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pvst
释义

PVST是解决在虚拟局域网上处理生成树的CISCO特有解决方案。PVST为每个虚拟局域网运行单独的生成树实例.一般情况下PVST要求在交换机之间的中继链路上运行CISCO的ISL。

名称

PVST: Per-VLAN Spanning Tree(每VLAN生成树)

用途

PVST是解决在虚拟局域网上处理生成树的CISCO特有解决方案。PVST为每个虚拟局域网运行单独的生成树实例.一般情况下PVST要求在交换机之间的中继链路上运行CISCO的ISL。

每VLAN生成树 (PVST)为每个在网络中配置的VLAN维护一个生成树实例。它使用ISL中继和允许一个VLAN中继当被其它VLANs的阻塞时将一些VLANs转发。尽管PVST对待每个VLAN作为一个单独的网络,它有能力(在第2层)通过一些在主干和其它在另一个主干中的不引起生成树循环的Vlans中的一些VLANs来负载平衡通信。

PVST与PVST+的区别

PVST BPDU的格式和STP/RSTP BPDU格式已经不一样,发送的目的地址也改成了Cisco保留地址01-00-0C-CC-CC-CD,而且在VLAN Trunk的情况下PVST BPDU被打上了802.1Q VLAN标签。所以,PVST协议并不兼容STP/RSTP协议。

Cisco很快又推出了经过改进的PVST+协议,并成为了交换机产品的默认生成树协议。经过改进的PVST+协议在VLAN 1上运行的是普通STP协议,在其他VLAN上运行PVST协议。PVST+协议可以与STP/RSTP互通,在VLAN 1上生成树状态按照STP协议计算。在其他VLAN上,普通交换机只会把PVST BPDU当作多播报文按照VLAN号进行转发。但这并不影响环路的消除,只是有可能VLAN 1和其他VLAN的根桥状态可能不一致。由于每个VLAN都有一棵独立的生成树,单生成树的种种缺陷都被克服了:

第一点缺陷:由于整个交换网络只有一棵生成树,在网络规模比较大的时候会导致较长的收敛时间,拓扑改变的影响面也较大。

第二点缺陷:近些年IEEE 802.1Q大行其道,逐渐成为交换机的标准协议。在网络结构对称的情况下,单生成树也没什么大碍。但是,在网络结构不对称的时候,单生成树就会影响网络的连通性)。同时,PVST带来了新的好处,那就是二层负载均衡。

PVST/PVST+的缺陷:

1.由于每个VLAN都需要生成一棵树,PVST BPDU的通信量将正比于Trunk的VLAN个数。

2.在VLAN个数比较多的时候,维护多棵生成树的计算量和资源占用量将急剧增长。特别是当Trunk了很多VLAN的接口状态变化的时候,所有生成树的状态都要重新计算,CPU将不堪重负。所以,Cisco交换机限制了VLAN的使用个数,同时不建议在一个端口上Trunk很多VLAN。

3.由于协议的私有性,PVST/PVST+不能像STP/RSTP一样得到广泛的支持,不同厂家的设备并不能在这种模式下直接互通,只能通过一些变通的方式实现,例如Foundry的IronSpan。IronSpan默认情况下运行的是STP协议,当某个端口收到PVST BPDU时,该端口的生成树模式会自动切换成PVST/PVST+兼容模式。一般情况下,网络的拓扑结构不会频繁变化,所以PVST/PVST+的这些缺点并不会很致命。但是,端口Trunk大量VLAN这种需求还是存在的。

Spanning-tree 的发展史

1. STP (802.1D)也就是所说的classical spanning-tree,大概意思是每2s发送一个hello,15s的forward delay,20s的max age,与vlan无关,整个bridge只有一个spanning-tree实例。这个协议是Radia Perlman为早期的DEC桥所写,后被IEEE收容形成802.1D标准。而在那时,大部分layer2设备还是以端口数较少的网桥为主,所以没有考虑到端口数较多的layer2 switch。随着技术的发展,layer2 switch开始盛行,这就导致了vlan的盛行,致使802.1D已经不在适用。因为两台switch间存在冗余链路不一定就会导致环路,所以Cisco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就对802.1D进行了扩展,便出现了PVST。它是基于vlan的,每个vlan都会有一个对应的spanning-tree实例。需要注意的是,PVST在通常状态下只有在default vlan 1 中才使用untagged的STP报文,所以vlan 1的spanning-tree实例又有一个独立的名称,就是CST,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很对只支持STP协议的设备只能与cisco在vlan1中进行互操作,就是这个原因了。

2.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传统spanning-tree的收敛时间过长,简直无法接受,特别是Cisco在别出心裁的提出了Portfast,Backbonefast,Uplinkfast等一系列spanning-tree特性后,IEEE不得不对已过时的802.1D进行修改,便有了802.1W,也就是所说的RSTP,基本就是在802.1D的基础上添加了几个类似Cisco的特性,对Cisco来说,为和上一代PVST区分,便把有这些特性的spanning-tree称为PVST+或Rapid PVST.

3. 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本以前被认为是经典的东西,现代人可能感觉他是那么的冗长复杂,PVS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PVST的设计者可能怎么也没想到,真的会有这样的疯子要在一个交换机上配置成百上千个vlan,这就要求运行相同数目的spanning-tree实例,这不论从管理上还是spanning-tree的运算上,都是人类和一颗普通的Power PC无法承受的,因而便应运而生了802.1S,即MST,这次Cisco很聪明,为了避免出现类似PVST这样的尴尬局面(虽然很好,但无法与众多其它厂家兼容),便在协议研发阶段就将其提交到了IEEE,再联合上Foundry,Extreme,RiverStone等几个业内定级厂家,很快就把这个协议做出来了,至于这个协议的好处,我也就不说了,那是相当的明显。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以前学习的心得,但从现在来看,spanning-tree似乎不会再有往日的盛行,因为随着layer 3技术的进步,spanning-tree已经开始逐步失去自己仅存的接入网市场,更别说Metro的distribution或是core了,因而建议大家如果从研究协议本身出发,可以学习它的设计理念,但最好就不要有其它想法了。

生成树CST、PVST、PVST+比较

今天比较一下CST、PVST、PVST+ 几个生成树技术,以区别他们的关系。

CST成为公共生成树,在生成树收敛的时候,不考虑网络中vlan的存在,只在网络中生成和维护单个生成树;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所有CST的BPDU作为不带标记的帧通过本地vlan进行传输。

这样的工作模式有它自己的优点,就是计算STP时的CPU的负载。然而,也会带来问题:

1.网络中的STP无法按照vlan的特殊需求,为vlan创建最优的STP路径,可能导致某些vlan存在次优路径。

2.冗余的端口被阻塞掉之后,在每个vlan中就无法转发数据,会导致无法实现网络流量的负载均衡。

PVST是cisco私有的技术,per-vlan即给网络中的每个vlan都创建一颗生成树,这样可以解决CST的问题,为不同vlan通过冗余连接进行负载平衡。但是,是cisco的私有技术,只能通过cisco的中继链路ISL中继封装发送,这样协议的兼容性就差。

PVST+是cisco的另一个STP专利,但是与PVST不同,PVST+的诞生就是为了兼容其他版本的BPDU而产生的,它可以通过ISL封装与PVST互通,也可以不给BPDU封装与802.1Q互通。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CST、PVST、PVST+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了!当然还有很多生成树协议标准,IEEE802.1D、IEEE802.1S、IEEE802.1W这样国际标准的生成树协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