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现代性视阈中的大众化诗潮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1月1日)

平装: 32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0480594

条形码: 9787500480594

尺寸: 22.6 x 16.8 x 2.2 cm

重量: 422 g

作者简介

邓晓成,湖南衡阳人,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文学与文化研究。先后在《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编及参编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多部。

内容简介

《现代性视阈中的大众化诗潮(1917-1949)》是我的博士论文。我曾在图书馆和朋友处借过一些诗论集、诗人作品集或与文学相关的书籍,见其中凡涉及诗歌的时代使命与社会历史承担之处,谈及诗歌大众化的理论主张的,全被批作“艺术的法西斯”、“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之类,而那些与此主题相关的作品,差不多全都用笔画了大叉以示彻底否定,并有极其不恭的骂词。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似乎是因为纯文学、纯审美观念给作批注者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得他们对历史产生了求全的苛责,而忽视了具体的时代语境。

媒体评论

论文立足点具有创新意义,文本解读也有功力,观点和材料之间能够统一,脉络也清晰,史的观念比较强,使论文较为厚重。

——范培松(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文从大众化诗潮之发生与诗歌之现代性转型同步发生的意义上,研究诗歌的历史及理论问题。……有理有据,材料丰富翔实,论证严密,文字畅顺,说明作者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论文的学术水平颇高。

——董健(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论文从“现代性”的理论域切入对1917-1949年间的大众化诗潮的重新阐释,具有创新的理论价值,亦为过去的理论描述作出了更高视点的评价。

——丁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现代性视阈中重新审视曾经风行一时的大众化诗潮,着力发掘它的合理性、必然性,并为走向偏至的当下文学提供理论借鉴,这是一件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许志英(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引进现代性的考察视角,不乏新意,对重新认识现代文学史上这一诗潮是十分必要而有学术价值的。对白话新诗的发展路向有启示意义。

——曹惠民(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论文的理论资料和作品的文本的准备很充分,在对现代性理论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为论题寻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观照点和切入点。

——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目录

引论 大众化诗潮研究的动因与意义

第一章 现代性及大众化诗潮的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观念中的“大众”与“大众化诗潮”

第二节 现代性及中国现代性的理解

第三节 大众化诗潮的现代性特征

第四节 大众化诗歌:作为知识分子的写作方式

第二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发生与诗歌平民化运动

第一节 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与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发生

第二节 白话化:诗歌语言工具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诗体大解放”与诗体形式的现代探求

第四节 诗歌平民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展开与诗歌大众化运动

第一节 大众化:诗歌集体话语模式的展开

第二节 诗歌功利性的凸显及其矛盾

第三节 诗歌大众化的文体策略

第四节 “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诗派和诗人个案论析

第四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演进与诗歌的民族形式想象

第一节 民族话语背景与诗歌大众化的深入

第二节 创作主体:诗人的大众化与大众的诗人化

第三节 诗歌文体建构的包容性诉求

第四节 民族的呐喊与艺术的融合:诗派与诗人个案论析

第五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反思

第一节 反思之一:审美性与功利性的纠缠

第二节 反思之二:就雅与从俗的矛盾

第三节 反思之三:文体范型与标准的冲突

余论 大众化诗潮的现代性:一项未竟的事业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1: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