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艳霞 |
释义 | 厦门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政治思想 公民资格理论 民主理论与实践 主讲课程《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学》、《比较公共政策》 学习工作经历1994年—1998年 就读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政治学系 1998年—2001年 就读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获硕士学位 2001年—2004年 就读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获博士学位 2004年至今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主要科研项目主持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底层政治信任研究”(11ZZC003)。 主持2007年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模式研究”(07ZC810007)。 主持2010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当代中产阶层政治信任研究”(2010C006)。 主持2009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志·政治学”(2009B232) 主持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深度研究学术工作坊一般项目:“厦门市外来工政治心理与行为研究”。 主持2007年 厦门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和谐厦门建设与公民意识培育模式研究”。 主持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社会科学组科研项目:“当代中国中产阶层政治心理研究”。 作为第一合作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保障与社会正义》(02BZZ024)。 作为第一合作者参与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区域主义与分裂国家统一模式》(2008C020)。 代表性论文《当地中国政治学研究现状管窥》,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20日,政治学理论版。 《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政府公信力》,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8日版(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头条)。 《公民资格与我国公民教育的历史逻辑》,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此文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于《教育科学文摘》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政治学报》2011年第1期。 《影响公共参与强度的主体性因素分析》,载《城市问题》2011年第1期。 《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政治学新兴学科的影响》,载《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2期。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全文转载 《公民资格视角下外来工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载《中山大学政治学评论》(第5辑)2011年12月版。 《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缘起、方法与理论论争》,《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年第1期。 《社会转型期公民意识的良性构建:以社会各领域关系的分析为视角》,《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 《公民资格视域下当代中国公民教育浅析》,载《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论人民政协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地位和作用》,《理论研究》2008年第4期。 《论转型期中国公民治理的主体性制约因素》,载《东南学术》2007年第3期。 《后福利国家社会政策调整的理论路径与政策选择》载《文史哲》2007年第3期 收录于2007年《新华文摘》第3期篇目辑览 《公民资格视阈中的中国公民意识培育基础初探》载《人文杂志》,2007年第3期。 《浅析中国社会政策的价值选择与伦理定位》,载《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4期。 《论转型期中国公民治理的社会基础》,载《复旦大学公共管理评论》2007年12月版。 《西方公民身份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拓展》 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资本主义福利制度模式:以公民资格为视角的比较分析》载《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全球化视野下福利国家的治理危机》 载《东南学术》 2005年第6期。 《公民身份的理论内涵探析》载《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 。此文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5年第8期。 《论制度化政治整合》 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此文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5期。 《论全球化进程中政府的职能困境及其出路》,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 《论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载《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1期。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年第2期。 《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条件与保障》,载《学术交流》2003年第1期。 《论福利国家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 《东亚文明与儒学创新》,载《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3期。 《尊重不完善:论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人性观》,载《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6期。 《势在必行的改革:论英国议会上院的制度变革》,载《21世纪》2000年第1期。 专著教材参编:《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承担7万字) 《比较政府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承担5万字) 《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承担3万字) 获奖2004年,论文《论制度化政治整合》获吉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论文《公民身份的理论内涵探析》,获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5年,入选厦门大学第六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010年,《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模式研究》(研究报告)被厦门市委宣传部采纳并报送上级部门。 2011年,论文《腐败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我国反腐工作的战略选择》获厦门大学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二等奖。 2011年,获得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 2012年,获得厦门大学2012年度“工商银行校庆奖教金”(科研类)。 2005年,入选厦门大学第六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武汉音乐学院人物简介女,1957年7月18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省教育工会女工委副秘书长。省级普通话测试员。 学习工作简历1977年就读于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中文系,1979年毕业,留任湖北艺术学院宣传部干部。1980年任湖北艺术学院附中语文教员至今。先后担任文化课教研室主任、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兼副校长、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2000年在湖北教育学院进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03年获得毕业证书。 科研成果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先后发表专业论文等多篇。主要有: 《语感教学—提高学生文化心理素质的突破口》(2000年《社科信息》武汉社科院) 《应试作文创新提高谈》(2001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浅谈划分句子成分》(2000年《中专天地》杂志社) 《第二人称代词的感情色彩》(1998年华中师范大学主办《语文教学与研究》) 《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文学精神》(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 《天马行空 独有千古》(2002年江汉大学《江汉大学》) 《渭水秋风 一片挚友深情》(2001年《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琴键奏响的年华》(1999年《校园新文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音乐院校德育教育环境及衔接教育》 (2000年《德育探索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用文体写作》(2003年《大学语文辅导》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杭州华山医疗美容医院主治医师被誉为杭州本塘“美容大王”。从事皮肤美容工作十余年,多次赴日本、韩国、台湾等地交流讲学。 治疗各种色素性皮肤病有着上千例的成功案例。 擅长对各类斑、疤痕、痤疮、色素痣、疣、老化性皮肤问题的预防与治疗。 新疆华美整形美容医院塑形医师在亚洲连锁机构的整形外科临床工作多年,曾跟随“大韩金刀”金宪俊博士在韩国、日本参与多次重要整形美容学术交流会议,是国内最先进的吸脂技术——360度水动力定位吸脂技术在新疆乃至周边中亚国家范围内的唯一专项专家,以精湛的整形技巧为多位明星、歌星、主持人等求美者塑造美丽。成功实施五千余例吸脂手术,并打造两千余例产后妈妈窈窕曲线,并在整形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