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天瑞
释义

博士生导师

李天瑞,博士后,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5年于比利时国家核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站。

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云计算,粗糙集与粒计算,数学模型等。先后承担数据挖掘、计算智能、离散数学、数学模型等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Science, Neural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Soft Computing, Fundamenta Informaticae等国内外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30);

出版编著2部,参编2部(其中1部由Springer出版),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6部(2部由IEEE Press出版,1部由Springer出版,2部由World Scientific出版和1部由Atlantis Press出版)和SCI期刊专辑3集。

承担科技项目10余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项,欧共体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2项已完成且评为特优和优)、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73108):基于粒计算的动态知识发现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2009-2011)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75034):基于格值逻辑的语言真值α-广义归结自动推理研究(2009-2011)。

并多次应邀到海内外多所大学、研究机构讲学,应邀在国际会议做2小时指南报告、特邀报告等。

担任ISKE2011, CWI2011, ISKE2010,ISKE2009,ISKE2008,CRSSC2008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 GrC2009程序委员会副主席,ISKE2007程序委员会主席兼组织委员会主席,FLINS2010和RSKT2008组织委员会主席,FLINS2006数据挖掘分会主席和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担任国际杂志IJCIS(SCI检索)地区主编和IJNG2E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多个SCI杂志和核心期刊等的审稿专家。

是第八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IEEE高级会员,IEEE CIS成都分会副主席,国际粗糙集学会筹划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委会常务理事。

曾获得FLINS04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共产党员和陆氏优秀青年教师奖,系统仿真学报优秀审稿人等。

指导学生获得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金牌,银牌和铜牌和四川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一、二等奖等,国际、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和四川省数学建模竞赛一、二等奖等。

现代人物

李天瑞(1924~1990年),山西省高平县人,民国13年(1924年)生于普通农家。15岁读中学时投身革命。民国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期间,天瑞随八路军转战太行山区,曾任山西长治牺盟会中心区武工队员、壶关县牺盟会协助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高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1949年3月,天瑞随军南下,历任中共福安地委海防部副部长、部长、地委委员。1957年调任中共福鼎县委书记,任期8年。任内带领群众修建吉坑水库,围垦秦屿、屯头等地滩涂,改造低产田,大力推广双季稻。在工地和田头,他与群众同劳动共进餐,虽粗茶淡饭亦津津一饱。同时为“吃透下边情况”,他常跋山涉水深入偏远山村,了解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后长期在唐美古生产队蹲点,和群众一起大搞科学种田。因长年奔波颠踬,他患下脑眩晕症。三年困难时期,他和居民一样粮食按量供应,不足则代以瓜菜,从不搞特殊化。当时福鼎酒厂宰了几头肥猪,厂里送县委领导每人1公斤肉、2瓶酒,他婉言谢绝。

在“文化大革命”中,天瑞受到批斗。1970年恢复工作。组织上调他为闽东水电站工程总指挥,虽疾病缠身,但想到能为闽东办实业,他欣然上任。在工地上,他与500多名民工日夜奋战,饿了啃块馒头,困了披件棉袄打盹。电站建成后,他调任屏南县委书记。屏南山高水冷,被人称为“又贫又难”的贫困县。天瑞举家赴任。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到任后病情加剧,常哮喘得夜间不能平卧。一遇病发,他喝杯热水,吃几粒药丸后仍然工作。在6年中,他走遍屏南边远山乡,实地调查研究。他发现屏南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号召全县人民同心同德改造山河。经几年苦战,大片荒山被绿化,不少乡镇修起公路,许多农民收入增多,落后面貌大为改观。

1977年1月,天瑞任中共宁德地委常委兼宁德县委书记,8月调任中共宁德地委副书记,11月任宁德地区专员、地委书记。职务高了,但他依然心系群众。任上,他常带病走访闽东山村、海岛和乡镇,听取群众对繁荣闽东经济的各项建议,亲自制订全区“六五”规划,重点成立电机、茶叶、蘑菇、长毛兔指导小组。1980年他坚决贯彻中央的决定,在农村实行农业联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同时强调这种承包责任制不是第二次土改分田,制止某些地方“分祖宗山,认土改田”的做法,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稳健发展。为发展茶叶生产,他总结福鼎县茶园密植高产的经验,先是组织全区性的参观活动,后又在罗源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直接推广,使全区茶叶产量至1983年位居全省首位,形成产业优势。为加速闽东工业发展,他调查福鼎塑料厂、味精厂、农药厂、皮鞋厂等地方工业的发展情况,在福鼎召开全区工业会议,推广该县自力更生走发展“名、优、特、稀”地方工业新路的经验,终使闽东某些地方工业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他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任内发动群众,相继在福鼎前岐、福安湾坞、宁德西陂塘及大官坂等地各围垦万余亩农田以扩种庄稼。他还力倡广种杂优水稻,紧抓农田追肥,大种紫云英。1983年全区粮食产量超过历史的最高水平。

1983年天瑞调任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虽身在福州,仍心系闽东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他积极参与顾问团的活动,为振兴闽东经济献计献策。

在50年革命生涯中,天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供职林区屏南时,他对国家木材从未染指;1972年其妻在福州住院动手术,他乘屏南县委小车前往探望,当即付还车费;1981年其外甥女从山西来宁德谋职业,他认为不符合招工条件,便动员她回家。他艰苦朴素、关心同志和作风民主等优良品格,都是有口皆碑的。

1990年,天瑞视察闽东时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福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