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庆龙
释义
1 中国宇航员

李庆龙,男,安徽定远人,1963年出生,中国最早的两名宇航员之一,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教练。李庆龙1984年成为空军首批本科飞行员。1995年10月,历经重重严格选拔,李庆龙和来自河南的吴杰,成为我国首批两名航天员,并被派往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主攻“太空行走”,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国际航天员”证书。

中文名:李庆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定远

出生日期:1963年

职业:航天员

毕业院校:俄罗斯加加林宇航中心

军衔:大校

简介

1998年1月5日,自称“海归派”的李庆龙与杨利伟等13人一道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光荣一员。 2003年,神舟五号作为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完成任务;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也遨游太空,并执行了“多人多天”的任务,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奇迹。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航天员教练李庆龙的努力。虽然自己并没有被选中成为航天员遨游太空,可李庆龙依然表示:“我是军人,国家让我上,再危险我也要保证完成任务;国家不让我上,我也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性格

李庆龙外表朴实温和,举止稳健却不古板,善谈而有分寸,自信、内敛而不张扬,话语间充满了坚毅和不容置疑的果敢,说到开心处时眉宇间经常浮出笑意,令人备感亲近。

经历

做人一向低调的李庆龙在人生路上有几处不断改变着其人生轨迹的坐标:1980年9月,18岁的他历尽千辛万苦考取了大学;1984年,一毕业即被招为空军首批本科飞行员;1996年11月,万里挑一地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随后的一年里在俄罗斯加加林宇航中心创造了中国式的奇迹;1998年1月5日,自称“海归派”的他与杨利伟等13人一道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光荣一员。当然还有一个坐标不仅磨练了李庆龙的意志与心态,更完善了他的宠辱不惊的人格:那就是与“神舟”五号一起遨游太空擦肩而过。

那种滋味确实不好受。作为一个航天员,必须做好两种准备,一种是身体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更要承受一种历史和文化的重量。这位坚强的男人经历了最刻骨铭心的考验。“当我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用中国人自己培养的宇航员乘坐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飞船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的讲话,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下来。”李庆龙回忆当时的心境时感慨万分。他明白,第一个遨游九天的中国人的每一个举动都将牵动世界的目光,由他和其他中国教练培养出来的杨利伟无疑是最好、最合适的人选。

职责

俄罗斯一位教练说过这样一句话:航天员经过大量的训练,最后机会总是少数人,这本身就是航天员的生活之一。李庆龙说:“我是军人,国家让我上,再危险我也要保证完成任务;国家不让我上,我也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神舟”五号胜利返回后,李庆龙无比兴奋。他的骄傲和那份不需要鲜花和掌声的自豪,都证明在这个伟大的惊世成功中,他也是一分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亲属评价

在表妹的心目中,表哥永远是最出色的:表哥在我们这一辈中排行最长,我们都喊他“老大”。当年,他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一年,靠在工地做小工凑足学费读到高二,并一举考取了空军第二空射炮兵学院,在我们居住的皖西小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特别是毕业后他又成为一名出色的战斗机飞行员,更是为我们这帮弟妹树立了榜样。

表哥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铁一般的纪律性和平和处事的作风。记得在那个凄冷的深秋,姨父身患绝症已到晚期,医生已回天无力,家人提前好几天拍电报给在连云港部队的表哥,要他尽快返家。可弥留之际的姨父在对长子一声声呼唤中仍不见儿子的踪迹,最后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就在所有的人淹没在悲伤中的时候,一个身影猛然扑向姨父的灵柩,嘶声哭喊:“爸!儿子回来了!爸!”泪眼朦胧中,我只能看见还穿着飞行服的表哥剧烈耸动的双肩。后来我们得知,表哥接到电报时,正在执行一项任务,为了避免中途换人给国家带来损失,他就咬牙坚持,直到最后胜利完成任务。

在同学和挚友张力眼中,来自偏远山区的李庆龙无疑是他这位北京大都市人的一面旗帜:1980年9月,这两位来自天南地北的有缘人成了上下铺的好朋友。李庆龙这位大哥吃苦耐劳、执著的品行深深打动了张力。为了练喝酒,李庆龙买了一军用水壶的散装白酒,每天下课回来喝一大口,终于练成了喝酒高手,可他却从不贪杯,表现出极强的克制力;大学四年,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李庆龙坚持长跑从不间断,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在生活上,李庆龙对年轻于自己的张力呵护有加,无微不至,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李庆龙是个十分重情意的人,毕业这么多年,不管身居何位,始终与张力保持着联系,每有好消息,总是第一个告诉张力。

在1995年当时的宇航员选拔小组看来,李庆龙无疑是最好的人选。那时33岁的他已是一名少校衔的师飞行技术检查员,属最高级别的飞行员。从他讲述的最惊魂的两个故事中,其所具备的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技艺折服了在场所有的人。1986年,刚飞行两年的李庆龙驾战斗机执行双机编队特技训练任务,返航时突遇大雾,经验甚少的他凭着冷静的头脑,不慌不忙地严格按程序操作,平安返航,这时他才发现汗水打湿了全身。一次,他驾机升空4000米时,一架大型民用机突然从头顶擦过,惊出一身冷汗。只见他临危不惧,稳操住舵,避免了一次机毁人亡的恶性事故。

事件

10年前在不经意间,只在少年时飞过一次滑翔伞的李庆龙的飞行天赋被开发出来,他好像注定要在天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妻子蒋虹忘不了:“双学士”飞行员的丈夫那副团长的提拔任命马上就到。留,轻车熟路前景可观;走,前途艰险荆棘密布。一天,电视台播出一段纪录片:一位前苏联航天员搭乘的飞船在返回途中发生故障,再过两个小时,飞船就要坠毁。这名航天员掏出怀中的金笔用宇航服包好,对地面上凝望他的妻子含笑嘱咐:请把金笔作为礼物,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看到这里,蒋虹紧紧握住丈夫的手,两行泪水夺眶而出:“庆龙,非去不可吗?”李庆龙平静地说:“我已经报名了!”

蒋虹说,飞行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为了让庆龙安心飞行,结婚15年了从没有打听过他工作上的事,我操持家,把女儿养大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李庆龙理解妻子的这份情意,从不把烦恼事带回家,并要求其绝对信任自己的能力。

俄罗斯加加林宇航中心主任克里穆克将军至今难忘中国人李庆龙和吴杰创造的奇迹。1996年3月,这两位兼具工程学和军事学学士学位的飞行员,率先走进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经过8个月的俄语强化学习,他们被派往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

按计划,他们要在1年内完成原来需要4年才能完成的训练课程,这包括:俄语、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理论和艰巨的任务训练,还要不降标准地参加考试。

“我们不会为此减少训练内容,也不会降低难度标准,这对你们来说可能会很困难。”尽管克里穆克中将对这两个还不能熟练听说俄语的中国航天员明显地表示出疑虑,他还是要求两人上午报到后下午立即上课。

艰涩的俄语和专业课,抗超重训练、抗眩晕训练、抗缺氧训练、海上救生、陆地伞降、沙漠生存……李庆龙还要再加学太空行走技术。“上天的阶梯”难关重重。

两个人默默地交换一下眼神,攥紧了拳头。这一年,德国、法国的受训航天员每周末都要乘飞机回国休假,他俩却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他们和生活老师大练口语,在餐厅,有时甚至在游泳馆和桑拿房与俄罗斯和外国宇航员询问登太空经验,回宿舍再笔录下来。雪地生存训练,他们来到北极圈,像爱斯基摩人一样钻到雪窝棚里,在零下48摄氏度的严寒中靠一块压缩饼干坚守48小时,每人体重减了两公斤。耐热训练,90摄氏度的干风往模拟舱里吹,汗水在脚下汇聚成水洼,他们一口气坚持了52分钟……

“国家花那么多钱,花那么大代价送我们去,并且几年的内容一年要学完,我觉得只有拼命尽量学东西,所以每天晚上基本上都学到12时以后,好多该记的东西必须记住,中午不睡午觉。那时候真正感觉时间就是金钱。”李庆龙回忆道。

一年之后,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困难的李庆龙终于凭优秀的成绩拿到了027号国际航天员合格证书。

说起爱徒杨利伟,李庆龙疼爱有加。而在杨的眼里,李教练既严厉又亲切。他清楚地记得,在酒泉等待飞天的日子里,李庆龙千叮咛万嘱咐:进出舱门的时候一定要慢点,千万别把头盔碰裂了。当杨利伟回到航天城的时候,一见到李庆龙便与他紧紧拥抱,两个具有钢铁意志的男人都留下了激动的眼泪。“谢谢你!”杨利伟大声说到。“谢谢你呀!”李庆龙哽咽道。“我们这帮人从空军来到这里,舍弃自己特别喜爱的飞行事业,就是为了追求上天,但是最后只能有一个人上天。杨利伟代表我们大家实现了这个愿望,这么完美的飞行,这么平安地回来了,能不激动吗?”李庆龙说。

这几年的春节,李庆龙和其他航天员共十几家人,每年都集中到一个人家里过。男人们在饭厅下棋,女人们在卧室聊天,孩子们在客厅玩耍。吃年夜饭的时候,每家做一道菜,在一起聚餐,共祝新年,遥祝远方的父老乡亲,共同期待着载人飞船升空的那一天。2004年猴年春节依然如故,因为训练是第一位的。

2 武汉工业大学教授

湖南省澧县人,中共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郑州粮食学院(现郑州工程学院)粮油储藏系,1968-197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粮食部门工作,1978年调入本院任教,历任粮食化学系副主任、粮油工程系副主任、科研处副处长、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1987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现兼任中国粮油学会理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麦粉分会筹备组副组长兼秘书长。

长期从事谷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是我院食品化学课程的带头人。研究方向侧重于谷物新食品的开发、面粉后处理和系列专用粉的开发与推广,共主持完成了数十项重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术进步三等奖三项,部级优秀科技成果三项。指导学生完成科技项目三项,指导学生完成的科技项目获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四项。《挂面脂肪酸值变化的研究》首次发现挂面加工过程中脂肪酸值下降的规律,并认证其机理,1987年被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年会选为大会宣读论文,获中国粮油学会优秀论文奖。“粮食露天储藏技术与品质变化规律研究”、“大米软化加香技术研究”、“籼米米果生产技术研究”等课题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5-1987年在湖北省广播电台播讲“粮食食品转化技术讲座”和“农副土特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讲座”共50余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1989年被湖北省科协授予“湖北科技精英”称号。曾先后赴瑞士、德国、奥地利、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专业考察或参加国际会议,系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会员。

出版的译著有《营养与食品加工》、《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两部,主编或自编出版的著作有《粮食食品加工技术》、《营养与人体健康》、《粮食科学基础》、《农户粮油储藏与加工》、《家庭农产品保管问答》、《谷物品质分析》等共六部。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编写学院内部使用的教材3部。研制开发的“儿童营养蔬菜粉”、“儿童营养米粉”、“系列米果食品”“中国香米”、“多种专用面粉”、“籼米米果”、“营养强化大米”等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先后被聘任为多家食品企业和面粉企业的技术顾问,进行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食品企业和面粉企业达200余家。为湖北银欣集团、鹏泰(秦皇岛)有限公司、江苏曲起霞面粉厂、华龙面业集团等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开发新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使这些企业每年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内谷物食品加工行业,特别是在面粉后处理、面粉改良剂的应用和系列专用粉开发方面享有很高声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