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维康
释义
1 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李维康,女,生于1947年,原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

中文名:李维康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47年

职业:剧协副主席、教授

主要成就:著名京剧演员

代表作品:《蝶恋花》《四世同堂》《汾河湾》《秦香莲》《霸王别姬》

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人物概述

李维康,著名京剧演员。女,生于1947年,祖籍北京。原中国国家京剧院领衔主演,工青衣,是家喻户晓的京剧界前辈级人物。现任中国戏曲学院资深教授。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得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主席团成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她的丈夫耿其昌是我国著名京剧老生演员。

艺术经历

12岁登台,师承程玉菁、华慧麟、赵桐珊、李香匀、雪艳琴、荀令香、于玉蘅、张君秋、李玉茹等名家。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1966年毕业。毕业后进入中国京剧院任主演,1977年在新编戏《蝶恋花》中成功饰演杨开慧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复排《秦香莲》,开始逐步恢复传统戏。80年代初至90年代曾担任中国京剧院二团团长。1985年参演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

艺术特色

她的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行腔,富有创新,熔梅、程、张等流派的声腔艺术于一炉,借鉴地方戏曲与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演传统戏时颇有新意;在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中也能成功地塑造角色。例如在现代戏《恩仇恋》里,她将青衣、花衫、刀马旦的行当艺术融在一起,出色地塑造了女主角凤妹子的动人形象。其他例如李清照、杨开慧等角色,也扮演得颇为成功。

代表剧目

擅演剧目:《秦香莲》、《霸王别姬》、《风还巢》、《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玉堂春》、《断桥》、《荀灌娘》、《刺蚌》、《宇宙锋》、《鱼藻宫》、《杨门女将》、《谢瑶环》、《四川白毛女》、《黛诺》、《革命自有后来人》、《红嫂》、《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李清照》、《李凤姐》、《宝莲灯》、《蝶恋花》、《恩仇恋》等。

获奖情况

所获奖项:第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5年全国现代戏汇演主演一等奖;首都京剧振兴杯最佳演员;1986年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89年首届“金唱片”奖;19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1997年被文联首推为“世纪之星”。

活动年表1984年,农历甲子年:获得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所属的《戏剧报》杂志社发起举办的1983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该奖以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

1984年6月3日,农历甲子年五月初四日:参加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主办的“全国著名中青年京剧演员交流汇演”,演出剧目:《龙凤呈祥》,其中与刘长瑜、李维康、孙毓敏三演孙尚香,反响强烈。

1987年11月29日,农历丁卯年十月初九日:领衔中国京剧院二团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

1988年5月6日-11日,农历戊辰年三月廿一日-廿六日,19时:参加在上海举行的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演出剧目:《凤还巢》(马小曼,杜近芳,李维康,梅葆玖,王啸麟,艾世菊,于万增,王树芳,孙正阳,萧英翔,黄世骧)、《武家坡》(梅葆玥,李维康)、《汾河湾》(李维康,耿其昌)。

1990年12月20日,农历庚午年十一月初四日:参加北京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演出剧目:《玉堂春》(李维康,叶少兰)、京剧《四郎探母》(李维康,耿其昌,黄孝慈,于魁智,马小曼,陈志清,于万增,赵葆秀,冯志孝,刘长瑜)。

1992年2月4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一日:参加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演出节目:京剧交响合唱毛泽东词《咏梅》(中央乐团演奏合唱,秋里指挥,张克瑶扮演毛泽东,李维康、杨春霞、刘长瑜、杨淑蕊演唱)

1992年2月11日-16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八日:参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上海京剧精品展演。

1992年12月,农历壬申年:获得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金奖。

1996年2月19日,农历丙子年正月初一日:参加1996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演出节目:《李清照》选段。

1998年8月28日,农历戊寅年七月初七日: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三等奖(李维康京剧唱段选,CD,上海声像)。

1999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参加吉祥九九——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龙凤呈祥·洞房》(鼓师李素阳,琴师张素英;演员李维康;演出单位中国京剧院)

1999年10月6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七日:参加北京人民剧场举行的庆祝国庆五十周年戏曲演出,演出剧目:《四郎探母》(耿其昌,于魁智,冯志孝,李维康,刘长瑜,李胜素)。

2000年3月28日,农历庚辰年二月廿三日:参加大型京剧演唱会暨上海京剧院庆祝建院45周年系列演出开幕式,演出剧目:《大·探·二》(李维康、耿其昌、邓沐玮等)。

2000年12月30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19时45分:参加怀仁堂2001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谢瑶环》选段。

2001年1月2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参加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 《谢瑶环》选段。

2001年10月8日,农历辛巳年八月廿二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颁奖晚会。

2002年2月11日,农历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参加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四郎探母》选段(李维康、耿其昌)。

2002年10月,农历壬午年:任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

2003年1月3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初一日,19时30分: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四郎探母》(于魁智,杨少彭,杜镇杰,张学津,李胜素,李维康,马小曼,赵葆秀,李宏图,寇春华,郑岩)。

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参加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贵妃醉酒》。

2003年2月1日,农历癸未年正月初一日,19时30分:参加中国京剧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迎新春名家演唱会》。

2003年4月12日,农历癸未年三月十一日,20时:参加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文艺晚会《梅花赋》,演出节目:《咏梅》(李维康、于魁智)。

2003年12月6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参加北京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闭幕式晚会。

2004年1月21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参加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京剧《坐宫》(李维康、耿其昌)。

2004年12月30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二十日:参加“菊苑飘香”——怀仁堂2005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蝴恋花》。

2005年2月8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参加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大登殿》(李维康、张云、张笠媛、王璐、周婧)。

2005年12月30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三十日,19时45分:参加“锦绣神州”——怀仁堂2006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红色娘子军》。

2006年1月23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四日,晚:参加2006年新春京剧晚会——李瑞环同志改编剧目专场演出。

2006年1月28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九日:参加2006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李清照》(李维康、耿其昌)。

2006年2月3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六日,晚:参加2006百花迎春戏曲晚会,演出节目:《贵妃醉酒》。

2006年6月18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参加杜近芳收丁晓君为徒仪式。

2006年9月9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七日,20时:参加第三届中国威海人居节“三角之夜”中国京剧名角名段演唱会。

2006年9月30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九日,19时30分:参加长安大戏院重张十周年演出,演出剧目:《四郎探母》(杜鹏、杜喆、贾劲松、耿其昌分饰杨延辉,李维康、熊鸣霞、张慧芳分饰铁镜公主,张晶饰萧太后,翟墨饰佘太君,李宏图饰杨宗保)。

2006年10月23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二日:参加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的纪念谭富英诞辰百年系列演出。

2006年11月4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四日,19时30分:参加霸州市举行的纪念李少春先生诞辰八十七周年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演出节目:《卜算子·咏梅》。

2006年11月9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九日:参加在长安大戏院隆重举行的2006中国记者节京剧演唱会,演出节目:《谢瑶环》。

2006年11月17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七日:参加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

2006年11月25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晚:参加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的纪念奚延宏诞辰72周年演唱会举行,演出剧目:《谢瑶环》。

2007年3月28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初十日,晚:参加廊坊市明珠影剧院上演的《和谐之声》大型戏曲晚会。

2007年4月28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十二日:参加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戏曲文艺晚会举行,演出节目:《四郎探母·坐宫》。

2007年5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六日:参加外交部京剧学会2007年联谊会。

2007年9月20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十日:参加由天津市文化局、和平区人民政府、今晚传媒集团、天津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华夏神韵——第三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

2007年10月13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初三日:参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主办的“党的旗帜高高飘扬——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大型系列演唱会”第五场、“梅花朵朵向太阳”主题演唱会。

2007年12月30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廿一日:参加2008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蝶恋花》。

2008年2月12日,农历戊子年正月初六日,13时30分:参加梅兰芳大剧院2008年雪灾赈灾义演。

2008年4月23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十八日:赴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举行京剧知识讲座。

2008年5月22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十八日,晚:参加四川汶川地震“孩子你并不孤独——梅兰芳大剧院赈灾义演晚会”,演出节目:《红灯记》、《大登殿》。

2008年5月29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廿五日,晚:参加四川汶川地震全国戏曲界抗震救灾义演。

2009年 参加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倾力打造的《梨园春潮》——2009年18省市地区元宵戏曲晚会

2010年12月28日,农历庚 寅年十一月廿三日:梅兰芳大剧院领衔主演《盛世中华》

李维康七宗“最”

1、 最“纯”——杨开慧(剧目:《蝶恋花》)

文革刚结束,第一部使维康声誉鹊起的现代戏。那时的维康,除了出色的唱、演水平,还特别有股朝气,和她塑造的杨开慧一样,如板仓冲里茂盛的青竹、清澈的溪水,纯纯地走来,无比清新。她的杨开慧形象,充溢着“我将我身献我党”的追求真理的激情,充溢着对战友、乡亲、故土的挚爱亲情,这也是一个“纯”字。全剧一改文革“高、大、全”的“英雄主义”创作习惯,以“情”动人,加上全新的板式和唱腔结构、优美的音乐设计、巧妙融入湖南乡土音乐元素等,也给人“纯”的感觉。尤其那段“绵绵古道连天上”的华彩唱段,由平静舒缓到激越奔放,层层推进,娓娓道来,字字千钧,情深无限,关雅浓先生的这段创作在200年京剧史上足可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已过天命年的维康不能用“纯”来概括,但她唱起这段的忘我境界和海洋般的深情总使我辈心潮难平,再无第二人能描其真髓。

2、 最“酷”——凤妹子(剧目:《恩仇恋》)

一向文静端庄的“大青衣”李维康,居然在紧锣密鼓中撒泼动野,塑造了一个火辣辣、凶蛮蛮、敢爱敢恨的性情美人,这种艺术处理实在大胆又极为成功。这出戏集中体现“艺术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极具革新意识。表演上,融青衣、闺门旦、刀马、花衫等多种行当一炉,充分显示了李维康唱念做打的全面功力,而且设计的几段舞蹈如趟马、和瘸腿李铁拐对打等都颇有创意,能把《拾玉镯》等很多传统戏动作程式“化”在戏中人物身上,着实高明。在唱上,李维康一贯以情带唱,根据塑造人物需要博采梅、程、张等派技法为我所用,但饰演的其他角色在大的范围里还可看作是青衣,所以一般还能找到梅、程、张的印记。而这出戏里演一“辣妹”,相对而言无章可循,她那调用各种音乐手法只为塑造人物需要的特点就更突显出来。象[南梆子]“见项圈猛一阵红云飞上脸”一段唱里“我又喜又羞更觉得心儿甜”的“心儿甜”,“刚提婚姻事他轻叹了一声”一段里“真是个没紧没慢的傻医生”一句等,简直听不出是民歌唱法还是象我们普通人一般喊出来的,反正就觉的象自己身临其境时会有的反应一样,非常贴切、非常生动;而这种唱法又是嵌在纯粹京剧的旋律、乐器、演唱之内的,化为无痕,从形式到核心还是京剧,同时人物性格大大鲜明了。同样例子还能找出很多,在“松岗送别”的核心一段唱里,“想起了杀父仇撕裂肝肠”一句、“又该谁与谁抵偿”的“偿”字等处,我甚至听出了通俗歌曲的吐字方法,不是专业搞音乐的也不知是不是,反正唱的活、唱的开、唱的过瘾。总之京剧在新时代不创新是肯定没出路的,而如何既保持京剧的根基和精髓,又有机融入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手法,包括戏剧创作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恩仇恋》的导演阿甲以及李维康的大胆实践都很值得研究。

3、 最“雅”——李清照(剧目:《李清照》)

7部代表作部部经典,但个人最偏爱的还是《李清照》。因为大多数传统戏,注重情节胜于注重人本身,满是喜庆团圆、因果报应之类“套路”,说句不恰当的话,总觉带些农业社会的陈腐气;而现代戏又似乎多了份激昂、少了点韵致。最衷情还是《李清照》这样的,高雅清丽、以气质取胜,尤其能触动我这样念过大学自认为还算知识女性的人吧。这部剧也有精彩的情节,但也许是维康的举手投足太高雅、大气,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一位著名女词人的风采,也许是音乐设计的太优美、清新,总之印象最深的是女词人本身的气质、境遇,这样的创作风格在京剧史上也属少见吧。正因为作品对“人”、尤其是一位彪炳千古的女词人本身刻画的细腻深刻、不染尘俗,因此对演员的文化修养、表现力也要求甚高,也就是禀赋超群的李维康,估计一般演员连台都压不住。说到这里,维康戏路真是宽,而才高貌美、大气有识的女子似乎由她演绎最具风范,因此象《谢瑶环》这样已有前辈唱红的经典戏,维康也敢于知难而进并成为了自己的一出保留剧目。戏里“梅子青青枝头坠”一段流水,[西皮慢板]“一支花凝晨露盈盈绽放”,[南梆子]“中秋夜玄武湖清波浩渺”,以及那曲动情“声声慢”等,腔美、唱的美,维康“首届金唱片”奖可谓实至名归。

特别是那曲“声声慢”:从念白“……明诚,难道真的再也见不到你了么?”开始,未闻其唱、先感其悲,无限惆怅、心碎的氛围已就。再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一段“后庭花变体”,感觉维康唱的很轻松似乎没有刻意的技巧,但却字字轻重浓淡熨贴,如珠玉落心间、又似刀子刻心上,我想这可能就是内心情感已极充沛后的“以情带唱”、“举重若轻”的最高境界吧。其后[反二黄慢板]“想当初梅子青时乍与君相遇…”一段,和前面“声声慢”衔接的自然且极富美感,维康唱的委婉迂回、起伏跳跃,感情波澜变化万千,把听众带入到“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遗恨中。她在“彩霞工程”里曾很简单地介绍说唱这段时一要尽量丰富内心感情,另外眼睛里要有“视像”。我理解她的意思是“神贯于容,神不贯则容不动;神到容随,神贯而容动”。即内心情感积蓄越足表情就随之越自然真切,并且演员要会控制情感宣泄的过程,并要善于通过眼睛的“视像”引导观众感同身受,维康就是这样卓越的好演员。

4、 最“真”——王桂英、三圣母(剧目:《宝莲灯》)

这是维康和她的伙伴们共同改编的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传统戏之一,几乎每段唱腔都可称为经典,每段情节设计和表演也可称为经典。戏里维康一身兼二角,而我理解她实际成功塑造了三个不同角色。一是三圣母,美丽多情,“落第归来多怨忿”一段,珠圆玉润、甘饴醇美,三个“去问他”到“可愿随我云深仙境永栖身”,把女性魅力诠释到极至。第二是贫寒村女王桂英,一段“一句话问得我心头鹿撞”,把一个善良少女被打动芳心时的娇羞喜悦刻画的惟妙惟肖,“这书生多情识礼心坦荡”一句的“这书生”三字,我不懂维康用的什么发声方法,在我感觉就是贴心贴肉的通俗唱法,极富韵味和美感,这就是最佳表现方法,管它什么派呢。第三是身为罗州县令夫人、二子母亲的王桂英,“睹此情心欲碎痛泪难忍”一段唱,舍子之后“……带上几陌纸钱到为娘和秋儿的坟上烧化烧化……”一段念白,让人几乎无法用什么手段技巧来形容,只是被感动、被征服。

李维康最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善于展示人物心灵并掀起观众情感的热浪。如果因此说京剧失去了原汁原味,李维康“离经判道”,大多数观众(尤其是以前不太接触京剧的新观众)想必宁愿选择这样味道的京剧。还有人说维康念白不好,可听她舍子这段,包括《李清照》里“…明诚,难道真的再也见不到你了么?”,《坐宫》里的夫妻对话以及《游龙戏凤》里有趣有味的“调笑”等等,她将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话剧语言表现形式等揉进来是对京剧念白极好的发展。正象维康曾说的“无论戏曲、戏剧、影视表演,都有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点,那就是要以情感人。

5、 最“亲”——铁镜公主(剧目:《四郎探母》)

这本是出最常见的传统戏,很多名家演过但精品鲜见,只是维康夫妇的珠联璧合,使之成了家喻户晓的典范之作。

个中原因有三点:

一是一些唱段、念白维康他们确实改编的好,比如人人称道的“听他言”快板对唱、“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等。

二是维康塑造的铁镜公主生活化、人性化。既是娇贵的公主,又象我们身边熟悉的家庭主妇、媳妇、母亲,善解人意、娇憨亲切。塑造人物生活化、人性化是维康表演的又一突出特点,看似随意,实则尽在掌控之中,她的表演从无陈腐拘谨之条条框框,和观众距离一下就拉近了。

第三,要归功于二位夫妻艺术家的默契合作了。一个“稳”劲十足,一个“活”力非常;一个坚如大地,一个灿若彩霞,相映成辉、相得益彰、相契相知、相激相荡,才让《四郎探母》(还有许多剧目)化平庸为神奇、满堂生辉。能因他们的默契配合而成就一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名剧,也算对台下这对恩爱夫妻的最高褒奖了。

6、 最“俏”——李凤姐(剧目:《游龙戏凤》)

维康版的李凤姐——天真烂漫、娇俏乖巧、清新隽怡,甜、嗲、灵、媚、十足女人味。李维康浑身都是戏,可以看出她极其雄厚的唱做功底和塑造人物的灵性,加上那对顾盼生辉的美目,叫人怎能不爱她!这出戏的李凤姐,和电视剧《四世同堂》里的韵梅,实在是维康奉献给世人的两大惊喜,都那么出乎意料又那么精彩绝伦:一个温婉贤淑、兰心惠质,一个天真烂漫、娇俏妖娆,显示了她惊人的驾驭多种类型角色的高超能力,不仅不和她的青衣艺术无关而且是重要的补充。至今,戏中维康(李凤姐)对正德皇帝俏皮的话语“你是大户长的兄弟、三户长的哥哥,你是那——二混帐”,“你可认得我啊?我是正德皇帝他的——娘——哦”等等不绝于耳,实实的可爱。

7、 最“美”——配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虽然这不是完整的剧目,甚至只能算一首京味歌曲,总长44字、3分多钟,但我仍想放在这7宗“最”里,因为:

第一,在今天的社会里不可否认京剧势微,更广泛的观众了解并喜爱京剧,很多是先被戏歌、“样板戏”这样通俗、富表现力的“变种”京剧吸引,一首好的戏歌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一部大戏,维康首唱的《咏梅》就是这样一首广获赞誉的作品。

第二,这首咏梅,从演唱风格到旋律设计、伴奏配器等方面和维康在京戏中的艺术理念基本一致,是“李派”典型做法。即整体在扎实的京剧传统基础上,另外旋律紧凑、流畅、清新、委婉;演唱行云流水、雅俗共赏、根据剧情需要选择最贴切的表现技法,富歌曲性和时代感;伴奏配器根据情况尝试些新式乐器如大提琴、贝司等等,以拓宽京剧表现力。

第三,这首曲配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几乎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维康的处理:从“风雨送春归”的平静铺陈下蕴育的磅礴张力开始,到“犹有花枝俏”的“俏”字上一波三折,一朵梅花迎寒怒放、充满生命力的骄姿似乎就在眼前。接下来的“俏也不争春”一段转为深情陈述,到“她在丛中笑”唱第二遍的“笑”字上,处理的既充满画面感、似已看到梅花笑的多么动人,又在字尾收的干净有力,以便推进到下段重复递进地吟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高尚情怀。此段当维康甩出华美高亢的“丛中笑”三字后,本已达到高潮,没想到更妙的是紧接一段男声合唱,深情大气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最后一句“她在丛中笑”,于高潮之外又进一步升华,使听者“心潮逐浪高整曲格调清新、感情浓厚、气势磅礴、意境高美,44字字字动人心魄,既传达了主席笔下“俏”梅的神韵,又歌颂了千万革命者的挚热情怀,更抒发了艺术家自身对事业的苦恋和高尚人格追求,已臻化境!这七宗“最”除《咏梅》外,《蝶恋花》、《恩仇恋》、《李清照》是维康和他人共同首创剧目,是京剧史上新编戏的丰碑;另几部是改编传统戏的精品,是京剧史上传统戏的重要发展。其实还有许多作品如《汾河湾》、《谢瑶环》、《秦香莲》、《白蛇传》、《玉堂春》、《霸王别姬》、《平原作战》等等,维康均有独特建树,值得大书特书一番。她华美大气的台风,高若行云低如流水的“金嗓子”,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以情带唱的声腔,形神兼备、真情忘我、气度超凡的表演,无疑形成了独树一帜、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李派”风格。有人说,艺术大师或大家就是成功达成了以下公式:大师(大家)=学习+模仿+消化吸收+长期实践+再消化吸收+集中个人特性的表演+个性表演的升华和规范化。从这七宗“最”和维康的艺术生涯来看,怎不让人心悦诚服。

2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李维康,1938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笔名朔山人、净山林; 1965年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国画系;现为黑龙江省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副会长、中美国际美术家交流组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作品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展出并出版,作品多次荣获香港及国际金、铜奖,在国内多次美展中有二十余件作品获奖;作品《桦林秋水》被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芥子园画传》。

人物简介

艺术成就及作品在 《中国画》 《艺术》《美术》《朵云》《美术家辞典》《台湾雄师美术》、香港《文汇报》等专业刊物发表;出版有《北国墨韵—李维康山水画集》等共五部;多幅作品被维多利亚国家艺术馆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与国画大师傅抱石以及著名画家魏子熙、伍霖生等一同考察并切磋,同时向大师请教、学习、探讨如何描绘关东山水的雄浑与神奇,浩瀚与伟岸等问题,并提出了创新不能依赖于旧法,发展必须开拓的艺术理念,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关东画派的若干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创作流派纷呈。此时,富于开拓的李维康,突破传统艺术模式限制,把关东大地的雄浑和塞北原野的粗犷、豪迈、博大,融入到北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

为寻觅表现山水的独特语言,李维康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痛苦与收获的欢乐,把传统技巧与现代意识相融,以“留白积染”、“泼墨泼彩”、“皴墨皴彩”形式,画出了《齐天》、《畅流》、《艳秋》、《暖冬》等一系列作品,构思巧妙,画法独到,风格卓然,在这些画中,山的光泽与肌理互相辉映,水的晶莹与浩淼合为一体……

著名书法家李松先生说,从李维康的山水画创作轨迹看,在传统的笔墨基础上写生,形成前一阶段的创作面貌,后来用泼墨泼彩、皴墨皴彩的画法,达到抽象与具体结合,加强了表现性,更接近于生活的印象。

汗溉沃壤,春华秋实。李维康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黑龙江分会理事,国家一级画师、教授,创作成果斐然,先后出版了《北国墨韵——李维康山水画集》、《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家作品集——中国邮政名信片》等著作,发行全国;他多次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国内外美展中有二十余件获大奖;在国家级刊物《中国画》及其它报刊上发表作品百余幅;在国际书画展与大赛中荣获金奖、铜奖。在众多画家中,鲜有匹敌。

墨写白山黑水

墨写白山黑水千重岭,挥毫泼金留银绘山川。

我省著名国画家李维康的山水画,不仅蜚声北国黑土美苑,且在国内中国画画坛也颇具影响力,其作品已走出国门,远赴俄罗斯、日本及欧洲举办画展。五十多载春秋的绘画生涯,使他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构图、用墨、运笔都有了更深层的感悟。特别是他的北国山水画作品,既有着深厚的传统积淀,又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雄浑博大、气势恢宏,博得了画界同仁和众多书画爱好者的青睐。

观赏李维康的山水画卷,让人大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之感。那草那树,都被赋予了勃勃生机;山的巍峨壮观、水的清澈激越、云的轻柔飘逸、雾的亦梦亦幻、草的昴然临风、树的葱郁苍劲,都幻化在了神美的意境之中。他的画作,被许多博物馆珍藏,而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许多国家均有展出与收藏。

李维康的北国山水画缘何能够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画坛评论家认为,其绘画作品具备如下几个艺术特点:

功力弥深,厚积薄发。作为一个绘画艺术家,必须有深厚的理论、艺术修养、崇高的理想境界和卓越的目光胆识,才能在创作上把自己的灵感充分发挥出来。鉴于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李维康在艺术学院学习时在导师王庆淮的亲授下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基本功底和综合素养,为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他师从名家,更是受益匪浅。他对黄宾虹、李可染、石鲁的山水画反复研究,亲耳聆听艺术大家王琦、关山月、傅抱石的艺术讲座,对以后的艺术创作和事业发展自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察细腻,道法自然。1965年大学毕业之后,李维康被分配到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这里既是一个美术作品出版单位,也是一个美术创作的重要阵地。他创作的许多美术作品,经常参加省市及全国的美术展览。为了创作他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领略和体悟山川的壮丽秀美及无限神蕴。为了寻找大山的内涵和感觉、各种山石皴的形成及特色,他"搜尽奇峰抒草稿",在大量写生创作中汲取营养、认识创作规律。20世纪80年代,他又走出国门,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举办画展,从中受到了新的艺术熏陶,扩大了视野,拓展了创作空间。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念与价值取向,并提出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艺术思想,在不断学习传统基本功和面对大自然探索中发现与创造新的表现手法,并成功地运用到北方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中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泼彩泼墨,留白积染。山的瑰丽并不单纯在于那些实景,更在于它犹如美丽的少女披上面纱那种含蓄神奇的美。在攀过无数的名山大川,见过许许多多山体之间的云气氤氲、峰峦隐现、物景变幻、水流酣畅。这种抽象美、意象美,在他经过长期地观察和研究后,运用泼色泼墨的画法来表现山川秀美与灵动的神来之笔,达到了意料之外、意想之中的理想效果。之后,他又把泼色泼墨及"皴墨皴彩"相结合,并将"留白"的方法融入到此法中,形成了自我表现北方山水独特的手法与风格,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他的创作灵感和经验完全是从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历尽艰辛体悟出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作品的表现是不能走捷径的,要使作品获得成功必须有两点:一是要有一定的思想艺术内涵;二是要有与众不同的过硬基本功。这就必然有相对的难度,唯其难,所以要付出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

北方的崇山峻岭、森林榛莽、白山黑水、广袤黑土,是一个国画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探究不竭的课题。李维康的国画作品,大都是北国风光,其中的银色的白山、金色的秋岭、云雾、流水、白桦都是用"泼金留银"画法来表现的,自然留痕天成,颇具金石韵味。这种方法,不介入白色等其他手段,而是画出重墨留出实体的白线物象,犹如拓印出来的碑帖文、画像石、画像砖、岩画等艺术效果。艺术评论学者评价其作品说:"他是来自祖国北方的画家,其传统功力深厚,笔墨运用娴熟,表现手法新颖,作品大气、凝重,价值颇高,堪称中国山水画坛一绝。"他的代表作《白山黑水》长卷在加拿大展出时受到广泛好评,加拿大文化参赞说:"这是我所见到的作品中最完美最恢宏的一幅画,在西方从未见过。"著名评论家李松、庄稼、王喜朴、黎朗都对其作品给予了中肯、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观看李维康的画,感到其作品传统功力深厚,画幅更有新意。这些写意山水画酣畅淋漓、恢宏大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在他的笔下,巍峨的群山、飞泻的瀑布、苍翠的松

皑皑的白雪、挺立的白桦,巧妙地调节了画面的黑白、虚实、轻重、浓淡的节奏感,营造出了新的意境和情趣。

李维康在他自己的创作随笔中说,我认为大山是有灵气的,它宛如巨大的生灵,蕴藏着无穷的潜在力量!它那硕大身躯横卧大地,酝酿着天下的风云。山昂首齐天,激荡着宇宙的精魂。它是一位思想者,朝夕思索着……它是具有多元美的百科全书,毫不保留地 把无限风光奉献给人世,任人欣赏描绘。我见到过浮在云端上的白山头和如水晶般明亮的天池。我看到那轰轰鸣响,狂欢咆哮的镜泊飞瀑和那万丈直泻的长白径流……北方的春风吹过,我常听到驱赶冰排的歌讴。盛夏,让我描绘如海涛起伏般的大面积向日葵园田,由大地铺向大山深处。深秋时节它又献给我层林尽染的桦林和枫林,它给我的印象犹如金红色的流体,化入天际之中。在那万物皆白、色彩如银的天地间,只有一条条墨绿色如同黑龙一样的大江蜿蜒起伏的涌进,这便是它在冬天里的奉献。

山水哺育我成长,它大公无私地给予我无穷无尽的灵感和驱动力,让我不断地去开拓新的领地!为此我登过许多名山大川,也曾去过人烟稀少的沙漠和雪山,了望昆仑山和天山的磅礴,冰山山峰向我遥遥招手对话。当我归来时,又去 思索大山的神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把我的精神世界带到了这人文景观与大自然本体荟萃之地,引起我的思索确是客观景象和主观感受的综合体,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追求和探索。

我顿悟!原来大山就在我的心灵之中,与我的命运共存!

松江浩渺 镜心 设色纸本

成交价格:¥8,800[北京]

估 价:¥4,000至¥6,000

预展日期:--

拍卖日期:2006年4月2日

北京

结束

2006

8.69

平尺

北京太平洋

拍卖地点:

拍卖公司: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 卖 会 :第114期月末拍卖会

拍卖专场:中国书画[查看拍品]

作 者:李维康[查看拍品]

尺 寸:70×138cm

作品

主要作品有《朔岚境奇》、《红罗女的传说》、《秋趣》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