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文峰
释义
1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李文峰:一是工学博士,曾在西安科技大学从事矿山救援通信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二是画家,创办文一艺术版画工作室

中文名:李文峰

国籍:中国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2002年版画年会探索奖

性别:男

基本信息

李文峰:工学博士,曾在西安科技大学从事矿山救援通信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是国内应急通信、矿山信息化以及传感器网络等领域的知名专家。

主要著作

《现代应急通信技术》、《弱电系统综合布线》等,主持多项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

2 画家

基本信息

李文峰的作品常以宏大叙事的戏剧性场景出现,李文峰的近作让人眼前一亮,似乎他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找到了点石成金的魔杖,让他可以将所有的事物和元素变为画面的棋子,供他自由驱使安排。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是艺术家扫清障碍迈向成熟的标志。

生平

1999年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2003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3年 创办文一艺术版画工作室

现在北京生活工作

语录

艺术对于我来说,像是在走一段心路的历程,这种历程就像一种苦行。用单调、平凡、重复的方式,求得一种精神上的欣慰,通过体、时、心的整体磨炼,换取一份内心的释然。

坦然面对每一天,在时间不断推移,画布不断更新,颜料不停消亡,画面不停更换的过程中,我已随这时光更换被切成片片记忆留存于画布之中。

无论喜,无论忧,无论社会变化,无论世界反复,一切已无可更改地记入自己所造的那一片片小小天地之中。所留下的仅仅是一点点苦行时,沙土中遗存的足迹。偶有人经过,驻足相望,笑笑而已。

获奖

2001年 获学院优秀作品展二等奖

2002年 版画年会探索奖

2002年 诺基亚亚太青年作品展艺术大奖

2003年 中央美院毕业作品展三等奖

2002年 “青果”六人版画展 千年时间画廊

2002年 版画系下乡作品展 可创画廊

2003年 入选《2003中国版画年鉴》

2003年 惑系列作品被中央美院收藏。

2004年 入选第八届全国三版展

2004年 参加中国当代版画展

2005年 入选荷兰艺术节开幕展

2006年 参加台湾素描版画双年展

2007年 “聚沙塔”2007中国新锐绘画奖

读李文锋的画

李文峰的近作让人眼前一亮,似乎他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找到了点石成金的魔杖,让他可以将所有的事物和元素变为画面的棋子,供他自由驱使安排。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是艺术家扫清障碍迈向成熟的标志。

以往李文峰的作品常以宏大叙事的戏剧性场景出现,如盛载着大量人物和信息的巨大诺亚方舟,很多时尚的,经典的故事及角色被他塞在里面;或者是一种像舞台布景的白色桌子上拥挤着李文峰所关注和引用的各类符号和人物。在这种构图中,船、桌子是李文峰精神想象空间的物质替代,也可以引申为巨大而空洞的物质世界的象征性符号表达。而充斥这些空间的各种元素:(比如西游记历史人物、动物、名画中的角色和形象,带有“动漫美学”和“暴力美学”情境的各色人物等),则是李文峰个人情感世界对物质世界的批判和抽离。然而也许是这个世界的过于繁华和纷乱,扰乱了李文峰的理性世界,又或许是李文峰表现心切,他“贪心”的将这些他寻找的“宝贝”们统统收藏进画里,从而呈现了一种非理性对理性世界的另类批判景观。但正如这个世界的人们常常忘记他们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一样,李文峰的这些画面让人更多的是去玩味和寻找其中的各种有趣角色和“宝贝”,却忘了体会这其中的悲天悯人和价值判断,李文峰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贪心且有野心的艺术家往往不满足对物质世界的平面表达,他们更热衷于深入精神世界和寻找更深层次的意义。所以李文峰的新作就有了文章开头所说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进展。

首先,他放弃了恢宏复杂的大场面,转而营造具体而细微的小情节。做减法成为李文峰工作的重心。他把以往作品中那些丰富元素提炼出来,加强画面的叙事性和可读性,更注重画面的精神传达。同时在视觉传达上也更近一步,用更大更饱满的人物和动物造型,形成画面张力。在最近的主要系列作品中李文峰创造性地“肢解”了很多我们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形象(熊猫、马、鳄鱼、仙鹤等等),而肢解这些巨大动物的是李文峰私人故事兵团中的各种角色,包括以前的老画中的老角色又重新客串进来。比如西游记人物又粉墨登场,再唱一角荒诞派戏剧。

“肢解”的过程中,李文峰又重新创造了这些动物新的形象和生命。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李文峰是用“肢解”这个略显残忍画面形式,对现实社会和人性做出了批判。对人类无休止改造自然和追求所谓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甚至伦理问题的直接批判,比如基因工程所带来的克隆伦理问题,比如能源危机和生物燃料的矛盾。悲剧意识和愤怒感是诗人的气质,李文峰把握到了这种气质。但与一般的暴露和批判作品不同的是,李文峰并非简单呈现他所批判的世界的表象,他更乐于对这种表象世界作一种诗意化的个人表达。李文峰把这些“肢解”的残酷情节统统安排在蓝天白云的美好幕布前,用夸张可爱的动漫美学造型和色彩关系来与暴力和残酷对抗,从而形成更持久和深远的画面张力。这样做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物质世界的暴力语言体系和权力。这象征了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抗和批判物质世界的虚无和荒谬以及对新价值观建立的渴望与乌托邦理想。

李文峰近作中有一张是以鳄鱼为主角的肢解画面,画面上凶猛巨大的鳄鱼被渺小的人类切割成了几段却依然张着大嘴兀自凶恶,这种戏剧化场景有一些黑色幽默,也让人回忆起童话《小人国》中被小人国中的微型小人捆绑的人类自身,不得不说这种画面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反思:动物凶猛,人更凶猛!

“片段”作品展

时间:2008-7-12---2008-7-31

主办机构:千年时间画廊

地点:朝阳区三元东桥东三环北路辛2号迪阳大厦二层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我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即无论是作为背景环境的景物,还是作为主体对象的人物,它们都被有意识地剥离了其各自原有的与现实实存的指向性与关联性,而成为一种可以自由组合的符号和道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和道具与现实世界应有的对应和联系,在年轻人的作品尤其是绘画作品中变得难以捉摸,它们仿佛漂移在网络世界里的图像那样,没有了与具体的历史时刻的联系,却充塞着整个当今的视觉空间中----它们像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景观那样,等待着艺术家和观众的挑选和组合。

这是这些年轻艺术工作者除了赞扬之外受到最多指责的地方,因为在他(她)们的作品中似乎缺少了构成一件艺术品最主要的成分----历史感。可历史感究竟是什么呢?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过去三十多年前中国社会浓厚的政治经验和视觉符号才是历史感的源泉,因为如果照这样推理的话,唐宋元明清,甚至更早的历史图像资源都将是所谓历史感的代名词了。事实上,对于视觉艺术而言,所谓历史感的获得,重要的是在于一种立足创作者自己当下的自我建构。换句话说,在艺术作品中,所有的时间关系和历史感,都是创作者从自身的生存体验得来的,都是他(她)们根据有限的知识储备和生命体验而形成的。

对于像李文峰这样的青年艺术家来说,他(她)们该如何在自己的作品里建构起一种视觉形象,来反映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体会呢?他(她)们可以去采用写实的方法按照过去教育的逻辑去再现他(她)所看到的世界,也可以从眼前的具像世界出逃,构造出一种抽象的视觉图式,还可以用魔幻和超现实的方式将不同时空关系中的物与人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他(她)心中复杂的时空感受﹒﹒﹒总之,他(她)们在今天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承载了太多的古今中外的可能性,但所有这一切都必须经过他(她)们有限的人生来消化。所以,当这些包罗万象的视觉资讯包围着他(她)们的时候,他(她)们只能够把它们看成是从历史的时空中存留下来的化石或标本,有着一种外在的视觉形式,正像网络上充塞并且漂移的大量图像那样,光彩夺目,却没有也无暇有各自复杂的具体时空联系和渊源。

于是,历史的景象、传说的故事、网络的图像和现实的感触,在李文峰的作品中被“毫不留情地”当成了一种为我所用的道具,被置于画面前景中央的桌子或窗台上,它们不再是原本各自环境中有血有肉的对象,而只是一件件道具般的物体,可以被艺术家本人用来做切割实验的实验品。或许这种对动物的切割行为本身具有残忍的意味,因为许多类似的行为艺术就曾招致严厉的批评。但是,当这种行为只是作为视觉形式发生于平面的画布之上,而且对象本身被当成标本和物体来对待时,这种残忍就更多地被视为是对一种侵犯和伤害的感觉的表现。如果我们再把目光投射到画布的远处,那兰色的大海和天际线,多少能够让我们体会到李文峰在这种自己设计的带有游戏和玩耍色彩的场景里,透露出来一种时空意识,它指向历史与未来,但却像大海那样一片渺茫。或许有一天,李文峰,还有他这一代的年轻人,能够为兰色迷茫的大海,与眼前的物质化、偶像化的道具景观找到更加稳妥、安全的表现方式,但眼下这种充满悖论的图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在年轻人意识中的真实反映。

3 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教授

李文峰 女,1938年4月生,河南临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教授。从事高等教育38年,一直在教育、科研第一线耕耘。由于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学术论文多且得到国内外同行公认,故其事迹先后在中央及省级报、刊、台报道17次之多(如:人民日报《闪光的铺路石》、中央电视台《绿叶的歌》、安徽广播电台《心血化甘泉 培育后来人》、安徽党员生活《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等等;经解放军总改治部干部部推荐,1988年选入《华夏妇女名人词典》、1993年选入《军队名师大典》、1999年选入《中华人物大典》及《中国教育专家名典》、同年选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卷(四),2000年选入《中国当代创业英才》、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荣获《中国专家学者30年贡献奖》、2009年被选入《全国劳动英模与先进人物大典》、《共和国功勋人物志》等;1989年获省“三八红旗手”、1991年荣立三等功、1992年选入《国家人才库》、1993年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会员、省电磁专业委员;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员。主要业绩:为20多届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十余门课程(如:电工技术、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测量、高频电子电路、低频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自动化仪表、科学枝术方法论……)。指导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并应邀多次在全国、全省举办新技术讲座(如:数字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故障检测与诊断……)科研成果有三项获奖,其中《swc-A数字温度巡回检测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获全国机械工业科学大会奖、在全国推广应用。《炼铁高炉装料系统程序控制装置》、《时分多路检测装置》、《通用数字温度计》、《跳频演示装置》等十余项成果,全部毫无保留地无私奉献给社会,在各领域继续发挥作用。编著、编译、主编、审定、推荐公开出版专著十余本,其中《脉冲数字电路的测试和阅图》(1982年邮电版,30余万字)得到中外专家给予“国内空白”、“国外很少见”的高度评价,出版七年之后“再版);任著名学者航天部二院吴朔平院长《开关电路设计》一书的第一审稿人;推荐上海计算机厂陈孝伟高工出版《微型计算机维修指南》;主编出版高校通用教材《电工技术》、《电子技术》(1989年版):编译出版的《Micro、Prolog语言应用指南》1991年版),是新型计算机的核心语言;任《国际电子高等教育学术论文集》(1993年中英文版,112.8万字)审编之一;编著出版的《常用医疗电子设备阅图和维修》(1996年版80余万字),是涉及医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专著。在国际、全国、全军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发表60余篇论文。有多篇获国际、国家级大奖,如:《努力用科学技术方法论指导教学工作》曾获国际会议大奖、被收入国家级权威刊物《中国学术会议文献通报》,后又被评为《世界百年学术成就特等奖》且收入《世界知名学术成果获奖精选》;《谈谈跳频战术电台》获全国国防科普创作三等奖,并被收入《国防科普佳作选》;《现代化指挥管理人才的培训和使用之探讨》、《把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初级指挥人才培养的始终》分别获中国军事统筹学会优秀论文奖;《Micro——Prolog语言及其社会应用环境》在全国第四届计算机工程教育学术年会宣讲后,被收入《中国学术会议文献通报》;《时分多路信号检测装置》、《集成锁相环在跳频通信中的应用》、《逻辑分析仪在数据域测试中的应用》……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通用型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调试、制作》因该项成果获科学大会奖,而被收入《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此外,记者撰写李文峰情况的《奇奇风采 怪怪杰》获得全国新女性赞歌有奖征文一等奖;她还被《园丁之歌》的作者描述为《锲而不舍的女教授》;她本人应邀撰写的《人生旅途应留下奉献的足迹》是全国组织《巾帼建功演讲》活动时安徽省唯一的推荐稿。此稿已被“2009中国作家创作年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作家创作年会获奖作品集》。李文峰的人生道路似乎是充满了成就与鲜花,但现实中的李文峰,却是在荆棘丛生的艰难困苦中拼搏向前——其父是一位进步教师,与地下党共同创办了“大同中学”、为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由于叛徒出卖,其父于1942年被捕入狱,1947年被判无期徒刑,全家一直在饥寒交迫的生死线上争扎着度日……。全国解放后,全家获得了新生,她渴望读书的梦才变成现实——她如饥似渴用心学习,仅用四年就跳级读完小学和初中,1953年考入重点高中,1956年因品学兼优被保送到北京邮电学院深造,1961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她谢绝了校领导安排她免试读研或留校任教的建议,而坚决要求到当时饿死人最多的穷地方、条件很差的合肥工大任教。20多年后,合肥工大已跃为全国重点大学,她本人已步入名利双收的中年时期,又在军校招聘人员的动员之下,鬼迷心窍似的在45岁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高度近视且不会敬军礼”的“正规”军人。60岁退休到70岁,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古稀之年,她却为了“因医疗过失而致终身残疾的孙子”不惜一切精力和经济代价艰难维权十余年——此间被媒体报导为《象搞科研一样打官司的军中女教授》。该案创下了多个“中国第一”——经历了一审和二审败诉、申诉被驳回、最高检抗诉、再审、申请执行等中国司法程序的全部过程;该案受到全国人大代表99人次、历时十年的跟踪监督,一致认为法院错判、要求依法再审改判;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民主与法制时报、南方周末……全国重要媒体进行新闻监督、连年报道案件真相;京沪17名律师对该案免费进行法律援助,且向有关部门和中央上层联名紧急呼吁;最高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就医疗纠纷案首例提出民事抗诉……这一切的一切,被记者称为“该案创造了中国五个第一,成为医疗纠纷案中具有里程碑性的典型案例”。十年维权路中的艰辛困苦,远远超过数十年来科技攻关中的难度。在众人帮助下虽然也获得些经济补尝,但那些篡改、伪造、隐匿病历的医护人员,那些以“维护安徽形象,维护医院窗口形象”为办案宗旨的地方保护主义者和法官们,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和制裁,不能不说是法治的悲哀!现实证明:实现“依法治国”、“司法公正”的路途遥远,尚待中央、基层和民众长期奋斗去争取。李文峰愿意和关注法制建设的志同道合者携手为此而继续努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