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硕勋
释义

李硕勋烈士,又名李陶,四川省高县人,生于1903年2月23日。 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1928年5月赴杭州,曾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代理书记。1931年6月,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受党的委派,前来海南指导武装斗争。抵达海口后,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同年9月5日在海口市东校场英勇就义。

中文名:李硕勋

别名:李陶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省高县

出生日期:1903年2月23日

逝世日期:1931年9月5日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政党:中国共产党

人物简介

李硕勋(1903年-1931年),中国四川庆符县(今属高县)人,原籍湖北省麻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硕勋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先后在叙府联合中学、四川省立一中、北京弘达学院和上海大学就读,1924年由团员转为党员。他是上海1925年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是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委员长,上海反帝大同盟主席,全国学联总会党团书记,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书记。1926年底调中国共青团中央工作,

旋即派到北伐军第四军第25师担任政治部主任,成为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

1927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是主力部队第25师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师长是叶挺,得力助手是周士第,陈毅当时是该师主力团第73团党代表,林彪当时是第73团的连长)。起义失败后,朱德领导的前敌委员会委托周士第和李硕勋到上海中央汇报工作,朱德和陈毅则带领起义军余部开始游击战争。

李硕勋到上海后,领导华东各省党组织白区斗争和军运,先后担任江苏省委秘书长、主持省委工作;浙江省委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沪中区委书记;后担任江苏省军委书记,指导组建苏北红14军(后失败)。1930年春,任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军委书记,成为周恩来的主要军事助手之一,指导河南省组建了红17军,后改任江南省委军委书记。1931年春任中央苏区红7军政委(未到职),6月改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驻香港。1931年7月7日赴海南岛主持军事会议,一上岛即被捕,9月5日在海口市被杀害。

人物概述

李硕勋,出生于1903年,四川高县人,祖籍湖北麻城,早年在宜宾、成都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结识了吴玉章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后因遭到军阀通缉,于1922年底到北京读书,1923年进入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办的上海大学学习。在这里,他先后听过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等著名共产党人的课,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上海革命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在斗争中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同时他还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领导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的工作,推动了声势浩大的罢课、罢工、罢市斗争。1925年至1926年,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七、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对推动全国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1926年秋,他受党派遣来到武汉,担任过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不久又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春,与师长率两个团继续北伐,在河南上蔡战役大败奉军,后又回师武汉,参与平定夏斗寅叛乱。同年7月参加讨蒋。8月1日带领部队参加南昌起义,被任命为第11军第25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李硕勋与师长周士第共同参与指挥会昌战役并取得胜利。

1927年10月,起义南下部队一部由朱德率领到达赣南会昌一带,李硕勋受朱德委派,赴上海向党中央请示工作。他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到达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了南昌起义军在赣湘粤边艰苦转战的情况。后被党中央留在上海从事党的白区工作。1928年4月,被党中央派到武汉工作,因被敌人注意无法与党组织接头而返回上海,先后被任命为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后又任浙江省委代理书记。1929年春再回上海,任中共沪西区区委书记。同年秋改任中共江苏省军委书记,和省委书记李维汉一起领导江苏的武装斗争,发动和领导了苏北的农民起义,把苏北南通、海门、如皋、泰兴等地的农民武装统一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1930年任中共江南省委(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市)军委书记。

1931年5月,中央决定调他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政委,他愉快地接受任务,取道香港,转赴红七军。当时,中共广东省委设在香港,迫切需要大批干部。为此,省委特别请求中央把李硕勋留在广东省委。中央遂任命他为广东省军委书记。同年7月,他在去琼州(今海南岛)检查指导工作途中,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在狱中,敌人对他用尽酷刑,妄图从他口中掏出党的机密。但他忠贞不屈,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除了“我是共产党员”的回答外,没有让敌人得到一丝一毫的东西。敌人打断了他的腿骨,打烂了他的皮肉,但摧不垮他的浩然正气。他在狱中给妻子赵君陶写信,表达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妻儿的至深情感、无限期望。

1931年9月中旬的一天,李硕勋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押出监狱。由于他的腿骨被打断,不能行走,敌人用竹箩把他抬到刑场。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慷慨赴死,从容就义,年仅28岁。新中国建立后,朱德为烈士题跋:“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

生平简历

青年时期

出生于1903年,四川高县人,祖籍湖北。1918年15岁考入县立中学,后插班到成都省立第一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并成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在宜宾、成都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结识了吴玉章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由于积极组织学生运动,被四川军阀下令通缉,被迫转道重庆等地,来到上海,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在这里,他先后听过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等著名共产党人的课,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5月,由青年团转为中共党员。

投身革命

1925年 - 1926年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上海革命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在斗争中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兼交际部主任。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李硕勋还以个人身份,担任了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书长。同时他还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领导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的工作,推动了声势浩大的罢课、罢工、罢市斗争。1925年至1926年,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七、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对推动全国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1926年10月,李硕勋被派到武汉,任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在这里,他协助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独立团做了大量工作。12月,李硕勋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后改编为第11军)第25师政治部主任,该师副师长为叶挺,师长李汉魂。

1927年 - 1931年

1927年4月,第25师奉令继续北伐。在与奉系军阀进行的河南战役中,李硕勋参与指挥了上蔡、东西洪桥等重要战斗,他深入基层,在士兵中开展生动的思想动员工作,并进行了大量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进行。同年7月参加讨蒋。1927年8月1日,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南昌城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当天上午,李硕勋接到上级通知,便以执行任务为名“紧急集合”,甩开师长李汉魂(系国民党党员),率73团全部,74团、75团一部,沿南浔铁路南下,赶赴南昌,参加起义。翌日,这支部队改编为起义军第11军第25师,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为党代表兼师政治部主任。

起义军撤离南昌之后,8月30日,发起攻打会昌战斗,李硕勋、周士第指挥第25师浴血奋战,率先攻入城中。9月,起义军进入广东境内,第25师转归第9军副军长朱德指挥,驻守三河坝,构筑工事,准备阻击两广军阀的进攻,掩护起义军主力进占汕头。第25师以梅江为天堑,苦战三昼夜,击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歼其 3000多人。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部队严重减员,起义军遂撤出战斗。

此时得知,攻打汕头的起义军作战失利,且无法与之取得联系。于是,由朱德、周士第、李硕勋三人组成的前敌委员会,在分析敌情后决定,起义军“穿山西进,直奔湘南。”10月下旬,进入湖南境内。为尽快与中央取得联系,朱德派李硕勋返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

1927年10月,李硕勋回到上海,向中央汇报了起义军情况之后,被留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江苏省秘书处秘书。在此后的三四年间,他先后在上海、武汉、杭州、南京等地来往奔波,先后被任命为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后又任浙江省委代理书记。1929年春再回上海,任中共沪西区区委书记,同年秋改任中共江苏省军委书记,1930年还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他参与领导了红14军、15军、17军的组建工作,为我党早期武装力量的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1年5月,中央为了更好地开展两广的武装力量建设,任命李硕勋为两广省委军委书记、红7军政治委员。他乘船赶赴香港。此时,海南岛的革命武装斗争取得了较快发展,两广省委决定,派李硕勋去海南,主持召开琼崖游击队负责人军事会议,并指导海南扩大武装斗争。

被捕就义

8月,李硕勋抵达海口,住进得胜沙路中民族店。正当他与当地党组织接通联系并准备召集军事会议时,由于叛徒出卖,8月13日,他在旅店被国民党密探逮捕。

在狱中,李硕勋以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坚贞品格和不屈意志,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刑拷打。他自知敌人手辣心狠,为了不连累家乡亲人,他改名李世勋,改籍贯为四川宜宾,并做了牺牲准备。他给妻子赵君陶写了遗书,以平静的心情交待了身后之事:

陶:

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是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9月5日,国民党琼山县宪兵队将已被打折双腿的李硕勋押赴海口市东较场行刑。李硕勋站不起来,被人用竹箩抬到刑场。他大义凛然,高昂起不屈的头颅,面对国民党宪兵队,大声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时年28岁。

李硕勋烈士的遗书,后来通过难友、狱卒的关系,寄往香港。几经周折,才最后交到他夫人赵君陶手里。1959年,赵君陶又将这封遗书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使之成为缅怀先烈、教育人民的珍贵教材。

李硕勋是国务院原总理李鹏之生父,赵君陶是中共早期领导人赵世炎的妹妹。李硕勋就义后,李鹏由母亲抚养,后辗转到重庆红岩村和延安接受教育。

名垂千古

朱德郭沫若题词

李陶(即李硕勋同志),四川庆符人,中国大革命时的共产党员。曾参加一九二七年的八一南昌起义,进兵东江。后奉党命调广东工作,赴琼崖策划游击战争,不幸为反革命当局捕杀。硕勋同志临死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他对革命的功绩永垂不朽!

朱德 志于北京 一九五O年十一月十一日

五星红旗是无数志士的鲜血所染成的,硕勋同志的血也在里面煊耀着。捧读遗书,从容就义、慷慨临刑的精神活跃于纸上,使千百代后人见之,亦当肃然生敬。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左券,是训育革命后进的不朽教材。

郭沫若敬题一九五一年一月二日

纪念亭和纪念馆

在海南省海口市有李硕勋纪念亭,纪念碑有邓小平题字。

在李硕勋的故乡四川省高县庆符镇,有李硕勋故居和李硕勋纪念馆。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人物印象

在成都28中举行的纪念李硕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成都新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曾绍华。他的初中俄语老师银俊民与李硕勋曾是省立一中(今28中)同寝室的同学。曾绍华有幸两次听老师谈起李硕勋,并作了详细的笔记。李硕勋早年的名字叫李开灼,李硕勋成绩好,十分能干,对人和气,同学们很佩服他。成立学生会时,大家一致推举他和欧阳本义(即阳翰笙)分别为主席、副主席。让银俊民难以忘怀的是,他们俩配合得好,很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当时,学校管理严,平时不准学生上街,一些小工买来日用品加价卖给学生。李硕勋得知这一情况后,把学生会几个负责人的钱集中起来,办了个课余小卖部,从不赚学生的钱,大大方便了同学们,深受大家欢迎。

那时的李硕勋思想进步,不但向同学们宣传新思想,而且积极组织大家闹革命。这也给银俊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反对新校长严恭寅上任,李硕勋、阳翰笙等人在学生会上发表讲演,号召同学们行动起来。学潮越闹越大,学校一连罢了几天课,惹怒了当局。学生会干部李硕勋、阳翰笙等6人被通缉。省立一中老师恽代英、石鼓渊得到消息后,设法把6名学生会干部转移到成都包家巷,并悄悄为他们办理了转学证,当晚李硕勋等人就离开了成都。因和李硕勋同寝室,银俊民与他一道去包家巷,并和恽代英一起送他

们离开巷子。银俊民老师在谈话结束时曾说:“我和他接触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始终忘不了他,他是一个只想别人的人,一个敢于为正义事业抛弃自我的人。”银俊民说,李硕勋“人品很好,对很多事都不计较。”据他说,自己一个读初中的亲戚曾偷了李硕勋几块银圆,李估计是银俊民的这个亲戚做的,便告诉银要注意对其的教育。银俊民不相信有此事,与李硕勋争吵起来。后来,银的亲戚又来到寝室,偷了他的一本字典去卖。得知这一情况后,银俊民不好意思地向李硕勋道歉,李硕勋手一甩,不在意地说:“你晓得这个事就行了。”

后世追念

为了缅怀李硕勋烈士,后人在他就义的地点建了一座纪念亭。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亭呈四角形,高6.1米,亭的横匾上有王震同志的题字“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位于原海口东校场(五公祠西北官村米铺村口处),往东不足千米便是五公祠。该亭建于1986年。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前10米处,有花岗岩雕刻的李硕勋烈士上半身塑像。塑像高1.2米,基座高2米。基座上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烫金大字“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李一氓同志为李硕勋烈士撰写的铭文。纪念墙后是一道黄墙绿瓦长廊,嵌着8块大理石,分别携刻着烈士传略、烈士遗书以及朱德、聂荣臻、郭沫若、吴玉章、张爱萍、周土第等同志缅怀烈士的亲笔题词、题跋。亭的右侧有李硕勋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室。1989年,国务院批准该处为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0年,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以“勋亭流芳”的美名入选“海口八景”。1995年1月,民政部公布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为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当清明节和李硕勋烈士就义日,亭前花圈、花束叠叠有序,前来悼念李硕勋的人络绎不绝。

人物评价

李硕勋是共产党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之一,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他以28年短暂的生命,在党的早期学生运动、创建红军以及白区工作中都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2009年7月,在全国“双百”评选活动中,1931年在海南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李硕勋,入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名单。

后人评价

烈士鲜血,主义之花;

舍身成仁,远久遐迩。

滔滔南海,遥遥琼崖;

李赵忠骨,松茂芝华。

双百人物

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

在投票评选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组委会评审组专家投票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此名单由全国“双百”评选活动组委会2009年9月10公布。

百年英烈

1999年李硕勋烈士被中央党史研究室评为百年英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全国侨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百年中华英烈颂艺术大展》,汇集 了近三百幅优秀美术、书法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百年来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烈的精神风貌。《李硕勋烈士像》的展出具有深刻教育意义,《李硕勋烈士像》先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参考资料

1.李硕勋烈士资料 

2.《红家谱》 徐焰等著,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次出版,第213页.

3.蓝丽娜艺苑 

扩展阅读:

1

李硕勋纪念馆:http://www.lifeall.com/Memorial/MemorialDefault.aspx?MemorialID=888

2

http://www.scol.com.cn/nsichuan/bsxw/20030221/200322130505.htm

3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8/05/content_11828450.htm

开放分类:
人物名人烈士四川人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38次
最近更新:2012-04-19
创建者:漠人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半月沙川 

roomx 

zymwjjzymwjj 

Ailsa45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