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克己 |
释义 | 男,1945年11月28日生,重庆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副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员。 中国演员李克己艺术简历1962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62班; 1966年毕业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 1973年-197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1978年进电影学院表演系师资班学习; 1980年至今在表演系任教。曾担任81(新疆)本科班班主任,89班本科副主任教员,94本科班主任教员,97进修班、99进修班主任教员,2000高职班副主任教员。 研究课程电影表演艺术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与当代电影表演 艺术作品导演的舞台多幕剧 《一仆二主》 《没毛的狗》 参加表演的电影 《车轮滚滚》 《长城新曲》 《风云岛》 《芒果之歌》 《苗苗》 《无枪的枪手》 《沙漠的春天》 参加表演的电视剧 《故道情深》 《五月的鲜花》 《明月几时有》 《人间正道》 《闻一多》 参加编剧、导演的电视剧 《他们来自远方》 《捡来的孩子》 《明月几时有》 《心中的爱》 《黄鹤思归》 《五彩石》 获奖情况《五彩石》获铁路题材电视剧二等奖。 台籍烈士李克己简介李克己,台湾省台南县人,1931年在厦门加入中国共产党,由党组织派到闽南参加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先后任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军医,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政治部主任;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委员。是我党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出色的军事指挥员。1934年5月,在平和县五寨战役中,英勇牺牲。 革命经历1907年,李克己出生在台南县北门郡佳里街一个破落的小资产阶级家庭。 1928年,李克己参加“台共”领导下的“农民组合”,并任该“组合”的“中央执委委员”。 1929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大肆搜捕“台共”领导下的“文化协会”成员和“农民组合”干部。李克己在厦门鼓浪屿以医生职业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1年初在厦门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厦门、石码一带坚持党的地下工作。 1931年3月分配到闽南参加由陶铸、王占春、李金发领导的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任军医。随军转战于漳州南、北乡,白云、洋尾溪、小山城、龙岭、车本、三坪和瓯寮一带。 1932年4月攻克闽南重镇漳州,5月中旬开始李克己被派负责领导红三团的医务所的工作。 1932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根据革命形势需要,主动撤离漳州,回师中央苏区。 1933年1月,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在龙岭召开扩大会议,李克己当选委员。 1933年6、7月间,李克己升任红三团总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1933年秋,红三团两个连三百多人驻防大田坑、小田坑、白云、上峰一线,十九路军又以一个团兵力来犯,尹利东、李克己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李克已知道十九路军有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一段光荣历史,在他们基层官兵中有些人是有爱国思想、反对打内仗的。因此,李克己指挥部队在阵前开展政治攻势。在我军政治瓦解下,十九路军的一个机枪班长,一个司号员和两个弹药兵临阵倒戈,携带机枪,子弹向我投诚。十九路军部队当晚即撤离阵地。这一仗对巩固我靖、和、浦根据地,鼓舞士气,瓦解敌人起了很大作用。 1933年11月,我红三团的三个连开往南靖、漳浦两县边缘的大坪山上休整,后被敌人发现,即调动民团包围我军。在形势紧急而团长又不在的情况下,李克己毅然挑起指挥重任。李克己临危不惧,指挥正确,我军终于化险为夷,并创造了突围中无一伤亡、无一被俘的战绩。 1934年春,国民党东路讨逆军第三师李玉堂部进驻漳州,并派兵配合保安队向我红三团进犯。李克己率领二个连在大坪、掷石山中伏击并消灭了该部二个排,毙敌、俘敌甚多,缴获了大量武器,保卫了中心苏区分田斗争的成果。 1934年5月4日,李克己在鹰仔背岭被敌人机枪打中腹部,他的战友骆奇峰立即背他下岭到牛运窟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评价李克己牺牲时,年仅二十六岁。他以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贞和战斗不息的革命精神的赞歌。烈士的事绩光照后人,烈士的丹诚永不泯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