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连达
释义

李连达 , 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7月2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基础室主任、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及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个人资料

姓名:李连达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4年7月24日

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

研究领域:中药药理学

毕业学校:北京医科大学

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及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生平简介

李连达 , 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7月2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基础室主任、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及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研究成果

首次建立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及技术规范

首次建立我国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及技术规范,得到学术界公认及官方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建立一些新的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成为全国应用的标准方法,使中药研究与新药审评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及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为推动中药药理学的学科发展及中医药研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血瘀证

揭示“血瘀证”科学内涵,阐明“活血化瘀”治疗的基本规律与作用机理。提高疗效、扩大适应症,自主或合作研制了冠心Ⅱ号等70种新药(其中活血化瘀新药30种),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推动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起到带头作用,在国内外掀起活血化瘀研究的新高潮,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首创新疗法

首创“中药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心导管移植治疗冠心病”新疗法,解决了供体困难、排异反应、开胸手术风险、费用昂贵及伦理道德等难题。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易于推广,为冠心病治疗开拓了新领域,为干细胞移植建立了新途径、新方法。已获得中华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成就

贡献

四十七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献身于中医药事业,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勇于创新,在中医理论、中药研究、新药研制及推动学科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担任职务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在担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

目前卷入论文造假风波中,具体情况不是十分明了,尚在调查中。

另一只眼看造假

现在研究生经常把导师作为第二第三作者署名在自己的论文里。特别是往知名刊物投稿时,以增加文章通过几率。

从目前披露的论文看,李连达基本是二三作者,主要应该是个人对课题管理疏忽

“烤鸭”与中医“伪科学论”

“烤鸭”VS“伪科学” 学术上有各种看法、争论,这个很正常,对中医的看法有两种极端看法,我觉得都不太妥当。一种看法,中医学在秦汉时代已经到了顶峰,这种科学不太准确,应该说老祖宗的中医学是伟大的,但是还需要继续发展。那种认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完美无缺,不要再发展了,甚至有的人提出来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都能治,这种说法也不太科学。同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医不太了解,认为中医是伪科学,他们的看法也有一些西方的根据,用西方的一些条条框框和医学定义来靠。他们觉得科学的东西一定得能讲清道理,讲不清道理就是伪科学。所以有的人说中医能治好病,但讲不清道理,所以是伪科学。西方能讲清道理,治不好病,就说是科学。这种说法不太准确,是把讲清道理放在首位,还是治好病放在首位?

我们对中医的要求可以说有三步。第一,中药能不能治病救人,这是关键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成分能治好病人,这个要研究清楚;第三,为什么能治好病人,就是作用机制。三个问题都回答了,就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医学,中医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我们首先重第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治好病人,能治好病人,又能说清是什么成分,什么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可以慢慢研究。

有的外国专家来跟我谈,你们中医中药是草根、树皮一锅汤,成分不清楚,作用机制也不清楚,怎么可以给人家用呢,不就是伪科学吗?我说你到中国来,烤鸭喜欢吃吗?他说非常喜欢吃,每次到中国来一定要吃。我说烤鸭成分你都清楚,烤鸭的作用机制都清楚,烤鸭的作用靶点、受体或者是影响哪些基因表达,你都清楚吗?他说不清楚。我说你不清楚,还敢吃烤鸭,还满嘴流油。中药就是这样,一时间还说不清道理,但能够治病,救人,能够使人健康,就先用着,至于作用问题、机制问题,还需要再研究。

中西医合作 各顶起一半天

中国有13亿人口,13亿人口的医疗、保健、防病、治病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包袱。到今天为止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背不起这个包袱。但是在我们国家必须背,光靠西药力量不够,光靠中医力量也不够,所以必须中西医合作,各顶起一半天,这样才能把13亿人口的医疗、保健、防病、治病的沉重包袱背起来,这是中医学的最大优点。目前将近有6、7亿的人口都接受过中医药的治疗和服务,全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医药网络。

中医学的未来发展,或者说中国医学的未来发展,现在也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西医应该吃掉中医,因为西医是科学的,中医是不科学的,所以就提出来要废除中医药。第二类看法,认为中医把西医给熔化了,因为中医是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成为主流。第三种看法,认为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唯一正确的道路。我的看法,中国医学发展的道路应该是多样化的,应该是两个学术体系,三种类型长期共存,优势互补,有分有合,共同发展。因为中医有中医的优势,西医有西医的优势,两者合起来更有优势。所以需要长期共存。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也要有分有合,不要一刀切。

不赞成为达商业目的夸大疗效

现在有人出于商业目的,夸大吹嘘中药的疗效,这个不好,中医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缺陷,它在治病救人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不能认为它可以包治百病,所以无论是对中药还是西药,需要一个积极的看法,我们不赞成夸大吹嘘,也不赞成贬低它。

论文造假

最近,在互联网上搜索“浙大”,出现了很多有关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涉嫌论文造假的帖子,甚至有网友用了很极端的词语:“李连达院士的研究成果=剽窃+造假+一稿多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昨天,记者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事件起因

浙大校长收到两封信 “李连达院士论文造假”

第一封信: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学术造假

11月18日,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的祝国光教授在芬兰给浙江大学的杨卫校长发去了一封题为《提倡严谨治学,反对学术造假》的信。

信中祝国光告诉杨卫:有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有学术造假问题。

经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认真研究认为,论文作者不仅一稿多投,而且还存在严重造假。曾经刊登该研究小组论文的德国《NSA药理学杂志》、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波兰《药理通报》等先后公开发表声明,称这是“科学的欺诈行为”,并将这些已发表“学术论文”删除,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目前,国际上深入调查正在进行中。

祝国光教授在信中表示,“浙江大学一直以严格治学著称于世,我们一直引以为荣,想不到会发生这论文造假之事,并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名下。”

第二封信:一稿多投,损害我国中医药在欧洲声誉

正当浙江大学对此事展开调查之际,12月6日晚,祝国光教授又给浙大杨卫校长发去一封信。

信中说,我们又发现李连达院士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两篇文章,先以英文发表在国外期刊,然后隔数月或年余,又在国内以变换第一作者为李连达院士的名义发表,并且中文的论文没有提及任何该文已经用英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甚至在其参考文献中也未列上。“说明作者是有意避开已经发表的相同文章!”

祝国光教授表示,李连达院士研究组的造假论文一案,已经严重损害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在欧洲的声誉,损坏了我们中医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形象,影响了我们的中医药市场。

媒体调查

共有十三篇论文被指造假 此外,据人民网报道,一些专家、学者在互联网上揭发,近两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领衔的研究小组,在国际、国内多家著名医学杂志上采取剽窃、编造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手段,发表“学术论文”13篇,以骗取国家科研经费。这些由浙江大学药学院多名研究人员联合发表的论文都有李连达署名,其中,李连达作为第一作者署名的有两篇。研究小组以这些“论文”立项,分别得到国家博士后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要基础研究973计划以及浙江省教育厅、科技厅、中医药局等项目经费资助。

各方反应

浙大回应

论文造假是其所带的博士后所为

浙江大学新闻发言人以书面的形式就此事对媒体公布了学校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称“论文造假事件”主要是李连达院士所带的博士后贺海波个人行为,其他作者并不知情。

文中说,“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收到某教授的邮件,投诉他已经毕业的博士生、原浙大博士后、时任浙大副教授贺海波在论文中末经他本人同意使用了他的研究组的数据,属剽窃行为。浙江大学药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十分重视,当即开始了调查。贺海波已向学院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向他的博士导师当面作了检讨。

“贺海波于2006年6月进入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7月被浙江大学聘为副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查明:贺海波在浙大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其论文存在剽窃、一稿二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的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11月13日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其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如发现任何与此相关的学术不道德的行为问题,都将一查到底。”

浙大方面还表示,国外的这些期刊并没有刊登,只是录用。

新闻发言人表示,抵御学术腐败,维护学术道德,是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高等学校的共同责任。浙江大学一贯十分重视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学校把此事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反面教材,加强对博士后和新进教工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教育,采取进一步措施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部分专家

调查结果有疑点

不过,也有专家对该处理结果不满意。有专家认为:几篇论文中,其科研设计、思路、检测方法及项目,实验选择及搭配都有一定水平、英文水平也很好,不像出自博士后学生一人之手。而且,一个如此多项目的药学试验,并非一个人所能完成。而且,论文立项必须通过层层审批,其他作者不可能不知道,所获科研经费也不可能被某个人所用。而前三篇论文的中心课题,是李院士近几年最核心、最重要的课题,“不知情”有点说不过去。

不少专家认为,从学术规范来说,只要论文的作者对用自己的署名没有异议,一旦论文出问题任何人都难逃其责,而非一人承担。

知情人士

与高校教授考核体系有关

事实上,有知情人士称,之所以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是高校对旗下老师的考核体系造成的,老师发表论文数量直接跟收入、晋升等有关。

在浙江某高校的考核体系上看见,申报正教授要求的论文基数是:文科8篇以上,理工科6篇以上,其中权威核心刊物2篇以上。其中,每一类刊物的发表都被分别记分。此外,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省、部级科研课题等也被分别记分。最后的总分将决定该教授在学校里的升迁。

因此,国内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学生在一些核心期刊上刊登论文,老师会要求学生带上自己的名字,有时候还是第一作者。“每学年论文数量这么多,教授根本无法仔细查看每篇论文,涉及一些试验数据等更无法短时间内核实真伪。”浙江某高校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说,也正因为如此,国内高校有不成文的规定,如果论文主要是学生完成的,无论指导教授名字放在什么位置,出了问题均只处理学生不处理教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