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士豪 |
释义 | 李士豪,水利工程专家、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创建者。高速水流问题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为培养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人才和解决水利建设中的水力学问题作出了贡献。 另有著名民主人士李士豪。 中文名:李士豪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省梅县 出生日期:1914年5月22日 职业:水利工程专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代表作品:流体力学 水利工程专家、教育家生平概况李士豪,1914年5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小康家庭,祖籍广东省梅县。受当时时局动荡的影响,他先后在哈尔滨、上海和北平读书。年轻的李士豪受邹韬奋编的《生活》周刊的影响,鼓舞了他的爱国与救国热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李士豪正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他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三省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倍觉气愤,毅然参加了“上海学生进京爱国示威团”,受到了反动军警的镇压。1932年秋,李士豪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1936年获学士学位后,去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水利工程专业深造。1938年2月,他完成了题为《水电站的日调节问题》的论文,获硕士学位。同年6月,进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学习数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他对祖国的抗日救亡极为关心。他读了斯诺著的《红星照耀着中国》(即《西行漫记》),使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与未来。此后,又订阅了《科学与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有了初步认识。 1939年12月李士豪回国后,在重庆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水利系任教授,主讲过水文学、河工学、卫生工程、卫生工程设计、水工设计、灌溉工程和工程数学等课程。1943年11月起,兼任水利委员会视察工程师。1944年,他考察过綦江渠化工程中的闸坝问题,还研究过黄河的洪水预报,试图引进一些新方法,改进当时黄河的洪水预报系统。 在重庆期间,李士豪同情革命,接近进步人士,阅读进步书报。1941年,他参加了由许德珩、潘菽等进步知识分子倡导成立的“自然科学座谈会”。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学习时事政治,参加重庆《新华日报》副刊“科学”的编辑工作。在皖南事变后,李士豪还秘密张贴过中国共产党关于皖南事变的宣言。周恩来同志在重庆时曾接见过李士豪,并和他亲切交谈,给了他很大的鼓励。1946年5月,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李士豪是它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当时的16位理事之一。 1946年7月,李士豪到南京国民政府水利部工作,先任视察工程师,后任水利部技正兼器材司帮办。1947年,他考察过珠江与韩江的河工以及芦苍节制闸的闸后深塘修复工程,1946—1947年,他主持全国航道网的计划工作。1946年11月,李士豪参加了进步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7年春,南京学生展开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李士豪曾两次将反动当局镇压学生运动的阴谋密报该盟指定的联系人。1948年底,解放军兵临长江,为支援人民解放军顺利渡江,他把长江水文地图秘密交给了地下党组织。1949年1月,李士豪辞去了水利部的职务。 在李士豪辞职的同时,中央大学的一位地下党员问他:“在老解放区大连,共产党正创办一所新型大学,很需要人,您是否愿意去?”他不顾家庭困难,表示同意。于是,在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于1949年3月28日自南京至上海,绕道香港、朝鲜,辗转到大连工学院任教授,兼土木系主任(1954年后改为水利系),并于1956年6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他除担任水利系主任外,还兼任过院工会主席、科研处处长、教务处处长、中国共产党大连工学院党委委员、大连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水力学教研室主任等职务,为建立和发展大连工学院,为培养水利建设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士豪长期积极参加科协、学会的活动,做了大量工作。在50年代初,他参与了筹建旅大市科协及旅大市土木工程学会的工作,从50年代后期开始,长期任辽宁省科协副主席。他还担任过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及名誉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及名誉理事、辽宁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李士豪如春蚕、像蜡烛,把自己的一生默默地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水利事业。 创建水利系李士豪于1949年3月任大连工学院土木系主任的时候,土木系只有几名教师和一块牌子,而第一届学生将在当年秋后进校。虽然准备工作十分紧迫,但李士豪认识到共产党创办的大学应该和旧大学有区别,必须贯彻联系实际和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方针,因此在组织教师们确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经过艰辛劳动,终于为土木系这个“胎儿”的分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学生进校后,教师不够,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讲几门课。作为系主任的李士豪,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到外地招聘教师,另一方面身体力行,身兼数门基础课和专业课。1952年,大连工学院筹建新校舍。李士豪认为对土木系的学生既应注重基础理论,同时应加强实际锻炼,建造新校舍是给土木系师生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他和其他教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校园测量、道路规划、校舍设计……加快了基建的进度,使大连工学院很快迁入新校舍,即现在的大连理工大学校址。 1951年高等教育开始向前苏联学习,1954年起,大连工学院土木系先后来了4位苏联专家。为了学习苏联经验,李士豪带头学习俄语,积极使用苏联教材,吸收他们的长处,还组织在职教师补做毕业设计等。在李士豪的推动下,深化了原有教学体制的改革。 1954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苏联专家指导的水利类研究生班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调到大连工学院水利系。李士豪感到这是培养水利系师资的极好机会。在他的支持下,这个研究生班一共办了3期。他的毕业生一部分留在大连工学院任教,大部分到有关兄弟院校任教。后来,他们都成了中国水利工程教育中的骨干教师。为了提高师资素质,李士豪还有计划地派出部分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以博采众长。1958年,高教部要求大连工学院支援部分师资组建郑州工学院水利系,而大连工学院水利系师资并不富裕,但李士豪从大局出发,组建了一个很强的班子,输送给郑州工学院。 李士豪认为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师,必须有相应的实验室。因此,他积极争取院领导的支持,于1954年先后建成了材力馆(包括结构、建材、材力和土力学实验室)和当时在国内较先进的水利馆(包括水力学、水工、水能和港工实验室),为水利系的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大连工学院水利系在1987年又改称为土木系,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和实验室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大家都没有忘却当初创业的艰辛。 高速水流在50年代初,中国水利科学研究中极少采用电测技术,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李士豪于1955、1956年开办了两期电测技术学习班,请苏联专家讲课,参加学习的不仅有大连工学院的教师,还有国内兄弟院校和有关研究单位的同志。这两期学习班后,大连工学院采用电测传感器,测量水流的脉动流速、脉动压力、水位、应力、振幅和振动加速度等,使大连工学院水利系的实验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刚从美国归来的钱学森教授到大连工学院水利系参观时说:回国后走了很多地方,在这里第一次看到在水利工程试验中使用电测技术,感到非常振奋。电测技术是量测随机脉动量的有力手段。考虑到中国将来会建立一大批高坝,泄洪流速比较高,从国情出发,李士豪于1956年开始研究护坦(溢流坝后平坦的使河床质不被冲刷的保护结构)上的水流脉动压力。这是高速水流的基本问题之一。他对脉动压力的点、面关系,脉动压力的相似律等问题都作过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他是国内最早开展水流脉动压力的研究者之一。在李士豪的影响和组织下,高速水流问题成了大连工学院土木系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之一,40年从未中断,具体的研究课题一直和中国水利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密切结合。如在50年代末,研究流溪河溢流坝坝面过流时的脉动压力、三峡溢流坝面反弧段的总脉动压力,后来扩展到研究由水流脉动诱生的结构振动,如大伙房水库、乌溪江水库和鲁布革水库的闸门振动等。在研究吉林海龙水库进水塔振动时,李士豪亲自到现场察看振动实况。 60年代初,李士豪就准备研究高速水流引起的空化空蚀问题,因种种原因,大连工学院研究空化空蚀的基本设备一直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陆续建成。那时已年过花甲的李士豪仍亲自参加坝面凹槽等不平整度空化问题的实验研究和指导数值模拟。在他的倡议下,大连工学院水利系于1983年成立了高速水流研究室。这个研究室在他的指导下研究过10多个高坝的空化空蚀问题,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为了搞清空化空蚀的机理,他又组织高速水流研究室开展了泡动力学研究。已是70高龄的李士豪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并组织完成了“泡动力学及其应用”项目,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同行专家的好评。有的专家说:“70年代中国在这个领域中还几乎是空白。李士豪教授主持的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使这种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改观。”90年代初,李士豪开始了用模糊危险性分析方法选择设计空化标准的研究。 李士豪自1956年开始招收指导研究生,他的研究生们也大多从事高速水流的研究。多少年来,他一直坚持研究生选题要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并亲自为研究生讲课和修改论文。80年代末,他已年逾古稀,但仍在为研究生讲授“边界层理论”,并历时5个春秋,三易其稿,出版了供水利建筑类专业的研究生使用的《流体力学》教材。 扶掖后进李士豪为人澹泊,不重名利,为其他同志从事科学研究做了大量的搭桥铺路工作。1965年,大连工学院承担了部分水下爆炸的研究任务,由李士豪负责。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的除水利系外,还有无线电系和力学系等。因此,李士豪既要联系院内外的关系,还要协调院内各有关单位的任务,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他兼任科研处长和教务处长时,经常因开会和行政工作多需要住在集体宿舍。由于工作忙,能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很少。他的一位研究生觉得,一个二级教授,何必做那么多“杂事”,就对他的导师说,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李士豪明白了研究生的含意,就回答说:“要服从党组织的安排,这很重要。” 李士豪从来不要研究生为他服务,反而倒过来为研究生服务。即使在他担任水利系主任兼科研处处长的时候,他仍竭力挤时间为研究生查找文献,并把法文、德文的有关文献全译或摘译后供研究生阅读。1984年以后,已是70多岁的李士豪,每星期至少有三四个上午到图书馆查文献,凡和研究室的研究课题有较密切关系的文献他都复印后交给有关课题的负责人。这几年,他光为他的一个研究生所复印的文献叠在一起,已有两尺多高。研究室每接一个新的任务,每开一个新的课题,李士豪很快就会给大家准备好有关的主要文献。1991年,研究室承接了一个水库中冰盖形成及冰压力的研究任务,这对研究室是一个陌生的课题,李士豪主动承担了收集文献的任务,时隔不久,他就复印了十几份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加速了该任务的进展。 李士豪指导的研究生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时,一般他不署名。他说,工作主要是研究生做的,不要署他的名。一次,他的一名研究生把一篇论文寄《水利学报》编辑部,文章上同时署了李士豪的名,他坚持不肯,这时,研究室的另一位教授对李士豪说:“您的名气比较大,挂上您的名,文章也许好发表一点。人家当了您的研究生,总得让年轻人沾一点光啊!”后来,这篇文章刊登了,但李士豪本人填写各种登记表中的“论文、著作”栏时,他从未填写过这篇文章。 李士豪负责的“泡动力学及其应用”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后,研究室决定申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按常规,题目负责人是项目完成者之一。李士豪是该项目的带头人和组织者,但他不同意列上他的名字。他说:“题目虽然我挂了名,但我已经退休,没有做什么工作,不挂我,感到很坦然,挂了我,反而压力很大。”最后,获奖人中没有题目负责人李士豪。李士豪离休后,研究室发给他的科研酬金他一分钱也没有要。早在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李士豪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分担党和国家的困难,于是每个月交100元至200元党费,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人到无求品自高。但真要做到对名利的无求又谈何容易!李士豪几十年的言行表明,他做到了这一点。他的高尚品德是有口皆碑的。 人物简历1914年5月22日 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32—1936年 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 1936—1938年 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水利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1938—1939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数理系进修数学。 1939—1946年 任重庆中央大学水利系教授,兼水利委员会视察工程师。 1946—1947年 任水利部视察工程师。 1947—1949年 任水利部技正兼器材司帮办。 1949—1992年 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土木系水利系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1992年1月8日 逝世于大连。 主要论著1 李士豪.护坦上脉动压力的实验研究.大连工学院学刊,1957,4:1~7. 2 李士豪等.水流边界附近流场的计算.辽宁水利学会论文选,1981,8~15. 3 李士豪等.分离型紊流边界层计算-凹槽附近流场计算.大连工学院.1982. 4 李士豪等.流体力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著名民主人士李士豪,字俊卿,诸暨盛兆坞李村人。1915年,在绍兴第五中学就读时,参加了反对袁世凯丧权辱国廿一条的爱国运动。1919年夏,受五四运动影响组织参加了“国耻图雪会”,开展反帝爱国斗争。同年秋,考入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3年毕业后,回家。由于受《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和思想的影响,于1926年赴广州参加大革命,任国民党中央工人部干事、组织科主任,从事工人运动,先后在《革命工人》、《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武汉工人运动概况》、《五一劳动节的意义》等文章。大革命失败后,离开武汉,在上海、浙江一带开展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活动。1928年,被捕,后经多方营救,于1929年底出狱。 1931年,李士豪参加了中国国民党临时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1932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科员。同年冬,任青岛冀鲁区海洋管理局总务科长。1933年夏,改任建设费征收处主任。1934年秋,东渡日本,就学于明治大学经济系。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任中央临时执委,并任江南局书记。会后,到日本完成学业。1936年秋,回国。1937年,任浙赣铁路理事会经济研究室专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士豪先后写了《焦土抗战与敌我情势的检讨》、《抗战建国与民主政治》、《国际问题的基本认识》等文章,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民主政治。1938年春,赴汉口参加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召开的三干会议,并当选为中央委员,被委派负责浙江工作。回浙后,任浙江省抗日自卫队武义 干部训练班教官。5月,回诸暨任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政工队队长,与中共诸暨地方组织合作,组织民众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培训抗日骨干等活动。1942年5月,诸暨沦陷后,支持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千方 百计筹措粮食、药品,提供联络、帮助,为保护进步力量起了一定的作用。抗战胜利后,浙东主力北撤,国民党当局搞“自清”、“自首”,捕杀革命同志,接受地下党的指示,到县城劝诫县长、县党部书记长,保护参加过抗日的同志。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委员会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他任中央执委、常委、华东局负责人、浙江省主委,参加设在上海的农工民主党中央领导工作。其时,农工民主党组织大量物资支持浙东游击部队,并将大批知识青年送到浙东游击区和苏北的华东野战军。1948年下半年,任农工民主党驻沪办事处主任,与上海的中共党组织一起组织力量,保护当地的工厂、设备、档案,在沪、浙、鲁、冀进行策反工作。 1949年9月,李士豪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之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华东水产管理局副局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省农林厅厅长等职。曾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农工民主党中央执行委员、浙江省主委,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2年,逝世。1979年,中共浙江省委对其右派问题作了改正。有《抗日战争与民主政治》、《国防建设与抗战经济》、《中国合作事业概论》、《中国渔业史》等著作存世。 (许林章 整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