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四光星
释义

2009年是李四光先生诞辰120周年, 国家天文台申请将在已发现的、拥有命名权的小行星中选择一颗命名为“李四光星”。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领导和课题组大力支持下,“李四光星”已于该年10月4日被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

名词解释

发现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坐落于河北燕山山脉深处。21年前,1998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初七,天气变化很快。大视场多色巡天科研团队的工作人员做好了施密特望远镜观测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晚的观测工作进展顺利,第二天数据处理结果发现了多颗移动天体,每个天体都给编了临时的代号,并将观测数据报送了设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文台的国际小行星中心。经过认证,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暂定编号1998UX31。此后,课题组在多年的观测时间里,加强了对1998UX31的追踪观测,并多次“捕获”到它。最终基于国家天文台的观测资料,可以准确定出它的运行轨道根数据之后,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公布赋予小行星永久正式编号为137039号,而且其命名权归属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决定将这颗在1998年10月26日李四光生日这天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李四光星”,并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提出申请。经过国际天文学会所属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2009年10月4日发布第67219号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137039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李四光星”。

命名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李四光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

2009年10月26日,“李四光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出席并发表讲话。

以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宣读“李四光星”命名公报,并向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颁赠“李四光星”命名证书和运行轨道图为标志,这颗被国际小行星中心赋予137039永久正式编号的小行星,就将以李四光的名字遨游在浩瀚的太空,向世界昭示中国地质工作者对地球科学发展进步的卓越贡献。

详细介绍

在命名仪式开幕式致辞中,汪民说,在10月23日举行的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使我们倍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要以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为榜样,弘扬优良传统,勇担历史使命。

汪民指出,纪念李四光先生,就是要弘扬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心怀振兴中华、造福人民的雄心壮志。纪念李四光先生,就是要弘扬李四光科学创新精神;他勤于实践,崇尚科学,勇于创造,穷尽一生的光阴和心血,探求宇宙的奥秘与真谛。纪念李四光先生,就是要弘扬他以国家需求为己任的精神,把科学研究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把攻克国家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作为自己的必然选择。

汪民强调,学习弘扬李四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资源瓶颈制约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是当代地质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使命。城乡规划布局、国土开发与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我们要积极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尽快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的科技成果,努力实现地质找矿理论与实践新的重大突破。着力打好地质找矿这场攻坚战,并积极拓展地质服务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希望大家瞄准国际前沿,创新地质科技理论,为解决地质找矿重大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汪民说,天文学和地质学一样,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主要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天文学和地学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研究宇宙,一个研究地球本身,利用天文学知识可以研究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地学可为天文行星研究提供地质支持。希望两个部门能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共同完成好中央赋予的重大战略任务。希望广大地质工作者,以李四光先生为榜样,树立远大抱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锐意创新,勇于奉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为提高我国地质研究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命名仪式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构造运动与地灾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承办。

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李四光亲属邹宗平、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天文台、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来自全国地质勘查单位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命名仪式。在随后举行的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李四光奖获奖者,围绕地震地质、新构造运动与地壳稳定性、盆地构造与油气资源、矿田构造与成矿预测、地质灾害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地质力学研究与应用领域,展开了研讨和交流,展示了我国地质学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李四光地质力学思想的最新成果。

据国家天文台有关专家介绍,被命名为“李四光星”的小行星,是由陈建生院士带领的小行星搜寻观测计划科研团队在1998年10月26日李四光先生生日这天发现的。1998年10月26日,科研团队利用天文晨昏以及非高质量观测条件,发现了这颗移动天体,并将观测数据报送给国际小行星中心,获得暂定编号1998UX31。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科研团队多次“捕获”到它。最终基于国家天文台的观测资料,可以准确定出它的运行轨道根数据后,国际小行星正式公布赋予这颗小行星永久正式编号—137039,且将其命名权授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意义

据了解,小行星是一种在太阳系中绕着太阳做轨道运动的小天体。由于它们质量很小,不会发生地球那样大的变质过程,因此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状况,对于研究太阳系起源有重大价值。通过对小行星轨道的研究,可以测定一些有关的天文常数以及研究太阳系的动力结构和演化。

小行星命名原则

小行星命名原则:C-类小行星253 Mathilde小行星的名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面的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的一部分是一个名字。每颗被证实的小行星先会获得一个永久编号,发现者可以为这颗小行星建议一个名字。这个名字要由国际天文联会批准才被正式采纳,原因是因为小行星的命名有一定的常规。因此有些小行星没有名字,尤其是在永久编号在上万的小行星。假如小行星的轨道可以足够精确地被确定后,那么它的发现就算是被证实了。在此之前,它会有一个临时编号,是由它的发现年份和两个字母组成,比如2004 DW。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