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大钊史学思想研究
释义

本文是以李大钊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的。为此,文章紧紧围绕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形成、内容及其地位和影响诸问题,致力于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系统论述。为此,本书从李大钊的历史论、史学论、历史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四个方面,对李大钊史学思想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基本信息

作者:张文生

ISBN:10位[7500459947]13位[978750045994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定价:¥23.00元

内容提要

李大钊史学思想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整体性的变迁和发展,中国的近代史学亦踏上了近代化的征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更是推动这一进程向纵深发展。李大钊置身其间,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在北京大学教授的岗位上,凭着自己良好的史才,积极进行史学实践和史学理论的研究。1924年《史学要论》的出版,标志着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形成。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与他的职业条件、个人经历和良好才智密不可分的。

李大钊史学思想内容精深,体系完整,全面涉及了史学理论的问题。为此,本书从李大钊的历史论、史学论、历史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四个方面,对李大钊史学思想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历史论,是就李大钊关于历史本体,即人类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诸如历史及其内容与特征、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法则与人的主体性活动等问题进行的探究;史学论,主要是就李大钊关于历史学的对象、任务、特性、系统、功能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诸问题作的论述;历史认识论是就李大钊关于历史认识的主客体及关系、历史认识及其深化、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等进行的研究;史学方法论,是就李大钊关于史学方法与史学方法论的关系、历史研究法的任务与层次进行的探讨和阐述,并就主要史学方法通过其的具体运用实例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

李大钊及其史学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本书就此展开了评析性的研究和论述。旨在阐明李大钊史学思想不仅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更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向。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更是中国史学近代化进程的有力的推动者。

本书的研究侧重于理论的分析和阐述,力求史论结合,做到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统一。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李大钊史学思想形成整体性的系统研究。

作者简介

张文生:1957年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曾先后就读或求学于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2006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北部边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在《南开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史学论文30多篇。其中,数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与别人合撰学术著作两部。

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李大钊史学思想研究的意义

二、李大钊史学思想的研究综述

三、李大钊史学思想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李大钊生平事略与学术历程

一、孤独不幸的童年生活

二、艰辛勤勉的求学历程

三、颠沛蹉跎的办报岁月

四、卓有建树的教授生涯

五、矢志不移的革命人生

第三章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进程与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形成

一、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进程

二、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形成

第四章李大钊的历史论

一、历史及其内容

二、历史的特征

三、历史发展的动力

四、历史发展的法则与人的主体性活动

第五章李大钊的史学论

一、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二、历史学的特性

三、历史学的系统

四、历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五、历史学的功用

第六章李大钊的历史认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历史认识主体

三、关于历史认识客体

四、“解喻”——“改作”:历史认识的形成及其深化

五、关于历史认识的真理性问题

第七章李大钊的史学方法论

一、史学方法与史学方法论

二、历史研究法的任务和层次

三、主要史学方法及其运用举例

第八章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地位与影响

一、李大钊及其史学思想的地位

二、李大钊及其史学思想的影响

结语

附录李大钊史学论著系年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主要参考著作

二、主要参考论文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