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群杰 |
释义 | 李群杰(男)字杰夫,笔名怒涛、揭腐等。1921年生于云南丽江,纳西族。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顾问,云南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等职。 中文名:李群杰 国籍:中国 民族:纳西族 出生地:云南丽江 出生日期:1921年10月 逝世日期:2008年5月30日 职业: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笔名:怒涛、揭腐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简介李群杰(1912~2008),其书法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被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宋庆龄等纪念馆收藏;翰园、三苏祠、严子陵钓台、南侨机工纪念碑等碑林、纪念碑、园林名胜等地镌刻。部分作品已收入《毛主席纪念堂珍藏书法集》、《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等二十余部典籍中,还有不少作品流传到美、德、日、瑞士、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人物生平他的童年、青年时期,还处在祖国大地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他忧国忧民,壮怀激烈。17岁时怀着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离开丽江考进东陆大学读书。1930年,考进北京平民国学院,初修哲学,后攻政治学。他有机会接触许多著名学者、教授,与中共党员教师黄松岭交往密切,阅读马列著作,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1932年,经黄松岭介绍到广州中山大学政治系学习,参加广东地下党组织的"中山大学马列主义行动团",潜心攻读马列著作,并广泛涉猎孔子、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从事中西社会的比较研究。先后发表《国家论》、《儒家思想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我国重农抑商思想批判》、《论太平天国政治思想》、《清代的政治组织论略》、《柏拉图理想国家的研究》等一系列有份量的著作。同时不断为抗日救亡奔走呐喊,在当时地下党刊物《新宇宙》、《民主周报》和中山大学校刊《文明之路》上,发表了不少抨击国民党反动派和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章。 193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0月他接受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派遣,到香港"华南救国会"工作。1937年5月,李群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丽江纳西族中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员之一。他以香港《港报》社《经济年鉴》编辑的身份为党工作。针对国际国内激剧变幻的政治风云,用他那支犀利的笔,写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文章。 1937年5月,为重建遭受严重破坏的云南地下党组织,中共中央长江局委派李群杰回云南开展工作。在这风雨如晦的艰难岁月,他四处奔走,秘密发展党员,充分显示了他的组织才能和斗争艺术。1938年,昆明各大中学、厂矿、社会团体,昆明附近的10余县相继成立了党支部或党小组,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成立中共云南省工委后,任省工委书记,成为云南省早期地下党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9年4月,因白区地下工作的需要,李群杰通过省秘书长袁丕佑的关系,打入省政府,负责统战情报工作,在省政府法规处任秘书,秘书科长,党、政、军联席汇报会秘书。在敌人的心脏他时时冒着生命危险,为党提供了许多重大情报。特别在"皖南事变"之后,为转移暴露的共产党员,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云南地下党阴谋、保护党的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3年8月,李群杰任昆阳县县长,1946年任邓川县县长。他利用国民党县长的公开身份,为党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支持地下党领导人黄平到剑川开展革命活动;1948年争取洱源县县长甘舜起义并吸收入党;安排许多党员及进步人士到各地任职任教;把党员安插到县常备队掌握武装,为滇西北准备武装斗争等,他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种子撒播到那里。 担任国民党县长期间,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关心群众冷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当地人民口碑载道为"一身轻骑而来,两袖清风而去"的清官。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第一届省人民政府委员,先后主持省文化厅、省民委工作,还担任第一届省政协秘书长,正当他风华正茂可以为党为人民进一步贡献聪明才智之时,极左的政治风暴给他带来了厄运,度过了二十年的监狱生活。重见天日的时候,他已成为两鬓斑白的老人。 个人成就他以"百年人物存公论,四海虚名只汗颜"、"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宽阔胸怀,乐观豁达,一如既往为党为人民勤奋工作。 李群杰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不论顺境、逆境矻矻以求苦苦磨砺,终成大器。他的书法开展峭拔、雄健古朴,通篇气韵生动,神融笔畅,如端正士。其正书灵动潇洒,用笔劲爽,藏头护尾,笔笔入纸,中参篆意,无飘浮轻佻之弊,行书在恣肆中见逸气,一行之中时如壮士斗力筋骨涌现;时又似衔杯勒马,意态超然,笔画断续行止纯任自然,一气呵成。云南众多名胜碑、匾、楹联,多出其手。他的书法远传台湾、香港、日本、美国、瑞士、德国、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毛主席纪念堂、中央民族文化宫、国家文物局、炎黄陵文史馆等收藏有他的作品。江南碑林、三苏祠碑林、翰园碑林、黄河碑林、圣泉碑林均有作品刻为石碑。他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蜚声海内外,国内对他的作品予以很高评价,国内外10家权威机构授予他"当代书画名人"荣誉证书。晚年还任云南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书协理事。 奉献爱心11月26日,92岁的革命老人、纳西族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李群杰向云南民族博物馆捐赠了一批书法力作。同日,《树老根弥壮——李群杰书法作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李群杰先生1912年出生于丽江古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书记,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省文教厅副厅长、省民委副主任、省政协秘书长。1958年蒙冤入狱。1982年平反后任省政协专职常委。1986年离休后又相继担任省文史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云南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等职务。李群杰先生自幼酷爱书法,80余年的翰墨生涯,锤炼出“铁腕精神颜柳质,倾心巧运苏黄姿”的个性风格,其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获得大奖,被国家有关部门评选为“德艺双馨”、“道德文章并重”的艺术家和“当今云南最具知名度的艺术家”。 (中国文物信息网) 魂归故里金沙呜咽,玉龙含悲。10月4日,李群杰同志魂归故里骨灰安撒暨追思仪式在黑龙潭大门前隆重举行;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郭秀文,我市和自兴、王洪富、李世碧、杨廷仁、和炳寿、顾智乐、和向红、杨忠义、赖京鉴、杨一奔、杨静全、奚丽宏、赵红、李群育等市领导,老领导木荣相、杨国清、和家修,以及古城区、玉龙县党政领导,李群杰同志亲属及生前好友,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干部等代表参加仪式。 上午9时许,在警车的护送下,承载着李群杰同志骨灰的灵车缓缓驶入追思仪式现场。省、市领导和前来追思迎接李群杰同志骨灰的我市各界数千名干部群众纷纷簇拥在现场两侧,怀着无比崇敬、无限怀念的心情和深切的哀思,庄重迎接李群杰同志英灵回归故里。现场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简洁凝重,正中央悬挂着李群杰同志的遗像,整齐的花圈簇拥在遗像下方,两旁对联写着:“风雨连天,滇海翻腾,志士献身已尽瘁;英灵何处,金川召唤,玉龙翘首盼归来。”表达了丽江各族各界群众对这位儒雅老人的无尽哀思和崇高的敬意。 仪式上,古城区区长金光闪在致词中高度评价了李群杰同志坚守革命理想、坚守革命信念,已奉菲薄,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高风亮节和艺术家的高尚情操。他说,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中共云南地下党特委、工委书记,政协云南省第一届委员会秘书长。第一届云南省政协常委、第四、五届云南省政协专职常委,原云南省文史馆名誉馆长、云南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纳西人民的好儿子李群杰同志于2008年5月30日下午14时45分在昆明与世长辞,享年96岁。今天,李群杰同志魂归故里,并将长眠于圣洁的玉龙雪山下,与家乡的人民共生,与家乡的山水永存。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价的精神财富。他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将发扬李群杰同志为党尽忠、为国分忧的革命精神,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坦荡做人、淡泊名利的崇高风范,解放思想、奋勇争先,为全面推进和谐文明小康丽江而不懈奋斗;仪式结束后,按照李群杰同志的遗愿,李群杰同志骨灰安撒在玉龙雪山。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系研究生导师简介李群杰(男) 1970年生;著名记者、作家、书法家、资深媒体策划人、影视文化策划人;1990年3月参军入伍,分别在北京武警十支队和天安门警卫支队服役,1994年转入法制日报从事新闻工作至今;李群杰是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法制新闻工作部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工商大学法学系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法制日报所属媒体法治周末综合业务部主任、全国理事会管理中心主任。 主编作品《刑事执法全书》、《民事执法全书》、《行政执法全书》、《党员素质教育》、《中国工会常用政策法规汇编》、《法学辞源》、《当代中国法学名家》、《中国土地常用政策法规汇编》等; 策划活动“全国法制宣传日书画大赛”、“全国法制经济论坛”、“全国法制新闻人物评选”、“全国监狱高层论坛”、“全国法制新闻培训班”、“庆祝记者节—全国新闻界书画作品展”、“全国新闻界新闻培训班”、“国家安全生产高层论坛”和“全国法学名家高层论坛”等等; 策划的影视作品:《来福来福》、《火红的杜鹃花》、《金阁山传奇》、《道口烧鸡铺》、《道是无情却有情》等; 个人作品诗集《橄榄情》、散文集《都市乡情》、《天安门前橄榄绿》、新闻作品集《跨阶层行走》、报告文学作品集《河南人感动中国》、《生命盾牌》、《家在河南》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