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思忠 |
释义 | 1.唐代人嗢没斯,汉名李思忠,封怀化郡王,唐朝回鹘将领。840年回鹘汗国灭亡,他投降唐武宗,从此为唐朝效力。 背景嗢没斯早期的经历没有太多记载,生年不详。直到840年史籍才有关于他的记载。当年,黠戛斯人在可汗阿热的率领下打败回鹘,杀死了回鹘可汗药罗葛阖馺和宰相掘罗勿。回鹘人四散,有的投奔葛逻禄部,有的逃到吐蕃,有的逃到安西(在今新疆阿克苏)。嗢没斯和宰相赤心、仆固及贵族那颉啜率领一部分人到达唐朝边境的天德城(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据说嗢没斯是被杀的可汗药罗葛阖馺的弟弟(柏杨也认同这一点)。他们一边和其他少数民族部落搞贸易以求粮食,一边寻求唐朝的保护。 降唐841年春,一支回鹘残部拥立贵族药罗葛乌希为新可汗,称勿介可汗。守卫天德的田牟和监军宦官韦仲平想宣称嗢没斯部为回鹘叛军,以帮助盟国回鹘平叛为由将其击溃,作为自己的战功。很多朝廷官员都赞同,但首席宰相李德裕指出勿介可汗登位时嗢没斯早已逃到唐朝边境了,认为嗢没斯部不是叛军。他敦促接受嗢没斯投降。武宗虽没有当即同意,也命田牟不要激怒回鹘人,同时命河东(首府在今山西太原)、振武(首府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天德城在其管下)两镇做好被回鹘攻击的准备。 842年春,嗢没斯认为赤心不顺从自己,向田牟伪报赤心图谋攻打天德。田牟将赤心、仆固诱杀。那颉啜率部分残部东逃。包括勿介可汗部在内的各种回鹘残部在唐朝北境劫掠,李德裕进一步敦促接受嗢没斯投降,希望借此鼓励其他回鹘贵族也来投降。夏天,嗢没斯和2200名回鹘贵族被允许投降,他本人被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和怀化郡王。 效力唐朝勿介可汗仍然在唐朝边境劫掠,还要求交还嗢没斯,唐武宗拒绝。同时,嗢没斯去长安向武宗纳贡。武宗封他的军队为归义军,任他为归义军使,并赏赐牙旗、豹尾、刀器等及冠带。为了表忠,嗢没斯请求将家人安置在太原府,而让他和他的兄弟们去边境协助唐朝的防务。武宗命河东节度使刘沔善待嗢没斯的家人,并赐嗢没斯国姓,赐名李思忠。他的兄弟们阿历支、习勿啜、乌罗思也分别被赐名为李思贞、李思义、李思礼。 秋天,勿介可汗等回鹘残部仍然在威胁唐朝边境,武宗命刘沔、李思忠、卢龙(首府在今北京)节度使张仲武在太原合兵共商,封李思忠为河西党项都将、西南面招讨使。李思忠主动请缨和契苾、沙陀、吐谷浑等部落一起对回鹘作战,武宗命刺史何清朝和契苾通出兵协助他。冬天,李思忠和张仲武决定暂缓军事行动,但振武节度使李忠顺要求李思忠和他一起进攻回鹘,武宗命李思忠做好准备(但这次军事行动最终是否实施是存疑的)。 843年春,李思忠再次赴长安向武宗纳贡。因为认定唐朝边将怀疑自己,他要求将自己和兄弟们以及归义军副使贵族爱弘顺一同送来长安。武宗同意了。归义军就此解散,回鹘士兵被分散到各镇。这是中国史籍对李思忠最后的记载,他的薨年不详。 2.元代人[元]平定州(今山西平定)刊石匠,泰子。善刻碑,至顺四年(一三三三)父子同刻平定州祈雨嘉山感应记。至正八年(一三四八)同刻重修寿圣寺记。《刻碑姓名录》 3.明清人简介(?——1657)字葵阳,铁岭人。父如梴,明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成梁族子也,仕明为太原同知,罢归居抚顺。太祖天命三年,始用兵於明,克抚顺,得思忠,如梴徙还铁岭。明年,师下铁岭,如梴及弟如梓子一忠、存忠死之。六年,定辽阳,敕思忠收其族人,俾复故业,即授牛录额真,予世职备御。寻以获谍,进游击。 天聪三年,太宗自将伐明,取永平等四城。师还,贝勒阿敏护诸将分守,察哈喇以蒙古兵守遵化,思忠及甲喇额真英固勒岱等为之佐。既而明将谢尚忠等来攻,思忠与战,敌三进三却。阿敏议弃四城东还,檄察哈喇合军出塞。时尚忠攻遵化正急,发火箭焚我军火器,我军方恇扰,思忠戒无轻动,徐结阵出城,挟降吏四人以俱,身为殿,出塞无一亡失。师还,上谴阿敏等,以思忠力战,贷勿罪。五年,从固山额真楞格里等伐明,攻南海岛,未至,遇明兵茨榆坨,俘十一人,得舟五。明兵争舟,思忠与战,炮伤额,勿却,卒败明兵,进二等参将。九年,察汉官所领城堡户口盈耗,思忠辖沙河堡郎寨,增丁百十有三,上嘉赏,赐狐裘一袭,进三等梅勒章京。寻命驻盖州。崇德二年,命修辽阳诸城,思忠疏言:“盖州处边,士卒任防守,馀丁仅足以耕。今弃农就役,工窳而农亦废。请俟诸城工竟,庀役造砖从事。”上允其请。七年,汉军旗制定,隶正黄旗。 评价顺治元年,从豫亲王多铎徇陕西,破潼关;下江南,克扬州,抚定江北州县凡十。三年二月,命以梅勒额真戍西安。三月,擢陕西提督。恩诏,累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十一年,致仕。十四年七月,卒。 思忠子五,第三子显祖袭爵,世祖赐名塞白理,授二等侍卫、甲喇额真。康熙初,授随征江南左路总兵官,迁广东水师提督,改浙江提督。耿精忠叛,自福建侵浙江,塞白理疏请分兵援台州,防宁波。寻从贝子傅喇塔击走精忠将曾养性。十四年九月,卒於军。乾隆初,定封三等男。 4.现代鱼类专家李思忠(1921年2月19日-2009年1月11日),河南辉县人,中国鱼类学家。 1946年毕业于兰州西北师范学院(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师范大学),获生物系学士学位。194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师从中国鱼类学研究先驱张春霖教授,1950年毕业。之后分别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即动物研究所前身),参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筹备。动物所成立后,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中国鱼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水产学会顾问,《中国动物志》、《动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编委等。 著有学术论文60余篇,涵盖中国鱼类分类、鱼类区系、鱼类地理分布、鱼种人工移植等广泛的领域,为中国现代鱼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参与中国最早的海鱼普查,是《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1955年出版)、《南海鱼类志》(1962年)、《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1979年)的主要作者之一。 曾主编《新疆鱼类志》(1979年)。 曾参与写作《中国大百科全书》鱼类部分,并负责《中国脊椎动物大全》(2000年)与《中华大典》鱼类部分的编写。加拿大学者的鱼类系统分类学名著《世界鱼类》(Fishes of the World,第二版)在他及合作者的努力下被译成中文,由台湾水产出版社出版(1994年)。 其《中国淡水鱼类分布区划》(1981年)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淡水鱼类动物地理的专著,首次将中国依淡水鱼类自然分布划为5区、21亚区,以自然环境和地史变化阐明各处鱼类特征及异同,有很多创新性的贡献,198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专著《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鲽形目》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曾长期蒙受不白之冤。他一生中几个最为重要的工作(包括其有关中国淡水鱼类动物地理的经典性专著《中国淡水鱼类分布区划》)是在逆境中完成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