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炳之 |
释义 | 1.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李炳之,河南省卫辉市人,1911年9月出生,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 1937年12月入伍,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部长、地委书记,医院副院长、院长兼政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军事医学科学院修建办公室主任、总后贵阳物资供应站副站长等职。原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正军职离休干部。20 02年5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2.北洋名将人物简介李炳之(1878—1966),字彪臣,河北正定人,1882年生。清举人。先后就读于北洋保定武备学堂(1903—1905)、北洋保定陆军大学第一期(1906—1908)。军谘府科长、参谋本部第3局科长、陆军第1混成旅旅长、陆军第13混成旅旅长、将军府参军等等职。1923年1月授将军府孚威上将军(河南督军署参谋长);1924年9月授祜威将军1924.9.10佑威将军(河南留守军副司令)。 为陈宦效力1913年7月,因为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各地讨袁兴起声势浩大,西南各省也愤然思动,袁世凯同意陈宦的策划,派蒙藏院院长——贡桑诺尔布和时任参谋本部科长李炳之分赴内蒙各地,进行政治拉拢活动。都由李炳之解决,大获成功。陈宦曾经赞赏地对他说:“你这几次消饵战祸于无形之中,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省军费200万元” 。 打败护国军蔡锷1915年袁世凯图谋称帝,袁世凯为稳住西南,派时任参谋次长陈宦离开北京担任四川总督,在北洋军中抽调三个混成旅随陈入川。 时任陆军第13混成旅旅长的李炳之和伍祯祥、冯玉祥随同陈宦入川。1916年在綦江、泸州、纳溪、合江一带,与护国军蔡锷、戴戡等部作战,头一仗就把护国军的一个支队打败,受到曹锟等北洋将领们的赞扬。 转投奔直系李炳之离开四川之后,屯兵宜昌,其部队——北洋第十三混成旅受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段祺瑞内弟吴光新节制。1917年夏,吴光新任四川查办使,10月,吴率领李炳之等攻入川东,12月,在重庆被熊克武围歼缴械。1918年4月至5月,第二次进攻四川,但是依然以失败告终。1920年7月,直皖战争以皖系失败告终,吴光新被直系军阀王占元扣押。李转而投奔直系,因为其同乡兼世交王士珍任将军府首脑,他被王士珍任命为将军府事务厅厅长。1922年10月受吴佩孚只邀前往河南,担任张福来的参谋长。 随同吴改投奉系张宗昌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李炳之因为和冯玉祥在四川护国期间就政见不同——冯玉祥是反帝制派,而李炳之是帝制派,因此,他站在吴佩孚一边,因为吴是其在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的校友(吴佩孚为1902届、李炳之为1903届)、在四川期间的同僚——当时两人同为受曹锟节制的旅长。他随同吴佩孚南下湖北投奔萧耀南。1926年10月9日,北伐军攻占武汉,李炳之10月自汉口化装乘船东下,过宁返京。不久,李炳之就改投奉系军阀张宗昌,张宗昌失败之后,李炳之在北京赋闲。 去 世1933年曾经担任冀察绥靖公署咨议。解放后,1952年任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工作员。一九五三年八一建军节之际,李济深、李玉麟、李炳之等五位联名给毛泽东写信,谈了他们对《共间纲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认识和感想。毛泽东在书信中曾提到过。1967年,86岁的李炳之还口述整理了关于吴佩孚的回忆录,1968年去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