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爱宏 |
释义 |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轻简栽培技术研制和相关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承担国家、部(省)重大科研项目28项。作为重要骨干,育成水稻新品种(组合)24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9个,公告3个。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公告2项。发表研究论文36篇。获得科技成果奖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及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年均创自身纯效益200万元以上;研究成果累计推广1.1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70多亿元。 育种实践勇于开拓创新。他先后育成“扬稻6号”、“扬粳9538”、“丰优香占”、“扬两优6号”等突破性的水稻新品种。其中,“扬稻6号”既是顶尖的常规稻品种,又是两系、三系杂交稻的骨干配组父本。先后通过苏、皖、鄂三省和国家审定定名,至2003年累计推广种植6370.7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6.45亿元。同时配制出“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丰两优1号”、“粤优938”、“红莲优6号”、“Y优1号”等超级稻先锋组合,是当前全国应用面积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两系和红莲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并被用作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测序研究对象,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育成的“扬粳9538”,列为2004、2005年江苏省良种补贴工程的定点品种,迅速推广应用1000多万亩,对缓解江苏省条纹叶枯病的肆虐危害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2006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育成的优质杂交稻“丰优香占”,品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米饭香嫩柔滑,与泰国顶级香米相媲美,在2002年中国(淮安)优质米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誉为“赛泰米”,被列为江苏省农业上第一个高新技术产品;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抗白叶枯病、稻瘟病、褐飞虱,是全国为数极少的多抗组合,被誉为革命性的超级稻,正成为长江中下游应用面积最大的优势品种之一。 积极探索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路径。他精确定位纹枯病主效抗性基因,并将其应用于育种实践,培育出数个抗性明显优于双亲的新品系。该成果“水稻抗纹枯病遗传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在水稻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的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及抗螟虫基因Cry1Ab的育种利用等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T-DNA标签方法,成功克隆了一个与水稻颖壳发育相关的基因DH1(DEGENERATED HULL1),首次证明LBD基因参与水稻颖花的发育调控,对阐明和丰富水稻颖花发育的分子调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已被国际权威期刊“Plant molecular biology”所接受,有关该基因的详细信息及克隆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参与了轻简栽培技术及物化产品的研究工作。他研制发明的“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具有蓄水供水、杀菌灭虫、补素促长、壮苗壮根、增产增效等多种功能,2003年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004年通过农业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目前已在全国16个省市累计推广2000万亩以上。参与研究推出麦茬全量还田、低茬抛秧和浅旋抛秧稻作方式,获国家发明专利。 荣誉李爱宏同志事业心、责任感强,科研态度严谨。勤于思考,勇于开拓。科研、开发成绩突出,是青年科技人员中的杰出代表。先后两次破格晋升中、高级技术职称,三次被嘉奖。2002、2007年分别被授予“扬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2008年9月被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科协评为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2006-2008年度扬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