调查“里斯本丸”号船本身的基本情况,包括船只建造厂家、年份、船只规模。被日军征用前船只所辖国,被征用后营运情况,包括1942年9月27日至10月2日沉没前的所有具体情况,包括离岗时间、航行线路、装载货物、船只沉没情况、船员情况等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在“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的进一步研究下,一定能够整合各种力量,合力攻关,彻底弄清围绕在“里斯本丸”号周围的诸多“问号”。以此来告慰那些至今还长眠在舟山东极海底的英国官兵英魂,并进一步弘扬舟山人民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扩大舟山的知名度,振兴舟山经济的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