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少楼 |
释义 | 李少楼,男,京剧武生。1927年9月出生,河北涞水县人。为国家一级演员,天津市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 天津京剧团京剧演员李少楼自幼随父学戏,七岁登台演出,以长靠、短打武生见长,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文工团,担任主演,经常在哈尔滨、佳木斯等地为部队演出,为此,曾多次受到表彰并荣获“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1948年根据工作需要又分别在哈尔滨剧院和沈阳京剧院担任主演,先后在东北、北京、上海、山东、河南、天津等地演出,1950年在北京实验京剧团担任主演,并拜侯永奎为师。1956年调到天津京剧团工作,1957年代表天津京剧团随天津慰问团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曾多次为金日成首相等领导人演出并受到高度赞誉。1958年被评为天津市先进生产者。 1961年曾两次进中南海怀仁堂,先后为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宋庆龄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出并受到好评。 活动年表 1947年7月10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二日:东北民主联军军区政治部松江省平剧工作团成立东北民主联军军区政治部松江省平剧工作团成立,位于哈尔滨道外区丰润六道街117号。 首任团长:丁刚,主要编导及主要演员:高少亭、赵玉麟、王鸿熙、于绍田、张津民、贾世华、周枫、史玉良、李致祥、吴蕊兰、高亚樵、焦麟昆、李少楼、杨月笙、赵云樵、梁一鸣、张蓉华、韩慧梅、云燕铭、高世寿等。隶属东北军区政治部。 1956年12月29日,农历丙申年十一月廿八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原预告为杨宝森、厉慧良领衔主演,有侯喜瑞、丁至云、于素莲、程正泰、冀韵兰、张鸣禄等。后丁至云、程正泰、冀韵兰等组织分团去东北演出;侯喜瑞也不来。实际上,只有杨宝森、厉慧良、李少楼、赵慧秋、张鸣禄、谢虹雯、于素莲、王世霞、邓金昆、孙振泉、李少广、李荣威、哈宝山、赵炳啸、赵春亮、施明华、曹世嘉、张世娴、詹世辅、杨麟玉、薛慧萍等。乐队杨宝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于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宝华(琴)。 演出剧目 《玉堂春》(赵慧秋) 《一箭仇》(带水擒)(厉慧良) 《失空斩》(杨宝森,赵炳啸,李荣威,曹世嘉) 1956年12月30日,农历丙申年十一月廿九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天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天。乐队杨宝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于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宝华(琴)。 演出剧目 午场(13时30分) 头二本《伐子都》(李少楼) 全部《酒丐》(张鸣禄,赵慧秋) 夜场 《三岔口》(张鸣禄、李少楼) 《击鼓骂曹》(杨宝森,赵炳啸) 《挑滑车》(带下书)(厉慧良) 1957年1月3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三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六天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六天。乐队杨宝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于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宝华(琴)。 演出剧目 《三岔口》(张鸣禄,李少楼) 《击鼓骂曹》(杨宝森,赵炳啸) 《挑滑车》(带下书)(厉慧良) 2005年5月27日,农历乙酉年四月二十日,晚:孙毓敏收王淑云为徒北京京剧院的老演员李少楼领着一位年轻的旦角演员、来自山东省聊城市京剧院的王淑云来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拜会了该院名誉院长、荀派表演艺术家孙毓敏。随后,经过一番考核和了解,便举行了拜师仪式。这样,王淑云即成为孙毓敏的第80名入室弟子。 漳州市芗剧团芗剧演员李少楼(1914~1979),芗剧演员,工须生。漳州市芗剧团芗剧演员。原名李石头。台湾省台北市人。在台湾曾用艺名筱武童。14岁在台北拜师学艺,练就一身武打筋斗功夫,人称“戽斗”师傅。擅演文武须,,唱腔高亢,表演潇洒大方。30~40年代,曾在台北国兴社、新武社、红玉剧团、台隆剧团、桃园日月园、永乐胜利剧团任演员。1934~1935年随台湾歌仔戏爱莲社到厦门龙山戏院演出,由于运用了精湛的武打,使歌仔戏在大陆轰动一时。1948年随台湾歌仔戏霓光班到厦门演出后,即定居福建省漳州市。1954年在现代剧《赵小兰》中扮演赵父,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在现代剧《碧水赞》中扮演盼水伯,获得好评。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1957年任福建省龙溪专区芗剧团副团长。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担任漳州市芗剧团艺术顾问,翌年病逝于漳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