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玉
释义
1 中国导演

人物简介

李玉,山东济南人,生于1973年。中学时代就开始在电视台客串主持人,当时的她只有16岁。

大学毕业后,李玉应母亲的愿望正式成为山东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几年的主持人生涯给她带来了人前的风光和体面的收入,但几年的工作下来,让她觉得应该寻找一种新的表达自我的方式。于是她辞职来到北京,在北京做了一段时间的场外主持人之后,喜欢上了记录片的拍摄,加入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做了一名记录片导演。这几年是她觉得吸取营养最多的几年,其间一直在写小说和剧本。2000年,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一部记实风格的故事长片《今年夏天》。

代表作品

1996年 记录片《姐姐》 获中国记录片协会大奖

1997年 记录片《守望》获CCTV东方时空金奖

1998年 记录片《光荣与梦想》 获中国记录片大赛金奖

2001 今年夏天

2001年 电影《今年夏天》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艾尔维拉 娜塔瑞奖”

2002年 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特别奖

2002年 电影剧本《坝上街Dam Street》获釜山电影节PPP最佳原创剧本奖既“PPP哥德堡基金奖”

2005年 电影《红颜》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5 红颜

2006 苹果

2011观音山

作品获奖

2006年第六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红颜》

2007年《苹果》第五届曼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2007年《苹果》第五十七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2007年《苹果》第六届纽约翠贝卡电影节剧本荣誉奖

2007年《苹果》第四届哈萨克斯坦欧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范冰冰)

2010年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最佳女主角(范冰冰)《观音山》

与冰热吻

李玉执导 张艾嘉、范冰冰、陈柏霖等主演的电影《观音山》上周以惊喜片身份入围东京电影节竞赛片单元。

《观音山》获最佳艺术贡献奖及最佳女主角奖。剧组连夜从东京空运影后奖杯回北京,4日,女导演李玉带领剧组集体现身,为范冰冰补办一个“颁奖仪式”。情绪高涨的范冰冰和女导演李玉当众上演了热辣的同性之吻。

国内造势

《观音山》李玉与范冰冰继《苹果》之后的再度携手。《苹果》让范冰冰获得欧亚电影节影后,《观音山》则让她摘得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桂冠。导演李玉说,东京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一再追问范冰冰的真实年龄,当他知道范冰冰拍摄时28岁的实际年龄时不敢相信,称范冰冰的表演时难以置信的。范冰冰则说,要感谢导演李玉,没有《苹果》的机会,就不会有《观音山》的成功。

发行人高军预估影片的票房会超过5000万。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简介

李玉,男,1944年1月30日出生,山东济南人,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中科院理学硕士,日本筑波大学理学博士,原吉林农业大学校长,现为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菌物研究所所长,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四届、五届成员,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兼资源收集与繁殖利用功能实验室主任。《菌物研究》主编,《Inte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编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先后4次当选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和高级专家。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化技术总负责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为黏菌新种定名的中国人,也是我国第一个对黏菌属、科、目级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他30余年来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400余种,发表新种36个,此前尚无中国人命名的新种。在食用菌领域筛选培育出39个品种,6个通过国审;创新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模式;累计推广50多亿袋(菌包),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亿元。2011年9月,荣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科研成果

在科学研究上,李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等40余项。在国内外收集、评价上万份菌种和凭证标本,报道了45个新种,100余个国内新记录种。筛选并培育出39个食用菌品种,有6个品种通过国家认定,获得发明专利5项,集成创新了6个北方主要食用菌标准技术体系,指导培训技术骨干8000多人,带动农户3万户,累计推广面积50多亿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亿元。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13篇,其中34篇被“SCI”收录或引用,出版著作17部。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专利6项,对我国的菌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在产业化理论方面,李玉率先提出了食用菌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重要的产业一环,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的地位。针对吉林省地处黄金玉米带、产量高效益低这一“新东北现象”,提出了“南菇北移”、“东木西草”、“建设百公里食药用菌长廊”等合理化建议,被省政府采纳,并付诸实施成为新的产业亮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玉甘当人梯,培养了菌物学领域的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研究生40余名,博士后40余名。在我国创建了较完整的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在产学研平台建设方面,李玉建立了“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食用菌创新中心”、“中俄菌物资源保育中心”、“中国白俄罗斯菌物资源保育中心”。创办了《菌物研究》杂志。创建了食用菌专科专业和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本科专业、建成相关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较完整的菌物学科体系。建设了21个产业化示范基地。主持召开了“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中日及泛亚太地区菌物学论坛”、“ 第五届国际药用菌大会”等多次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扩大了吉林农业大学及菌物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为菌物学科搭建了良好的产学研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其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此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已达756名。目前吉林省“两院”院士人数为30人,而从省属单位走出的院士,李玉还是第一人。原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在考察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时说,李玉教授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吉林农业大学的光荣,是吉林省属高校的光荣,也是吉林省农业的光荣、吉林省全省的光荣。

3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

简介

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今属江苏)人。约生于明万历末(1610~1620),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以后。出身低微,其父曾是明朝大学士申时行府中的奴仆,他也因此受到压抑,不得应科举,到明末始中副贡。入清后无意仕进,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剧作见于各种曲目书中著录的有42种。其中《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清忠谱》、 《眉山秀》、《两须眉》、《太平钱》、 《千钟禄》、 《万里圆》、《牛头山》、《麒麟阁》、 《七国记》、 《昊天塔》、《风云会》、《五高风》、《连城璧》、《一品爵》等18种,如今存有全本;《洛阳桥》、《埋轮亭》(与朱佐朝合作)2种存有散出;《千里舟》仅存佚曲数句。另外,《双龙□》、《万民安》、《长生像》、《武当山》、《罗天醮》 5种,原本失传,但《曲海总目提要》中有介绍。其余的《三生果》、 《虎邱山》、 《挂玉带》、《意中缘》、《凤云翘》、 《麒麟种》、 《禅真会》、《上苑春》、《清平调》、 《秦楼月》、 《五侯封》、《洪都赋》、《燕双飞》、《铜雀台》、《洛神庙》、《珊瑚屏》等仅见著录,内容不详,其中《意中缘》李渔有同名之作,《秦楼月》朱素臣有同名之作,《洛神庙》吕履恒有同名之作,三剧是否为著录者误列李玉名下,难以查考。李玉还根据徐于室的《北词九宫谱》原稿,重新编定了《北词广正谱》,吴伟业为之作序,称赞它为"骚坛鼓吹,堪与汉文唐诗并传不朽",此书对研究戏曲史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作品

李玉的早期作品,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要内容,最负盛名的是"一笠庵四种曲",即所谓"一人永占"。《一捧雪》写严世蕃倚仗其父严嵩之势,把持朝政,卖官鬻爵,为夺取一只玉杯,害得莫怀古家破人亡,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明代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和社会黑暗。《人兽关》写桂薪的忘恩负义,《永团圆》写江纳的贪富欺贫,也抨击了邪恶势力,表现出作者的正义感。《占花魁》根据《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通过卖油小贩秦重和受骗失身的妓女莘瑶琴之间的爱情生活,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但同小说相比,剧本更多地展示了异族入侵、人民饱受乱离之苦的社会背景,丰富了原作的内容。

李玉入清后的作品,较多的是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事件或从明末清初的社会生活中取材。其代表作是《清忠谱》,写明末天启年间苏州市民为反对缇骑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而进行的一场斗争。剧中揭露了魏忠贤阉党集团的残暴统治,描绘了广阔的群众斗争的热烈场面,塑造了具有坚贞气节的周顺昌和见义勇为的颜佩韦等五义士的生动形象。和《清忠谱》相似的还有《万民安》,描写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以纺织工人葛成为首的苏州市民反对税监斗争。《万里圆》写苏州黄向坚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兵荒马乱中到云南寻父故事,剧中反映了清兵南下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暴露了清朝统治者屠杀人民的罪恶,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的悲愤感情。另外,如《千钟禄》(又名《千忠戮》、 《千忠会》、 《琉璃塔》等)写明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占领南京后建文帝乔装为僧出外流亡的经过,剧中表现的朱棣的残暴,程济、史仲彬等的忠贞,建文帝在逃亡途中的艰险和凄凉,也都隐含着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和对明朝故国的怀念。《连城璧》写完璧归赵的蔺相如,《牛头山》写英勇抗金的岳飞,《风云会》和《麒麟阁》写宋、唐开国时的英雄业绩,都流露出作者对于时局的感受。其他一些作品,如《埋轮亭》、《洛阳桥》等描写不同的历史人物,表达兴利除弊、扬善惩恶的主题,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封建糟粕

李玉的剧作中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如《两须眉》极力歌颂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黄禹金夫妇,而对麻城奴仆暴动的领袖人物汤志等则加以诬蔑;《武当山》写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时也恣意丑化。一些作品中不乏劝忠劝孝的说教。有的作品中还过分渲染和赞美仆代主死、臣代君死的封建道德,关于人生命定、因果报应及宗教迷信等不健康的描写也随处可见。

艺术特点

李玉的剧作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安排紧凑严密、场面描写宏伟活跃。李玉精通音律,曲词遵守格调而且流畅自然,雅俗适中。作品里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千钟禄》中"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一段就广为传唱,以至有"家家'收拾起'"的俗谚。李玉是明清之际苏州派戏曲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生活于市民群众之中,从舞台演出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写剧本,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表现出较强的人民性。他的创作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宋朝词人

生平不详。《全宋词》收录其词一首。

词作鉴赏:

贺新郎 春情

篆缕销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

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

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又只恐、瓶沉金井。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

5 原南京市浦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简介

李玉,女,192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原南京市浦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先后担任南京市浦口区项山公社党委副书记、公社社长,南京市浦口区妇联主任,南京市贫下中农协会主任,南京市革委会常委、副主任,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副书记,南京市浦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她还连续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出席江苏省、南京市党代会和人代会。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兢兢业业地工作,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上世纪90年代初,李玉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一直担任浦口区关心下一代协会主任。为促进浦口区幼教事业的发展,扶助贫困学生,她多次深入到偏远地区了解情况,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解决问题,直接帮助218名失学儿童重新走进了课堂,多次被评为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人物特写

1951年,南京市郊第一个成立了“李玉农业生产互助组”,次年又扩大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她也由互助组组长当选为合作社社长。同年4月,李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2年,李玉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制定了章程,成立了社委会,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男女同工同酬,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这一年,合作社夏秋两季粮食大丰收,小麦平均亩产超单干农民一倍多,并获得“华东地区小麦爱国丰产模范”的光荣称号。李玉被评为华东地区农业劳动模范,当选为南京市妇女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李玉带着幸福的喜悦回到南京,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受到广大社员的拥护和热爱,她更加坚定了办好合作社、带领社员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决心。

李玉步行十几公里,找到浦口区分管副书记刘道昭汇报情况,刘道昭帮助她分析问题,提出办法,鼓励她克服困难,继续办好农业合作社。根据区委指示,她首先召开社委会,统一认识,打通社委们的思想,对农户逐一进行分析,鼓励坚持办社的,团结争取动摇的,耐心说服教育退社的。经过分析,46家农户中,多数态度是坚决的,有8户是动摇的,真正要求退社的只有3户。同时抓紧清理秋熟分配账目,结果是每个劳动日可分稻谷12斤,比单干农户高出一倍多。在社委们分头耐心工作和公布分配方案后,没有一户退社,46户社员更加坚定了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1954年,一场百年罕见的大水灾,使李玉和她的农业合作社经受了又一次重大考验。7月初,遭受狂风暴雨连续袭击两天两夜,山洪暴发,江水猛涨,位于长江边的尤家圩江堤决口,多数人认为无法抢救,主张放弃。但作为一社之长的李玉想到的是保护几十户社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几百亩长势喜人的庄稼。她坚定地对大家说:“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就要力保,决不放弃。”她第一个跳入水中,社员们也紧跟其后,大家奋不顾身与江水殊死搏斗,经过数小时奋战,最终用木板和沙包堵住了江潮,保住了尤家圩,再一次显示了合作社的集体力量。灾后李玉又带领大家进行了抢收抢种等自救活动,大灾之年,社员们仍能安居乐业。

6 百色市人民医院眼科医师

医务科副科长、眼科主任医师、教授。1982年毕业于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曾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进修深造。在低视力的诊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临床经验丰富、手术精湛,擅长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眼外伤修补及整形、眶部肿瘤、眼底病等疾病。在桂西地区率先开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填补百色市眼科技术空白,有23篇专业论文在国家各级刊物上发表,有多项科研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奖。

7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男,1944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留日博士,农学院真菌及植物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病理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原吉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菌物研究》主编,《真菌学报》编委。是国家级有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吉林省高级专家,长春市知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作为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收录在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显著成果,获得重大突破。主持的四项有关黏菌研究的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项目获2002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北方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研究获2001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先后4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代表中国发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18篇共24次被“SCI”引用和收录;公开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1993年获吉林省英才奖。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级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达100余万元。已指导博士后人员8名,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16名。研究方向为菌物学和植物病理学。

8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个人简介

李玉,1968年生,山西省山阴县人,历史学博士。2000年4月被评为副教授,2007年12月被聘为教授,2008年5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企业制度史和中国国民党史研究。先后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料评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等必修及选修课程。曾担任历史系研究生辅导员多年,现任《民国研究》执行编辑。

科研情况

一、科研成果目录

(一)著作

1、《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57万字。

2、《晚清公司制度建设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5万字。

3、《长沙的近代化启动》(独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万字。

4、《企业先驱——范旭东传》(独著),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

5、《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122万字。

6、《中国审计史》第二卷(合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7、《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二)主要论文

1、《惯性与变迁: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股息制度》,《安徽史学》2009年第1期

2、《从“深闭固拒”到“依法力争”———晚清山东矿权交涉的两个片段》,《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3、《北洋时期公司制度建设的外在制约因素》,《民国档案》2008年第3期。

4、《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监察人制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5、《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研究》,载张忠民等主编《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3月版。

6、《中国国民党早期财政状况管窥:以孙中山为中心的考察》,载台北国父纪念馆编《中山思想、多元文化与公民社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父纪念馆2008年12月版。

7、《1912—1913年轮船招商局改组风潮的结构分析》,载虞和平等主编《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8、《北洋时期募股旧事》,《国企》2007年第11期。

9、《晚清公司制度建设检讨》,《国企》2007年第9期。

10、《昭信股票:一次失败的公债发行》,《国企》2007年第8期。

11、《民初国民党上层拉人入党现象考论》,《安徽史学》2007年第5期。

12、《甲午战争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

13、《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制度研究》,《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

14、《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心路历程探析》,载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甲午战争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等编《晚清国家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6、《中国国民党早期的政治输入与政治理念表达(上)》,《民国研究》第12辑,2007年12月出版。

17、《北洋政府时期股份公司的股票制度综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18、《北洋政府时期官商合办公司制度探析》,《民国研究》2006年第9辑。

19、《晚清昭信股票发行过程论略》,《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0、《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制度述论》,《民国档案》2006年第3期。

21、《中国近代合伙股份产权变更方式管窥》,载刘兰兮主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22、《武昌起义后同盟会的组织发展》,《民国研究》第8辑,2005年8月版。

23、《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总论》,《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4、《范旭东与“永久黄”集团的企业文化》,《盐文化论丛》2005年第1辑。

25、《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概述》,《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26、《同盟会内部的政治与权势争夺》,《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

27、《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心路历程考析》,《民国档案》2004年第3期。

28、《从同盟会到中国国民党改组的政治学检讨》,《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9、《民国初年国民党的基层组织管窥》,《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

30、《中国近代股票的债券性——再论“官利”制度》,《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31、《晚清中外合办矿务的“四川模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32、《论晚清矿章关于办矿洋商的规定及其效果》,《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4 期。

33、《中国同盟会研究综述》,《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

34、《袁世凯与晚清直隶矿权交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5、《洋务民用企业“仿西国公司之例”缘起简论》,《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

36、《〈中外旧约章汇编〉求疵一则》,《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37、《开埠与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城市史研究》第19~20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8、《洋务民用企业的公司性刍论》,《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9、《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股市风潮对洋务民用企业的影响》,《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

40、《1882年的上海股票市场》,《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

41、《湖南时务学堂学生人数考》,《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

42、《湖南变法维新思潮新论》,《船山学刊》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

43、《“尽一分努力,保一分利权”——河南官员与晚清福公司办矿交涉》,《中州学刊》2000年第1期。

44、《从巴县档案看传统合伙制的特征》,《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45、《晚清官方对洋股的认识与利用》,《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

46、《清末新政时期长沙发展经济热潮的几个特征》,《城市史研究》第17~18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7、《民国初年公司法规对公司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

48、《湖南矿务总公司与晚清中外交涉》,《求索》1999年第5期。

49、《甲午战争前长沙绅民心态特征研究》(第二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年第3 期。

50、《近代之前长沙与湘潭的商务差距及其形成原因》,《天府新论》1998年第4期。

51、《晚清印花税创办源流考》,《湖湘论坛》1998年第1期。

52、《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史:史学领域的一块处女地》,《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1期论点摘要。

53、《论晚清的中外合资公司》,《天府新论》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年第4期全文转载。

54、《论甲午战后国人公司意识的觉醒》,《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2期。

55、《近代中国的两合公司与股份两合公司》,《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

56、《论中国近代的官利制度》,《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3期。

57、《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安徽史学》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58、《论晚清的“官督商办”公司机制》,《长白论丛》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

59、《晚清国人公司意识的演进》,《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60、《制约清末公司制度的非经济因素》,《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

61、《张謇与中国近代公司制度》(第二作者),《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3期。

62、《论清末的公司法》,《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7期论点摘要。

63、《曾国藩与中国近代科技人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64、《试析民族资本家人才思想的共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4年第7期全文转载。

三、科研项目

(一)独立承担项目

1、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民党执政实态与能力研究(1927~1937年)》,项目编号为08JJD770093,资助金额20万元,批准时间2008年12月18日。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一般项目《晚清时期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研究》。项目编号07JA770007,第一期拨款2.5万元,批准时间2007年11月16日。

3、教育部、财政部985创新平台项目《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公司制度的近代变迁》,2005年9月立项,资助金额6万元。

4、中流喜马拉雅基金项目《晚清昭信股票研究》,批准时间2004年6 月22日,资助金额0.5万元,已完成。

5、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法定资助金额20万元,已结项。

6、200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研究》,批准号:02CZS007,批准时间:2002年6月4日,资助金额4万元,已完成,鉴定等级“良好”。

7、教育部“十五”科研课题《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制度建设》,批准时间:2001年12月7日,批准号:01JA770023,资助金额3.3万元,已完成。

(二)合作承担项目

1、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国史〉研究》(项目编号03JZD009)的子课题《国民党意识形态之历史演变(1905—1949)》,本人承担1927年之前国民党意识形态演变的研究。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国民党的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由崔之清教授主持,项目编号2000ZDXM770008),本人承担1927年以前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演变的研究,已结项,计50余万字。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近百年中华民国史研究成果目录汇编》(由茅家琦教授主持,项目编号02JAZJD770014),本人承担建国后国内中华民国史研究成果目录的收集与研究。

4、国家审计署委托重点科研课题《中华民国审计史》,由史全生教授主持,本人承担中华民国时期内部审计部分的研究与写作,已完成。

5、国家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由四川大学隗瀛涛教授主持,本人承担其中《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的近代化》等章节的研究与写作,已完成结项。

四、获奖情况

1、2008年9月入选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年度)。

3、《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一书于2007年12月荣获南京大学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晚清公司制度建设研究》一书于2004年1月荣获南京大学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12月荣获江苏省高校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5、《长沙的近代化启动》一书于2002年2月荣获南京大学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2003年4月荣获南京大学“五·四奖章”。

7、2000年12月荣获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励。

9 中将

李玉(1943-——),陕西省延长县人。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5年10月后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1992年3月任作战部部长,1993年10月任陆军第21集团军副军长,1994年9月任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1995年7月任军事百科部部长,1997年11月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主任、总参谋长助理。

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10 《水浒传》人物

李玉,小说《水浒传》中方腊麾下头领。江阴、太仓守将严勇副将。后被乱箭射死

11.新疆新天利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11 新疆新天利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李玉,男,1986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纺织系毛纺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西北新疆石河子粗纺厂,任工艺技术员和设备技术员。1992年调入新疆新天利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先后任纺纱车间主任、织布车间主任、染整车间主任、纺织染分厂厂长、原料分厂厂长、总厂总工、生产副总,2004年3月至今任总经理职务。

扎根西部,从基层做起,对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讲,并非易事。尤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人才普遍“孔雀东南飞”,留在西部,意味着艰苦付出。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压力下,李玉从基层做起,对技术精益求精,并很快熟悉了各生产环节的工艺和管理,很投入地把每个当初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过程质量差,人心不稳的车间都来了个大变样,获得了职工的好评和领导的赏识。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为李玉先生积累了丰富管理经验,使他不仅掌握了几乎所有的技术,还把握了民心,这为他以后走上领导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李玉任总经理职务时,企业已经濒临破产,生产经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生产规模大幅萎缩,设备只开了百分之三十;资金奇缺,支付不了职工工资,更无力支付水电款;没有资金买原料和染化料,没有订单,产品都积压在库房里;驻外销售失控,企业严重亏损,人心不稳,大家都在准备后路。面对困境,李玉并没有因此退缩,他认真分析原因,组织人员采取了六条积极有效的措施:第一,变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有定单,有定金才生产。产品入库后客户来多少资金发多少货,不打款绝不发货。这样做避免了产品风险及资金压力。为了有订单,公司对各驻外办事处经理下达订单指标任务,奖金和订单挂钩,有效调动了各驻外办事处经理的工作积极性。第二,以质量为中心,保证产品一次合格,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减少了浪费。第三,价格领先。第四,对客户增加沟通和感情投入,提高服务水平。第五,求得供应商和供水、供电部门支持。第六,制订了销售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的激励办法。经过9个月的整改,公司局面开始好转。到2005年下半年时,公司已实现百分之百订单生产,生产饱和,当期基本无库存,公司也开始盈利,职工工资翻了一倍。之后的两年,李玉又对国内市场客户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大了外销客户量,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目前,公司规模已达到15000锭,生产订单爆满,不得不多次增添新设备,客户调整已稳见成效,与供应商合作长久稳固;公司已有了可观的利润,周转资金充裕,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不欠缴任何费用,负债率只有57%;公司职工人心稳定,生产经营全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前景。

在公司所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李玉自己却因长期的操劳,严重的体力透支落下重病,甚至被切掉了一半的肾脏。目前他仍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地率领全体员工脚踏实地,大胆创新,继续攀登新的高峰。西安工程大学为有这样几十年扎根西部,艰苦创业,不弃不折的校友而感到万分自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