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德才 |
释义 | 1 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院长字大石,号石公别名浩瀚‘昊汉’,祯友。 受聘于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先生为名誉会长的东京国际美术协会,任顾问。 现任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院长、中华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为荷兰王国造型艺术中心注册的专业画家。 1943年生于中国内蒙古通辽市。出国前为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美术设计。 90年代初定居于梵高、伦勃朗的故乡-荷兰王国。 山水学宋元,花鸟学明清,得历代大家之真髓。广泛涉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1987年他应邀东渡日本,1991年应邀西赴欧洲,讲学、举办个人画展、进行国际间的美术交流,在国际上弘扬中国传统绘画。迄今在海外已举办二十几次个人画展。 在日本和法国的大型国际美展中,曾获【金奖】、【大奖】、【特别优秀奖】、【优秀奖】、【大众奖】、【无鉴查】等荣誉。 1993年应荷兰造型艺术中心聘请,在鹿特丹市区绘制中国壁画‘劲节凌云’。 鹿特丹市政府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当时的鹿特丹市长佩伯尔 Bram Peper、上海市长黄菊【原中共中央政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驻荷兰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王庆余共同为之揭幕。这幅作品被国际间多种报刊报导,称为【欧洲壁画史上的第一幅中国壁画】。 同时,荷兰王国造型艺术中心特别为李德才和荷兰当代画坛大家;丹·凡·豪顿、瓦里·埃伦巴斯、多夫·汉可斯、皮特·罗斐斯 [Daan van Golden. Wally Elenbaas. Dolf Henkes. Piet Roovers]在鹿特丹卡顿德莱斯博物馆共同举办五人作品联展。 1994年在荷兰王国经法律公证注册,建立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任院长。 1999年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 2 四川扬琴演员(1903~1982) 中国四川扬琴演员。艺名德娃子。成都人。家境贫寒,只读了1年私塾,即随父学唱演出。因生活所迫,变声期天天演唱,竟致倒嗓辍演。但他经过3年苦练,艺术大进,还练出了仄音嗓子。重返舞台后,与名艺人郭敬之、廖正学同台演唱,深为内外行叹服。不久即与竹琴名家贾树三、相书名家曾炳昆并号蓉城三绝 。擅长剧目有《孙夫人祭江》、《香莲闯宫》、《活捉三郎》、《白毛女》等。他还为四川扬琴艺术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 3 宜昌市政协副主席李德才,男,汉族,1957年12月生,湖北天门市人, 1980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在职研究生文化。现任宜昌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宜昌市委会主委,宜昌市物价局副局长。 1980年7月-1984年8月 宜昌市物价局综合科办事员; 1984年8月-1985年1月 宜昌市物价局农商科副科长; 1985年1月-1990年2月 宜昌市物价局物价检查所副所长; 1990年2月-1991年3月 宜昌市物价局综合科副科长; 1991年3月-1993年3月 宜昌市物价局价格信息中心牵头负责人; 1993年3月-1995年5月 宜昌市物价局价格事务所所长; 1995年9月-2002年4月 宜昌市物价局副局长(副县级); 2002年4月-2006年10月 宜昌市政协副秘书长,宜昌市物价局副局长; 2006年10月-2007年1月 九三学社宜昌市委会主委,宜昌市政协副秘书长,宜昌市物价局副局长; 2007年1月- 宜昌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宜昌市委会主委,宜昌市物价局副局长。 分管市政协提案方面的工作。 4 中国科技大学老师男,1963年生,安徽省濉溪县人。先后就读于安徽劳动大学茶叶系、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双学士。安徽省哲学学会理事。讲授课程:《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社会问题分析》、《人生哲学》。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法制建设。近年来,在《中国教育学刊》、《高校理论战线》、《青年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组织和参与撰写学术专著3部。主编和参加编写教材6本。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1996年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同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优秀教材评比二等奖。 5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教授◎ 简介1966年2月生于河北沧州,1992年3月师从著名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专家池长青、王之珊、赵丕智教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5月师从著名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专家袁祖贻教授在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用英语进行理工教学”硕士学位证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Teach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English),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研究中心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 至今已培养研究生16名,指导本科毕业设计45人。目前指导6名博士生,15名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液磁一体化理论及应用、纳米磁性功能材料制备、纳米磁性功能材料理论及应用。 ◎ 研究方向从1989年至今,一直从事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关于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至今,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军工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10余项;到现在为止,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相关论文90余篇(其中代表性的论文见科研情况介绍),其中被SCI、EI、ISTP收录文章达25篇次;获科学出版基金资助,编写黄泽铣主编的《功能材料词典》中磁性液体(磁性流体)部分,2003年第二次获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的学术专著《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书号:ISBN-7-01-011113-3)一部,2006年第三次获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完成学术专著《磁性液体(磁性流体)密封的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一书,即将付梓。已批准专利15 项(均为第一发明/设计人),其中发明专利4项。 ◎ 参加的国际会议1998年6月,第八届国际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会议在罗马尼亚召开,李教授作为首次被邀请的中国大陆唯一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其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Timosona与罗马尼亚学者进行合作研究。2001年参加在德国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会议并接受德国布莱梅大学邀请,在德国从事磁性液体(磁性流体)制备、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传感器研究等工作。2004年在巴西召开的第十次国际磁性液体(磁性流体)大会上发表会议论文4篇,其中三篇被《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收录。2007年作为中国大陆的唯一学者参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第十一次国际磁性液体会议,并宣读论文《The Study on Magnetic Fluid Static Seal of Large Flange》,该论文已被收录到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专业期刊中。从2002年1月起,与日本Doshisha University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专家HiroshiYamaguchi教授共同从事有关磁性液体(磁性流体)课题“The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Fluid Membrane for Flow Control”的研究。2004年李教授又接受公派出国任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对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学术访问。 ◎ 所获奖励1999年获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1年获第五届詹天佑北京交通大学专项奖。2007年,所负责的《机械设计》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4年,所负责的《机械设计》课程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精品课程,优秀主讲教师,共讲过10门机械专业主干课,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文10篇,编写和主审各种教材5本,其中专著2本。 作为第一完成人进行的关于往复轴磁性液体(磁性流体)密封耐压公式的理论研究,该成果被评为90年代中国机械工业优秀科技成果。2002年12月,作为第一完成人所进行的磁性液体(磁性流体)密封的机理及应用研究的成果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的鉴定,被评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获2003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与总装备部共同研究的项目“超大直径磁性液体密封研究”获2007年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磁性液体加速度传感器的研制”经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科学院等有关单位专家鉴定,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 现在职务从2003年开始担任《功能材料》杂志通讯编委并担任功能材料协会理事;从2005年开始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磁学与磁性材料学会委员;北京市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防工业出版社,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学科“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委会委员。 6 抗日战争英雄李德才,男,1924年出生,曾任滨海县交通局通讯员、淮北盐警团某班副班长和生产队记工员,他先后参加过徐圩砣、泰河庄和连云港等地战役。 1941年,日本鬼子经常沿灌河一线烧杀抢掠,灌河两岸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只有17岁的李德才清楚记得,鬼子在汉奸的带路下,把他家丁头舍(一种低矮的茅草房)上一根桁条抽去做大车。从此他便没了住的地方,只能夜宿草垛。李德才心想,只有参加打鬼子的军队,赶走日伪军,才能过上好日子。 当年秋天,李德才和小赵庄的刘佃高俩人找到在外做伙计的赵亦全,请他帮忙打听,怎么参加人民军队。一天晚上,在赵亦全的帮助下,李德才和刘佃高来到双港安泰庄的八路军执法大队。这是一支与敌伪徐继泰、马洪亮作战的人民军队,专门打击汉奸。刚走进茅草屋,大队长杨继言抬起右腿向刘佃高甩了过去。“怎么?八路军还打人呀!”正当李德才纳闷之际,杨继言哈哈大笑。原来这就是“验兵”,刘佃高合格了。杨继言转身指着李德才说,这孩子太小,回去吧!李德才听罢,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他抱住杨继言的大腿,放声大哭:“你们要不让参军,我不被饿死,也被鬼子欺负死了……” 杨继言随即到里屋拿出一杆上了刺刀的钢枪,让李德才背上。一看枪托拖地,刺刀过头。杨继言说,鬼子要来了,你怎么跑啊!李德才没有话说,只顾流泪。看到如此,杨继言也是舍不得,便介绍李德才到滨海县交通局做通讯员。这是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李德才心里自然高兴。1946年,李德才的个子也长高了,他被编入淮北盐警队,参加过大小战役20多次。 7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个人简历李德才,1963年生,博士,教授。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考取化学系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1988—1997年任原吉林师范学院化学系教师;1997—1998年任原吉林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1998—1999年任原吉林师范学院科研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1999—2003年任北华大学科研处副处长;2003年起任北华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2007年起兼任北华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2005年考取东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2005年被确定为北华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2006年11月被确立为吉林省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带头人。 ◎ 社会兼职2003年起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2007年任吉林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8年起任吉林省化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06年7月被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吉林市教育科学领导小组聘为教育学科专家;2005年、2006年、2008年被吉林省教育学院聘为高中教学大奖赛、教学新秀比赛化学学科专家。 ◎ 研究方向及成果1、研究方向 现从事的研究领域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本人在该研究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方面的研究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该研究在省属高校处于领先水平。 2、论文与著作 在学科教育研究方面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化学教学论》、《化学史》等学术专著多部。 3、科研项目 2005年以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的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厅科学规划课题“学科教育观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论的反思与重建”、“师范教育发展新模式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新课程改革与教师适应性问题研究”、“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研究”、“科学探究思维方式研究”等十余项省级科研课题;参与“吉林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百名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等省级课题10余项。 4、获奖成果 作为成果负责人,获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吉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两项,吉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 8 原保定军分区司令员李德才(1904——1960),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沂源村人,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英雄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定军分区原司令员。 李德才自幼家境贫寒,祖辈世代务农。1926年,李德才参加萍乡东农民自卫军,后转为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红三军七师二十团机枪连连长,参加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李德才率领一个机枪排,掩护红一师17名勇士强渡大渡河,摧垮大渡河对岸国民党军的工事与火力,17名勇士迅速占领对岸渡口,保证了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红军总部授予李德才“强渡大渡河英雄”称号。 1938年1月,李德才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二营营长,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参加平型关战役、南波关战役、黄土岭战役和著名的百团大战。1945年2月,任晋察冀中十分区七十五团团长。 1948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十七旅旅长,1949年8月,任人民解放军二十兵团六十八军二0三师副师长,在解放战争中,参加清风店战役、张家口战役、太原战役,活捉国民党军3名师长、3名军长。 1951年5月,李德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八军二0三师副师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2年11月,李德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定军区司令员。1955年,李德才被授予大校军衔。 李德才戎马一生,奋战疆场,于枪林弹雨之中,历尽千难万险,冲锋陷阵,身负重伤10余处,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人正直,作风朴素,艰苦工作,终因劳累过度,心脏病复发,1960年6月,于河北保定病逝,终年56岁,其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李德才一家三口合影 9 马鞍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成员李德才,1967年10月出生,安徽太湖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马鞍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助理、党组成员。协助分管办公室、技术与服务分中心。 10 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李德才,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心外科主任。1963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198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系,留校任教,1988年和1993年先后师从著名胸心外科专家赵崇伟和苏应衡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和2004年先后赴美国马萨诸塞州UMASS医疗中心和印度孟买亚洲心脏病医院研修心脏外科。现为山东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山东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从事心脏外科临床工作26年,始终奉行求真、务实、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2002~2003年度主持山东省立医院心脏外科工作期间,在人员少、手术床位和监护床位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创造了全年手术总量619例和单一手术间每天6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历史记录和最好成绩,手术死亡率1.8%再创新低。2003年完成了省内首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Glenn手术;2004年6月又成功地完成了山东省首例Cabrol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2005年5月率先实施了省内首例非体外循环下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左心室室壁瘤缝闭术,国内首例非体外循环下乳内动脉序贯吻合搭桥技术以及乳内动脉-桡动脉“y”吻合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现每年完成心脏手术近400例,综合手术成功率达99 %以上。在各种复杂联合瓣膜病变、大血管病变、冠心病复杂病变及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的外科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心脏瓣膜修复和置换,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主动脉夹层分离手术治疗和微创心脏外科等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技术和优秀成绩,多项记录保持省内甚至国内领先。“精练外科技术、追求手术艺术”为其一生的追求。 教学上治学严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自己的研究生及下级医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体贴,利用一切机会传授心脏外科专业知识和手术技术。自2002年作为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组成员,已培养硕士生10名,博士生3名以及外国留学生研究生1名。 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勤于笔耕。多年来在省级以上医学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密切结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译心血管病专著1部,副主编心血管病专著2部,参编4部。 门诊时间:东院:周一全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