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洁之 |
释义 | 李洁之(1900~1994年),家名清廉,广东兴宁县新陂镇上长岭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孙中山再造民国时,他毅然参军,先后毕业于陆军步兵军事教练所、陆军步兵学校将官研究班。他先在粤军第一师邓仲元部任班长。民国10年(1921)被选拔为大元帅府警卫第三团叶挺部排长,后升任第一师第三团邓演达部连长,担负护卫大元帅府任务,直接保卫孙中山的安全。其后历任广东部队营长、师经理处长、平南盐务总局长、步兵独立第二团上校团长、独立第四旅少将旅长。民国21年(1932)以后4年间任虎门要塞少将司令,负责海防防务。当时主持广东军政的陈济棠勾结日本军阀,积极进行假抗日真反蒋的内战活动,企图夺取蒋政权而代之。其时大规模内战已迫在眉睫。李洁之本是陈济棠的亲信,但反对陈的做法。为制止内战,保存国力,共同抗日,他先后与广东部队10多位将领联系,取得共识,策动第一军军长余汉谋领衔揭露陈的阴谋,并实行兵谏,迫使陈济棠宣布下野,一场即将爆发的内战遂告平息。民国25年(1936)7月,他接任广东省会警察局长,即将前任移交接管的230名政治犯悄悄地释放,又停止执行邮电新闻出版物检查及取消广州市居民入户担保办法。这对于团结各党派各阶层共同抵御外侮,是极为明智之举。日本南侵广州弃守前,李洁之已改任第四战区兵站中将总监,后又调任第七战区军粮计核委员会中将副主任。在任期间,一改过去各部队食粮食盐朝不保夕的困难情况,还有余粮借给灾民。抗战胜利后几年间,广东抗日部队多被蒋介石用各种手段分化瓦解,许多军政人员包括李洁之在内都处于投闲置散的境地,心怀不满。李洁之到达汕头弃政从商,开设“中国渔业公司”,名为企业,实际是聚集一批旧军政人员议论和制订反蒋投共的计划。李洁之是核心人物,多次奔走于香港、广州和汕头之间与各方联络。1949年4月,他被广东省政府委任为第九区行政督察(闽粤赣边)专员兼保安司令。5月1日他偕中共香港分局派来的联络员陈汉欣秘密离开汕头,到达兴宁就职,旋即与驻军河源等地的曾天节、魏汉新等联系共商起义事宜。18日即宣布和平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次起义使粤东、闽西两区16个县联成一片,粉碎了蒋介石残部在赣州、长汀间固守的计划。不久李洁之就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副主任。 建国后,李洁之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黄埔建港管理局副局长、省水利厅副厅长。1957年整风、反右扩大化时,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1年被摘掉“帽子”,任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兼军政史料征集组长。这时候,他积极撰写了数十万字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1979年4月,李洁之的错案得到彻底平反改正,被委任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他认真组织省参成员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为我省的“四化”建设出谋献策。1983年4月,被选为省政协副主席兼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直至1988年换届为止。1989~1990年,他将自己历年所写并已在《全国文史资料》等书刊发表过的著述加以整理,由《兴宁文史》编辑部编纂为《李洁之文存》并排印出版,共70多万字,是粤东文史部门极具参考价值的书。 李洁之于1951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历任该党广东省委员会第一、四届委员,第五、八届常委和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副主席。 《南方日报》1994年1月20日报道李洁之逝世的消息时,称李洁之“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就长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