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凌浩
释义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人物简介

姓 名: 李凌浩

性 别: 男民 族: 汉

出生年月: 1964年12月

籍 贯: 河北承德

行政职务: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首席科学家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与领域: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草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与自然保护区学

学习简历:1982年9月——1986年7月,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系本科;

1988年9月——1991年7月,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攻读生态学硕士学位;

1991年9月——1994年11月,厦门大学生物系攻读植物学博士学位;

1994年12月——1996年12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工作简历 : 1997年2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工作;

1998年6月至今,担任生态中心副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主任;

1995年10月至1996年4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

成果与奖励

承担的项目

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等10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其中的2项子课题和4个专题

承担的课题与项目

1)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浑善达克沙地与京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项目执行负责人,第三课题主持人;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我国生存环境演变与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3级课题“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对干旱化的适应与调控机制的观测与模拟研究”课题主持人;

3)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农牧交错带农牧业集约化技术体系研究”专题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变化的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研究”2级课题主持人。

国际合作与交流

论著、论文目录

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2部。

1. Zhiyou Yuan, Linghao Li, Xingguo Han. 2005.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two Stipa species in relation to soil properties. Oecologia (minor revision).

2. Zhiyou Yuan, Linghao Li, Xingguo Han. 2005. Variation in nitrogen use traits of six species growing in two contrasting environments: riverine wetland vs river bank. Wetlands (accepted).

3. Zhiyou Yuan, Linghao Li, Xingguo Han. 2005.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 trade-off exists between the N productivity and the mean residence time within two Stipa species grown in north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in press).

4. Zhiyou Yuan, Linghao Li, Xingguo Han. 2005. Foliar nitrogen dynamics and nitrogen resorption of a sandy shrub Salix gordejevii in northern China. Plant and Soil (in press).

5. Zhiyou Yuan, Linghao Li, Xingguo Han. 2005. Nitrogen resorption from senescing leaves of 28 species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63: 191-202.

6. Zhiyou Yuan, Linghao Li, Xingguo Han. 2005.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nitrogen resorption in Stipa krylovii native to northern China. Plant and Soil, 273:257-268.

7. Zhiyou Yuan, Linghao Li, Xingguo Han. 2005. Variation in nitrogen use traits of two Stipa species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61:13-25.

8. Liu Hongsheng, Li Linghao, Han Xinguo Hana, Wang Hongyi, 2005. Respiratory substrate availabilit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response of soil respiration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pplied soil Ecology (in press).

9. Wu Jianguo, Bai Yongfei, Han Xingguo, Li Linghao & Chen Zuozhong, 2005. Wu et al.’ reply. Nature, 435.

10. Wang Zhiping, Han Xingguo, Li Linghao, Chen Quansheng, Duan Yi, Cheng Weixin, 2005. Methane emission from small wetla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semi-arid region budget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10: D13304.

11. Jiang Chuangdao, Li Pengmin, Gao Huiyuan, Jiang Gaoming & Li Linghao, 2005. Enhanced photoprotection at the early stages of leaf expansion in field-grown soybean plants. Plant Science, 168: 911~919.

12. 詹学明、李凌浩、李鑫,2005。放牧与围封条件下克氏针茅草原土壤种子库的比较。植物生态学报,29(5):747-752。

13. Wang Zhengwen, Li Linghao, Han Xingguo & Dongming, 2004. Do rhizome serving and shoot defoliation affect clonal growth of Leymus chinensis at ramet population level? Acta Oecologica, 26:255~260.

14. Bai Wenming, Bao Xuemei & Li Linghao, 2004. Effects of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seed banks on its colonization in a moving sand dune in Hunshandake sandland of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59:151~157.

15. Bai Yongfei, Han Xingguo, Wu Jianguo, Chen Zuozhong & Li Linghao, 2004. Ecosystem stability and compensatory effects in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Nature, 431: 181~184.

16. Liu Meizhen, Jiang Gaoming, Li Linghao, Li Yonggeng, Gao Leiming, Niu Shuli, 2004. Control of sandstorm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31(4): 1~5.

17. Niu Shuli, Li Linghao, Jiang Gaoming, Li Yonggeng, Peng Yu, Liu Meizhen, 2004. Gas exchang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response to simulated rainfall in Hedysarum fruticosum var. Mongolicum. Photosynthetica, 42(1): 1~6.

18. Li Yonggeng, Li Linghao, Jiang Gaoming, Niu Shuli, Liu Meizhen, Peng Yu, 2004. Trait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99 plant species from the sparse-elm grassland in Hunshandak sandland. Photosynthetica, 42(2): 243~249.

19. Yuan Zhiyou, Li Linghao, Han Xingguo, Jiang Fenghe, Zhao Mingxu, Lin Guohui, 2004. Effects of plant size on the nitrogen use strategy in an annual herb, Helianthus annuus (sunflower). Acta Botanica SInica, 46(8): 889~895.

20. Yuan Zhiyou, Li Linghao, Han Xingguo, Jiang Fenghe, Zhao Mingxu, Lin Guohui, Ren Lifei, 2004. Effects of simulated grazing pattern and nitrogen supply on plant growth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Acta Botanica SInica, 46(9): 1032~1039.

21. 李凌浩, 李鑫, 白文明,王其兵,阎志丹, 袁志友,董云社,锡林河流域一个放牧羊草群落中碳素平衡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4,28(3):312-317。

22. 袁志友,李凌浩,韩兴国,藜个体在高密度种群中的氮素利用效率,植物生态学报,2004,28(3):294-299。

23. 杨晶,黄建辉,詹学明,李鑫,杜丽华,李凌浩,农牧交错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动态观测与测定方法比较,植物生态学报,2004,28(3):318-325。

24. 李凌浩、韩兴国、王其兵等,2002,锡林河流域一个放牧草原群落中根系呼吸占土壤总呼吸比例的初步估计,植物生态学报, Vol. 26(1):29-32。

25. Li Linghao, Han Xingguo, Wang Qibing, Chen Quansheng et al., 2002. Correlations between plant biomass and soil respiration in a Leymus chinensis community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of Inner Mongolia. 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 44(5): 593-597.

26. Li Linghao, Han Xingguo, Wang Qibing, Bai Wenming et al., 2002. Soil carbon balance in a native temperate grassland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of Inner Mongolia. 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 44(6): 740-742.

27. 李凌浩、邢雪荣,武夷山甜槠林粗死木质残体的贮量、动态及其功能评述,植物生态学报,1996,20(2):132-143。

28. 李凌浩、邢雪荣,美国Coweeta森林水文实验站简介,植物生态学报,1996,20(4):385-386。

29. 李凌浩、林鹏、王其兵、贺金生等,武夷山甜槠林水文学效应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1997,21(5):393—402。

30. Li Linghao,The nutrient balance of the Castanopsis eyrei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Wuyi Mountains,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植物生态学报), 1998,22(3):193~201.

31. 李凌浩,土地利用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1998,22(4):300-303。

32. 李凌浩、党高第、王铁军、赵雷刚,秦岭巴山冷杉林粗死木质残体研究,植物生态学报,1998,22(5);434-440。

33. 李凌浩、王其兵、白永飞、周广胜,2000,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4(6):680~686。

34. 李凌浩、刘先华、陈佐忠,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研究,植物学报,1998,40(10):955-961。

35. 李凌浩、林鹏、王其兵、贺金生等,武夷山不同林龄甜槠林水文学效应的比较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8,9(1):18—22。

36. 李凌浩,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8,9(4):337—341。

37. Li linghao, chen zuozhong, Wangqibing, Liu xianhua, Li yonghong, Changes in soil carbon storage due to over-grazing in Leymus Chinensis steppe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of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7, 9(4):486~490.

38. Li Linghao, Lin Peng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nutrient depositions to soil in a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he Wuyi mountai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8,10(4):426~432.

39. 李凌浩、林鹏、何建源、金昌善,森林降水化学研究综述,水土保持学报,1994,8(1):84-96。

40. 李凌浩、史世斌,长芒草草原群落种间关联与种群联合格局研究,生态学杂志,1994,13(3):62-67。

41. 李凌浩、陈佐忠,草地群落的土壤呼吸,生态学杂志,1998,17(40:45-51。

42. 李凌浩、王其兵、邢雪荣,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几个重要方面的进展,植物学通报,1998,15(1):17-26。

43. 李凌浩、陈佐忠,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分室模型、碳输入与贮量,植物学通报,1998,15(2):14-22。

44. 李凌浩、邹厚远,长芒草草原群落种群空间格局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94,14(3):225-231。

45. 李凌浩、邹厚远,云雾山草原区几个优势种群水平分布格局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91,11(5):54-60。

46. 李凌浩、林鹏,几个种群集聚强度指标的比较研究,生物数学学报,1993,8(4):80-84。

47. 李凌浩、赵明旭,长芒草草原群落取样面积对判别结果的影响,生态与环境论丛,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178-186。

48. 李凌浩、林鹏,热带森林与环境问题,生态与环境论丛,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11-19。

49. 李凌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武夷山研究(自然资源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1-6。

50. 李凌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武夷山研究(自然资源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39-117。

51. 李凌浩、陈佐忠、邢雪荣,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全球变化,植物科学进展(李承森主编),1998,1:249-257。

52. 李凌浩,我国农牧交错带的资源环境特点与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生物学研究与农业持续发展(牛德水主编),科学出版社,285-289。

53. 李凌浩,植物细胞水势测定与数学建模,国外农学,1990,8(5):49-58。

54. 李凌浩,1999,陆地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概论(韩兴国、李凌浩、黄建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85-159,本文共11万字。

55. 李凌浩,1999,全球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概论(韩兴国、李凌浩、黄建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67-197,本文共5万字。

56. 李凌浩等,草原生态系统管理,植物科学进展(李承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Vol. 4:268-279。

57. 刘初佃、李凌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武夷山研究(自然资源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33-38。

58. 刘初佃、李凌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武夷山研究(自然资源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149-154。

59. 王其兵、李凌浩、邢雪荣,植物叶片对硒的吸收与运转,植物学通报,1995,12(supp):149-155。

60. 贺金生、陈伟烈、李凌浩,中国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的多样性特征,植物生态学报,1998,22(4):303-311。

61. 王其兵、李凌浩、刘先华,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土壤有机碳及氮素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植物生态学报,1998,22(5):409-414。

62. 刘先华、李凌浩、陈佐忠,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植被多样性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植物生态学报,1998,22(5):466-472。

63. 陈四清、崔骁勇、周广胜、李凌浩,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CO2排放速率研究,植物学报,1999,41(6):645-650。

64. 黄大明、李凌浩,放牧压力下高寒草甸夏秋草场潜在生产力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2):91-94。

65. 刘先华、韩苑鸿、李凌浩,放牧对草原植物空间分布异质性的影响,草地学报,1999,216-222。

66. 白永飞、宝音、王其兵、陈佐忠、李凌浩,1999,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初步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集(刘公社、王志远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65-171。

67. 康乐、李永宏、李凌浩等,1999,草原区生物多样性与放牧的关系及其持续管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陈灵芝、王祖望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5。

68. 王其兵、李凌浩,土壤圈,生物地球化学概论(韩兴国、李凌浩、黄建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51-84,本文共5万字。

69. 王其兵、李凌浩、白永飞 ,2000,气候变化对草甸草原土壤氮素矿化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4(6):687~692。

70. 王其兵、李凌浩、白永飞 ,2000,模拟气候变化对3种草原群落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24(6):674~679。

71. 苏波、韩兴国、李凌浩, 2000,中国东北样带草原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植物生态学报,24(6):648~655。

72. 白永飞、李凌浩、王其兵、张丽霞、张焱、陈佐忠,2000,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沿水热梯度变化的样带研究,植物生态学报, Vol. 24(6):667-673。

73. 宋明华、董鸣、蒋高明、李凌浩,2001,东北样带上的克隆植物及其重要性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报,21(7):1095~1103。

74. 白文明、李凌浩、宋世环,2001,植物与水分关系研究进展。植物科学进展(李承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V4:295-302。

75. 白文明、李凌浩、宋世环,2001,内蒙古多伦农牧交错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5(4):63-67。

76. 张焱、李凌浩,2001,土壤呼吸研究进展。植物科学进展(李承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V4:246-251。

77. Zhen Wenju, Chen Guocang, Zhang Chenglie, Hu Yuxi, Li Linghao, Lin Jinxing, 2002.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of ion distribution to habitat in the leaves of four ecotypes of reeds. Acta Botanica Sinica, 44(1): 82-87.

78. Bai Yongfei, Li Linghao, Huang Jianhui, Chen Zuozhong. 2001. The influence of plant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composition on ecosystem stability of four Stipa Communities i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Acta Botanica Sinica, 43: 280-287.

79. 陈全胜, 李凌浩, 韩兴国, 阎志丹, 王艳芬, 张焱, 熊小刚, 陈世苹, 张丽霞, 高英志, 唐芳, 杨晶, 董云社. 2004. 典型温带草原群落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生态学报, 24(4): 831~836。

80. 陈全胜,李凌浩,韩兴国,阎志丹. 2003. 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理. 生态学报, 23(5): 972-978.

81. 陈全胜,李凌浩,韩兴国,阎志丹,王艳芬,袁志友. 2003. 水热条件对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退化群落土壤呼吸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27(2):202-209.

82. 陈全胜,李凌浩,韩兴国,阎志丹,董云社. 2003. 土壤呼吸对全球温暖化的响应. 地学前缘,10 (2):X-X.]

83. 陈全胜,李凌浩,韩兴国,阎志丹,王艳芬,张焱,袁志友,唐芳. 2003. 温带草原11个植物群落夏秋土壤呼吸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27(4):441-447.

84. 陈全胜,李凌浩,韩兴国,熊小刚,阎志丹,王正文,白文明,宋世环. 2003. 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植物科学进展, 5:215-221

85. Zhang Yan, Ling-Hao Li, Fang Tang , Quan-sheng Chen, Jing Yang, Zhi-You Yuan, Yun-She Dong. 2003. Comparison of Soil Respiration in Two Grass-Dominated Communities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Correlations and Controls. Acta Botanica Sinica, 45(9): 1024-1029

86. 袁志友,李凌浩,黄建辉.2003. 不同水平上的植物养分利用效率. 植物科学进展(第五辑). 187-200。

87. 白文明,李凌浩,宋世环.2003内蒙古多伦农牧交错区固定沙丘植被群落特征分析.草地学报. 11(3):223-227。

88. Wenming,Bai,Linghao,Li2003.Effect of irrigation methods and quota on root water uptake and biomass of alfalfa in the Wulanbuhe sandy reg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62:139-148.

89. 刘美珍、蒋高明、李永庚、高雷明、于顺利、牛书丽、李凌浩,2003。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生态学报,23(12):2719~2727。

90. 张淑敏、陈玉福、于飞海、邢雪荣、李凌浩、董鸣,2003。林下和林窗内绢毛萎陵菜的克隆生长和克隆形态。植物生态学报,27(4):567~571。

主编专著3部

1韩兴国、李凌浩、黄建辉编著,生物地球化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25,共52万字。

2李振基(主编)、李凌浩(副主编),生态与环境论丛,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1-289,共45万字。

3何建源(主编)、刘初佃、李凌浩(副主编),武夷山研究(自然资源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1-249,共40万字。

参加学术团体

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草原学会第四届草原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

中国植物生态学青年协会第4届理事长

九五期间主持课题

1 中科院生命科学特支项目“植物无性生殖习性的生态与进化研究”专题:植物无性生殖习性在典型草原中的作用,1.5万元,起止时间:1997年1月—1999年12月。

2 中科院重点项目“农牧交错带农牧业集约化技术体系研究”2级课题:草地畜牧业集约化技术体系研究,20万元,起止时间:1996年1月—2000年12月。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3级课题:半干旱草原温室气体与碳素循环研究,3万元,起止时间:1996年1月—2000年12月。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变化的东北森林—草原样带研究”2级课题: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实验研究,14万元,起止时间:1998年1月—2000年12月。

5 林业部GEF小型科研基金项目“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蒙古黄羊生存现状与保护生物学机制研究”,4万元,起止时间:1997年1月—1999年12月。

十五期间主持课题

1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浑善达克沙地与京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 总经费1000万元,项目执行负责人;第3课题“京北农牧交错区生态保育与农牧耦合技术试验示范研究”,课题经费270万元,主持人;起止时间:2000年1月—2004年12月。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专题负责人,经费40万元,执行时间1999年—2004年。

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专题承担人,经费70万元,执行时间2000年10月—2004年10月。

4 农业部948项目:基于3S技术的草场监测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专题负责人,经费2万元,执行时间1999年—2001年。

十一五期间主持课题

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延续:“锡林郭勒草原适应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研究”,课题负责人,执行时间2006-2010年。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维持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 首席科学家助理,经费2800万元,执行时间2007-2011年。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北方草地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骨干成员 。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典型草原植被-土壤系统中N同位素丰度对放牧梯度的响应格局与机理”,主持人,执行时间2007-2009年。

5 中国科学院“海外知名学者百人团队”项目,国内合作负责人 。

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草业高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第一课题 ,专题负责人 。

主要学术贡献

长期以来,以内蒙古草地为对象,系统、深入地开展了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草原土壤-植被系统碳、氮循环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共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其中SCI论文56篇,编著专著4部。现将主要学术成果概述如下:

1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时空动态及其调控机理

在国内较早(1994年)综述和介绍了国际上在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贮量与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生态学杂志,17(40):45-51;植物生态学报,22(4):300-303;植物学通报,15(2):14-22)。系统深入地开展了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生态系统C循环的时空动态与调控机理,家畜放牧、开垦和草地管理等对土壤有机C贮量的影响,根系生产力与碳素周转,生态系统碳平衡与含C痕量气体释放等研究工作。研究发现:①温度是群落水平土壤呼吸季节动态的主要控制要素,而在景观尺度上土壤呼吸的空间格局是由水分、土壤有机质和质地共同决定的。沿水分梯度上地上NPP与土壤呼吸速率之间存有高度显著相关关系(植物生态学报,27:202-209;27:441-447;生态学报,23:972-978;24: 831-836/2649-2655)。②对锡林郭勒草原一个封育20年、处于稳定状态的羊草群落的估算表明,该群落中碳素输入略大于输出,长期以来起着大气碳汇的作用(Acta Botanica Sinica, 44: 593-597; 740-743);而在放牧利用的群落中,重度放牧(2/3采食率)和干旱年份(降水量<300mm)碳素输出大于输入(植物生态学报,28:312-317)。根据对锡林河流域40年来草地放牧强度和年降水量变化的实际情况,初步估计该流域碳素收支的累加结果表现为碳素净的释放(植物生态学报,28: 312-317),由于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壤有机碳损失在12.4%(植物学报,40:955-961)。草地开垦为农田后1-3年内将使土壤有机碳损失20-40%(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86: 529-534; Biogeochemistry, 82: 127–138)。③草原群落中根系呼吸占土壤总呼吸比例的初步估计为20-40(植物生态学报,26:29-32)。④在我国典型草原区,采用碱液吸收法测定结果一般比气相色谱偏高,但显著低于红外CO2分析法(Acta Botanica Sinica, 45 :1024-1029;植物生态学报,28: 318-325)。⑤在我国北方草原地表河流丰富的区域,湿地的甲烷排放量比人们预期的要大的多(J.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10: D13304;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0, 5528-5532)。在该领域共发表CSCD论文约18篇,SCI论文10篇。这些论文被CSCD论文引用次数超过400次,被SCI引用超过50次。

2 内蒙古草原土壤N素转化与δ15N大尺度格局

1998年开始,沿IGBP中国东北样带(NECT)对8种草原植物15N 自然丰度(15Nδ)的梯度变化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4(6):648~655)。2004年沿该样带考察了降水和温度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δ15N梯度变化的可能影响。重要发现是:①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土壤15N自然丰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下降,这与全球尺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然而,其下降的程度要比全球多元模型预测结果大的多,并且水分和温度变化仅能解释δ15N梯度变化总变异的50%(图1,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doi:10.1029/2008GB003315),说明非气象因子在控制生态系统土壤15N自然丰度的梯度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②家畜放牧可导致土壤15N同位素自然丰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放牧通过践踏和排泄物促进了土壤矿化过程中含N痕量气体的释放,同时使生物固氮降低(地表结皮微生物和固氮植物减少),但短时期放牧(20年)的影响效应未达到显著(Plant Soil, 300: 289–300; Biogeochemistry, 88:103–115)。③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群落在N添加的第三年后,随N施肥量的增加不同植物的相对生产量和优势度就发生了显著变化,禾本科植物优势度明显增加,而豆科和杂类草的优势度却显著降低,优势物种的C/N比也发生了改变,主要是由于N输入增加导致了不同植物氮素利用效率(NUE)的分异性变化(Plant Soil, 306:149–158)。高的N沉降速率可能加速含N痕量气体的释放(Acta Oecologia, 34:322-330)。据此我们推测,近几十年来在区域尺度上影响内蒙古草原N循环的非气候因子不是放牧,而可能是大气N输入变化。上述结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大气N输入增加可能导致欧亚温带草原大尺度N循环发生改变,从而被著名刊物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优先发表。在该领域共发表SCI论文5篇,大部分发表在2008年之后。

3 内蒙古草原土壤资源有效性与植物养分利用效率

系统深入地研究了50余种草原植物的N素利用效率及其与土壤水分和N素供应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功能群植物的N素利用效率(NUE)明显不同,而功能群内不同植物之间差异则较小(J. Arid Environments, 63: 191-202);随着土壤供氮能力的下降,NUE呈上升趋势(Oecologia, 148: 564-572; Acta Botanica Sinica, 46:1032-1039)。植物的NUE与土壤水分供应状况负相关(Plant and Soil, 301: 303-313; Plant and Soil, 278: 183~193)。②草原植物NUE和MRT(平均滞留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衡关系(trade-off),在氮素贫瘠的生境中,植物具有较高的MRT和较低的NP,氮素丰富的生境中的植物则具有较高的NP和较低的MRT,这种协调关系反映了植物对不同氮素生境的适应策略(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 56: 272–277; J. Arid Environments, 61: 13-25)。③在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NP与MRT之间也存在相互协衡关系,不同水平上的NUE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Plant and Soil, 273: 257-268)。④植物的NUE与氮素回收转移特性密切相关,植物提高氮素回收效率(NRE)可以延长MRT,从而提高NUE (Plant and Soil, 273:257-268;Acta Botanica Sinica, 46:889-895)。 这些结果为解释我国半干旱草原植物种类替代和植物群落演替提供了重要生态学依据。以我国温带草原重要建群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对象,研究了根系寿命、生产力及其对土壤施肥、刈割和浅耕翻的响影。研究首次揭示:施N肥显著降低羊草根系寿命,且不同土层和不同季节出生的根反应各不相同(Functional Ecology, 22: 583-591.);与人们长期的认识相反,浅耕翻能够显著提高羊草根系寿命,从而增加了C素周转时间,这可部分地弥补由于对土壤扰动增加的土壤C呼吸损失(Plant Ecology, accepted)。这些结果对于正确认识草地管理措施对草地C循环的影响,确定C固持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发表在Oecologia(2006)上的研究结果属于新发现,2年来被SCI引用次数达到11次。

4 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受损机理与恢复重建途径

过度放牧和开垦导致的草地退化是影响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规模最大、最普遍和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制约最大的人类活动。围绕这一重要问题,我们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撂荒地、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和8种天然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动态、养分循环、土壤种子库、退耕还草生态功能恢复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Journal of Ecology、Acta Oecologia、Plant and Soil、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Photosynthetica、Applied Soil Ecology和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等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12篇。基于此,提出了农牧交错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原则是:以“退耕还草、生态保育”为生态治理原则,以“北繁南育、农牧耦合”为主要生产模式,将生态治理与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退耕还草将沙化农田和撂荒地改建为以多年生豆科植物为主的人工草地,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N素和土壤有机质,将贫瘠的农田采取草田轮作的方式加以培肥。通过人工草地建设,达到“进一退五”,从而实现生态保育的目标。该模式在内蒙古多伦县实施6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沙尘暴明显被抑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恢复生态学导论,2008)。这些结果为我国“退耕还草”生态治理及其效应评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