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一石 |
释义 | 1.泉州雕刻家李一石(1903~1979年),泉州打锡巷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祖父和父亲都是泉州著名的银匠。李一石13岁跟随祖父学艺,到青年时代学就一套高超的雕刻工艺技术,驰誉海内外。 民国15年(1926年),兴泉永镇守使孔昭同令李一石雕刻一对“东西塔”。他经30多个昼夜雕成,而孔昭同故意挑剔只付一半工钱。李一石愤慨之下竟停止这门工艺20多年之久。 解放后,李一石恢复雕刻艺术创作。1955年,他用半个多月的时间,精心雕刻一座4寸(13.2厘米)高、1寸(3.3厘米)见方的泉州开元寺镇国塔(东塔),送到北京,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工艺美术服务部很高评价,还被选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他被邀参加开幕式。 1957年,创作《陈三五娘》。他用由里向外逐层切削透雕法,雕成一座宏丽精美的古园林人物石雕,高约20厘米,长35厘米,宽18厘米,表现五娘同益春登楼赏景,把荔枝投给骑马路过的陈三的故事情节,点缀楼台亭榭、花卉禽兽,刀法沉酣,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工之感。 1959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来泉州访问,订制《东西塔》石雕(后收藏在厦门华侨博物院)。李一石的作品被香港中国银行、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府、东南亚和美国等地知名人士、华侨所收藏。李一石的石雕还有《木兰从军》、《黛玉葬花》,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李一石不仅精于寿山石雕,还善于雕镂锡、铜、铁等金属模具图案和制作各种金石篆刻、首饰工艺。他曾雕琢3副郑成功玉带,每条17环,每环浮雕1条龙,被分别收藏在福建及泉州历史文物博物馆、厦门郑成功纪念馆。他还仿刻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篆章2枚。 60年代初,李一石在泉州工艺美术厂、泉州海滨美术工艺厂工作。1964年前后,还为泉州各厂社制作铜、铁、石膏、塑料等不同质料的模具。 1979年,李一石去世,享年77岁。 2.当代医学家简介李一石 ,女 ,1951年出生 硕士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卫生部心血管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药理中心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药理学会理事、中华临床药理学会委员、中华毒理学会委员、《中华老年性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编委等。 主要事迹1974年大学毕业;1987年获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心内科电生理专业硕士学位。 1988年赴美国贝勒医学院圣路克教会医院心内科暨得克萨斯心脏病研究所、卫理公会医院心内科专科研修。1991年回国在阜外医院工作至今。历任阜外医院心内科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心内科专家。 1998年担任临床药理研究室主任,重点做心血管临床药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完善了I期、II期临床研究的病房条件;建立和完善了药理实验室;开展了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同时在以往的I、II、III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上市后的心血管药物进行安全/有效性的再评价(IV期);在实践中,已拥有一支药品临床研究的专业化队伍,具有专业工作经验的临床、药理、药物分析和医学统计等专业人员,已形成较完整的一体化工作系统。并与全体同仁齐心努力,2001年在临床药理研究室基础上,被卫生部批准成立第一个“卫生部心血管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任主任。2002年作为课题总负责人,承担科技部“十五”重大课题(863计划)“创新药和中药现代化——药品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的研究”;获总研究经费3000万元。 教学科研与获奖作为国家新药(心血管药)临床研究试验中心暨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主要负责人,完成国家科技部筹建“国家新药(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的工作,该项目获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1035工程)项目奖。另外作为主要研究者获200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次。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8名。国内外发表专业文章四十余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