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瑶
释义
1 唐玄宗第五子

母皇甫德仪,封鄂王。开元二十五年因武惠妃诬陷被废为庶人,后被杀。

鄂王瑶,既封,遥领幽州都督、河北节度大使。开元二十三年,与荣、光、仪、颍、永、寿、延、盛、济、信、义十一王并授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二千户。

诏诣东宫、尚书省,上日百官集送,有司供张设乐。是日,悉拜王府官属,然未有府也,而选任冒滥,时不以为荣。

《新唐书》

扩展阅读:

1

《新唐书》

2

http://sfl.csu.edu.cn/introduction/LeaderShow.aspx?id=72

开放分类:
教授

2.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教授

2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教授

李瑶简介

出生年月1965.9.26职称教授

简历:

学历:

1982.9-1986.7 复旦大学生物系 学士

1986.9-1989.7 复旦大学遗传所 硕士

1990.9-1993.7 复旦大学遗传所 博士

工作经历

1999.3-至今 复旦大学遗传所从事分子生物学及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工作。

1997.8-1999.1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生物系作博士后,从事酵母病毒RNA与外壳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1993.8-1997.6复旦大学遗传所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及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工作,其间到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藻类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作博士后,从事藻类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研究。

1989.8-1990.8 四川四达生物工程公司从事生化制药的产品开发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 基因芯片技术的方法学研究和应用研究;

2.肿瘤基因组研究;

3.功能基因组研究。

目前负责的科研项目有:

1. 863计划专项, 利用基因芯片数据构造前列腺癌基因调控网络。2006AA02Z324, 为项目负责人。

获奖情况

1、 获1994年度复旦大学校三八红旗手称号。

2、 “基因芯片技术及产品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这个项目获得了200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第三完成人(技术主持人)。

3、 研发的“Biodoor chip4000基因芯片(微矩阵)”荣获2000年度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为主要完成者(技术主持人)。

4、 2002年被评为杨浦区第5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5、 2003年获上海市总工会颁发的“上海市第五届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称号。

6、 被上海市科委聘为2003-2004年度的“上海市科委技术预见专家”。

7、 2004年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职工创新能手荣誉称号”。

8、 2005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9、 “人脑胶质瘤分子病理分类、基因表达谱及关键型基因功能研究”项目获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第六完成人。

代表性论文和专著

迄今已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发表35篇SCI论文,影响因子共计约70分。

代表文章(前三作者和通讯作者):

1. Wei Q, Li M, Fu X, Tang R, Na Y, Jiang M, Li Y.Global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 2007 Jan 2; [Epub ahead of print] (通讯作者)

2. Han S, Zhang HT, Wang Z, Xie Y, Tang R, Mao Y, Li Y, DNA repair gene XRCC3 polymorphisms and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of 48 case-control studies. Eur J Hum Genet. 2006; 14(10):1136-44. (通讯作者)

3. Xu J, Miao H, Wu H, Huang W, Tang R, Qiu M, Wen J, Zhu S, Li Y.Scree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using multiplex-PCR coupled with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Biosens Bioelectron. 2006,22(1):71-7. (通讯作者)

4. Wei Q, Liu S, Huang J, Mao X, Chu X, Wang Y, Qiu M, Mao Y, Xie Y, Li Y.Comparison of hybridization behavior between double and single strand of targe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symmetric PCR targets in cDNA microarray.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4,37(4) 439~444(通讯作者)

5. Gao X, Fu X, Li T, Zi J, Luo Y, Wei Q, Zeng E, Xie Y, Li Y, Mao Y. Yumin Mao .Determining a Detectable Threshold of Signal Intensity in cDNA Microarray Based on Accumulated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3,36(6),554-560, , (通讯作者)

6. Li T, Li Y, Han ZY et al., Optimization of T7-based RNA Amplification System for cDNA Microarray,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2003,35(5),441-448。(通讯作者)

7. Han SZ, Zhang SH, Li R, Zhang WY, Li Y, The common -318C/T polymorphism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CTLA4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ophthalmopathy in Chinese Graves' patients. Int J Immunogenet. 2006 Aug;33(4):281-7. (通讯作者)

8. Li Y, Li Y, Tang R, Xu H, Qiu M, Chen Q, Chen J, Fu Z, Ying K, Xie Y, Mao Y. Discovery and analy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enes using cDNA microarrays.J Cancer Res Clin Oncol.128(7):369-79. Epub 2002.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9. Li Y, Li T, Liu S, Qiu M, Han Z, Jiang Z, Li R, Ying K, Xie Y, Mao Y. Systematic comparing the fidelity of aRNA, mRNA and T-RNA on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using cDNA microarray.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07(2004),19-28

10. Wei Q, Li Y, Chen L, Zhang L, He X, Fu X, Ying K, Huang J, Chen Q, Xie Y, Mao Y. Gene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responsive and refractory acute leukemia.Front Biosci. 2006 , 11:977-82. (并列第一作者)

11. Liu S, Li Y, Fu X, Qiu M, Jiang B, Wu H, Li R, Mao Y, Xie Y.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detection for single base alterations by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Exp Mol Med. 2005;37(2):71-7(并列第一作者)

12. Xie JP, Li Y, Yue J, Wang HH et al., Explorin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induced alterations in gene expression in macrophage by microarray hybridization.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2003,46(4) 337-347(并列第一作者)

13. Dai J, Li Y, Ji C, Jin F, Zheng Z, Wang X, Sun X, Xu X, Gu S, Xie Y, Mao Y.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novel KRAB-domain-containing zinc finger genes, ZNF460 and ZNF461, on human chromosome 19q13.1-->q13.4. Cytogenet Genome Res. 2003;103(1-2):74-8.(2.076)(并列第一作者)

14. Zheng H, Li Y, Ji C, Li J, Zhang J, Yin G, Xu J, Ye X, Wu M, Zou X, Gu S, Xie Y, Mao Y. Characterization of a cDNA encoding a protein with limited similarity to beta1, 3-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Mol Biol Rep. 2004 Sep;31(3):171-5. c (并列第一作者)

15. Wang Y, Li Y, Liu S, Shen W, Jiang B, Xu X, Xie Y. Study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a DNA microarray. J Nanosci Nanotechnol. 2005 Aug;5(8):1249-55.(并列第一作者)

16. Han S, Li Y, Mao Y, Xie Y.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CTLA-4exon-1 +49A/G polymorphism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Hum Genet. 2005 118(1):123-32

17. Qi ZY, Li Y, Ying K, Wu CQ, Tang R, Zhou ZX, Chen ZP, Hui GZ, Xie Y. Isolation of novel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related to human glioma using cDNA microarray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two novel full-length genes. J Neurooncol. 2002 Feb;56(3):197-208.

18. Wu M, Li Y, Ji C, Xu J, Zheng H, Zou X, Gu S, Lou Y, Xie Y, Mao Y. Cl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human gene PDLIM5, a homolog of AD-associated neuronal thread protein (AD7c-NTP). DNA Seq. 2004 Apr;15(2):144-7.

19. Wu Q, Li Y, Gu S, Li N, Zheng D, Li D, Zheng Z, Ji C, Xie Y, Mao Y.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23 gene from human fetal J Biochem Cell Biol. 2004 Aug;36(8):1542-53.

20. Zhao E, Li Y, Fu X, Zhang JY, Zeng H, Zeng L, Lin Y, Chen J, Yin G, Qian J, Ying K, Xie Y, Zhao RC, Mao YM.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human GTDC1 gene (glycosyltransferase-like domain containing 1) from human fetal library.DNA Cell Biol. 2004 Mar;23(3):183-7.

21. Jiang B, Li Y, Wu H, He X, Li C, Li L, Tang R, Xie Y, Mao Y. Application of HLA-DRB1 genotyping by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technology in forensic medicine. Forensic Sci Int. 2006, 162(1-3):66-73.

22. Zhao E, Li Y, Fu X, Zeng L, Zeng H, Jin W, Chen J, Yin G, Qian J, Ying K, Xie Y, Zhao RC, Mao Y.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synaptotagmin 10 gene. DNA Seq. 2003 Oct;14(5):393-8.

23. Zeng L, Gu S, Li Y, Zhao E, Xu J, Ye X, Wu Q, Wang L, Xie Y, Mao Y.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human doublecortin-domain-containing gene (DCDC1) expressed mainly in testis. J Hum Genet. 2003;48(7):393-6. Epub 2003 Jun 18.

24. Xu Y, Xie J, Li Y, Yue J, Chen J, Chunyu L, Wang H. Using a cDNA microarray to study cellular gene expression altered b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hin Med J (Engl). 2003 Jul;116(7):1070-3 Huang Y, Han S, Li Y, Mao Y, Xie Y. Different roles of MTHFR C677T and A1298C polymorphisms in colorectal adenoma and colorectal cancer: a meta-analysis. J Hum Genet. 2006 Nov 7

25. Zeng L, Gu S, Li Y, Wang W, Huang Y, Ye X, Xu J, Zhao E, Ji C, Ying K, Xie Y, Mao Y. cDNA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 novel human F-box domain containing gene. Mol Biol Rep. 2004 Mar;31(1):51-7. (0.851)

26. Fu X, Teng L, Li Y, Chen W, Mao Y, Shen IF, Xie Y. Finding dominant sets in microarray data. Front Biosci. 2005 Sep 1;10:3068-77.

出版著作

1. 高新技术科普丛书《基因芯片技术——解码生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主编。

2. 《基因芯片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主编。

3.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与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主编

4. 《Cell Biology》,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编委

5. 《现代实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 编委。

6. “十五”国家重点图书,现代生物技术丛书,《基因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负责第十三章《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的编写。

近五年主要专业成果

1、 与司法部上海司法鉴定所合作,2004年通过了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SNP个体识别芯片”(2001BA801D03)成果鉴定。

2、 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中国人肝蛋白质相互作用连锁图的研究.项目编号:2004BA711A19.2004.1.-2005.12.

3、 “十五”863计划生物和农业技术领域生物芯片重大专项课题《基因、蛋白和组织芯片的研究与开发》(上海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赵国屏教授主持,批准编号:2002AA2Z2002)的子课题《人高覆盖率cDNA芯片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应用cDNA表达谱和Array-CGH技术研究前列腺癌雄激素敏感和耐受的转变机制。课题编号:30371422。为项目负责人。

5、 上海科技攻关项目:主要转基因农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课题编号 03dz19305。为项目负责人。正在进行。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分子生物学研究。课题编号:30260116。合作方负责人。

7、 上海市科委西部开发项目“广西壮汉族鼻咽癌遗传易感性研究”,课题编号:034958041, 2003-1-1至2005-12-31

3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李瑶:女,汉族,1949年4月10日出生,中国上海人。1976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同年留校分配到园艺系任教,后毕业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曾任园艺植保教研室主任。

长期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承担本科生《园艺植物病理学》(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果树生态与果园生态系统。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国家科技扶贫奖,省科技进步奖,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 。

4 四川达州籍运动员

李瑶,优秀运动员

1994年2月在日本举行的亚洲青年锦标赛全能第二名

1996年6月在韩国举行的四大洲锦标赛 全能第二名

1995年3月全国锦标赛 全能第二名 两个单项第一名

1996年6月世界八强赛全能第七名 单项第五名

1996年9月全国锦标赛 全能第二名 单项第一名

5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李瑶,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1994年开始在原中南工业大学从事大学英语教学,2005年晋升副教授,现担任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副主任兼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包括二语习得、语用学及教学法等等。近年主持和主要参与多项省级以上课题,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多本教材教参,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一项。

6 上海交通大学工作人员

李瑶,女,出生于1981年11月,江西南昌人。200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电子工程系。

李瑶长相娇美,性格温柔,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在同学和朋友中人缘极佳,深受大家的喜爱。2004年出演著名留学生电影《芳邻》中的牛莹一角,更为她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但她并没有在影视界进一步发展,而是选择了激流勇退,息影后和深爱的男友了多年的爱情长跑,于2005年初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从此逐渐从大众的视野里消失。

李瑶于2010年重新回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工作。

7 湖北襄樊学院毕业生

湖南岳阳人。1989年8月8日出生。湖北襄樊学院2005级表演系学生。身高1.63米,体重48公斤。

2007年3月,李瑶为了给绝症父亲圆梦,欲整容成李湘演戏,被全国媒体热情关注,网上搜索“李瑶李湘”,相关新闻650多万条。

8 清华大学毕业生

李瑶,出生于天津市和平区,本科攻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专业第一名和双学位第一名保送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中文名:李瑶

外文名:Yao L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89年3月3日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清华大学

爱好:主持,声乐,钢琴,读书,瑜伽

李瑶,出生于天津市和平区,本科攻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专业第一名和双学位第一名保送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实习研究员,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曾主持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瑞士国家电视台亚洲总部实习制片人。北京奥运会期间,担任日本东京电视台“Evening5”栏目的外景记者。

曾作为唯一的最高奖学金获得者赴英剑桥大学交流学习;受邀参加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办的“2010塞利格尔国际青年论坛”;曾作为中方代表之一,出席“2010常春藤-中国峰会”。

曾多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中美新闻报道理念差异比较——以《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对奥巴马访华的报道为例》一文,被国务院新闻办网站和人民网全文转载;曾作为唯一的本科生在“第十一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做论文发言;参著《联合国特别会议》、《国际传播组织概论》等。

9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个人简介

李瑶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设计所总建筑师,获得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具有大师潜质青年建筑师”、中国饭店业年会颁发的“中国酒店十佳原创设计师”等荣誉称号。 曾作为交流建筑师赴日本三菱地所设计株式会社工作。设计负责的作品有昆明南亚之门、能达大厦、特多国家剧院、阿联酋三叶大厦、印度钻石塔等,也包括了中央电视台新台主楼、衡山路12号、世博阿联酋馆等合作设计作品。

设计作品

项目名称:唐韵山庄

主创设计:李瑶、张如翔、吴正等

建筑地点:北京怀柔

建成时间:2009年5月建成

建筑面积:50000

建筑用途:培训会议和餐饮住宿以及相关配套功能组成的多功能建筑群,其建筑功能包括客房、餐厅、培训教室、多功能会议中心等,可同时容纳400人进行培训、会议和住宿等活动。

唐韵山庄座落在北京怀柔,试图对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和院落空间加以全新诠释,依坡而立的建筑寄情于山水,宛若水墨展现眼前。

总体布局划分为四个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南苑、北苑及贵宾区。位于基地东南侧的公共服务中心以入口广场为核心,呈“L”形布置;南苑与北苑分别置于基地的西南角与北侧,两苑均为合院式的建筑形态,配以南雅北韵的庭院布置;区域之间以连廊相连接,结合建筑地下公共空间的使用和采光要求,利用地形高差设计下沉庭院。整个建筑群结合地势顺坡而筑,且融入了水元素。

南苑的庭院设计以现代手法来演绎南方园林的雅致情趣。建筑物周边设置亲水平台,并配合由西侧水系引入的一支溪流环绕其间,以体现园林建筑恬静。下沉庭院作为本项目建筑空间的核心所在,以现代建筑简约明快的设计手法加以表达,既解决和提供采光通风条件,也创造出建筑使用者的室外活动空间。

用空间来突出主题,以求与自然相依相生,相映成趣。客房设计中围绕庭院景观和建筑特征展开,质朴的材质表现和简约的表达,均营造出温暖素朴的空间感觉。在淡化整体装饰成分的基础上,强化重要节点的表现。大厅空间作为整个建筑的起点部位,形成第一视觉印象。树状的结构方式、横跨的空中连桥等手法无不刻画出简约中的典雅风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