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继凯
释义

李继凯

李继凯

山东省滕州市人,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经求是论坛秘书长,聚赢阁联盟理事会执行理事、秘书长。

担任职务:

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经求是论坛秘书长

聚赢阁联盟执行理事、秘书长

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咨询专家组成员

山东省莒南县经济发展顾问

基本介绍:

山东省滕州市人,1972年生,长期在中央及新闻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现任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经求是论坛秘书长,聚赢阁联盟理事会秘书长,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咨询专家组成员,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政府发展顾问及多家企业咨询顾问。

曾参加国家《黄河三角洲规划调研》、《十二五规划思路调研》等国家重点规划调研工作,参与《山东德州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调研》等地区经济发展调研,先后撰写《探索我国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中国农村治理创新模式研究》、《中国企业如何走出“短寿阴影”》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研究报告;并先后组织“城市化发展暨‘综合开发模式’高层研讨会”、“中国企业发展暨‘短寿现象’研讨会”、“等多项专题研讨活动;主编“中国改革与发展经典案例剖析系列丛书”、“中国县域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典型案例研究丛书”。

2010年创办由国家科技部主管的中经求是论坛。2011-2012年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经求是·季度经济分析会。2011年5月29日,正式组建官产学资交流平台与高端财富成长俱乐部---聚赢阁联盟。2011年6月3日,担任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韩国贸易协会、日本日中产学官机构联合主办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高层论坛”的中方代表团组织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委托各种研究课题。受聘为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恒宇集团、山东信义机械等多家企业发展顾问。

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研究、产业政策研究、产业经济研究、产业集群发展、产学研合作

组织承担课题研究:

1、主持《新型城镇化暨“蔡家洼模式”研究课题》

2、主持《中国水果产业流通体系创新研究课题》

3、主持《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暨“百村万户千万只兔”扶贫工程课题》

4、主持《义信机械暨“高档重型数控机床研制基地创建”研究课题》

5、主持《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课题(2010—2015年)》已完成以下子课题:

子课题:HF燃油乳化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课题

子课题:太阳能跨季采暖(冷)及储存系统在建筑上的应用课题

子课题: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与产业发展课题

子课题:无菌纸盒灌装产业创新发展课题

6、参加国家《黄河三角洲规划调研》

7、参加国家《十二五规划思路调研》

8、参加《山东德州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调研》

9、参加《开滦集团转型发展专家调研》

10、参加《临沂市十二五发展思路调研》

11、参加《莱芜市核心产业暨大项目建设规划调研》

组织举办重要活动:

2010年4月18日,组织举办“中经求是论坛”

2011年2月12日,组织参与“大连长兴岛自由贸易区建专家座谈会”

2011年5月29日,组织举办“首届中经求是·季度经济分析会”

2011年6月2日,组织参与“首届中日韩FTA民间高层论坛”

2011年8月20日,组织举办“第二届中经求是·季度经济分析会”

2011年12月17日,组织举办“第三届中经求是·季度经济分析会”

2012年3月17日,组织举办“无菌纸盒灌装产业创新发展课题调研专家座谈会”

2012年3月25日,组织举办“第四届中经求是·季度经济分析会”

参与重要活动:

2011年3月27日,出席“服务产业集群创办村镇银行”专家座谈会

2011年4月12日,出席“中国家居行业跨界合作论坛”

2011年4月22日,出席“榆树庄转型规划开题专家咨询会”

2011年9日18日,出席“广东顺德中国南方智谷发展专家论证会”

2010年10月8日,出席“中韩土地规划国际研讨会”

著作及文章:

《探索我国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文章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短寿阴影”》文章

出版《中国农村治理创新模式研究》(主编)

主编“中国改革与发展经典案例剖析系列丛书”

主编“中国县域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典型案例研究丛书”等。

主编《中国水果产业流通体系创新暨“泰纳模式”研究》产业调研报告

主编《加快推进技术产业化,促进产业快速发展—HF燃油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调研》产业调研报告

主编《太阳能跨季采暖、采冷及储存应用项目创新与发展研究》产业调研报告

主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促进葫芦工艺品产业发展》产业调研报告

主编《战略转型:“百年开滦”再创辉煌——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产业调研报告

主编《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产业调研报告

主编《辉煌嬗变:演绎国企改革发展新传奇——山东中矿集团改革发展经验与启示》产业调研报告

李继凯

出生年月: 1957年10月

工作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职称职务: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发展规划与“211工程”建设处处长

学术兼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年鉴》编委等。

基本介绍:李继凯,男,祖籍江苏宿迁,1957年10月生于睢宁,后移居邳州20余年,徐州师范大学77级中文系学生,毕业后任中学教师年余。1983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导师黎风先生,1986年毕业获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文学院教授。1998年评为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同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2001年起担任学校研究生处处长,2002年获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起改任学校发展规划与“211工程”建设处处长,兼“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研究工作简介: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学文化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及参与主持、撰稿的各类项目多项。主要著作有《新文学的心理分析》、《中国近代诗歌史论》(与史志谨合著)、《民族魂与中国人》、《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全人视境中的观照——鲁迅与茅盾比较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4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复印。曾获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参与编写的丛书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7年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三等奖,还先后获陕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0多次。1998年被遴选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性成果:

1、《民族魂与中国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全人视境中的观照——鲁迅与茅盾比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民间原型的再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第4期.

5、《女性文化与艺术女神》.《文艺研究》,1995年第6期.

6、《新时期文学比较批评概观》.《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2期全文转载.

7、 《论秦地小说作家的废土废都心态》.《文艺争鸣》,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5期转载.

8、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创造》.《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8期转载.

9、 《著书亦为稻梁谋——略论物质文化视境中的鲁迅与茅盾》.《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转载.

10、《文化习语:走向全球化的初阶》.见:《全国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11、《胡风与茅盾的交往、冲突及比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

12、《西部文学与文化习语》.《唐都学刊》,200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转载.

13、 《方法、眼光及现代文学史建构》.《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

14、 《优化高校文科研究生学术环境的要素》,《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第9期.

15、 《郭沫若: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创造者》,《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6、 《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该刊英文版2011年第1期转发.

17、《墨舞之中见精神》,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18、《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详细情况请参阅“中国文学网”、“中国知网”等,这次根据真实情况进行了新的编辑,敬请不要随意改动!谢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