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阜棣 |
释义 | 李阜棣,土壤微生物学家。长期从事微生物教学及紫云英根瘤菌共生固氮和其他土壤微生物研究。阐明了水稻根圈固氮菌生态学规律;在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紫云英根瘤菌的应用,继而扩大到长江流域和华南数省;发现紫云英根瘤菌在实验室长期培养下结瘤功能衰退现象和根瘤菌在土壤中竞争结瘤的“位置效应”;在中国首先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推动根瘤菌遗传学研究,1981年构建了携带转座子Tn5的自杀性质粒用于紫云英根瘤菌的诱变研究,并揭示其结瘤基因结构的特异性。 个人简历1930年6月27日 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 1949-1952年 在武汉大学学习。 1952-1953年 在华中农学院学习和毕业。 1953-1961年 任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任助教。 1962-1979年 任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讲师、微生物学教研组组长。 1980-1985年 任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副教授、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等。 生平介绍李阜棣,1930年6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城关一个普通商业经营者家庭。1937年至1938年在县城一个私塾馆学习,1939年进入仁德小学,在抗战烽火连天的年代断断续续地念完小学和初中。1949年自湖南益阳信义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汉大学学习,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李阜棣在积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热情参与学生社会活动,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等职务。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遭帝国主义国家封锁,重要的战略物质——橡胶不能进口,中央政府决定在华南(包括海南岛)发展橡胶垦殖事业。李阜棣和土壤农化系同学前往参加大规模土壤勘察工作,并担任中队长职务,领导4个小队在遂溪和海康作土壤调查,并兼任青年团高雷地区总支书记。全体团员和学生在垦殖工作中的成绩得到了团中央的通报表扬;在总结和庆功时李阜棣被评为甲等劳动模范。 李阜棣1953年毕业于院系调整后的华中农学院,留校任教,从事微生物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微生物学”和“土壤微生物学”,并参与指导土壤农化专业学生的教学和生产实习。在微生物生态和生物固氮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和教科书4本。李阜棣积极参与和推动微生物学科建设,历任微生物学教研组长、教研室主任、土壤农化系主任。1981年赴英国洛桑试验站从事根瘤菌研究。农业部于1990年冬批准在华中农业大学建立农业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李阜棣被任命为室主任(1991-1997)。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梯队建设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受国家计委和科委委托,对全国生命科学类43个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该实验室名列第8位。1997年底该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他被任命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阜棣热心参加和推动国内和国际学术活动。任中国土壤学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兼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87-1995),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96-1999);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兼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1991-1995),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和《微生物学报》副主编(1996-2000);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系统痕量物质生态过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等各项兼职。组织和主持多次全国土壤微生物和生物固氮学术讨论会,1994年组织和主持“国际根瘤菌多样性和分类学术讨论会”。他还是几个国际学术组织的会员。 主要论著1 李阜棣,曹燕珍.《紫云英根瘤菌的诱变》.微生物学通报.1979,6(4):7~9 2 李阜棣,李学垣,刘武定等.《生命科学和土壤学中几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3 李阜棣,曹燕珍,黎若娅等.《易位子引入紫云英根瘤菌的研究》.华中农学院学报.1984,3(2):52~54 4 李阜棣.《当代土壤微生物学的活跃研究领域》.土壤学报.1993,30 (3):229~236 5 李孱,李阜棣.《农药降解质粒向根瘤菌的转移》.环境科学学报.1991,11(2):187~193,等。 主要贡献用根瘤菌纯培养体制成菌肥作为豆科植物接种剂始于19世纪90年代。实践证明,只要应用得当,这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可是在长期栽培某种豆科植物的土壤中,即使采用与之适配的优良菌株接种常常没有明显效果。对此问题虽然已有大量研究,而且也找到了生理学和遗传学方面的一些原因,但未能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国内外传统的看法是,接种于种子表面的根瘤菌会随着萌发生长的根系向土壤下部迁移,并在根表面繁殖,在根系上下形成根瘤。对根瘤菌在土壤中的迁移问题国际上虽有一些研究,但未同结瘤作用直接联系起来。李阜棣根据根瘤菌在土壤中的移动特征和生长速度,于1980年指导研究生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研究了大豆根瘤菌在土壤中竞争结瘤的生态学问题,发现在有土著根瘤菌存在时,种子表面和不同土层中接种的根瘤菌所形成的根瘤数量差别很大,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根据这项研究和前人的许多资料,李阜棣提出了根瘤菌在土壤中竞争结瘤的“位置效应”概念。这一结果在第13次国际土壤学大会上发表。这是改革根瘤菌接种技术以提高接种效果的一项主要依据,也是对证明维诺格拉德斯基生态学观念有重要意义的具体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