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家庄村
释义
1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坝营镇李家庄村

李家庄村位于坝营镇辛集办事处西北1.5公里处。有191户,819人;耕地1611亩,其中水浇地800亩。有砖厂1座。据传,“燕王扫北”前,有李氏土民在此定居,村名李家庄。

2 河北省平泉县郭杖子乡李家庄村

1、河北省平泉县郭杖子乡李家庄村

李家庄村位于河北省平泉县郭杖子乡政府东北20华里处,现村中有人口1150人,耕地面积1559亩,山场面积1万亩。村中农作物玉米占70%,谷子,大豆占30%。村中林果板栗,山杏共1012亩,松树,杨树10亩,刺槐60亩。村中养有牛5头,羊400只,猪200头。村中每年对外输出劳务300人,村中将以发展林果业为主,加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品种,增加村民的收入。

该村近年共修路1.7公里,修坝1.5公里,沼气池29个,退耕还林1012亩,造林400亩,安装了电话,更换自来水管道总计1200米,新建米面加工厂一处。

3 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李家庄村

位于仲村镇北部5公里。全村有408户,1326人,全村有党员43人,村干部3人,全村土地面积1824亩,其中耕地1424亩。2007年实现人均收入3840元。有线电视、电话、宽带信息进村入户率达到80%以上。

该村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种植桃树1000多亩,按今年的行情亩收入均达到6000多元,其余种植有花生、地瓜。村中现有大棚肉鸡养殖户20多户,年出栏肉鸡50多万只。该村自2001年就投资8万余元打深水井一眼,铺设管道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截至到目前,全村通街道并水泥硬化道路8公里,完成8000米渠道修建工程,街道两边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

将来,该村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做好组织、发动、服务工作;立足“一村一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加快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现在黄桃基地的基础上,在发展纯地瓜淀粉粉皮加工户20户,预计年加工粉皮40万公斤。

4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泊里镇李家庄村

李家庄村位于泊里镇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处,有耕地面积567亩,果园56亩。

相传,明永乐年间,李、苗、周等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取名李家立庄,后简称李家庄。清道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李家庄。该村2004年底有居民109户,村民338人。

李家庄历史上以农为主,旧社会是个佃户村。解放后,农业生产逐年发展,并相继兴办了工副业;1966年冬天又发展果树栽植80余亩。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其中油坊12处,有13户办起了汽车长途运输业。蛋鸡存栏量8万只以上。苗木面积40余亩,经济林500余亩。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4808元。

5 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李家庄村

村庄由来

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李姓迁来此地立村,称李家庄。原属平度,解放后,正式划归即墨。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在平度界内。

政区人口

即墨市移风店镇辖村。在移风店西南6.5公里,大沽河东岸。全村有耕地面积1560亩。2006年,全村共有334户,总人口为117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829人。

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407吨,经济总收入为163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157元。

6 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李家庄村

村庄由来

明正统年间有李姓迁来建村定居,以姓氏命名为李家屯,村名至清嘉庆年间庙内所铸之馨为证,清末民初因受周围各村名影响,改李家屯为李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部,东邻翟家庄村,西靠西辛庄,南连大兰村,北接荆家庄村,耕地面积1198亩,全村172户,614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贩运、建筑业为经济发展的重点。现有民营企业、餐饮、服务业3户,从业33人。从事粮食贩运、加工销售50人,年收入100万元。从事建筑业人员100人,年收入80万元。固定资产50万元。2005年,经济总收入430万元,人均纯收入5300元。

优势产业

种植、养殖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种植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有种鸡场2处,年提供良种鸡30万只,收入80万元。养猪大户4户,年收入20万元。

社会事业

硬化、绿化、美化街道10条,投资12万元,栽植速生杨树4000棵。2005年该村居民吃上自来水。2005年有卫生室1个,固定电话130部,有线电视用户100户。

7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李家庄村

曾名李家庄。在夏店东一公里。明隆庆年间,李姓从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花园里迁此立村,以取扶持安宁嘉言,故名李家抚安。1955年农作合作化时期,改名李家庄。因与东冢等乡的李家庄重名,1981年复称李家抚安。聚落呈长方形。50户,210人。耕地371亩,主产粮棉。

8 山东省平度市白埠镇李家庄村

村庄由来

300多年前,李姓先祖,来此处居住,立名李家同李戈庄,后简称李家庄。

村庄简介

村庄位于白埠镇驻地东约2.5公里处,占地面积0.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3亩,农业人口309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粮食面积500亩,亩均粮食单产1000余公斤,植桑养蚕户10余户,养鸡5户,养猪大户2户, 2005年经济总收入280万元,其中农业方面收入115.5万元,养殖业收入32万元,服务业收入16.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400元。

优势产业

该村种植大棚菜、西瓜高效蔬菜为经济支柱,年纯收入26万元,户均4000元。

社会事业

2005年该村完成了除氟改水工程,使全村村民吃上自来水,绿化、硬化整修街道4000余米,投资4000元种植柿树800余棵,现有固定电话70余部,有线电视58户,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户60户,参保率达90%。

9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郭庄乡李家庄村

李家庄位于五福峪北部, 是五福峪所辖的一个自然村。34户,167人。地处南坪山脚下。主产小麦、玉米。

清光绪十三年(1833年)《李氏族谱》载:“始祖讳失考,相传明洪武年间,自冀州迁淄川菜园庄。十世祖始迁五福峪李家庄。”据此,明万历年间建村。据该村71岁老人郑玉强讲:本村李姓都是从淄川菜园庄迁来定居的。因村中李姓最多,故名“李家庄”。

10 山东省费县朱田镇李家庄村

李家庄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800人,耕地800亩,2009年人均收入5800余元,交通便利,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近年来李家庄村两委班子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一、发展多种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该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金银花生产、名优果品种植,成效显著。目前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达200余亩,名优果树600余亩,2009年户均增收3000余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与此同时,该村还积极帮助富余劳力外出务工,年组织外出务工达100余人。

二、夯实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发展。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条件。该村本着规划先行、结合实际,遵循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要求,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投资近200万元对李家庄村河开展围河拦坝护堤建设工程,计划围河造田200余亩,努力打造成生态、环保、休闲度假的绿色家园;投资近20余万元修建娱乐休闲广场1处。同时该村通过金银花给水配套工程项目的实施,打机井4眼,修建蓄水池6座,使全村户户用上自来水,形成哪里有田哪里就有水的农业灌溉网络。

三、强化村容环保,改变村容村貌。村容整治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该村在抓好规划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建设。该村建设水泥路1500米、架设路灯20盏,建休闲广场一个。实行环境卫生责任制,对村主要道路实行责任到人的追究制度,同时配备2名环卫工作人员, 确保村容村貌的整洁。

四、加强民主管理,倡导文明新风。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该村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成立了村老年学校,并发挥老同志余热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加强村规民约教育,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成立了5人组成的理事会,成员是一些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参于村建设和质量资金使用监督,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

11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李家庄村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李家庄村

位于石家庄以北25公里,距离正定县城10公里。隶属于新安镇。

李家庄村拥有耕地2000余亩,人口3000余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村内穿过。粮食主产为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现在在村北沙地建有大型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村南有李永利种猪场,为正定县主要的种猪来源地。

李家庄村 之所以叫做李家庄,是因为村内绝大部分人口姓李,目前只有20余人姓炳。

12 河北省藁城市张家庄镇李家庄村

村情概述

李家庄村村址位于河北省藁城市张家庄镇中西部,藁城市区西北约26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687亩,总户数133户,人口557人,均为汉族。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电力充足,通讯便利。

经济简介

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工副业以蛋鸡养殖、饲料加工为主,私营企业有1家,从业人员20人。拥有汽车、拖拉机等大小机动车辆20多辆。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2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1元。

基础设施

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建有教学楼、商店、卫生所等公益设施,适龄儿童入学率100%。85%以上的农户有彩电、洗衣机、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家家通自来水,村民生活水平居全镇中上等。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村。

13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李家庄村

村情概况

李家庄村隶属于苍山西镇美翕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苍山西镇北边,距离美翕村委会10公里,距离苍山西镇16公里。国土面积1.47平方公里,海拔2250米,年平均气温13.5 ℃,年降水量1340.8毫米,适宜种植核桃、玉米等农作物。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5亩(其中地195亩),人均耕地1.4亩,主要种植玉米、杂粮等作物;拥有林地18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7.86亩,主要种植核桃、苹果等经济林果;草地70亩;荒山荒地100亩,其他面积35亩。无资源。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全村有29户通自来水,有2户饮用井水。有3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户;该村到乡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6公里。全村拥有拖拉机3辆,摩托车10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户;建有小水窖3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0亩,有效灌溉率为4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7亩。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12%;畜牧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2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8头,肉牛8头);林业收入20万元,占总收入的42%;第二、三产业收入3.67万元,占总收入的7%;工资性收入5.5万元,占总收入的55.5%。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人(占劳动力的8.1%),在省内务工6人,到省外务工1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核桃、玉米,主要销售往县内。2006年核桃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72%。该村发展核桃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个,其中,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数31户。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1户,共乡村人口140人,其中男性75人,女性65人。其中农业人口140人,劳动力86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其中族汉128人,彝族11人,其他民族1人。

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0人,享受低保7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6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李家庄小学、美翕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县、镇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公里,距离中学16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人,其中小学生8人,中学生6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95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60个(劳均1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党员总数3人,党员中男党员1人,女党员2人。团员11人。

14 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李家庄村

概况

李家庄村隶属于门头沟区清水镇,距镇政府9公里,属于西部深山区,全村村域面积12000余亩,耕地面积400余亩,以林地为主。全村人口380人。村内基础设施完善,有休闲广场、大礼堂、健身场等等民生设施,另外村内街坊路全部硬化,安全饮水工程铺设管道到每一家,污水处理工程铺设管道、户厕改造、节能灯等均已完成。

交通

从地铁苹果园站乘坐892公交车可以直接达到李家庄村。

主导产业

村内支柱产业为林果业、养殖业、及附属产业,全村有果园200多亩,一个养鸡场正在完善之中。

15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李家庄村

乡村概况

李家庄村隶属于河西镇解家营村委会。位于河西镇西边,距离镇政府3公里,到镇政府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2694.5亩,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5.2℃,适合种植烤烟、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75亩,林地1125.1亩,人均耕地0.94亩。全村有农户80户,共293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288人,劳动力176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5元,农民收入以烤烟、粮食、蔬菜种植业为主。

农村经济

2007年李家庄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2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2%;畜牧业收入17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1%。外出劳务收入7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28055元,人均纯收入3645元。

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土木结构住户72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户6户。

2007年底全村有汽车2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11辆。

基础设施

该村目前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 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有76户通自来水,4户饮用井水;80户通电,7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0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有8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 “一池三改”的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03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