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漓韵 |
释义 | 漓韵简介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漓韵文学社创办于二○○四年,至今共出版校刊《漓韵》六期。 文学社隶属于校团委,《漓韵》的出版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人数40人左右(年级流动性比较强,毕业班自动退出,新一届补上) ,负责人:张鹏程老师(团委书记) 作为一本校园原创文学杂志,从资金赞助、选择稿件、编辑加工、栏目策划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制 作《漓韵》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各种实践能力。在选择稿件方面力求反映中学 生的真实情感和现实生活。所有登载稿件均为学校师生原创,这些贴近学校生活的作品启迪了学生的 思维,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共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对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刊《漓韵》的定位为校园原创文学杂志,在择稿上力求反映中学生的 真实情感与现实生活。作为一个优秀的校园杂志编辑团体,《漓韵》文学社在二○○六年的首届金葵 花中国校园文学社团评比中荣获“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的称号。多篇文章被全国各大报刊登载。通 过社员的努力,我们逐步制定并完善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一套制作流程,在《漓韵》的制作上有了切实 可行的一套校本方案。在校内、校外影响力在不断壮大,逐渐走向成熟。 (编辑人:李逊) 漓韵历史1991年,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山水文学社成立,《漓韵》创刊,总顾问:余凤英、陈土生, 指导老师:李洪达,主编:杨雪。 2000年8月,山水文学社出版第三期《漓韵》,之后因为资金问题停刊。 2004年12月1日,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文学社重新成立,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 校漓韵文学社,继续出版校刊,刊名仍为《漓韵》。总顾问:刘新来、阳永煊,主要指导老师:张鹏 程、唐清洁、姚晓燕、周部华、张华锋。新《漓韵》2005年1月正式出版,为2005年第一期(总第四 期)。 2006年8月13日,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漓韵文学社获得“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称号,元社 长李逊代表文学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2006年11月13日,受广西南宁二中邀请,张鹏程老师和张华锋老师代表文学社在南宁参加了由全国中 语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研讨会。 2006年,《漓韵》文学社在首届金葵花中国校园文学社团评比中荣获“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的称号 。 2008年7月,漓韵文学社推出第九期《漓韵》中高考特刊,与校园中高考接轨,由毕业班学生向全校 学生推广学习经验。 2009年3月,漓韵文学社推出第十期特刊,纪念《漓韵》创刊十期,同时进行了漓韵的二次栏目改制 。 历届漓韵文学社社长编制第一届(2005-2006年): 主编:李逊 刘寒 第二届(2006年) 主编:韦凌波 房子力 第三届(2006-2007年): 社长:王明舒 唐浩翔 主编:张瀚文 庞盈慧 美编:罗欢 叶津铭 第四届(2007-2008年): 社长:邹奇皓 总编:庞羽 美编:姚以轩 第五届(2008-2009年): 社长:张菁菁 外联部长:雷俊成 总编:叶妍乔 覃婧怡 美编:伍玥 第六届(2009-2010年): 社长:彭鸿祥 外联部长:蒋欣霖 总编:张丹秋雪 美编:吕瑞欣 漓韵栏目【名师档案】多角度记录名师风范,全方位阐释师道尊严。 从各个角度记录介绍了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在校的教师们。 【坐地日行】时间在身后推推搡搡,我们无法细数前方的路,只能刚匆忙在盛大沉默中毅然走上一条 或者繁华或者荒芜的道路,来不及停下脚步。 游记。 【青空之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成文章,妙手偶得。人间能得几回观? 散文。 【漓江评论】一卷暗黄,牢笼百态;一池青墨,酣畅乾坤。 杂文时事。 【从小说起】苍穹世世不变,往事虽已尘封,然而那旧日烟火,恍若今夜霓虹。沧海桑田,烟霞寂寞 云霭。从小,说起,从,小说起。 小说 【国学初探】地负万物,海纳百川,古今万象,纵横八荒。 国学感悟。 【小荷才露】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初中作品。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作品。 【大学】少年自有少年狂。 大学校友作品。 【专题】 专题文章组。 历期专题。 第二期:可可西里专题 第三题:赫本专题 第五期:《漓韵》五期纪念专题 第六期:今日说武侠专题 第七期:哈利波特专题 第八期:汶川地震专题 第十期:默默无闻——童话中的配角专题 漓韵机制漓韵社内机构设:社内机制 漓韵机制 社长(外联部) 备注:以上职务均有有兼职,社内与LY流程运转并不分离,一般而言,执行主编及栏目策划负责人兼职副社长职位。 漓韵流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