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理性与感性
释义

电影《理智与情感》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1795年用笔讲过的故事,两百年后由一位华人导演在银幕上重新演绎了一番。它沿袭了原小说的主题,对生活中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作了探讨。另外有同名音乐专辑理性与感性

音乐专辑:理性与感性

基本信息

歌手/演奏者: 李宗盛

碟 片 数:2

介 质:CD

I S R C :9787880889482

所属分类: 音乐 >> 华语流行 >> 华语男歌手

定价:¥51.00

版权提供: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文音进字:(2007)132号国权进字:04-2007-0185号地 区:台湾

曲目一览

CD 1

01 生命中的精灵

02 风柜来的人+17岁女生的温柔

03 没有人知道+爱情少尉

04 如果你要离去

05 寂寞难耐

06 鬼迷心窍

07 我终于失去了你

08 明明白白我的心

09 问

10 梦醒时分

11 领悟

12 阴天

13 铿锵玫瑰

14 希望

15 和自己赛跑的人

16 凡人歌

17 漂洋过海来看你

CD 2

01 一个人

02 爱情有什么道理

03 你像个孩子似的

04 飞

05 阿宗三件事

06 我是一只小小鸟

07 我是真的爱你

08 当爱已成往事

09 为你我受冷风吹

10 诱惑的街

11 十二楼

12 伤心地铁

13 远行

14 爱的代价

15 真心英雄

内容提要

在出道20多年后,细数创作出来的无数首动人作品,大哥李宗盛终于在2006年,于台北小巨蛋举办个人的第一次大型售票作品音乐会。以台湾为首站出发的「李宗盛理性与感性世界巡回作品音乐会」,遍足了台湾、香港、北京、上海、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更证明了大哥的live魅力无人能及!

李宗盛1958年7月19日出生,他是80年代台湾流行乐坛最具实力的词曲作家和唱片制作人,有“百万制作人”之称。他制作的张艾嘉、潘越云、陈淑桦、辛晓琪和林忆莲等女歌手的专辑都是既叫座又叫好的经典。他为赵传写的《我是一只小小鸟》、为张信哲写的《让我忘记你的脸》、为成龙写的《生命中的每一天》等也都是风靡一时的热门流行曲。

作为歌手他出版有《生命中的精灵》、《爱情少尉》、《李宗盛作品集》、《远行》(与香港音乐人卢冠庭合作)等专辑还与陈淑桦合唱《你走你的路》、与林忆莲合唱《当爱已成往事》(电影《霸王别姬》插曲)。

专辑评价

华语乐坛重量级人物,【李宗盛】是歌坛难得的一代「情歌大师」!

不仅创作出无数首经典好歌,更制作过无数张脍炙人口的畅销专辑!

影片:理智与情感

剧情介绍

诺兰庄园的主人去世了,按照家族财产不能分割的传统,把几乎所有财产都给儿子约翰继承,而三个女儿和妻子只能得到很少的一点生活费用。在妻子芬妮的一力主张下,约翰逐步把四个女人赶出了庄园。芬妮的弟弟爱德华来庄园小住,爱上了三姐妹中的大姐爱琳娜,但很快被看出苗头的芬妮拆散。 四个女人租了约翰爵士的小屋居住,爵士的岳母夏洛特喜欢这三姐妹,并试图把一个有钱的单身贵族布兰登上校介绍给爱琳娜,而布兰登却爱上了二妹玛丽安。

在一次风雨中,玛丽安扭伤了脚踝,一个英俊的陌生男士主动帮忙,把玛丽安抱回家中,玛丽安爱上了这个叫约翰·卫勒比的年轻人。

布兰登还是对玛丽安紧追不放,特意召开了一次庄园聚会。但在会上,一封来自伦敦的信让布兰登立即飞马离去。第二天,卫勒比突然来向玛丽安辞行,言辞闪烁,玛丽安十分伤心。

在夏洛特处,一个叫露茜的女孩告诉爱琳娜,她和爱德华已经私订终身有五年之久了,爱琳娜暗自伤心之际还是不忘替她保守秘密。夏洛特看玛丽安伤心,决定带几个女孩子到伦敦去过社交季节。

玛丽安见到了卫勒比,却得知他要和盖小姐结婚,玛丽安悲痛欲绝。夏洛特和布兰登告诉她们,卫勒比因为即将破产,而只能和身价5万英镑的盖小姐结合,在此之前还把布兰登的私生女遗弃了。但布兰登也以绅士的态度表明,卫勒比对玛丽安还是真心喜欢的。

爱德华来找爱琳娜,却遇到了露茜,一时很是尴尬,只能托词出门。芬妮对爱德华和露茜的婚事十分不满,但爱德华信守诺言,放弃所有遗产,还是要对露茜负责。布兰登来找爱琳娜,愿意为爱德华和露茜尽力,委托爱琳娜转告。爱琳娜明知会把爱人送入别人的怀抱,还是如实转告了爱德华。

一对伤心姐妹回到了布兰登的庄园,玛丽安到山上远望卫勒比的,在大雨中昏倒,布兰登把他抱回家中。染上热病的玛丽安终于有所好转,布兰登已经连夜把她的母亲接来看她,玛丽安被布兰登深深感动了。

爱琳娜还在为爱德华伤心,而爱德华却出现在她面前。原来,露茜和爱德华的弟弟一见钟情,爱德华也正好得以回到爱琳娜身边,爱琳娜被这个突然的结果弄得当场大哭。

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两姐妹同时举行了婚礼。远方的山坡上,卫勒比调转马头疾奔而去。

“你实践了你的承诺,这比什么都重要。”爱琳娜对爱德华说。

爱德华不得不对5年前的一个过时的承诺负责,爱琳娜不得不尊重这个承诺,两个相爱的人却不得不分离。如果换一个人来导演这部影片,对于诺言的束缚未必有李安这样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在东西方以不同的名义和形式存在。这是一种“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精神,它固然是东方传统伦理道德对“君子”的约束,也是西方传统对“绅士”的要求,李安在这里找到了东西方传统美德的契合点。在这一点上说,这甚至和《卧虎藏龙》的某些精神相一致。而同样的,对这种美德的赞颂,必然会引出人在世界上所受的束缚。

最后的大团圆结尾是令人舒畅的,他们的欢乐是由衷的、没有一点阴影的。他们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本分:信守诺言,也尊重别人信守诺言,他们的良心是平安的。而远处山坡上的卫勒比,心中必定受着无比痛苦的煎熬。虽然这是个过于理想的结局,有教诲世人的用意,但其中的信念却是坚定的。

英国小说家1795年用笔讲过的故事,两百年后的今天由一位华人导演在银幕上重新演绎了一番。

幕后花絮

简·奥斯丁绝不让你大喜大悲,她偏重散文式的情趣和女性化的睿智。李安的执导和爱玛·汤姆逊的编剧为该片插上了翅膀。影片节奏把握得当,细节疏密妥帖,每场戏的取舍和长度都非常电影化。获柏林金熊奖。该剧在1985年曾经有过一个BBC的电视版,长174分钟。

李安谈中文片名我觉得严格来讲,应该翻译成《知性与感性》,知性包括感性,它并非只限于一个理性、一个感性的截然二面,而是知性里面感性的讨论。所以戏自然落到艾玛·汤普森身上,理性的姐姐得到一个最浪漫的结局,妹妹则对感性有了理性的认识,它之所以动人原因在此,并非姐姐理性、妹妹感性的比较,或谁是谁非。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十分的复杂微妙,这与中国的“阴阳”相通,每样东西都有个双面性,其实许多西方人还不见得容易体会到简·奥斯汀的两面性,反倒是中国人容易一点就通。这个观念与中国的“阴阳”结合,对我之后拍摄《卧虎藏龙》以及构思《绿巨人》都有影响。

·片中原本有一场休·格兰特和艾玛·汤普森的吻戏,但后来被删掉了,因为汤普森写这个场面仅仅是因为她想吻休·格兰特。

·据艾玛·汤普森回忆,当拍摄片中布兰登上校(艾伦·瑞克曼,他还演过《哈利波特》里的斯内普教授)骑马走近埃利诺和玛利安时,很多次的拍摄都被马给搅坏了。因为那匹可怜的马得了胃胀气……后来同期声经过处理去掉了那些放屁的声音。

·剧组人员不得不经常跟英国那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斗争。

·电影是4月19日开拍的,而艾伦·瑞克曼5月1日才加入剧组,他第一天上戏,却出现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完全一头雾水。

·当哥伦比亚公司把艾玛·汤普森的剧本拿给李安时,他还从没读过任何一本简·奥斯汀的小说。

· 《理智与情感》是李安第一次拍大联盟的片子,第一次和真正的明星合作,也是第一次和如此专业成熟的班底合作。他不仅要和演员斗,还要跟摄影斗,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阅历过人、伶牙俐齿的,用他的话讲:“我一直在‘挣’我的权威”。

媒体报道

理智战胜情感?现实高于梦幻?《理智与情感》飘雨天海 发布于:2007-11-30 22:44

影片是由世界名著简-奥斯丁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沿袭了原小说的主题。生活中,我们免不了理智与情感的角逐,不管那方胜出,不管事态的发展怎样印证我们当时的决定,都很难说那个更正确,那个更合乎情理。这是永恒的矛盾,在爱情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因此,虽然影片的背景是基于18世纪的欧洲,但在我们观影时,依然不会觉得陌生和遥远。“性格与命运端视,汝之自觉而开启”

妹妹张扬而又奔放,从来不掩盖自己的感情。她最喜欢莎剧的一段台词,并且在吟诵的时候,也一定要充满激情,甚至不能容忍爱德华那死气沉沉朗读“说变心就变心,怎能算是爱?爱是永恒的印记,纵是狂风暴雨,也永不褪色。”

姐姐稳重而又矜持,即使内心汹涌澎湃,却依然平静安详。

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一个代表了理智,一个代表了情感,当爱情到来时,会有怎样的命运?

从两姐妹的感情命运来看,本片似乎告诉我们“理智战胜情感,现实高于梦幻。”但这终究还是一场没有定论的争锋。你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性格,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吧?

妹妹在经历了生于死的洗礼后,找到了理智与情感的平衡点,现实总不像梦幻中那么美丽,莎翁的诗句或者只能是诗句吧?

姐姐在长时间的压抑后,是情感的迸发。我很喜欢Emma Thompson在影片末尾这段难以自制的痛哭的表演,把一直以来内心世界理智与情感的交锋推向了顶点。没有了梦幻,没有了情感,我们要理智又有何用?

本片由华裔导演李安指导,影后Emma Thompson编剧并饰演姐姐,Hugh grant一改以往喜剧喜路,变成英俊的古典王子,饰演爱德华。Kate winslet(泰坦尼克女主角)饰演妹妹。精湛的表演,把人物性格刻画的相当到位。理智与情感,兼得还是取舍?

相关评论

李安的《理智与情感》一如他一贯的电影风格,突出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姐姐爱琳娜是理性的代表,她对于所有的一切都处理得很识大体,而妹妹玛丽安则是感性的代表,她坚信爱情是热情如火的。爱德华的到来打开了爱琳娜从未开启过的心门,可是理性的她始终都克制着自己的感情,理性的交谈,理性的微笑,于是,爱德华以为她对他只是友情,加之已有婚约在身,两人被迫分开,没有任何承诺。在搬去巴顿小屋之后,布莱登上校的出现并没有打动玛丽安的芳心,她爱上了风流倜傥的威勒比,体验着她所向往的热情如火的爱情。然而,事情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就在威勒比准备求婚的那天,发生了一点意外,他面对身无分文的窘境,终于向现实妥协,弃玛丽安于不顾,迎娶了身价不菲的富家女。“说变心就变心,哪能算是爱……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曾经的山盟海誓犹在眼前,而斯人不再。玛丽安终于不支病倒。而布莱登上校却自始至终都不曾离开,因为曾经失去,所以懂得珍惜。而玛丽安清醒后的一句“谢谢”,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感性的她终于明白,只有平淡的感情才能够细水长流。而爱琳娜呢,自从搬去巴顿小屋之后,她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与爱德华的重逢,可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尤其是露茜的出现。如果说刚开始她还半信半疑的话,那么当露茜拿着那块绣着“ELF”的手帕在那抹眼泪的时候,她完全处在崩溃的边缘。她的心里有着无限的痛苦,却不能言说,还得大度地帮助爱德华和露茜开始新生活。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再次出现,露茜爱上了爱德华的弟弟罗伯,于是,爱德华恢复了自由之身,当他告诉爱琳娜他没有结婚的消息时,爱琳娜终于不再压抑自己的感情,失态地大哭,她压抑得太久了,都已经麻木了,却在这突如其来的幸福面前展现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故事的结尾是皆大欢喜的,理性的爱琳娜和感性的玛丽安都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只留下威勒比一个人在那里权衡到底是爱情重要还是金钱重要,但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已经做出了选择,既然做了选择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理性还是感性,这是一个问题,幸福的真谛在于就做你自己。独一无二的你一定会收获独一无二的幸福。

简评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1795年用笔讲过的故事,两百年后由一位华人导演在银幕上重新演绎了一番。它沿袭了原小说的主题,对生活中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作了探讨。

影片采用了较独特的叙事手法,在两条平行的爱情主线发展过程中,穿插着倒叙或补叙的另两条爱情副线。这样,围绕着几个主人公形成一个交织渗透的爱情悲剧网络,每个人在各自己的爱情生活中都扮演了悲剧角色,在玛丽安娜的爱情生活中,她被威洛比欺骗玩弄,而布兰登却对她一往情深,同时,布兰登自己也曾有个爱情悲剧;而在爱德华与埃莉诺的爱情中,先是芬妮阻碍他们,后来又跑出个私定终生的露西。结果造成影片主题理智与感情的激烈冲突,并且,理智战胜了感情,又造成了一个爱情悲剧。这种结构最恰当地对情节进行了有机组合。

如影片所示,爱德华不得不对5年前的一个过时的承诺负责,埃莉诺不得不尊重这个承诺,两个相爱的人却不得不分离。如果换一个人来导演这部影片,对于诺言的束缚未必有李安这样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在东西方以不同的名义和形式存在。这是一种“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精神,它固然是东方传统伦理道德对“君子”的约束,也是西方传统对“绅士”的要求,李安在这里找到了东西方传统美德的契合点。在这一点上说,这甚至和《卧虎藏龙》的某些精神相一致。而同样的,对这种美德的赞颂,必然会引出人在世界上所受的束缚。

区别:理性与感性

什么是理性?

题外话,关于理性和感性的争论,在我和TT之间已经持续了很久,当年每次争论时都使寝室里硝烟弥漫,以致同寝室者大呼:珍爱生命,远离辩论。近日在火锅旁重拾此辩题,依然火热如旧,因此将本人观点记录如下,以起引玉之意。

有效的辩论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上,所以要在这里讨论什么是理性,必须先明确一个前提:这个世界的万物发展是存在规律的。如果这个前提各位不同意,那我今天就可以立刻打住,回家睡大觉算了。

很好,如果大家对这个大前提没有异议,那我就可以得出关于理性的第一条描述:

重视并遵循规律的一般是理性的表现。

一个理性的思维一般都表现为:如果我要做某事,那要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法。而所谓“可行”,就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而反观一个感性的思维,则一般表现成:如果我要做某件事,我就要选择一个我希望的方法。

举个例子,某天你回到家正在换鞋子,你老婆闻到你臭袜子的味道,大呼受不了,要你穿上鞋子。然后她又要你脱了袜子好拿去洗,于是你就有要脱鞋子,但是她因为受不了味道就是不肯定你脱鞋子。OK,下面她就提出一个宇宙霹雳无敌的要求:让你穿着鞋子脱袜子。

……

厉害吧?无敌吧?见识了什么叫做感性了吧?感性极端的一种表现就是,感性的人不在乎这个手段是否可行,他更在乎的是这个手段是不是他喜好的。在此我不得不敬佩一些那些特别感性的女同胞们,她们经常很认真地提出一些令你哭笑不得的要求。难怪上帝至今也是单身,女同胞的有些愿望估计连全能的他都实现不了——当然,这是题外话。

现在我们明确了理性和感性的第一个区别:

理性一般遵循规律(规则),感性一般轻视规律(规则)。

基于这个区别,我们可以对理性进行第二条描述:理性一般追求效率。

由于事物发展是要遵循规律的,所以事情不是你想成功就成功,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等等等等。因为要考虑这些成本,所以理性一般追求效率。

而感性一般无视这些成本的。苏东坡曾经很感性的说:我欲乘风归去。归去?去哪?上月球啊。我靠!中国嫦娥计划搞了这么多年还没实现,花了多少人力物力,你当去月球是上青楼啊?想去就去。

当然,感性的人不管这些,效率不是问题,是自己喜欢的,是自己希望的,这才是关键。有钱难买我乐意嘛。

好吧,我很乐意的说出理性和感性的第二个区别:

理性一般追求效率,感性一般不计成本。

从上面的一些例子,和生活中的一些现实,我们其实不难看出,人类的欲望是花样繁多千奇百怪的。但是由于客观规律的存在,有些欲望是可行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可实现的。而理性表现为遵循规律,人又表现为充满欲望,于是理性人就表现为压抑欲望。

这是理性的第三条描述。

所以,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有理性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能发现,他表现得较为克制,谨慎和有耐心。

不过在这里要说的是,并不是压抑欲望的人就是理性的。很多苦行僧,比如达芬奇密码里的那位杀手,他们的行为都表现得很压抑欲望,但是他们却未必理性。因为他们不是因为觉得这个欲望不可行而压抑它,他们是为了压抑而压抑,两者是有本质不同的。

所以,理性和感性的第三个区别:

理性压抑欲望,感性追求满足。

寻求有效的方法去达到目的的行为称为理性。

反之,寻求喜欢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的行为称为感性。

动物有没有理性?

问题是这样的,我对理性的定义是:寻求有效的方法去达到目的的行为称为理性。

很好,狼饿了以后会去捕猎,而且猎杀极有技巧,那它算不算理性?蜜蜂飞的曲线最短,它算不算理性?

我们一个个来解决,先从蜜蜂开始。首先,我压根不觉得蜜蜂这样飞是经过大脑选择的,这根本就是一个生理反应。而在我的理性定义里,寻求的意思是通过思考。如果没思考根本谈不上理性。

那如果蜜蜂思考了呢?就像狼捕猎一样。

那我们就认为它们有理性,起码在这件事上是有理性的。

但是不要被“它们有理性”误导,这是一句表意不清的话。有理性,其实是个很含混的概念,就好像说有钱,A有钱,B也有钱,那是不是说A和B财富相同呢?当然不是。

所以,有理性也是分等级的,就像有钱一样,要分小富翁,中富翁,大富翁,超级富豪的。我们说动物有理性,是说他们在某些事上可以通过思考——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它们怎么想的——选择有效甚至最佳的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没什么它们都是有理性的。

同样,我们说人类比动物理性,是因为我们能在更多更广阔的领域选择有效甚至最佳的方案。在越多的领域和事件上做出越有效的选择,就是越理性。反之,选择越倾向喜好,就是越感性。

不是理性就是感性?

也不是。

比如,你明天被你有钱的老板派到广州去出公差,现在你要选择坐车、坐船还是坐飞机。一般人肯定选择坐飞机。这个选择就很理性,因为这是很有效的做法,反正老板出钱,而且速度快,即使你不喜欢飞机里面那狭小的座位和明显已经是空嫂的空姐。而如果你很感性,你可能会说,就让我走着去广州吧,最好天上还下点雨。多浪漫啊~ 如果你这么选择的话,我彻底无语。

现在既然你已经选择做飞机,那你要选哪个航空公司的。最后你选择了东航。为啥?空姐比较漂亮。

很好,你明天将坐东航的飞机去广州。恭祝你一路顺风。在你登机前提醒你,你刚刚做的这个选择其实就是个既理性又感性的选择。

其实,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里,由于追求效率成为风尚,人们思维中理性的成分越来越多,感性的成分越来越少。但是,人终究还是一种理性和感性混杂的动物。纯感性和纯理性的人都不存在,前者肯定活不下来,后者违背人的生物性。

理性VS感性

理了半天,终于把理性和感性的概念理清楚了一点,下面进入理性和感性的实战比较。

辩论的起因是这样的,TT认为,人在做决策的时候,特别是在混沌系统面前,并没有所谓的理性思考,更多是根据自己的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来做出判断,而且没办法证明理性思考了以后就比感性选择更有效。所以,理性其实没啥用。

我现在不想争理性到底有没有用,不如我们先来解决三个问题,然后我们再来看理性有没有用。

第一,

人是不是在决策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来做出判断”?

第二,

人在什么时候“根据自己的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来做出判断”?

第三,

人为什么“根据自己的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来做出判断”?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不是!

公司决策,国家决策的时候,决策层是很少会“根据自己的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来做出判断”的。再次拿TT喜欢的美国举例,美国决策层有一套成熟的调查、咨询、分析、听证和表决的体制,总统在很多决策的面前压根就是个橡皮图章,哪有什么做事风格可言。如果你觉得这个例子不够典型,那再换一个,一个公司决策人——CEO,他怎么决策。首先,他会叫市场部去调研,内容包括目标市场的容量、目标客户群的年龄、偏好、数量、购买力,然后再叫技术部出具产品的可行性报告和成本预算,再找精算师帮忙定价,最后他对这一堆报表,脑子里在琢磨,这笔生意赚得了钱吗?这时候的他超级冷酷无情,什么个人喜好和直觉他可全不管,他看的就是数字!这,就是商人。

我知道TT这时候肯定要不服了:TMD,你以为有几个人能做的像那个CEO一样啊?有这么好的团队。那些小老板还不是靠直觉。

OK,小老板的问题我会在第三个问题里慢慢分析。这里只要你记住一点,上面,就是大BOSS和小老板的区别,理性和感性的区别。

第二个问题,人在什么时候“根据自己的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来做出判断”?

情况有很多种,大致分类列举如下:

一、这个判断无伤大雅,即使错了也没有啥损失;

二、理性分析不清楚问题的时候;

三、此人就是喜欢根据自己的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来做出判断

第一种情况不说啥了,有钱难买我乐意嘛。

第二种情况要讨论一下,为啥理性分析没用呢?那也是三种可能:资料不足,定理不足,时间不足。

什么是资料不足,就是你获取的信息不足,妨碍了你的分析,不能得出结论。

那资料足了,是不是就能得出结论了呢?不一定,还有可能定理不足。比如我问你,请告诉我矩阵A和矩阵B相乘的结果。如果你不知道矩阵相乘的定理,我想这题你这辈子做不出来。这叫做定理不足。另外,在这里提一句,智商相同的两个人未必能做同样的事。隔行如隔山,某种意义上就是定理不足。

好,那如果资料和定理都足了,是不是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当然还不是。你还有可能时间不够。我请你在一秒钟内告诉我1454542451*454164156644/45471545等于多少,你可能知道吗?

所以,理性分析为啥有时候没用,因为它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的比较厉害。虽然我们说这个世界都是按规律运行的。但是规律还分已知的,正在知道的和未知的。牛顿三大定理算是已知的,经济学和心理学算正在知道的,神和神迹估计就算是未知的了。因此,资料、定理和时间的缺乏,影响了理性的发挥。

在这里感性就发挥出优势了。不论结果而言,通过感性下个判断根本没限制,0.1秒的时间就够了。

第三种情况,这个人真幸福,0.1秒就能解决困扰别人很久的问题。当然,结果不谈。

第三个问题,人为什么“根据自己的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来做出判断”?

理由其实阐述过了,就是上面的几种情况。

一个小老板,由于财力、物力、人力和能力的限制,很可能没办法通过理性分析得到一个结论,但是他又必须作结论的时候,他就只能靠自己的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了。

但这个是无奈的举动,并不是说我们就应该靠自己的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就像你一次考试蒙对一道题,你总不能每次都蒙吧?如果有谁每次都蒙的请站出来,我很想见识见识。

同样的道理,你创业的第一桶金可能是一次中奖,但你总不可能每次都靠中奖吧?纵观世界500强,我还没看见哪个是这么一路走狗屎运滑上来的。如果你觉得你可以,那我颁给你“史上最牛RP奖”,另外你下次买彩票请告诉我。

不过,其实刚刚说“做事风格、经验、直觉甚至喜好”,并不是说这就是感性。其实在里面还是有理性的成分的。比如做事风格,谨慎的人比冲动的人成功的概率要高,因为他们偏理性。具体到某件事,比如某种游戏的时候,某种性格的人获胜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因为他这种性格比较符合获胜的规律。如果你能够在游戏时——最好是和陌生人游戏时——较成功的模仿那种性格,你的获胜机率也会增加。这点我在玩杀人的时候成功赢过很多次,嘿嘿。

那比较到这里,理性和感性在实战中仿佛没啥区别到底是因为理性本身的问题呢,还是因为人和环境的问题呢?

说到底,人是不能屈从环境的。在不利的环境中把决策交给直觉,虽然也是选择之一,但绝对是最后的选择。如果想提高成功的把握,想法打破不利的环境,为理性分析创造条件才是第一选择。

聪明与智慧 理性和感性

人类走过了多种文明形态的历程,从游牧社会形态的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机械文明等等。在每一个形态中物质环境和人的精神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在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上也不同。用“聪明”来举例,在游牧形态的社会中,勇力骑射是生存的基础,说一个人聪明除了勇力外,还要精通各种动物的习性,能分辨野兽的粪便,才能解决温饱。那时的人很淳朴,聪明中几乎没有多少人际交往的内涵。到了农耕文明的时候,聪明在“物”的方面,可以指的是对于天时物候和一些劳动工具的制造、维护,勇力则比较次要了。那时的社会,信仰的氛围比较浓厚,心思不那么太复杂,聚族而居以血缘为人际的纽带。人们不是太看重现实世界如何如何,对于开发新奇东西的聪明者,常常被称为“奇技淫巧”而受到排斥。

到了机械文明的时代,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实证科学,社会也演进的比较复杂了。聪明的内涵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越来越看重,学校也比较普及了,对数理化知识掌握的深浅以及实用技能的高低等等都充实到聪明的内涵中去了。那时人们心智越来越集中于物质现实,智慧被实证科学的研究精神越来越充满,也渐渐地理解不了宗教的真意了,宗教经典也似乎变成研究哲学的宝典,口才论辩越来越流行。人文情怀逐渐充实到道德的内涵之中,好像人性(欲望、自我)觉醒了,“神”在信仰中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影子,渐行渐远。这个时候,行业众多,商业发达,人心已经比较复杂了,也出现了现代所谓的“政治”,相应地聪明的内涵中被大量地注入人际交往中的许多技巧手腕。

到了现代文明的今天,实证科学发明了惊人的众多生产、生活、娱乐工具,人和自然脱离的越来越远。如果说在游牧时代,人们完全生活在自然之中,那么到了今天,人实质上生活在自己建造的“人化世界”之中-----庞大的城市、工厂、商场、剧院等等,基本上可以生活在自己所搭建出来的人造世界之中。当然也有少数人喜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下不也流行背包客、探险家吗?现代的媒体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孩子们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电影、电视、报纸所极力渲染人物的熏陶感染。儿时所奠定的其实是人精神方面的内核,那其中就包涵了信仰、道德、礼仪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长大了只不过是去实践与完善!如果在年幼时缺失了这些精神内核,实质上这个人就将变成知识和欲望的奴隶,只能在命运的旅途中随波逐流了。

现代很多人生下来就没能在碧蓝的天空下、清澈的河流中嬉戏打闹过,爆炸性增长的知识以及实证科学对人思维的统一,将教育完全规范化了,就像麦当劳的快餐一样,虽然眼花缭乱,终究不过是一些标准化了的特色大餐。人从幼儿园就开始现代文明的洗礼,然后小学、初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生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这时的聪明中含有了太多的知识内涵,勇力和道德几乎就被排斥在外。当然随着电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人类世界几乎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条“聪明”的路对人而言走的很辛苦啊!面对爆炸性扩充的各种学科理论,即使苦学20年拿到博士学位,往往也很难看全整个科学的全貌!人生有几个20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要想了解人体、时空、宇宙之谜(这就是慧悟),几乎就是不可能。

总结

上面的分析只有短短的五千年左右,而科学所探知的地球年龄是数十亿年,宇宙呢?如果人类继续和平发展下去,再过1000年,社会的形态是什么样?聪明的内涵还会有多大的变迁呢?但人生只有百年啊!当人面对各种问题时,常常会用自己所在时代的经验去衡量,然而这个经验却是是从学校、工作和生活中养成的、得来的,在宇宙空间中非常的微小和短暂,必然不是可以在所有空间和时间中都能成立的东西,说到底只是后天所形成的“感性”。

感性让我们在社会中如鱼得水,生活的自在,但同时也将我们限定在其中。当发生穿越时(譬如思想穿越),原来的那一套就行不通了!就像我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那样,一个游牧部落的人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闹出许多笑话,同样的情况,现代人回溯时空到古代也问题多多历尽艰险。

其实宗教信仰或者修炼某种正法门,目的就是回归到高层空间(天国世界)中去。这个回归的过程就是自人的世界穿越层层时空,回到真正产生人生命的空间啊!过去把这个过程叫做:返本归真。回归中低层次上的思维形式、观念对返本归真而言,都是障碍!所以佛陀讲空、道家讲无、基督讲信和爱,都是要正信者放弃这些后天的感性经验!想想看,一个人妒忌心、色心、贪心等等还未修掉(人的心多了),就上去了当菩萨、当佛、当神,会不会在那些心的驱使下干出蠢事来?一定会的。当然宇宙的法则在制约着一切,心性没有达到标准的就一定是上不去的。

虽然像聪明、美丑之类的观念会随着这个穿越而变化,但真诚和善良则是不变的,而忍耐也是不变的!通过探险家到残留的原始部落中探险所写下来的游记,或者是大家用理智去分析,不难发现正是有“善”,所以原始部落的人会收留或救助那个外来者;有“真”大家才能交流;至于说“忍”那是在一切社会中都需要的品质。可以这么讲,我们所在的时代和人生经历所给我们奠定的是后天“感性”的东西,它不是所有一切宇宙时空和一切文明形态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而真诚、善良以及忍耐为核心所发散出来的思考和行为才是“理性”!毕竟今天的科学不是最顶峰!今天的社会形态不是最完美!今天人们所生活的空间更不是庞大宇宙中唯一的空间!但岁月无情!会将我们的生命之舟带向那道死生之门,穿越它就是另外的空间!

常常有言不及义的感觉啊,仅是一家之言。大家都有思想可以自主地做判断。如果在重大问题上不被后天的感性经验所遮盖住,用先天善良的本性来判断是非、正邪、善恶,理性的抉择就能有幸运!

“理性与感性”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8次
最近更新:2012-03-26
创建者:huanghua56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nizai777 

huanghua56 

jinn15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