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富荣 |
释义 | 李富荣,曾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1957年获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赛男子单打冠军。196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之后与队友合作,又夺得第27、28、31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1974年~1983年,执教中国乒乓球男队,率队夺得第33、34、36、37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1994年9月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1999年5月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2001年5月当选亚乒联主席。 中文名:李富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42年 运动项目:乒乓球 专业特点:以“狠”著称,左推右攻型 主要奖项:世乒赛男子单打亚军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 重要事件:执教中国乒乓球男队1994年9月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1999年5月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2001年5月当选亚乒联主席 体育人生(黄金时代:金牌之师和时尚之师 运动员小李:1959-1973 教练员老李:1974-1981 训练局“局座”:1981-1997 决策者“李局”:1997年到2004年 时尚“达人”李富荣:2004年至今) 个人信息姓名:李富荣性别:男 职业: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 出生年代:1942年 出生地:上海 籍贯:浙江省绍兴人 主要经历1957年入上海体育宫业余体校进行乒乓球训练。 1958年入上海乒乓球队,同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五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混合双打亚军(与韩玉珍合作)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庄则栋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63年在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王家声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6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王家声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71年在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从1961年至1984年八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62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74年起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79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 1979年起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并担任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分级分组委员会委员。 1978年、1983年当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副局长。 1984年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率领代表团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教练员之一。著有《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与他人合作编著)。 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张燮林进行乒乓球表演。 1988年,到北京体育学院进修。 1990年起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后又任中国兵乓球协会副主席,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94年3月起任全国乒乓球管理中心主任,同年9月当选为中国奥委会副主席。 1996年10月22日,当选为第三届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 1999年5月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是第5、6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1年5月3日在大阪举行的亚洲乒乓球联盟大会上,当选为亚乒联盟主席。与梁焯辉、徐寅生等合著有《现代乒乓球理论、技术、战术及其训练的研究》。 先后7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1989年两次被评为建国以来杰出运动员。1994年被评为“建国45周年体坛45英杰”之一。 2004年12月16日收到国务院通知,免去李富荣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职务。 2009年参与16集大型体育文献纪录片《与梦齐飞》节目录制 曾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12年。 技术特点其技术特点以“狠”著称,左推右攻型,主要靠正手和侧身攻得分,并练就“正手打回头”的绝招。 直拍快攻打法,发球多变,攻势凌厉,步法灵活。 体育人生黄金时代:金牌之师和时尚之师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乒乓球运动有三个黄金时代——李富荣在其运动员时代经历了中国乒乓球的“黄金一代”,以男子团体和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三连冠为标志;在其教练员时代,缔造了中国乒乓球的“黄金二代”,以1981年包揽第36届世乒赛全部冠亚军为标志;后来,他又在领导岗位上,带领昔日的弟子们和弟子的弟子们创造了中国乒乓球的“黄金三代”,这个时代从1995年天津世乒赛开始直至今天,以多次包揽世乒赛冠军和奥运会冠军为标志。 在每一个黄金年代里,中国乒乓球队不仅是金牌之师,而且是时尚之师。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时尚,例如在李富荣的教练员时代—— 在那个年代,随身携带的乒乓球拍和随处可见的水泥球台,以及从8分钱的“兔牌”到5毛7分钱的“红双喜牌”乒乓球,是这项运动带给中国的时尚!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这小小银球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 在那个年代,每一位乒乓球国手的形象都是如此地深入人心,并且影响着人们的装束和打扮:不同长相的人们,无论其形象是否堪称“英男俊女”,都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形象代言人”——梳着分头的郭跃华、留着小辫的郑怀颖、穿红色队服的梁戈亮、戴黑色眼镜的葛新爱…… 在那个时代,不同性格的人们,都从乒乓球国手的风格里,寻找着自己的人生定位:外向的人们,会找到乒乓球的榜样——咄咄逼人的蔡振华、美丽无敌的曹燕华、势如破竹的谢赛克、飒爽英姿的郑敏之……而内向的人们,也会找到乒乓球的榜样——像陆元盛和黄亮、像王会元和童玲那样在逆境中处变不惊…… 因此不妨这样看:中国乒乓球在自己的每一个黄金时代里,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时尚,是中国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乒乓球才会成为中国的“国球”。 而对于李富荣,也不妨这样看:他当运动员时引领过时尚,当教练员时创造过时尚。 运动员小李:1959-1973运动员时代的李富荣,在一年里实现了“三级跳”:业余体校、上海队、国家队——不用说,他具有极高的乒乓球天赋。 李富荣参加过5届世乒赛——1961年,他赢得了男团冠军、男单亚军、混双亚军和男双季军,那时他只有十九岁;1963年和1965年,他在两届世乒赛上取得了相同成绩:男团冠军、男单亚军和男双季军;1971年,他在时隔6年之后,再次成为男团冠军队的成员。从1959年到1973年,李富荣在国家队服役了14年。 1965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上,李富荣赢得了那个人们耳熟能详的绰号:“美男子加轰炸机”,这个绰号极其准确地概括了他的形象和作风:想当年,“李富荣的狠”和“徐寅生的巧”、“庄则栋的快”、“周兰荪的凶”并为美谈,“轰炸机”的形容恰如其分;而“美男子”的称谓,则活脱脱地传达出青年李富荣“偶像明星”的实力、魅力、影响力。 在李富荣的运动员时代,“时尚”、“偶像”这样的说法还没有在中国泛滥,但并非没有“时尚现象”和“偶像现象”,用今天的眼光看:那时实际上已经有了“民族英雄”和“大众偶像”的区分——所有打破世界纪录和赢得世界冠军的著名运动员,都是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例如陈镜开和容国团;而一些没有打破世界纪录、没有赢得世界冠军的著名运动员,则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明星”,例如钱澄海和年维泗。 运动员李富荣的价值就在于,他既是一位“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偶像明星”——既英俊潇洒、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谈吐自如;又球技高超、作风勇猛、功勋卓著、战绩彪炳……这一类型的运动员,不但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而且影响力超出了体育本身,具有“大众偶像”、“时尚先锋”的意味。 我想,如果把青年李富荣的“写真”拿出来展览的话,想必今天的追星族们也会惊呼一声“哇塞”吧? 教练员老李:1974-19811973年的第32届世乒赛之后,李富荣接替徐寅生,成为中国男队主教练,后来又出任总教练,他在教练员岗位上一共干了8年。 8年间,李富荣率队参加了4届世乒赛,其间的经历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 1975年和1977年的两届世乒赛,都具有“文革”的时代烙印:1975年第33届世乒赛,中国队的指导思想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结果中国队在轻取了男女团体冠军之后,“让”出了全部五个单项的金牌;1977年的第34届世乒赛,“友谊”和“比赛”的权衡结果是中国队获得了三个半冠军——其中的“半个”冠军是“友谊”的产物,中国选手杨莹和朝鲜选手朴英玉联袂取得女双金牌,在决赛中保她俩过关的,是中国选手朱香云和魏力婕(朱香云在那届比赛中是团体冠军成员之一,魏力婕则因为只获得女双亚军而没有成为世界冠军,殊为憾事);而另外“三个”冠军是“比赛”的结果,一向志在必得的男女团体冠军和因为以往获得较少而志在必得的男双冠军。当时,与男团、男单的世界冠军相比,男双是中国乒乓球的相对弱项,1971年到1975年的连续3届世乒赛都未能取得冠军。无独有偶,在80年代初,双打也是中国男队的软肋,1983年和1985年两届世乒赛,中国队都因失落男双金牌而未能包揽冠军。 1979年的第35届世乒赛,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进行的,中国队拿出了全线出击的劲头,但是,选手们投入的满腔热情却没有获得良好回报:中国男队在团体、单打和双打三个项目上全线失守;1981年的第36届世乒赛,李富荣率队实现大包揽,不但包揽了全部七项冠军,而且包揽了3个单项比赛的全部亚军——这种大包揽的成绩空前绝后:1995年第43届世乒赛,中国选手没能会师男双决赛;2001年第46届世乒赛,中国选手没能会师混双决赛;2005年和2006年的第48届世乒赛,中国队没能会师男双决赛;2007年和2008年的第49届世乒赛,中国队虽然包揽了全部冠亚军,但这时世乒赛已经分成了团体和单项两次赛会。 谈起教练员时代的李富荣,有许多令球迷耳熟能详的故事,尤其是他在36届打翻身仗的故事,然而仔细考察他的教练员生涯,还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发现——一是他不断打造的秘密武器,例如33届的许绍发和陆元盛、34届的王俊和黄亮、36届的蔡振华和谢赛克等,就都有自己独创的打法和独特的技术;二是他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培养了很多“帅才”:许绍发和蔡振华后来担任了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陆元盛和施之皓则担任了女队主教练——直至今天,他们对中国乒乓球运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训练局“局座”:1981-1997昔日的国家体委训练局,堪称中国竞技体育的大本营,李富荣在训练局领导岗位上工作了17年,其中一半时间是局长、另一半时间是副局长。 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那些年李富荣的所作所为—— 一个角度是乒乓球,那十几年间中国乒乓球经历了一个马鞍形发展过程:从所向无敌、到遭遇挑战、再到更加所向无敌。在这个过程中,李富荣和徐寅生一起扮演了主导角色。 另一个角度是奥运会,从1984年到1996年四届奥运会,中国一共获得52块金牌,其中42块金牌是训练局所属项目获得的。 当时,训练局管理的运动大项有9个:田径、游泳(包括跳水和花样游泳)、举重、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其中有7个大项获得过奥运会冠军,而足球和篮球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也是历史上最好的——1996年中国女足获得银牌;1992年和1984年,中国女篮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1996年中国男篮首次进入前8名。后来,这些项目分别被划归到8个项目中心进行管理。 单纯从竞技体育的成绩角度说,很难判断到底是“项目中心体制”更加成功还是“训练局体制”更加成功,但是,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举重7个项目的奥运会最佳战绩,都是在“训练局体制”下取得的。 作为训练局局长的李富荣,一大作为是选择了一批优势项目的“少帅”。 1992年,中国体坛的关键词之一是“少帅”: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蔡振华、羽毛球队副总教练李永波、体操队副总教练黄玉斌——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2岁。5年之后的1997年,32岁的周继红出任中国跳水队领队——显然是一种巧合,李富荣入主中国男队的时候也是32岁。 虽然蔡振华是李富荣的学生,但是他能晋升“国球少帅”,除了李富荣的鼎力支持以外,还有许绍发的大力推荐和徐寅生的最后拍板。相比之下,李永波和周继红的崛起尤其离不开李富荣的支持。 在徐寅生担任中国乒协主席的岁月里,李富荣担任过12年中国羽协主席,因此,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徐寅生烙印”要强于李富荣留下的烙印,而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则留下了极深的“李富荣烙印”,他对这个项目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李永波。在那支队伍里,颇有几位“美男子加轰炸机”式的运动员,他们俊朗的外型、出众的球技、昂扬的团队精神和自由的团队作风,在中国体育界显得很突出。而李富荣每每在关键时刻对于李永波的支持,更使得这支队伍极其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在中国体坛的几支“王牌军”里,羽毛球和跳水是两个总能涌现出“偶像明星”的项目,并且总有吸引人们眼球的各种各样故事,他们无疑是中国体坛的两支时尚之师。 决策者“李局”:1997年到2004年1997年,李富荣出任国家体委的专职委员,这个职务相当于今天国家体育总局的局长助理。1999年,他出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从1984年到2004年,李富荣6次担任中国奥运代表团副团长,一直位居中国竞技体育的决策层,他主管训练和比赛、主管反兴奋剂工作。在他主管的项目里,乒乓球是本行、羽毛球算触类旁通,其它的项目就都算不得纯粹内行了,但是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英明决策”—— 雅典奥运会之前,中国跳水队因为世锦赛成绩不佳,面临着媒体和公众的压力,人们普遍认为:中国选手的动作难度已经低于其他国家的选手。这时,李富荣在上海观看了一场跳水比赛,发现胡佳的两个动作难度大但不够稳定。于是,他亲自和胡佳谈话,建议他在奥运会比赛中放弃高难度动作,选择自己发挥比较稳定的动作——在当时的环境下,做出这样的决定,就连胡佳自己都将信将疑——比赛的结果证明了李富荣的‘老谋深算’:胡佳大幅度降低了动作难度,凭借稳定的发挥漂亮地击败各国高手,站上了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 李富荣不是跳水的行家,他是凭借自己多年的运动生涯和对于竞技体育规律的深刻理解,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时尚“达人”李富荣:2004年至今有一件事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服务于中老年人的商品,不请李富荣做广告?在我看来:很难从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位像李富荣那样老当益壮、健康俊朗的时尚人士了。 即使是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人,也很少有谁能像李富荣那样,50多年来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即使是在奥运会激战正酣的时候,奥运村里迎着朝阳跑步的李团长,也是一道朝气蓬勃的风景线。 退休这几年,李富荣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每周一三五日跑步二四六游泳是他不变的规律,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此外就是不定期地打网球。 除了朝阳心态和坚持锻炼以外,李富荣的生活中充满时尚痕迹,很少见到像他那样的中国老人,浑身上下一水的名牌,虽然年近古稀却好似人到中年…… 所以,虽然李富荣也是中国体育造就的偶像明星、时代英雄、功勋教练和团队领袖,但是他身上独具一种绵延50年的时尚魅力——在过去的很多年代里,这种魅力是容易被忽略的,而在今天这个时代,这种魅力独具别样的价值。 家庭痛苦抉择1964年,辽宁歌舞团舞蹈演员张予懿经人介绍,认识了“乒坛美男子”李富荣,两人一见钟情,经过五年的书信往来,终于结为伉俪。转眼到了1976年,李富荣已开始执教中国乒乓球男队,张予懿成为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他们的大儿子李竞也已经7岁,可李富荣偏偏在这个时候梦想着妻子再生一个女孩。李富荣的哥哥李富华是名工人,一生没有孩子,两家商定,等孩子生下后就由李富华抚养成人。1977年10月,二儿子李乐出生了,李富荣越看越觉得这孩子好看极了,他反悔了,说什么也不送给哥哥抚养了。 因为对乒乓球事业的喜欢,李富荣梦想着要把儿子打造成世界冠军。李乐5岁那年,父亲就把他带到乒乓球世界里,手把手教他打球。时间一长,李富荣见儿子悟性不错,就让到业余体校接受严格训练。每天晚上小李乐回到家后,李富荣还要接着给他上课。一年后,李富荣发现:李乐对乒乓球兴趣不浓,他的个性中并不具备当体育运动员必须的顽强斗志。李富荣犹豫了,他意识到儿子再练下去顶多是个优秀运动员,与世界冠军的水准相差甚远。这时,李富荣发现了李乐的兴趣所在——表演。李乐喜欢跟着妈妈去舞蹈学院看学生们跳舞,站在舞台上就很兴奋。有一次小家伙穿着圣诞老人的红衣服在中央电视台表演得像模像样,赢得在场许多专业人士的喝彩。李富荣终于做出了“痛苦”的抉择:让乒乓球仅仅成为李乐的业余爱好,他应该走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之路。 艰辛锻炼造李乐12岁那年,李富荣晋升为国家体育训练局局长。就在这时,一个机会摆在李乐面前:前世界冠军腾毅建议李乐跟着自己到瑞典去读书。李富荣再次考虑李乐的人生方向,最后他下决心,让儿子到国外去经受风吹雨打,他想自己虽没能把儿子打造成世界冠军,但必须打造他具备冠军的“形与神”。 1990年10月,李富荣率乒乓球队来到欧洲参赛,趁比赛空当悄悄来到瑞典看望儿子。他一眼就看见了孩子房间简陋的环境,他的心一下子酸痛起来,可是令他欣慰的是,李乐欢笑着告诉他:“我是我们班上最独立最棒的孩子。” 就在不久,张予懿因耳朵失聪,加之思儿心切,便请了长假,来到瑞典一边休养一边照顾李乐。她欣喜地发现,李乐像个男子汉了,其神情与气质隐隐有其父亲的大将之风。 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李富荣个人简介李富荣,男,1969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任教于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学科研成果主讲《管理学》、《市场营销》、《营销策划》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与区域经济管理。主持省教育厅课题1项,院级课题3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3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院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2004年以来主持的教改项目多次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在教学竞赛中获“教坛新秀”称号,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指导的学生获2010、2009年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