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熳 |
释义 |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73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在湖北中医学院,获得针灸专业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湖北中医学院,获得针灸专业医学硕士学位。1998-2001年在原同济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获得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医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关新民教授,学位论文名称为:《电针镇痛时“气至病所”的外周及脊髓机制初探》。200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留校任讲师、副教授。2006年-2007年 在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解剖学系进修一年半,在国际疼痛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David Tracey 教授指导下,作为导师Tracey 教授的NHMRC课题(No. 400947)的主要完成人,研究外周补体参与神经病理痛的机制,发表SCI收录论文(IF:3.709)一篇;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No.39970889);曾负责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为2002AB124),均已顺利结题。现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30600832)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2008890)。 研究方向:疼痛的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针刺对疼痛调整的机制研究 科研简介主要学术论文 刘菲,李娟,韩颖,杨赵栋,肖阳,刘晶,李熳(通讯作者),彭彬,张静,李玲俐,施静.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皮肤组织GDNF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性的影响.中国针灸,2006, 26(6):436-440. 李俊君,陈汝满,刘磊,王姝颖,喻萍,谢雍,李熳(通讯作者),施静.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皮肤CB2受体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针刺研究,2007, 32 (1):9-15. 肖阳,韩颖,杨赵栋,李娟,刘菲,刘晶,彭彬,李熳(通讯作者),施静.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CRH 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6,15(5):517. 著作: 1.《中风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指南》 (编委).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1月. 2.《神经生物学实验技术与科学思维》(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0600832):电针镇痛与皮肤组织内源性大麻素及其2型受体的相关性研究 23万元,2007.1-2009.12,项目负责人 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8890):外周补体C3及其活性成分参与神经病理痛的机制 2.5万元,2009.1-2011.12,项目负责人 获奖情况 1.2002年11月获得湖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2.2003年12月获武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3.2006年12月第十届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获得湖北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4.2008年12月获得湖北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5.指导七年制科研小组获得2005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6、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