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崴 |
释义 | 李 崴 1953年11月生,广西苍梧人,出生于广州。他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曾任广州外语学院副教授,2000年任广东省江门市政府副市长。 简介2000年5月,中国江门,一个由江门市政府、亚太经合组织和太平洋经合委员会三方参加的国际性会议正在这里召开。会上,江门一个刚上任不久的副市长主动要求作电子商务方面的发言。他的发言对问题分析透彻,对未来规划明确,对行业术语使用自如。会后,一些与会的政要、专家对江门市市长说,“你们江门这个副市长是电子商务方面的专家,他的发言水平很高。”这位副市长名叫李崴,系国民党元老李济深的外孙,一个不折不扣的名门之后。 1969年至1975年任海南乐东县乐中农场会计。 1975年至1977年在广州市化工中专学习。 1977年至1982年任广州市化工局供销经理室秘书,其间,1979年至1982年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专业学习。 1982年至1994年历任广州外语学院讲师、副教授、电脑中心主任。 1994年至2000年任广东高教厅省招生办副主任。 2000年任广东省江门市政府副市长,其间,2002年6月任民革广东省副主委。 2008年3月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1年12月2日,广东省江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召开,会议接受李崴去副市长的请求。 1992年论文获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第二届标准化考试创新奖一、二等奖; 1995年论文获国家教委社科文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6年论文获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第三届标准化考试创新奖一、二等奖。 1998年被教育部考试中心评为全国教育考试工作先进个人。 2012.2.24补选为广东省侨联副主席。 名门出身李崴的外祖父李济深是中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生前曾担任国家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职务,少年时代就发出“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这样振聋发馈的豪言壮语。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他亲自发动和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带领众多的国民党左派及爱国民主人士,积极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加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又带领民革郑重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民革成为新中国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 李筱菊,李崴的母亲,曾任广东省政协常委,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同时还兼修了哲学,获双学位,是中国最早研究并引进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体系(简称CLT)的学者之一。她所编写的《交际英语教程》被英国文化委员会中国办事处专家认为是中国为数不多“能走上世界的英语教材”之一。 上山下乡李崴也经历了上山下乡。1969年,16岁的李崴在临去海南乐东农场之前告诉自己,如果不能为祖国的橡胶事业作出贡献,决不回城。谁知,这一去就是七个年头。农场生活枯燥,环境恶劣,但没有吓退他这个充满激情的青年。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还自学了数理化。他的先进事迹逐渐传播开来,得到同龄人的敬佩。1971年,当时的《南方日报》及广东省人民广播电台以“一个认真读书的好青年”为题,刊载和播报了他的事迹。后来他还被评为全师学习毛著积极分子。求学的道路也充满磨难。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遗憾的是,他当年没有考上。后来,要么是政策不允许报考,要么是信息不通错过了报名时间,直到1979年,李崴终于跨人大学的门槛,考人第一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这些经历与磨难让他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在主修电子信息专业的同时,他还选修了机械专业,并以全省最高学分毕业。“回城读中专、读电大,走的又是一条六年之久的‘拓荒’之路,为追回被耽误了的青春,在工厂车间改建的临时课室里与一班年龄相差很多的同班同学一起上课,在拥挤的宿舍里亮着手电做习题,就着冰棒啃饼干跟着师傅检修仪器……是那么艰辛,也是那么新鲜,这次‘垦荒’无怨无悔,着着实实把‘丢荒’的自我充实了。”但是这些经历也让李崴明白,命运垂青有准备之人。人,只要肯努力,总会有收获! 大学副教授1982年,李崴从电大毕业后,到广州外国语学院教授计算机课程。在一般人眼里,“电大”毕业生实在无法与那些出身名校的正牌大学生相比,何况广外本身就是一所名校,居然选择一名“电大生”来做教师,这除了说明广外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外,更说明李藏绝对还是有些真本事。 果不其然,李崴很快做出了成绩。他迅速参与到处于刚起步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研究当中去,并在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方面努力地探索着,先后发表了几十篇论文,编写和出版了近100万字的专著与教材。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广外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及人工智能等方面一直走在其他同类院校的前列。 教育改革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李崴敏锐地感觉到了中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那时起,他开始了教育改革领域里的探索历程。他注意到广外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外语能力强、其他方面弱的特点,建议学校开设“经济信息管理”这个专业,被学校安排主讲该专业的高等数学、运筹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等主要课程。随着第一批学生走上就业岗位,他的建议被证明好极了。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素质高,就业面广,得到的社会评价好。该专业迅速成为广外的热门专业!正是由于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突出贡献,1994年,李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同年底,他被调往广东省高等教育厅招生办公室担任副主任,负责高考标准化改革。 1998年,高考改革向“3+X"方向进军,广东率先作试验,然后再向全国推广。责任重大!李崴反复品嚼这项改革的意义:这是高考向素质教育方向迈进的重大步伐,意味着我国人才培养体制的革新。它的成功与否关系非浅!必须慎之又慎,坚决不走回头路!这是广东省招生办一班人当时一致的想法。一遍遍征求意见,一回回修改方案。李崴拼命三郎的工作干劲让下属们叫苦不迭。他们说,跟着李主任,累死有你的份。“好在终于被认可了。”2000年,李崴把自己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点滴收获用心编辑成册,取名为《垦丁集—教育考试的探索与实践》将之出版,“呈现给同道之志者,共享,共勉,共用。”他说,这又是五年的开垦,垦荒之路还在延伸。“好在终于被认可了。”2000年,李崴把自己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点滴收获用心编辑成册,取名为《垦丁集—教育考试的探索与实践》将之出版,“呈现给同道之志者,共享,共勉,共用。”他说,这又是五年的开垦,垦荒之路还在延伸。 全国政协委员李崴是民革广东省委副主委,曾和母亲一起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常委(母亲是再次当选)。母子同为政协常委,一时传为佳话。2003年,李崴当选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从当选的那天起,他就在反复思索一个问题一一要做出什么样的提案才能不愧对“全国政协委员”这个称号? 李崴给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他说,要做一个合格的政协委员,必须做到:有心,用心,真心。要做到有心,就必须敏锐地观察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难点、热点,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要用心,不要躺在政协委员这个位置上得过且过,要尽自己的努力与职责,切切实实反映自己所代表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心声和意愿。要有真心,做提案时要勤恳,肯花时间,花精力,真正深人基层作调查研究。每年全国“两会”结束之后,李崴为下一年做提案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到相关行业进行调查等等,这些都是他做每一份提案时所经历的步骤。从2003年到2006年,李崴以个人名义在全国政协会上共提出12个提案,每一个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使提案具有真正的内涵,关乎国家的未来、社会的进步,不为提案而提案,是李崴在做提案时首先考虑的问题。2004年3月,李崴为全国政协十届二次大会所作的、题为《GDP经济指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发言,赢得了与会全国政协委员广泛而热情的关注。 建言献策2003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李崴提交了《出口退税制度亟待完善》的提案,详细列出了当前出口退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出口退税滞后,应退未退税款增多,退税周期拉长,企业资金链条中断,周转困难,出口成本增加,等等。他说,这些问题最终将对出口形成一种制约。在提出问题之后,他又给予了解决方案。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接下来的一年,中国企业外贸出口形势大好,出口量保持节节攀升。 但是,新的问题也伴随而来。做事细心、认真的李崴注意到了新问题。2005年,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李崴以《关于出口退税制度的再进言》为题,再次就中国的出口退税问题建言献策。2004年,他还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快改革税控系统的建议》的提案。2006年,他又提出了《我国税制改革要提速》的提案。 筹建华博馆2002年,李崴任江门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华博馆”)筹建办公室主任,负责筹建华博馆。上任后,他并不急着建楼。他说,楼不是问题,关键要有有内涵的东西一一文物作支撑,否则,华博馆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为丰富华博馆的学术内涵,李崴代表江门市政府与多家华侨学会联合举办了“五邑华侨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产生了丰富的成果,使得华博馆的建设步上了快车道。在随后举行的28000多件文物的预展会上,包括华侨郑潮炯抗战时期“卖子救国”的实物,由宋美龄亲笔签收支援抗日战争的汇票等国宝级的文物第一次亮相民间。预展取得了轰动的效果。省文化局的领导来了,说,你们可以挂“广东省华侨华人博物馆”的牌子;全国侨联的领导来了,说,你们可以挂“中国华侨华人博物馆”的牌子。2006年5月,“江门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被团中央正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而在目前,广东省仅有四家单位获得这一称号。现在,李崴带领着他的团队,仍在继续大力收集相关文物和资料,他们不仅要建一个全国藏品最丰富的华侨华人博物馆,而且要将之建成一个网上博物馆,要让全世界特别是华人华侨都能共享,还要设立一个华侨史研究中心。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要依托华博馆来推进江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成就荣誉李崴出任广东江门市副市长,分管科技、信息化建设、教育和档案等方面的工作。就在那次国际性会议结束不久,江门市政府立即着手向国家信息产业部作出申请,要求把江门列为全国8个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信息产业部批准了这一申请。而江门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开始大踏步前进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李崴身上。 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一步错,将会步步错,到时候,不但会在经济上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时间上的延误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时间可是谁也输不起的!李崴和他的团队很快制定出了一份简称“三三五”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第一个“三”是电话网、电视网、计算机信息网的建设,第二个“三”是抓软件建设、硬件建设、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五”是指五个“E工程”,包括E-政务、E-教育、E-商务、E-金融、E-社区。在长远目标之外,李崴又带领人马细细制定了一份分步走的计划,什么时候实现什么目标,达到什么程度等,都有详尽的规划,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方面,李崴借助了“联姻”这个方式,策划和组织了“江门市信息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暨信息化试点城市新闻发布会”,成功地与清华大学、北大方正、IBM中国有限公司等10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著名企业签约,既解决了问题,又使各单位都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他在江门市倡议和策划了诸如“家庭电脑技能大赛”等活动,让市民亲身体会什么是真正的信息化,这些活动迅速地吸引了群众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目光,一个信息化建设的高潮很快就在江门市形成。经过数年不懈努力,2004年,江门市电子政务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的做法得到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领导的高度评价,被列为全国“基于开放互联网环境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两个试点之一;“中国江门一一政务之窗”被评为全国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第2名;"12345”政府服务热线被列为“国内20个电子政务优秀案例”之一:江门市成为全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8个试点城市之一。一个城市的知名度也是一项无形资产,脑子活、点子多的李崴深知个中奥妙。2003年,李崴偶然发现竟然有31位两院院士都是是江门籍人士,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一番考虑后,他请市科技局向市委市政府打了个报告,提出修一条“院士路”、在路的两边塑上31位院士肖像的建议,得到了一致的通过,并立即着手实施。于此,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了第一条“院士路”!落成典礼上,汤钊酞、陈新滋等众多江门籍院士受邀欢喜而来。他们中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回江门,在他们的发言中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院士路的落成体现了江门对人才和长久的科学氛围的重视,他们有回到家的感觉。这条路在江门市人民心底也引起了极大的振动。在随后举行的“科技进步活动月”等活动中,百姓的参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全市掀起了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热潮。如今,这条路还成为五邑侨乡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单位和个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2002年,江门市将“抓专业镇”、“抓民营科技园”作为两项重点工作,目的是通过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金量,发展集群经济,带动地方经济的腾飞。为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经验,李崴带领人马开始了一系列的考察。此外,他们还成功举办了“科技合作暨成果交流洽谈会”,请进了1万多项科技成果资料,吸引了40多家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校长、专家教授及企业界人士300多人参加。江门已有了17个省级专业镇。通过这些专业镇,江门形成了摩托车、五金卫浴等10个在广东,乃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还被确立为广东省巧家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之一。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硕果累累。 相关评价承继着祖辈们对百姓苍生的深切关怀,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爱,李崴以他自己的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已经为自己过往的人生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他还将以坚实的足迹,继续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每年全国“两会”结束之后,李崴为下一年做提案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到相关行业进行调查等等,这些都是他做每一份提案时所经历的步骤。从2003年到2006年,李崴以个人名义在全国政协会上共提出12个提案,每一个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